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9
這是曹文軒前方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走近作者
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農村,并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留校任教。后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是:《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紅瓦》(長篇小說);還有一些學術性的著作,像《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思維論》、《曹文軒兒童文學論文集》等。
曹文軒的作品始終堅持“美感”“浪漫氣質”“悲憫情懷”,被評論界認定為中國小說的“新古典主義”。
二、文學常識
攝影散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表達的手段也在發展變化,過去,傳媒是非常單調的,現在,人們不僅有文字印刷,還有圍繞圖像、聲音創造出的廣播、攝影、電影、電視、電腦、互聯網,而且,這些傳媒手段又不斷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綜合的表達手段和表達樣式,如廣播劇、電視散文、電視電影等等。攝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種。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成的。《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
三、整體感知
1、 主題歸納
本文由一幅攝影作品《前方》引發了對人生哲理獨特深刻的思考,即人生就是________
2、 文脈層次
攝影作品←——思家是前方
↓ ↓
離家 人生旅途
↓ ↓
離家的欲望→離家的`路
根據以上提示閱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
?、诺谝徊糠?/p>
⑵第二部分
?、堑谌糠?/p>
?、鹊谒牟糠?/p>
3、 寫法鑒賞
?、艑懛ㄉ希撸撸撸撸撸?。前面的《鄉土情結》《我心歸去》講戀家、歸家,本文卻講離家,逆向思維,新穎獨特。 。
⑵結構上 ______。
三、問題探討
1、 這是一篇“攝影散文”,請找出文中表現攝影作品的句子,并談談你讀過后的感受。
2、 結合文章主旨談談“家”“前方”“路”在文中的含義。
3、 “人們早已發現,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有何含意?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4、 作者為什么說:“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無家的感覺之中”?
【檢測鞏固】
一、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
A、遷徙(xǐ) 溫馨(xīn ) 按捺不?。?nài )
B、顛簸(bǒ) 崔灝(hào) 顛三倒( dǎo )四
C、寧(nìng)可 憔悴(qiáo cuì) 倒(dào )背如流
D、告罄(qìng) 害臊(sào) 寧(nìng )死不屈
二、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焦躁 鐘磬 噪音
B、干燥 安寧 眾口爍金
C、勞頓 宏大 惶惑
D、拋錨 戈壁 盤纏
三、下列詞語中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濡染 九牛一毛 魂牽夢縈 觸景生情
B、告罄 良辰美景 音容笑貌 怡然自得
C、粘和 寄人籬下 衣錦還鄉 田園寥落
D、焦燥 根深蒂固 方興未艾 含辛茹苦
四、下列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個世界充滿艱辛,充滿危險,然而又豐富多彩,富有刺激性。
B、 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著家的壓迫。
C、 后來,人類有了家。然而,先前的本性與欲望依然沒有寂滅。
D、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里想念的那個家,只是由家的溫馨與安寧養育起來的一種抽象的感覺罷了。
五、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
A、 然而不管是歸家還是遠行,都基于同一個事實:他們正在路上。
B、 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
C、 是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形而上一點說。
D、 豐子愷先生有篇散文,也是專寫這種老掉牙的《汽車》的。
六、名句默寫
1、( )煙波江上使人愁。
2、( ),不敢問來人。
3、還顧望舊鄉,( )。
4、家在夢中何日到,( )。
5、不知何處吹蘆管,( )。
6、( ),還鄉須斷腸。
活動目標:
1、了解野生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能認真傾聽同伴的談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3、知道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關心保護它們。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珍稀的野生動物》。
2、“果子貍”等其他野生動物圖片或照片。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你們知道上面叫野生動物嗎?它生活在哪里?”
2、幼兒交流經驗:
——“你還知道有哪些野生動物?”
3、教師小結:
——“是呀,許多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靠自己獲取食物生存的動物,我們都叫它野生動物。”
4、聽看結合: 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5、小組討論交流:
——“這些野生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會保護自己?”
6、歸納總結:
——“野生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種:逃跑、保護色、裝死、進攻,還有的會甩掉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7、集體討論,激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現在世界上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為什么?”
“我們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它們?你有什么好辦法?”
