日期:2019-10-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小班音樂活動青蛙音樂會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感受《歡樂舞》的樂曲結構,嘗試按照圖譜要求進行合作演奏,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音樂活動課,快來看看青蛙音樂會教案吧。
設計思路:
小青蛙是孩子們都熟悉、喜愛的動物,它活潑、跳躍的形象是孩子們特別喜歡模仿的,本次活動中我將小青蛙的動物形象與樂曲《歡樂舞》結合,通過說說、唱唱、動作表現及樂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節奏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歡樂舞》的樂曲結構,嘗試按照圖譜要求進行合作演奏,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2、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小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
帶領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律動進場
二、聽賞音樂、節奏表現。
1、幼兒聽賞音樂,初步學習樂曲的節奏型。
——看看這些青蛙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唱的?
2、學唱節奏型,感受十六分節奏。
3、根據圖譜,嘗試跟隨音樂伴奏。
4、出示樂曲后兩句,幼兒嘗試拍手伴奏。
幼兒集體運用拍手,拍腿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三、嘗試演奏
幼兒自選樂器,合作演奏。
活動反思:
1、出示不同大小的青蛙節奏圖譜,使幼兒通過青蛙的大小感受節奏的快慢,并初步掌握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2、以節奏圖譜的方式幫助幼兒感受《歡樂舞》的節奏,四種樂器的出示引起幼兒對打擊的興趣,并能跟著節奏譜進行合作演奏。
3、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非常高,對節奏的感受能力也比較強。通過節奏圖譜的出示幼兒對十六分音符掌握的比較好。幼兒的合作能力比較好,能夠分組用不同的樂器根據節奏圖譜進行合作演奏。
4、雖然通過幼兒對樂曲節奏的感受能力比較強,也能通過節奏圖譜區別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但是幼兒在打擊十六分音符節奏型時因為速度比較快,所以幼兒不能準確的打四下,在合作演奏時有些亂。在解決重點的時候老師應該強調一下打四下。
5、幼兒的合作能力進步比較大,在合作演奏時自控能力也比較的好,大多數孩子在輪到自己演奏時再打擊自己的樂器,演奏的效果比較好。
6、優勢: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根據幼兒的反應做出自己的回應和調整。活動的環節比較清晰,重難點的比較突出,幼兒能通過本次活動理解和感受十六分音符。
欠缺:老師可以更加的關注幼兒的行為,當幼兒在十六分音符節奏時出現混亂時老師可以適當的強調一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