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幼兒園國學三字經教案2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小班語言活動三字經第五節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三字經》中“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兩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經內容,讓幼兒從小就懂得講誠信,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引導幼兒在三字經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故事《狼來了》的圖片。《三字經》文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復習學過的《三字經》內容。
1、師:“小朋友,上次我們學了一個《黃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幼兒說出:黃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香九嶺,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兩句。)
2、師:我們還學了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幼兒說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愛護弟弟。)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兩句。)
3、師:今天,老師再給小朋友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聽聽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圖片老師講故事。)
二、學習新的內容“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問:故事里有誰?他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狼真的來了人們都不來救他呢?
2、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從小就要講真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3、師:在《三字經》里是這樣說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經》文字)
三、幼兒學習誦讀。
1、教師請幼兒和教師一起讀。
2、教師請個別幼兒上面來朗讀,教師鼓勵幼兒。
3、教師彈琴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唱。并鼓勵幼兒用手拍節奏。
4、幼兒完整地誦讀三字經“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語言特點,主要的教學支點就是“讀”,采用自讀、練讀、指讀、合作讀、表演讀、競賽等多種方法,讓幼兒在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這一系列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提高要求,從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奏才能體現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這可以看出每天讓孩子反復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于培養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促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