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班醫院區域活動教案3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小班角色游戲活動教案:醫院教案(附教學反思)
游戲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并認識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
2、能積極的參于到活動中和同伴一起游戲,并能有禮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講衛生,預防疾病。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戲準備 1、準備好類似醫院的場地。
2、為幼兒普及醫院以及醫生的知識經驗。
3、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醫院標志,白大褂。
游戲過程 1、課前談話,引起幼兒對醫院的興趣,并提出游戲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辦?到哪兒去看病治病?
(2)誰看病?誰護理病人?
(3)認識醫院標志,認清大夫聽診器、體溫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請3~5名幼兒游戲,按自己的意愿協商分配角色(醫生、護士、病人)。
3、醫生、護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進來,請幾名幼兒去看病,鼓勵小朋友勇敢地與醫生密切配合。
4、游戲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醫生按一定的程序給病人"看病"。
(1)先給病人掛號、排隊。
(2)醫生熱情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細地用聽診器等為病人診治。
(3)護士護理病人,教育幼兒不把打針看成可怕的事,了解護士的辛苦。
5、換角色,游戲繼續進行,其他幼兒進行觀摩,并輪流進醫院游戲。
6、游戲結束時,教師對服務好的醫生、護士給予表揚。
游戲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 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 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 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
第2篇、小班心理健康活動教案:不怕看醫生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
2、 PPT課件(關于小朋友看病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觀看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劉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動畫片,小朋友們想不想來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動畫片呢,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2、教師播放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看完后請幼兒來說一說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簡單描述視頻中的內容,教師繼而引導幼兒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針。
二、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教師:好了,剛剛我們都看過小貓不怕看醫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們你們去看過醫生嗎?醫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病經歷,并依次播放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讓幼兒看看這些小朋友在醫院的表現,并引導幼兒知道就醫的安全事項。
3、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4、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5、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6、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7、耐心等待就醫。
活動反思: 這次心理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是想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一些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春季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幼兒由于年齡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們又非常怕打針,只要家長說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就很反抗,因而這次活動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幼兒觀看了動畫故事《不怕看醫生》,并觀看了很多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也了解了一些關于就醫的安全事項,從圖片和動畫故事中幼兒體會到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說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看醫生。
但活動中不足的是沒有準備看病的用具,若能給幼兒看一些醫用材料,如,棉簽,紗布,口罩,聽診器等,幼兒會更感興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提供一些實物給幼兒,讓幼兒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觸到,幼兒掌握起來也會更快更好。
第3篇、小班游戲活動教案:醫院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并認識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講衛生,預防疾病。
3、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醫院標志,白大褂。
活動指導 1、課前談話,引起幼兒對醫院的興趣,并提出游戲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辦?到哪兒去看病治病?
(2)誰看病?誰護理病人?
(3)認識醫院標志,認清大夫聽診器、體溫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請3~5名幼兒游戲,按自己的意愿協商分配角色(醫生、護士、病人)。
3、醫生、護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進來,請幾名幼兒去看病,鼓勵小朋友勇敢地與醫生密切配合。
4、游戲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醫生按一定的程序給病人"看病"。
(1)、先給病人掛號、排隊。
(2)醫生熱情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細地用聽診器等為病人診治。
(3)護士護理病人,教育幼兒不把打針看成可怕的事,了解護士的辛苦。
5、換角色,游戲繼續進行,其他幼兒進行觀摩,并輪流進醫院游戲。
6、游戲結束時,教師對服務好的醫生、護士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第4篇、小班游戲活動教案:醫院教案
游戲目標 1.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2.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游戲材料,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于看病的生活經驗,了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于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里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后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游戲要求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愿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游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 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游戲情況。
師提問: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戲中遇到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游戲你認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5篇、小班健康不怕看醫生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 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
2、 PPT課件(關于小朋友看病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觀看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劉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動畫片,小朋友們想不想來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動畫片呢,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2、教師播放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看完后請幼兒來說一說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簡單描述視頻中的內容,教師繼而引導幼兒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針。
二、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教師:好了,剛剛我們都看過小貓不怕看醫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們你們去看過醫生嗎?醫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病經歷,并依次播放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讓幼兒看看這些小朋友在醫院的表現,并引導幼兒知道就醫的安全事項。
3、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4、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5、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6、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7、耐心等待就醫。
活動反思: 這次心理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是想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一些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春季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幼兒由于年齡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們又非常怕打針,只要家長說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就很反抗,因而這次活動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幼兒觀看了動畫故事《不怕看醫生》,并觀看了很多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也了解了一些關于就醫的安全事項,從圖片和動畫故事中幼兒體會到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說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看醫生。
但活動中不足的是沒有準備看病的用具,若能給幼兒看一些醫用材料,如,棉簽,紗布,口罩,聽診器等,幼兒會更感興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提供一些實物給幼兒,讓幼兒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觸到,幼兒掌握起來也會更快更好。
第6篇、小班語言活動鉛筆盒變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實物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院?
三、結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故事回答。
2.教師再講故事的第二、三段,提問:鉛筆盒里的文具為什么不高興了?
