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聽課記錄,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聽課記錄第 1 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探索路程、速度、時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
時間路程和速度的數量關系教案
2、了解時間、路程、速度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這些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知識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祖國上下也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五一”長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著這個假期讓爸爸、媽媽帶著我們出去走走呢?
老師課下為大家找到了一條不錯的出游路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出示鐵路示意圖。
二、探索新知。
(一)觀察鐵路示意圖,了解圖中的信息。
1、觀察鐵路示意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說一說。
2、全班交流觀察結果。誰愿意把你從圖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說一說。
3、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對學生觀察到的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據已學的估算知識來估計路程的長短。
1、多媒體出示可愛的藍靈鼠并由藍靈鼠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鄭州和青島哪個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匯報交流估算結果。
(1)鄭州到石家莊是412千米大約就是400千米,石家莊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約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島到濟南是393千米大約是400千米,濟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約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鄭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較路程來估計的:鄭州到石家莊是412千米大約400千米,青島到濟南是393千米大約也是400千米,所以這兩段路程大約一樣,再看石家莊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約是300千米濟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達天津后還要走137千米所以鄭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認識數量關系。
1、多媒體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問題。
兔博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來湊湊熱鬧,我這里也有兩個問題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車從北京出發,平均每小時行118千米,5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車從北京出發,平均每小時行98千米,7小時行多少千米?能到達鄭州嗎?
請同學們試一試。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計算結果。(在匯報結果時可以讓學生任選一題來和大家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多媒體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介紹“速度”和“路程”的含義并總結路程、速度、時間的數量關系。
(1)多媒體出示兔博士:“同學們計算的都非常正確。像上面的問題中,火車每小時行的千米數我們稱為速度。一共行駛的千米數,我們稱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嗎?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計算的結果試著總結一下。”
(2)學生根據自己的計算結果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總結的結果。(在匯報時要提示學生說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體出示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式: 路程=速度×時間
(5)教師由這個關系式提問:由此你還能想到哪兩個關系式?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三、試一試:
1、請同學們根據鐵路示意圖上的信息利用總結出的數量關系式,試著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一列普通客車從北京出發,開往青島,平均每小時行85千米。
(1) 火車開出10小時,行了多少千米?
(2) 離青島還有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解答結果。
(1) 85×10=850(千米)
(2) 北京到青島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3、出示課本66頁第二題。讓學生了解鐵路信息的另一種呈現方式。(圖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并提出問題,可以找你喜歡的同學來解答你的問題。
四、練一練。
根據兩條鐵路路線(例題和試一試中的2題中的路線)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路線并根據同學們課下調查的汽車、火車和飛機的速度及兔博士網站上的提速信息來估計一下到達目的地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里根據學生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線,并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以此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一環節,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觀察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及暢所欲言的機會。
這一部分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書中的卡通人物藍靈鼠來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主動去解決問題。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訓練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熟悉的兔博士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通過兩道應用題的解答,從而總結出路程、速度、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索,充分相信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采用小組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把學生推倒了“探索主體”的位置。
通過兔博士介紹路程和速度的`概念結合學生自己列出的算式讓學生總結出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從而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樣的追問及引導為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做一個鋪設并為后面的練習做一個準備。
在教學試一試這一環節時,重視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有了前面的學習,學生可以獨立的解決一些此類的問題了,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讓學生放手去做,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培養。在匯報交流這一環節中對學生的不同方法都給予適當的鼓勵。
此環節的設計是把課本上的練一練的兩道題整和成了一道題。目的在于加強兩道題的整和性,題目更貼近于學生們的生活與本節課聯系更緊密。 本課開始的多媒體出示鐵路示意圖每個城市可以用一幅有特色的圖片來表示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此環節在為孩子們提供自由空間的同時要注意教師的適當引導:引導學生觀察鐵路示意圖,注意圖中城市的方位。
學生在匯報觀察結果時可能出現:我知道了哪個城市在哪個城市的哪邊或哪個城市到哪個城市之間有多少千米等等,只要能回答到這兩個點上都要給予鼓勵與表揚。
在學生估算的同時要提醒學生結合鐵路示意圖中的數據來估算。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估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中已做說明) 學生的回答只要能比較出鄭州到北京比青島到北京的線路近,就要給予肯定。鼓勵思維的多樣性,方法的多樣性,這樣有利于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在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計算結果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對學生的方法做及時的指導。這時教師的引導性語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們小組的同學說一說”這樣一句話就可以調動起學生說的欲望和積極性。還有“可以任選一道題來和大家說說”這樣給學生充分自由空間。
在兔博士介紹路程和速度的含義的時候每說一個概念在原題上標出來(利用多媒體顯示)
試一試部分教師在全班巡視的時候一定要起到適當的引導和方法的指導。
在練一練環節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兩條線路出游,“五一”長假到底怎樣安排,還得同學們自己決定,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路線并根據同學們課下調查的汽車、火車和飛機的速度及兔博士網站上的提速信息來估計一下到達目的地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聽課記錄第 2 篇[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義,認識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速度的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
3、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用積極的態度學數學的情感。注重運用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能全面發展。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為此,教材安排了一個情境:比一比兩輛車誰跑得快一些?從而讓學生歸納出路程、時間與速度三個數量,進而歸納出速度=路程÷時間,再結合試一試兩題,讓學生得出: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進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速度的單位。學習了這節課,學生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效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話說比賽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氣,它又要和烏龜比比誰的車更快,請看。
二、質疑導思,再識速度
1、認識速度。
(1)出示情境圖,
兔子:我2小時行駛了120千米。
烏龜:我3小時行駛了210千米。
到底誰的車更快?
