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升華和凝華》課題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品牌教師課堂教展示《升華和凝華》后的第三天,青年教師在“新星杯”課堂競賽再展《升華和凝華》。很欣喜,看到了“后生”們站在“品牌”們的肩膀上各展才能。
品牌教師上課展示當天,公布上課題目《升華和凝華》,很戲劇化。“新星杯”五位選手全部參加了下午的研討活動,期待點評《升華和凝華》。由于本課知識點簡單,知識點教學內容較少,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家不太重視本課的教學,對教學的挖掘不夠。殊不知本課的教學集觀察實驗、知識應用解釋、框架建構、環境保護教育為一體,是很好的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的一節教學課。能否利用課堂教學中,發揮創造力,很好的設計教學目標、落實教學目標,體現出一位教師對于物理教學的理解,以及教育理念。
點評中,我大加贊賞了小徐的實驗準備,提出將實驗作為最基礎的教學起點。提出比賽中的第一個要求:實驗必須做。而對明明課中的隱形的教師邏輯思維的顯現,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的教學,不能對青年教師做硬性的要求,提出第二個要求:教學中的難點“升華吸熱凝華放熱”需要獨立思考實現。第三個要求,《物態變化》分節教學目標必須想辦法落實。這樣,參賽教師在同一個基礎上,要做的是后兩項要求,這是有難度的,從我本意上講,點評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統一要求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2、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及其應用;能例舉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交流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能夠準確的辨別六種物態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STS”,交流水循環、水資源利用,有關心環境、節約用水的意識。
對于教學目標設計,寫出來的應該的最高要求,至于不同的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走到哪一步,學生在學習中走到哪一步是不能強求的,不能因為不能走到就不去設計高目標。目標確定好,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實現。
看“新星杯”課堂教學有以下的優點,期望更多的教師能夠能夠走到青年教師已經走到的位置。
1、教學有主線,層次清晰。
升華、凝華的現象——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物態變化的結構化——物態變化的現象的準確辨別——以升華凝華現象及運用介紹——以升華凝華現象為主的現象解釋。六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要求逐漸升高的,從知識到認識到能力。
五位青年教師完成的情況不同,內容多少、深度還是有的差異的。
2、實驗的改進及處理
(1)人造霧凇實驗。
選澤圓底燒瓶(用酒精燈加熱,平底需要石棉網),瓶塞由膠塞換成手紙,試管夾變成鐵架臺上的架子,保證了實驗的規范與安全——張楠、劉麗娜
由酒精燈加熱變成熱水加熱。71中智慧,姜宏偉做到了。
光禿的干樹枝改成松樹枝,翠綠的樹針葉上掛上白霜,“霧凇”效果明顯,——張楠
(2)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
放在冷熱水中的順序不告知,增加學生探索韻味。——姜宏偉
(3)霜的形成條件
所有的選手都準備了不銹鋼容器,有的是茶缸,有的是小碗,現象非常明顯。避免了學生自備容器口的大小、容器的顏色等帶來的實驗或觀察上的不便。
結霜、測溫兩個環節分開,避免溫度計損壞,提高針對性觀察。
對比液化和凝華。學生的成冰容器中撒入食鹽,老師的容器中不撒鹽,學生先觀察自己實驗的現象,容器壁出現薄霜,集中學生的注意,觀察教師的實驗,容器壁只有水珠沒有霜,度溫度計的讀取溫度計的示數,0攝氏度。等觀察教師演示實驗之后,再看學生實驗臺上的容器,已經結成較厚的霜層,用溫度計測溫度,零下15、13......攝氏度。對比明顯,此實驗處理巧妙,突出霜的形成條件,突破液化和凝華不好辨別的難點,課堂上還節省了時間。體現5中的智慧。
3、引入環節眾彩紛紜,點燃學生求知欲望
劉麗娜用魔術顯示手印引入
用以學過的物態變化的的復習引入,彭雪、張楠
以自然現象引入,由嘉麗、姜宏偉。
4、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如以下問題設計:
你認為升華是吸熱還是放熱,分析為什么?
判斷下列自然現象是那種物態變化,說明你判斷的方法。
......
5、小組合作學習更為突出
表現在:
教師任務布置明確,在學案和幻燈片上明確要求,活動前講明要求,避免了學生活動中發現問題后再補充的情況。學生全體參與,活動內容充實,觀察、實驗、討論、記錄等,人人有事做。
小組匯報體現團隊,面向全體同學,分工明確。
6、注重評價,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在小組匯報的時候才用互評(劉麗娜),教師評,通過評價,學生在后續的回答中規范、嚴謹達到更高要求,看得見學生當堂進步,充分體現初教師的指導。
活動中教師關注個體,師生交流,學生學習投入。
7、人文關懷
“有熱水,玻璃器皿,一小心別燙著,二愛護器材小心別打了”,開課前彭雪提醒,人在前,物在后,安全教育、愛惜物品。
8、教師的創造性體現
同樣能的實驗、同樣素材、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放的位置不同,霧凇實驗有做引課用,有的做結課用,有的用在課中。在恰當的時機選用恰當的內容,達到自己的設計目的。
充分挖掘教育因素,合理處理sTs欄目(張楠)
一次競賽,集眾多教師的智慧,發揮大家的才智,個人用心設計教學,集體輔助。競賽過后,每位參與者恍然感覺又長了一截。教學能力、教學智慧是在不斷的磨練中長進的。
參與者同樣的進步。競賽提高了觀摩的質量,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
“新星杯競賽”相關博文
老張聽課
旁觀者清--看課
教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