3.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
1.看幼兒用書第19~24頁,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分段講述故事,逐層分析故事內容來逐步完成,從中感受文具的心情,遷移自身,現在本班幼兒在寫數字的時候,常用到鉛筆橡皮等,但由于用法不當,也會讓它們變成醫院,通過這個活動,每個小朋友都知道要保護好自己的文具,知道每個文具的用法。但活動結尾教師可以出示幾組破舊的文具,讓幼兒找找修譜的方法,能更啟發幼兒保護的愿望。
第7篇、小班社會去醫院看醫生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掛號、請醫生看病、到藥房領藥等)。
2、初步了解醫生護士的工作,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照片、錄像、標記牌、看病流程圖有圖的字卡:問、看、摸、聽針筒、娃娃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和醫院里的主要部門
(一) 教師:當我們不舒服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去哪里啊?到了醫院后我們要做些什么事情呢?(請幼兒回答思考)
(二) 出示去醫院看病的流程圖,請幼兒回答
(三) 發放幼兒用書
2. 觀察了解醫生的工作,體驗醫生工作的辛苦
3. 簡單了解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
4. 放松活動。
第8篇、小班角色游戲醫院教案
【游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著包起藥來,看著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里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游戲。
【游戲總目標】
一、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二、能遷移生活中關于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三、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發展游戲情節。
四、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六、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游戲
【游戲目標】
一 、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二、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三、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游戲材料,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于看病的生活經驗,了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于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里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后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游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愿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游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 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游戲情況。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戲中遇到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游戲你認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從上次游戲中,我發現幼兒對于醫院游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于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向往。但是在游戲中我發現,因為第一次玩這個游戲,幼兒出現的癥狀與其他主題游戲第一次出現的癥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癥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于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么病癥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游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游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癥,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癥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癥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布置。
【游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游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為什么?
師:要怎么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游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游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制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癥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四、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醫生是怎么給你看病的?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下次游戲還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由于前期談話活動的經驗積累,幼兒對于自身的角色意識和角色的職責更加清晰了,特別是醫生能簡單的針對不同的病癥,進行診斷。在游戲后,幼兒提出想增設輸液用品,給一些生病嚴重的病人。說明幼兒游戲的技能和游戲的情節更加豐富了。針對幼兒的需要,我設計了游戲的方案。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對癥診斷的技能,較為逼真、大膽的扮演醫生的角色。
2.了解輸液的基本程序,不斷豐富游戲情節,緩解幼兒對輸液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
3.加強醫院主題與其他主題之間的聯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輸液的經驗。
物質準備:新增輸液用品、紗布、棉簽
【活動過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戲材料,引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豐富游戲情節。
師提問:這是什么?你有過輸液的經歷嗎?是什么感覺?生病時為什么要輸液?
師小結:當生病比較嚴重或者病人很虛弱時,吃藥沒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輸液的方式,把藥直接輸入到你的身體里,這樣病就好的快了。
二、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輸液的體驗,并邀請個別幼兒學習輸液的方法。
1.幼兒回憶輸液的體驗,學習輸液的基本程序。
師提問:護士是怎么幫助你輸液的?她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師小結:輸液時醫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輕輕拍打病人的手背,這樣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簽沾上碘酒在血管處進行消毒。然后將針頭輕輕插入血管里,用膠布對針頭進行固定,這樣針頭就不會移位;最后將輸液器放在到輸液架上,放太低了會對病人造成傷害的;要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對輸液的劑量進行調整;輸液完畢后要及時用酒精棉按壓住針口。
2﹒請兩名幼兒來嘗試操作輸液的過程。
3﹒及時指出幼兒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現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戲要求。
1.其他游戲中的人員不舒服時也可以到醫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戲區去玩。
2.協商角色分配,要輪流扮演角色進行游戲。
3.醫生和病人之間要多交流,病人要積極向醫生說自己身體的狀況。
四、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觀察護士輸液的程序。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五、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護士給你輸液時,你覺得她做怎么樣?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戲中你遇到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
第四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經過幾次游戲的積累,孩子對于醫院游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游戲情節逐漸豐富起來了。角色之間的語言交往也越來越豐富。在游戲后有小朋友提出,不一樣的病,藥劑師都配一樣的藥,說明孩子很好的將生活經驗運用到游戲中來,也體現了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游戲后與幼兒共同商量了幾種常見病的藥怎么區分?孩子們提出了用顏色區分的方法。隨后我們在美工區中運用皺紋紙制作了不同顏色的藥丸。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醫生的藥方進行配藥,豐富游戲情節。
2.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新增各色藥丸及藥品說明清單。
【活動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引出新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師:在上一次的活動中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不一樣的病,藥劑師都配一樣的藥,所以我們一起在美工區中制作了不同顏色的藥片和藥丸代表不同的病。有些小朋友還一起設計了配藥單來告訴大家怎么配藥。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下。
二、提出游戲要求
1.協商角色分配,要輪流扮演角色進行游戲。
2.遇到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要嘗試與同伴協商解決。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觀察藥劑師配藥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四、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場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戲體驗。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玩的怎樣?