(2)畫線段圖分析,小組交流。
(3)比較:都要先求出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4)問:“每小時行多少千米?”說著多麻煩啊,誰能更簡單的來表達它的意思?(一速度)速度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那么120千米可以怎么說?2時呢?(板書:路程,時間和)
(5)找一找:(找出下列各題中的路程、速度和時間)
l 神洲七號飛船在太空中每秒飛行7.8千米,20秒可以飛行156千米。
l 小林家距離學校1200米,他每分鐘走60米,20分鐘就可以到達學校。
(6)歸納求速度的方法并介紹速度單位表示方式。
師:根據剛才這道題,你能說一說怎樣求速度嗎?(第一輛車2時行了120千米,2時是時間,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時間)說明每小時行60千米出可以寫成“60千米/時”,那么每小時70千米可以怎么表示?
(7)課件出示“關于速度的小知識”,發現:物體在單位時間(1時、1分、1秒...)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
(8)試一試;(口答下列各題中物體的速度)
l 一列火車2時行駛了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_______。
l 自行車3分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_________。
l 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________。
2、路程、時間的計算方法
(1)出示試一試。
(2)問:已知什么條件,所求是什么?
(3)學生獨立練習,小組交流。
(4)各小組匯報,歸納: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聽課記錄第 3 篇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
1.(展示吉普車和公共汽車)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輛汽車,瞧……我們來猜一猜,哪輛車開得快一些?(學生先獨立思考)
生:我認為是公共汽車開的快,因為平時我觀察到它的速度比較快
…….
生:我認為是吉普車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沒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車快些。
……
師: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誰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條件)
師:根據這些信息,來證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生: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所以公共汽車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
師:你們剛才所比較的其實就是它們的速度。
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也就是說吉普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
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也就是說公共汽車的速度是70千米∕時。
千米∕時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單位,它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單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們來讀讀看。(千米每小時)
師:我們來認識一下其它物體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飛機飛行的速度大約為12千米時
聲音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40米秒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
師:那根據剛才我們所比較的是兩輛車的速度,那根據剛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說一說速度是與什么有關的嗎?
生:(議論紛紛)有可能是長度和時間,有可能是時間,有可能是路程和時間……
師:這位同學說得對,在數學上說,是與路程和時間有關系(板書:路程、時間與速度)
師:你來說一說,剛才的數學信息中,哪個是路程,哪個是時間呢?
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
2時是吉普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3時就是公共汽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師:你能從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時間,那些是速度嗎?
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口答
師:看來同學的知識還真不少,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關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師:板書關系式:速度=路程÷時間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其他關系式。
師:猜猜看,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還有哪些聯系呢?你從“我發現了”這張探究紙上來進行推理論證吧。
3.反饋: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二.鞏固新知,學以致用
同學們真愛思考,能通過自己的推理獲得新的知識,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吧!
1.秋游:學校要去秋游,我們來算算從我們學校出發到東莞需要多長時間?
2.火車時刻表:接著我們到火車站去走一走吧!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聽課記錄第 4 篇我教學的課題是路程、時間與速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
整節課我分成了4個大環節:
1、創設情境: 就是通過學生跑步比賽的成績表讓學生進行兩次比較分析,這個情境的創設,我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義。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義后,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個運動物的速度。使學生知道物體在1時、1分、1秒的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就是他們的速度。讓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過例題理清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4、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環節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蝸牛爬行速度之慢、光傳播速度之快,使學生在輕松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
課上完后,效果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覺學生學習氣氛不夠熱烈,課堂不夠活躍,這一點還需要在調動學生情緒上下功夫,在語言的啟發上動腦子,另外,我還想是否應該增加一些判斷、選擇題進行搶答,這樣氣氛會好些,同時也會使學生對概念性的認識會更深刻一些。
2、整節課下來,感覺前松后緊,時間節奏的把握上處理不夠到位。
3.這節課的重點是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在引導學生推導出三者關系的三個關系式后,我是否應該設計一個綜合性更強的題目,讓學生在練習中深化,而我設計的練習題是否太單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時間這一個關系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