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可愛的動物》公開課反思,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的確定,源于任老師聽了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向大家介紹的故宮文創產品。在講座中,院長專門講到了“故宮人愛貓”的許多故事。故宮人愛貓,愛到給不同的貓起上好聽的名字,愛到讓貓做了故宮的吉祥物,還專門以貓為題材研發了一套宮廷貓的文創產品。
生活中任老師愛貓,不是養貓人對貓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不是親親,抱抱的那一種。任老師愛貓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謝。這個小區只要有貓在溜達,耗子就全沒了。貓給我的是一種安全感。
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悟道:故宮這座百年皇家園林,到了夜晚必須有“貓”的守護。
正逢上《可愛的動物》一課,畫什么呢?畫一只貓吧,一只故宮文創貓。
教學中,任老師給孩子們講了故宮是一座什么樣的皇家園林,幾百年來從明代到清朝一直都是故皇帝的居所,但到了民國時期,末代皇帝溥儀被迫搬出故宮,一座皇家園林立刻就空置了下來宮,改為平民可以買票隨意參觀的一座“故宮博物院”。
在故宮博物院里又一群可愛的貓:出示課題《可愛的貓》。
在故宮博物院里的貓是什么樣子的呢?剛開始講的時候,可能是講得不太清楚,孩子們誤以為故宮的貓得多漂亮呢。所以一看任老師出示的故宮貓圖片的時候,他們有些失望。紛紛表示:“好惡心。這個我家附近的臟兮兮的小野貓有什么區別呀?故宮人怎么會喜歡這樣的貓?”孩子們的這種想法是任老師沒有想到的。
針對這個問題,任老師開始用對比的方法給孩子們講道理:“哪一種貓更可愛?”
孩子們,世界上有兩種貓,第一種貓是品種比較好,長得比較漂亮,長長的毛,油亮油亮的,每天被人洗得干干凈凈的,成天被人們抱在懷里,一般不捉老鼠,即便捉了老鼠也不吃老鼠,屬于玩一會兒就放生的那一種。平時就連吃魚的時候,都需要主人把魚刺剔好,要不就會卡住咽喉,送醫院,做手術,治療、康復。等等。
第二種貓,他們其實是野貓,因為環境的需要,所以他們必須自力更生養活自己,他們就是老鼠的天敵。尤其是故宮博物院里的貓,原本也是這樣的會捉老鼠的野貓,這么大的宮殿到了晚上沒人住,肯定會鉆出好多好多的耗子,故宮的建筑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木結構居多,小耗子到了晚上要是來啃木頭的話,故宮博物院幾天就得塌了。多虧有這些小野貓一到夜晚守護著這座有,上百年歷史的皇家園林。而且這二百多只故宮小野貓經過專家的訓練后,都有自己守候蹲點兒的地方。就在博物院職工下班的時候,它們會迅速的找到自己蹲守的地點,各司其職,撲捉老鼠,多虧有這些貓的守護,所以故宮這座建筑才能平安的、不受鼠害侵蝕的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博物院員工發自內心的愛這些會捉老鼠的小野貓,博物院的院長自豪的說:“我們故宮博物院自從有了這些訓練有素的貓以后,就再也看不見耗子啦。我們故宮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發自內心的感謝這些小貓,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些貓。”
提問:你要是故宮的工作人員你會喜歡那一種貓呢?
明白道理的孩子們紛紛表示:喜歡能捉耗子,保護古建筑的貓。
有很多人會說:任老師把一節節的美術課上得如此的精彩,孩子們得多喜歡呀?
哎,這是大家的想法。但到了課程實施的環節,就知道了:“什么叫做眾口難調。”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個想法,想讓所有的人都喜歡,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總有幾個這樣的,總有幾個那樣的。對于咱這干活的人呀,就一句:問心無愧就是完美。謝謝大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