2.你覺得誰表現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戲中你遇到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
第9篇、小班健康活動教案:《不怕看醫生》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 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
2、 PPT課件(關于小朋友看病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觀看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劉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動畫片,小朋友們想不想來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動畫片呢,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2、教師播放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看完后請幼兒來說一說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簡單描述視頻中的內容,教師繼而引導幼兒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針。
二、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教師:好了,剛剛我們都看過小貓不怕看醫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們你們去看過醫生嗎?醫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病經歷,并依次播放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讓幼兒看看這些小朋友在醫院的表現,并引導幼兒知道就醫的安全事項。
3、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4、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5、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6、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7、耐心等待就醫。
活動反思: 這次心理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是想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一些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春季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幼兒由于年齡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們又非常怕打針,只要家長說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就很反抗,因而這次活動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幼兒觀看了動畫故事《不怕看醫生》,并觀看了很多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也了解了一些關于就醫的安全事項,從圖片和動畫故事中幼兒體會到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說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看醫生。
但活動中不足的是沒有準備看病的用具,若能給幼兒看一些醫用材料,如,棉簽,紗布,口罩,聽診器等,幼兒會更感興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提供一些實物給幼兒,讓幼兒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觸到,幼兒掌握起來也會更快更好。
第10篇、小班角色游戲娃娃家、理發店、醫院教案
一、游戲目標:
1、對游戲活動感興趣,愿意參與角色游戲活動。
2、樹立游戲規則意識,遵守游戲規則,養成三輕的游戲常規。
3、按角色職責游戲,能與同伴合作游戲,友好相處。
二、游戲準備:
娃娃家、理發店、醫院的玩具
三、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討論,激發幼兒游戲的愿望。
師:娃娃肚子餓了怎么辦?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要做哪些事?
你開的理發店來了顧客,你要怎樣為客人服務?
你是醫院的醫師,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為病人看病?
2、幼兒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當誰?在理發店你想當什么?在醫院你想當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輕",愛惜玩具及材料。
(2)幼兒按意愿選擇游戲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戲?喜歡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應注意什么?
4、幼兒游戲:教師觀察幼兒利用游戲材料進行交往的情況,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或句子進行交流,并學習禮貌待人。
5、評價:
1)今天你玩得開心嗎?為什么?和誰做了哪些事?
2)表揚在游戲中能堅守崗位的幼兒。
第11篇、小班社會活動醫院里的故事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醫院是看病的地方,了解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職業特點。
2.能積極參與活動,主動詢問,大膽講述。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聯系在醫院工作的家長拍成錄像(著裝,帶醫藥箱、聽診器、壓舌板等)。
2.豐富幼兒有關醫院的知識經驗,醫生及人物動態形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已有經驗。
組織幼兒交流自己到醫院就診的經歷。
師:我們都生過病,也去醫院就診過。那請小朋友來談談你到醫院看病的情景,好嗎?二、歡迎醫生伯伯(阿姨)。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阿姨,我們聽她介紹一下自己。(觀看ppt)師:這位阿姨是做什么的?(醫生)她在干什么?(看病)請小朋友觀察這位醫生阿姨穿的什么?手中拿了什么?(醫生用聽診器、注射器等醫療器械等)。請小朋友們來模仿一下醫生阿姨看病的樣子呢?(請個別模仿醫生)。
三、幼兒向醫生咨詢自己想了解的有關醫院、醫生的問題。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想問問醫生阿姨有關醫院、醫生的問題呢?(請幼兒問問題)四、師幼共同交流活動中搜集到的信息。
師:剛才,小朋友問了那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吧!(看ppt)結束:醫生今天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關于醫院的信息,我們在這里也謝謝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缺勤幼兒為突破口,不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喚醒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后面醫生、護士角色的扮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幼兒進區自由分配角色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識。但由于幼兒年齡小,又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游戲時幼兒不會大膽的進行語言交流,他們只會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于玩具的擺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如在游戲時,“醫生”在看病前,不會詢問“病人”的病因,大部分都是拿起聽診器開始聽診,而“病人”還沒等“醫生”說什么,就把藥拿走。所以在游戲中,我們一定要隨時觀察,發現問題用角色的身份參與語言指導:如醫生可以問病人:“你哪里不舒服?”,病人要問醫生:“醫生,我要吃藥嗎?或我需要打針嗎?等語言交流。”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模仿中學會用語言交往,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角色游戲是現實生活的再現,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愛心醫院里體驗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醫生、護士的職責,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同時在游戲時體驗了看病的簡單流程,只是還需教師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還應通過視頻、親身體驗等方式豐富幼兒經驗,讓角色游戲開展的更有效!幼兒玩的更精彩!
第12篇、小班健康醫院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5、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圖片、“醫院”游戲情境
活動過程 一、談話:說說已有的就醫經驗。
你們有沒有去過醫院?
問什么要去醫院,去做些什么事?
醫院里有些什么機器可以幫助醫生看病?
二、觀察圖片,知道去醫院的原因。
兔媽媽為什么要帶小兔到醫院去?
三、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2、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3、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4、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5、耐心等待就醫。
四、扮演角色進行表演,熟悉就醫流程。
第13篇、小班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醫院”游戲情境
活動過程
一、談話:說說已有的就醫經驗。
你們有沒有去過醫院?
問什么要去醫院,去做些什么事?
醫院里有些什么機器可以幫助醫生看病?
二、觀察圖片,知道去醫院的原因。
兔媽媽為什么要帶小兔到醫院去?
三、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2、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3、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4、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5、耐心等待就醫。
四、扮演角色進行表演,熟悉就醫流程。
第14篇、小班健康去醫院看病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2、知道醫生看病是常用的工具及作用。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照片、錄像、標記牌,看病流程。
2、針筒和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帶入情景,引出主題
小朋友今天貝貝沒有來幼兒園,她在家里不斷的咳嗽、流鼻涕,她和老師說她頭疼,喉嚨也痛。
提問:小朋友,貝貝可能得了什么病?應該怎么辦?
