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談讀書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簡練、警辟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簡練、精辟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品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導入
同學們是初三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獲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么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辟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讀課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歡的句子,交流閱讀體會。
點撥示例:(1)選段:"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評析:這句話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2)選段:"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評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為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2、總結論證方法。
四、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1、小結《談讀書》一文中的內容和特點。
2、閱讀培根其它隨筆中的名言警句,并選取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六、布置作業
圍繞課堂上談到的你所感興趣的話題提取觀點,試著給它配上論據,并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寫一篇議論文。
學目的:
1.能理解和背誦關于讀書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會圈點勾畫和做讀書卡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搜集、處理、運用信息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和品鑒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能力和品鑒能力。
教學難點:對作者富有哲理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談話式為主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引
二、個性閱讀
1.師生互讀,并稍做點評。
2.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論述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品讀深究:
再次瀏覽課文,要求學生:勾畫你最喜歡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歡的句子,簡述理由。
同時通過談話、質疑,引領學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而定)
四、實力做證
1.給同學寫卡片
2. 朗讀:
男生:讀書足以怡情,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傅彩,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長才,我要讀好書。
女生:讀史使人明智,我要好讀書;讀詩使人靈秀,我要好讀書;數學使人周密,我要好讀書;……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重點:
?。?)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分小組比賽,檢查積累材料的情況。要求每小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讀書的趣事講出,以多者為勝方。
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xx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xx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xx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峨S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2、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提問體會論證方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討論與交流:
?。?)學習本課后,對議論文的、寫作的認識體會。
?。?)本課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組為討論單位,談談對這些內容的看法。
五、總結、歸納:
六、布置練習:摘抄有關“讀書”方面的名句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積累文中簡練、警辟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中簡練、精辟的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氛圍,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是初三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獲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么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辟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作者簡介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隨筆》共58篇是英國文學中首創。
?。ㄈ咔迳终系K
生字:
藻()飾狡黠()詰()難滯()礙傅()彩吹毛求疵()多音字:嚼、好。
(四)、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ㄎ澹?、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讀書的方法,用自己的話總結并談一談你的看法。
3、再讀課文,選出你喜歡的語句,說明喜歡的理由并進行簡單的賞析。(可以從語言修辭、思想內涵、表達觀點、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賞析)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歸納總結:
1、讀書目的:
(1)讀書要仔細推敲
?。?)對不同的書,要不同地讀
?。?)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筆記結合起來
2、示例: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評析: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⑼卣寡由?,升華感情
你能說出幾條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故事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