二、交流探討看病的過程
1、我們一起去醫院看看,請你說說看病的過程。
(1)掛號
引導幼兒看他人掛號。
提問:你看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要掛號呢?(知道掛號能使病人按次序看病,不同的病到不同的科室看)
(2)病人看病
結合圖片提問:醫生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會問什么?
醫生使用了哪些工具?這些工具名稱叫什么?
有什么用?(教師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出示實物進行演示)
體溫計——檢查有沒有發燒
壓舌板——檢查喉嚨有沒有發炎
五官鏡——檢查鼻子情況
聽診器——檢查心臟跳動是否正常和呼吸時的聲音是否正常
(3)取藥
結合剛才看到的提問:剛才病人是到哪里取藥的?
(4)打針
取藥后又做了什么?誰給病人掛針?
掛針后護士是怎么說的?
2、小結
病人到醫院看病,先掛好,然后找醫生看病。醫生通過問話,對病人進行身體檢查,了解病情,最后開方取藥。病人安要求吃藥打針,病就會好了。
我們回去給貝貝打電話,告訴她怎么做好嗎?
三、觀察幼兒用書,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
1、了解醫生看病的過程,請幼兒認真觀察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流程。
2、請幼兒觀察后說說看病的流程
3、請幼兒按看病的順序排列流程圖,并簡單介紹醫院的其他區域。
四、簡單地了解一些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
-----我們怎樣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呢?
五、教師小結:我們在經常煅煉身體,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睡眠,預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疫苗。平時小朋友們還要多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要用自己的毛巾的杯子,不能咬手指,要經常剪指甲,更不能在外面的小攤子上買零食吃。
【活動延伸】
區域游戲--角色扮演
教師扮演醫生,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通過和醫生對話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而在幼兒熟悉游戲之后,讓孩子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扮演游戲。
【活動效果】
幼兒對扮演游戲非常喜歡,并愿意進行扮演游戲。在通過扮演游戲中,幼兒已經逐步了解了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第15篇、小班健康為什么要上醫院教案
活動目標:
1、 知道生病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打針、吃藥是治病的好辦法。
2、 通過看錄像、開展談話、交流活動,了解醫生的工作情景。
3、 樂意扮演“醫生”,獲得當醫生的情感體驗,消除看病的恐懼感。
4、 認識文字:醫生
活動準備:醫生看病的情景錄像 做醫院游戲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師:這是誰?你在哪里見過他們?他們在干什么?(出示文字:醫生)
二、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了解為什么要去醫院?
師:人們在什么時候去醫院?
小朋友去醫院要做什么/小朋友為什么要去打針、吃藥?
你們害怕打針、吃藥嗎/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生病了,就要去醫院,讓醫生給你看一看。你身體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然后,醫生會給你開藥或讓你打針。這樣你的身體才會健康。
三、角色游戲師:穿上醫生服裝,示范“醫生看病”的情景。
師:我是醫生,現在來為小朋友看病,要告訴醫生,你哪里不舒服?幼兒上來和教師示范醫生看病的情景。
詢問哪里不舒服,給病人打針、吃藥并囑咐回家后按時吃藥。
有意識地表揚哪些勇敢的孩子。
小朋友輪流當醫生為他人看病。
第16篇、小班早期閱讀活動:醫院游戲
幼兒園小班早期閱讀活動:醫院游戲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正確方法有序地閱讀畫面語言和書面語言,提高觀察和閱讀能力。
2、以“醫院游戲”的故事為線索展開閱讀和討論,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二、重難點
1、重點:用正確方法有序地閱讀。
2、難點:學習從畫面語言和書面語言中找到與故事情節有關的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
三、活動準備
大圖書1本;小圖書20本。
四、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閱讀“大圖書”,激發閱讀興趣,討論閱讀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好看的圖書,瞧!(出示一本大圖書)請大家想一想,
應該怎樣翻看圖書?
啟發幼兒回憶看圖書順口溜:先看封面想書名,再按頁碼依次看。
(1)我們先來看封面,書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書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頁碼在什么地方?(請幼兒找出頁碼的位置)
(3)翻到第一頁,里面有許多畫和字,應該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讓幼兒自由閱讀,注意觀察幼兒的閱讀情況。
給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你們看,老師為了能讓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本書。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書角一點兒都沒有翹起來。請你們呆會兒也輕輕翻看,保護好圖書,行嗎?”
3、教師逐一提問與幼兒展開討論:
(1)這本書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開始、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2)從第一幅畫中你能看出他們在玩什么游戲嗎?聰聰、瞇瞇、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聰聰怎么啦?他可能會哪兒不舒服呢?
(4)板凳狗醫生怎么做?聽診器移到什么地方,聰聰“哎喲哎喲”地叫?
(5)讓幼兒觀察:板凳狗哪里做錯了?(聽診器的用法)
(6)讓幼兒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瞇瞇護士是怎么給聰聰打針的?對不對?你知道打針的步驟嗎?(模仿一下)
(8)瞇瞇護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聰聰怎么了?躲哪兒了?
4、帶領幼兒邊看圖書邊完整地講述“醫院游戲”的故事。
5、組織
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第17篇、小班社會醫院真方便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醫院是幼兒熟悉的地方,生活經驗豐富,因此在游戲中常常有生病看病的游戲情節。但同時,因為幼兒到醫院看病時,都是成人帶著,對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是不清楚的。另外,還有部分幼兒非常害怕看醫生。為了幫助幼兒大致了解醫院及醫生的看病過程,為游戲的開展提供經驗,進行此活動。
因為醫院的環境不適合實地參觀,因此,以錄象、照片來輔助教學,并充分地運用家長資源。因為幼兒對各自的家長平時都比較熟悉,所以,將醫生家長請到活動中來,在和老師和幼兒的互動中輕松地進行,對幼兒獲得經驗,體驗醫生工作的辛苦都相對容易。
整個活動的內容比較多,因此,分為兩個環節進行。第二個環節其實也是為幼兒再次鞏固掌握醫院里主要部門的作用提供了機會,同時,正好可以和游戲連在一起,可以請家長作為指導醫生進入游戲,幫助幼兒將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及時的遷移和運用。
活動目標:
1、 理解看病的大概流程,知道醫院的幾個主要部門及其作用。
2、 初步了解醫生護士的工作,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生病時不害怕看醫生。
3、 為醫院游戲豐富經驗。
4、 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 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活動準備:
1、 照片、錄像、標記牌、看病流程圖(掛號、門診、收費、配藥)2、 邀請兒科醫生徐醫生(家長)參與活動3、 有圖的字卡:問、看、聽、摸4、 針筒、娃娃一個活動過程:
環節一一、 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和醫院的主要部門。
1、 理解幼兒對看病流程的原有經驗。
師:小朋友身體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們上醫院看病,那是不是到了醫院就去找醫生的呢?
2、 介紹看病流程及主要部門的作用。
師:前幾天,老師也去醫院看病,還拍了錄像,看看老師是怎樣看病的?
(請幼兒看錄像)提問:錄像里老師是怎樣去看病的,你看清了嗎?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流程圖,并進行提問。)為什么要先掛號?(先確定哪個門診)掛號后干什么?老師是到哪個醫生那里看病的?醫生看完病做了什么?
有了藥方是不是就去拿藥了?(先到收費處劃價付錢)藥在哪里拿呢?(藥房)請幼兒按看病的順序排列流程圖。
3、 大致介紹醫院的其他區域。
師:上次××小朋友發燒,醫生還讓你打針,那打針的地方在哪里呢?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注射室照片 )其實,醫院里還有很多地方,你知道嗎?它們都有什么用?
二、 觀察了解醫生的工作,體驗醫生工作的辛苦。
1、通過和徐醫生交流以及幼兒互動的方式進行介紹師:今天,老師把一位醫生請到了我們班,看看他是誰?我們一齊向他問好。今天××小朋友的爸爸穿了什么衣服呀?徐醫生,你是看什么病的?
徐:我是專門給小朋友看病的,在兒科門診。醫院里還有很多其他的門診,如……師:今天你是不是正好休息呢?
徐:不是的,昨天晚上夜班。醫生的工作和有些工作不同,醫院里有很多病人,有的一直需要醫生的照顧,隨時觀察,晚上也不能離開。
師:醫生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我們在睡覺休息的時候,醫生還在工作。
師:這幾天,××小朋友一直不太舒服,我們請徐醫生看一下。
徐:是嗎?以后不舒服要及時去醫院看病,以免病情加重。
2、觀察了解醫生看病的過程。
提問:剛才徐醫生是怎么給××看病的?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文字圖片:問、看、聽、摸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為什么這樣做。)提問:剛才,徐醫生問了些什么?為什么要問呢?(了解病情和癥狀。)提問:徐醫生,小朋友咳嗽為什么要看喉嚨?用什么器具?(手電筒和壓舌板)為什么要用?
徐:因為咳嗽會引起喉嚨紅腫或者發炎,如果這樣的話,必須及時消炎。
師:徐醫生除了"問"、"看"還干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認識聽診器)請小朋友上來試著聽聽心跳聲和呼吸聲。
小結:原來,醫生在看病時要問問、聽聽、看看、摸摸,有時還要用一些器具。那徐醫生,××小朋友要不要打針呢?
徐:不需要,吃藥、打針或者掛鹽水要看病情的需要,有的只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就行了。平時也要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和免疫力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師:我們一起謝謝徐醫生。那××小朋友,剛才徐醫生給你看病時你害怕嗎?為什么?
小結:醫生在看病時態度都非常好,講話聲音輕輕的,動作也輕輕的,很溫柔。所以我們不用害怕看醫生。
環節二1、討論:每個地方設計什么標記。
師:老師想到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說醫院很大,有很多地方,是怎樣讓人不搞錯的呢?(有牌子)那我們有醫院游戲,你們能不能想想用什么辦法也讓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
(根據討論確定用畫來做標記)師:掛號的地方可以畫什么做標記?(依次進行討論)2、設計活動請幼兒自由選擇畫哪個地方的標記,并根據每組中間的流程圖照片坐到位子上。
3、將大家畫好的標記分類在前面的板上,并請幼兒選出認為最好的貼在牌子上,放到游戲中去。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第18篇、小班語言鉛筆盒變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磁帶及錄音機。
2、鉛筆盒及鉛筆盒里的各種文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院?
三、結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故事回答。
2、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
1、看《小朋友的書我要上小學了》第19~24頁“鉛筆盒變醫院”,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課后反思:
《鉛筆盒變醫院》這節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在活動開始,我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引出主題: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接著師幼一起欣賞故事錄音,聽完錄音后,我鼓勵幼兒自由說說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最后,我還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并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讓幼兒知道應該愛護文具。
在活動中,孩子們能認真傾聽故事,部分幼兒能較好地根據故事內容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問,部分幼兒舉手回答的積極性還不錯,故事的理解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第19篇、小班游戲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簡單的醫療器件,初步了解看病時的.程序。
2、激發幼兒對醫護人員的敬佩之情。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白大褂、護士帽、聽診器、體溫表、醫藥箱、藥瓶膠布、處方、病歷卡及各種藥盒。
玩法:
由2-3名幼兒做醫生和護士,幾位幼兒按順序看病,幼兒可扮媽媽抱著布娃娃看病,看病時仔細醫生詢問病情,病因,治療方法及注意問題,醫生則要細心為病人看病。教師加入到角色中去。
游戲時要將用過的針管,藥盒清理消毒,不要讓幼兒用嘴接觸藥盒和其他材料注意衛生安全。
活動反思:
角色游戲是現實生活的再現,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醫院里體驗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醫生、護士的職責,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同時在游戲時體驗了看病的簡單流程,只是還需教師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還應通過視頻、親身體驗等方式豐富幼兒經驗,讓角色游戲開展的更有效!幼兒玩的更精彩!
第20篇、小班閱讀游戲醫院游戲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正確方法有序地閱讀畫面語言和書面語言,提高觀察和閱讀能力。
2、以"醫院游戲"的故事為線索展開閱讀和討論,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二、重難點
1、重點:用正確方法有序地閱讀。
2、難點:學習從畫面語言和書面語言中找到與故事情節有關的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
三、活動準備大圖書1本;小圖書20本。
四、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閱讀"大圖書",激發閱讀興趣,討論閱讀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好看的圖書,瞧!(出示一本大圖書)請大家想一想,應該怎樣翻看圖書?
啟發幼兒回憶看圖書順口溜:先看封面想書名,再按頁碼依次看。
(1)我們先來看封面,書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書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頁碼在什么地方?(請幼兒找出頁碼的位置)
(3)翻到第一頁,里面有許多畫和字,應該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讓幼兒自由閱讀,注意觀察幼兒的閱讀情況。
給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你們看,老師為了能讓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本書。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書角一點兒都沒有翹起來。請你們呆會兒也輕輕翻看,保護好圖書,行嗎?"3、教師逐一提問與幼兒展開討論:
(1)這本書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開始、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2)從第一幅畫中你能看出他們在玩什么游戲嗎?聰聰、瞇瞇、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聰聰怎么啦?他可能會哪兒不舒服呢?
(4)板凳狗醫生怎么做?聽診器移到什么地方,聰聰"哎喲哎喲"地叫?
(5)讓幼兒觀察:板凳狗哪里做錯了?(聽診器的用法)
(6)讓幼兒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瞇瞇護士是怎么給聰聰打針的?對不對?你知道打針的步驟嗎?(模仿一下)
(8)瞇瞇護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聰聰怎么了?躲哪兒了?
4、帶領幼兒邊看圖書邊完整地講述"醫院游戲"的故事。
5、組織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第21篇、小班數學參觀醫院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1---5。
2、初步學習按數取物。
3、認識一些常見的醫療用具。
二、活動準備:
醫院背景塑料板板(上面畫有5以內的醫療器具),幼兒人手一套圓點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塊泡沫板拼成的樓梯共4條。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教師以醫生的身份出現。
問:我是誰?我在哪里上班? 認識紅十字
(二)、幼兒戴上圓點寶寶去醫院看看:
1、復習2—3的點數
請幼兒點數后舉起相應的圓點卡片。
2、學習4—5的點數
讓幼兒數一數。
(三)、去藥房
1、上樓梯(五個臺階)
請幼兒邊走邊數。
2、分藥片
(1) 教師報一個數,幼兒取出相應數量的藥片。
(2) 出示藥方(上面有圓點),請幼兒根據配方上的圓點分藥片。
3、下樓梯。(邊走邊數)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第22篇、小班語言活動鉛筆盒變醫院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含義,表達自己聽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愛護文具,形成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1、課件2、鉛筆盒及鉛筆盒里的各種文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鉛筆盒及各種文具,這是我們上小學要天天用到的東西,可是有一天,鉛筆盒變成了醫院,到底發生什么事了,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1、鉛筆盒里發生了什么事?請你根據故事來說一說。
2、為什么鉛筆盒會變成醫院?
三、結合掛圖,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先講故事第一段,提問:鉛筆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讀小學了,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兒根據故事回答。
2、教師講故事的最后兩段:提問: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學,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業寫好了嗎?為什么?
四、看圖講述故事1、看課件“鉛筆盒變醫院”,仔細觀察畫面,閱讀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鉛筆盒里文具對話的意思,鼓勵幼兒學習講述文具的對話。
2、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我們要愛護鉛筆盒里的文具。
五、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
討論:假如你是鉛筆盒的小主人,你會怎么做呢?
第23篇、小班健康健康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自身的皮膚和觀察放大的皮膚,感知皮膚的特征。
2、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了解皮膚的功能,探討保護皮膚的方法。
3、在相互交往中,感受皮膚接觸的快樂。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關于皮膚的放大圖片或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1、觀察自己的皮膚,了解皮膚的特點。
請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
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有皮膚。有的地方皮膚粗,那是風吹日曬等原因;有的皮膚很細,那是因為有衣服遮擋保護皮膚遮擋保護的原因;有的地方皮膚松弛,那是因為脂肪多;有的地方皮膚緊繃繃,那是因為皮膚下的脂肪少。
2、觀看皮膚放大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了解皮膚細部特征。
教師:皮膚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用?
教師:手掌上有什么?手指上有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的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短短的汗毛。每一個手指上有指紋,手掌上有掌紋,每個人的指紋和掌紋都不同。
3、了解皮膚的功能。
教師:你的皮膚接觸過什么?你的皮膚有什么感覺?
教師:我們的皮膚有什么用?如果沒有皮膚會怎樣呢?
教師小結:我們的皮膚很敏感,能感受到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軟的硬的、尖的等各種東西。我們的皮膚就像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保護著我們的身體不受傷害。
4、談話活動:怎樣保護我們的皮膚。
引導幼兒從衛生、安全、氣溫變化三方面,講述保護皮膚的方法。
5、音樂活動:碰一碰帶領幼兒隨著音樂游戲表演《碰一碰》,讓幼兒在與同伴接觸過程中,感受體驗肌膚之親。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第24篇、小班醫院公開課教案反思
【游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著包起藥來,看著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里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游戲。
【游戲總目標】
1、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中關于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3、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發展游戲情節。
4、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5、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6、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游戲目標】
1、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2、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游戲材料,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體驗模仿的樂趣。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于看病的生活經驗,了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于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里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后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游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愿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游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游戲情況。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戲中遇到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游戲你認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戲
【上次游戲回顧】
從上次游戲中,我發現幼兒對于醫院游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于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向往。但是在游戲中我發現,因為第一次玩這個游戲,幼兒出現的癥狀與其他主題游戲第一次出現的癥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癥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于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么病癥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游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游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癥,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癥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癥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布置。
【游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游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為什么?
師:要怎么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游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游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制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癥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第25篇、小班游戲活動醫院教案反思
情況分析:
在穩定幼兒情緒后。幼兒對娃娃家游戲都特別喜歡,在一段時間后有了初步的收拾習慣。在超市里,每次游戲結束后,小朋友會整理各類商品。但幼兒游戲時的規則意識較薄弱,而且持久性差,如游戲時想起什么就放掉原有游戲忙著玩剛剛想到的內容。幼兒的合作、交往、表達能力還可以,只是有部分孩子不用普通話交談,還有多名幼兒較內向,如不會主動參與游戲,需要老師幫忙,且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戲,沒有角色意識。
預設主題:
《理發店》 《小吃店》 《公共汽車》
預設目標:
1.讓幼兒積極參與角色游戲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2.能按意愿選擇提出、選擇游戲的主題,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鼓勵他們積極用語言進行交往。
3.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游戲內容。學習用語言、動作來進行交流。
4.增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讓其感受到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進行游戲,由此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6.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禮貌待人、愛護玩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品德行為。
7.鞏固原有常規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遵守新的游戲常規。
具體措施:
1.創設主題游戲環境,提供主題形象玩具,激發幼兒玩角色游戲的興趣,引起幼兒對玩具操作的積極性。游戲區投放一些理發店、小吃店、公交車的布景及道具;鼓勵他們大膽表演。
2.教師以角色身份,作為幼兒游戲的伙伴和游戲的發起者與指導者介入幼兒游戲。要和幼兒一起商量分配角色。角色游戲需要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組織能力,開始用語言進行引導、組織,然后過渡到讓能力強的幼兒擔任,以后再輪流擔任重要角色。也可以有意讓某個幼兒擔任某一角色,以使他得到鍛煉。但都要以商量、建議的口吻提出,不要違背幼兒的意愿。小班幼兒缺乏主見,可采用指定角色的辦法,但也應該尊重他們的自愿選擇。對個別幼兒經常占主角的行為,要動員他們更換角色。
3.教師應該運用講述評議的方式促進幼兒游戲動作的交流,再次提供幼兒對角色扮演的互相模仿機會,從而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評議時再現重點應是幼兒對玩具的操作和游戲動作與角色名稱的關系,這樣可引起幼兒對角色的重視,并逐步理解游戲動作的目的性。講評的重點應該是結合游戲內容評幼兒對同伴、對玩具、對常規的態度。
游戲主題:理發店 小吃店 公共汽車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逐步懂得角色職責。
2.在老師的提醒下,能與同伴合作游戲,友好相處。
3.愿意與同伴交往,培養幼兒禮貌待人良好品德行為。
4.懂得遵守游戲的規則,會整理收拾玩具。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6.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用紙板制作三副面具,分別畫著高興、傷心和生氣的表情。
第一周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下午角色游戲:《理發店》(一)指導要點:
1.了解理發店的角色分工,明白角色的職責。
2.在活動中學會禮貌待人,熱情服務,友好與他人合作,分配工作。
3.遵守游戲規則,能將生活中的理發知識與體驗運用到游戲中去。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我們班上某某小朋友的頭發很長了,你們說一說要怎么辦呢?
師:現在小朋友們想一想理發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員。
2、介紹理發店的工作程序,以及一些工作材料,激發幼兒的游戲的興趣。
師:理發師現在要給我們班上的某某小朋友理發,你們說一說理發師都要做些什么?
(一一介紹不同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老師歸納總結以上的步驟,也請小朋友從頭示范一遍。
3、介紹游戲規則,確定游戲人數。
師:小朋友們去理發店的時候工作人員要怎么做才會令你們滿意呢?
4、幼兒游戲,教師指導游戲。
重點指導擔理發師的幼兒,指導扮演理發師的幼兒怎樣為顧客設計發型,指導他們在游戲中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游戲。
5、師生共同評價,指導幼兒將游戲材料分類整理。
觀察分析與推進:
觀察:
幼兒第一次玩的時候,角色把握的不是很好,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而且比較多的 幼兒不知道要玩什么,會在場地上走來走去。從慶扮演理發師幫助別人理發,但是不會很好的利用道具,道具的作用不明顯,并且不會整理發店里的玩具。
推進:
(1)強化幼兒游戲的規則意識。
(2)幼兒在會使用教師提供的玩具的基礎上同伴間大膽交流。
第二周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下午角色游戲:《理發店》(二)指導要點:
1.總結上周活動的不足。
2.提出活動要求:
(1)在游戲時不可以追逐跑鬧。
(2)收拾玩具時動作要快。
游戲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 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 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 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
第26篇、小班游戲小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簡單的醫療器件,初步了解看病時的程序。
2、激發幼兒對醫護人員的敬佩之情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白大褂、護士帽、聽診器、體溫表、醫藥箱、藥瓶膠布、處方、病歷卡及各種藥盒
玩法:
由2-3名幼兒做醫生和護士,幾位幼兒按順序看病,幼兒可扮媽媽抱著布娃娃看病,看病時仔細醫生詢問病情,病因,治療方法及注意問題,醫生則要細心為病人看病。教師加入到角色中去。
游戲時要將用過的針管,藥盒清理消毒,不要讓幼兒用嘴接觸藥盒和其他材料注意衛生安全。
活動反思:
角色游戲是現實生活的再現,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醫院里體驗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醫生、護士的職責,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同時在游戲時體驗了看病的簡單流程,只是還需教師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還應通過視頻、親身體驗等方式豐富幼兒經驗,讓角色游戲開展的更有效!幼兒玩的更精彩!
第27篇、小班游戲娃娃家理發店醫院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2、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角色游戲的材料:相關醫院,理發店和超市的。
2、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玩法:
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參與不同的角色游戲。在小組內,幼兒進行分工,創建場景,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兒自主游戲,教師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大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交往,支持幼兒的創意玩法。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第28篇、小班游戲醫院理發店超市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運用紙箱鍛煉幼兒的爬和平衡的能力。
2、鼓勵幼兒勇敢地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遵守規則玩游戲。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只紙箱(蘋果箱)
2、地雷(用報紙團成)
3、紙簍(4只)
活動過程:
—、紙箱連接成小火車,幼兒隨音樂進入場地
1、 師: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小小jiefangjun”的游戲。
2、 幼兒聽音樂進行隊列訓練。
3、輔助練習:①了望、②搖船、③燕式平飛、④高抬腿
二、紙箱游戲的練習
1、 背好行李(蘋果箱)出去演習。
2、 第一次演習(練習爬)。
①你們看這里有條河很深,我們怎么過河呢?
②請幼兒自由商量,教師進行啟發幼兒說出用背上的紙箱折平擺放在河面上搭成一座橋。
③幼兒壓平紙箱搭成橋。
④請幼兒做示范,教師分析動作,提出指導要點,(兩手撐地,兩膝著地,手腳協調)幼兒進行練習二次。
3、 第二次演習
①現在我們又遇到了沼澤地了。
②教師指導:腳踩磚塊上快速向前跑要踩在磚塊上快速向前走,幼兒練習二次。
4、 第三次綜合演習(排地雷)
①剛才我們進行了演習,現在有一個任務,沼澤地里有許多“地雷”要我們去排除。
②幼兒想辦法排地雷要求不能掉到沼澤地下去,站在磚塊上彎腰拾地上的“地雷”,爬過橋把地雷放到安全區。
③幼兒進行比賽,彎腰拾地雷不能掉到沼澤地下去在爬過河把地雷放到安全區。
三、放松活動:
1、 幼兒互相歡呼勝利的喜悅,教師對幼兒進行表揚與鼓勵。
2、 幼兒聽音樂互相做“捶背”操。
延伸活動:
在體育活動區角中提供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箱,讓幼兒進行各種動作及體能的練習。
教學反思:
整節課注重了每個孩子的參與、嘗試。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興趣很高,積極主動,表現出很好的合作和團隊精神。老師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自主探索范圍,幼兒充分的體驗了自主樂趣。在擺放教具(紙箱)布局要恰當,預防幼兒在活動受傷。
第29篇、小班數學公開課參觀醫院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1---5。
2、初步學習按數取物。
3、認識一些常見的醫療用具。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醫院背景塑料板板(上面畫有5以內的醫療器具),幼兒人手一套圓點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塊泡沫板拼成的樓梯共4條。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教師以醫生的身份出現。
問:我是誰?我在哪里上班?認識紅十字
(二)幼兒戴上圓點寶寶去醫院看看:
1、復習2—3的點數
請幼兒點數后舉起相應的圓點卡片。
2、學習4—5的點數
讓幼兒數一數。
(三)去藥房
1、上樓梯(五個臺階)
請幼兒邊走邊數。
2、分藥片
(1)教師報一個數,幼兒取出相應數量的藥片。
(2)出示藥方(上面有圓點),請幼兒根據配方上的圓點分藥片。
2、下樓梯。(邊走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