8、教師小結:
全世界的人們已經行動起來了,建立了3514個自然保護區,讓這些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安全、舒適、自由地生活,我們應該和它們成為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參與度高。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經驗,并積極創設最近發展區,既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拓寬了眼界,又培養了幼兒對野生動物的熱愛。
教學目標
《前方》公開課教案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立意上的反彈琵琶。
2、了解文章虛實結合的寫法,對文中重點詞語進行解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攝影散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表達的手段也在發展變化。過去,傳媒是非常單調的?,F在,人們不僅有文字印刷,還有圍繞圖像、聲音創造出的廣播、攝影、電影、電視、電腦、互聯網,而且,這些傳媒手段又不斷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綜合的表達手段和表達樣式,如廣播劇、電視散文、電視電影等。攝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種。
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成的。這種新的文體兼具了兩種表達手段的審美特點,即攝影的視覺性、對瞬間畫面逼真的再現能力和散文運用語言來表達對象時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開聯想。所以,成功的攝影散文不應該成為毫無生氣的文字解說,而應該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和生發,這樣才能使兩者互相影響,互相補充,成為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本文的中的攝影畫面展示的是一輛破舊簡陋的汽車,車中是幾位神態各異的旅客,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處于艱難旅程中的人的惶惑與茫然。
二、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并在農村生活了20多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1979年畢業后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1972年 開始發表作品。他的主要著作是:
長篇兒童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另有長篇小說《紅瓦》、《草房子》等。
短篇小說集《啞牛》《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云霧中的古堡》等。短篇兒童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短篇小說《藍花》獲首屆冰心兒童圖書獎新作獎。
學術性專著《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思維論》、《曹文軒兒童文學論文集》等。
三、詞語識記
襲擊 憔悴 溫馨 顛簸 惶惑 惦念 崔顥 遷徙 焦躁 驕躁 按捺不住 索然無味
四、名言警句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韋莊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古詩十九首》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盧綸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
五、文眼、聯想、想像
文眼:是散文揭示文章主旨的一種手段,它制約、統率著文章的各個組成部分.它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又是把思想和藝術辨證統一起來的凝聚點。
聯想:是由這個人,想到其它相關的人(由親人想到人民子弟兵);由這件事,想到其它相關的事(由栽樹想到育人);由這個物,想到其它的物(由長城想到長龍)等。
想像:是在自己積累的材料的基礎上,構思組織成新的事件、情景或人物(經常觀察草原的人,能寫出一篇《美麗的草原》等)。想像還能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具體的形象來(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大街上走,能想出火爐、圣誕樹的'形象和奶奶把自己抱在懷里的情景等)。
六、文本研讀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明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特點立意上反彈琵琶)
2、人為什么會離家(3-7 節)?
明確:
?。?)、人有著離家與遠行的習性。
?。?)、外面世界的誘惑。
?。?)、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理想的召喚與誘惑,點出了“前方”。
3、如何理解“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明確:人,無論你的生活境遇如何,從本質上來講都是“總想達到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想實現理想而不能實現自己所有的,因此,“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4、人類精神狀況中的三重悲劇是什么(11節)?
?。?)、人在“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
(2)、“人無法還家。”
?。?)、“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5、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一、(1)從攝影畫面起筆,展開聯想,引出下文。
二、(2-7)對人類的離家行為進行敘述和分析。
三、(8-11)重在分析人類悲劇性的精神狀況及對人生的思考。
四、(12)呼應開頭,引導讀者進一步思索。
6、第1節和第12節的關系如何?
明確:
首尾呼應,從淺層次的生活經歷入手,上升到深層次的人生哲理的發問。
第一節由攝影作品入手,猜測畫面上人物的目的,說明“歸家”和“遠行”都是“在路上”,都與離家有關。結尾再次猜測攝影作品“前方”中人們的命運,扣住文章的寫作緣由。
7、理解文章虛實結合的寫法。
文章虛實結合,從現實中的家、路出發,扣住心靈遠游、尋找精神家園來寫,表明人在尋找精神家園時的漂泊感和對理想的追求。
8、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的語境義。
第9段中 “無家可歸”的“家”指心靈家園,“漫無盡頭的路上”與“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經歷的人生。
第1 段和第11段中的“在路上”和“流浪”并不是實指,而是說人處在離家與歸家中間的求索、漂泊狀態。
第11段中“家”“家園”“家鄉”,并不是指“那個可遮風避雨的實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歸宿,精神的棲身之所。
9、文章主題的探討
作者從攝影作品引出聯想,由離家想到人類的精神境遇,充滿了悲憫之情和深刻的人文關懷,本文表面上雖然寫離家,實際上仍著眼于歸家,仍然是對家的追尋。家園之思的人文內涵在作者這兒得到了新的發掘:人對家園的眷戀與追尋實際上是對某種精神的追求,是一種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
10、寫作技巧:
1.立意上反彈琵琶。
2.首尾呼應。
3.虛實結合。
4.運用聯想、想像等。
5.語言精美、經典。
七、課后作業
完成自主學習與評價。
教學目標
?。?)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豬征詢朋友意見的過程,懂得房子一年四季會變化不同景色的原因。
?。?)學習復述故事,能大膽發言,大膽表達。
(3)感受與同伴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樂趣。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
?。?)小動物圖片及故事場景圖片
(2)四季房子特征圖片、故事VCD
教學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
(1)小豬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想給房子刷上漂亮的顏色,可是刷什么顏色好呢?小豬一時拿不定主意,小朋友你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給小豬想想辦法。
?。?)幼兒發言,討論,談自己的看法。教師總結,肯定孩子的想法。
?。?)有一群小動物也知道了這事,也都來給小豬出主意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動物們出的是什么主意吧。
?。?)看VCD的前半部分,初步了解故事前半部分梗概。
哪些動物給小豬出主意?他們提出了什么建議?
?。?)再看VCD的前半部分,著重學習表述小豬征詢朋友意見的過程。
小羊說:“咩—,漆上綠顏色吧,綠油油的很好看。”
小兔蹦蹦跳跳地說:“不不不,漆上白顏色吧,雪白白的很好看。”
小鴨說:“嘎嘎嘎,不,不,漆上黃顏色吧,黃澄澄的很好看。”
公雞說:“喔喔喔,我說呢,漆上紅顏色吧,紅彤彤的很好看。”
?。?)教師在黑板上貼上圖譜,讓幼兒來練習說這幾句話。
?。?)幼兒個別練習、集體練習,邊說邊做動作,基本掌握這幾句話。
教師小結:小豬蓋了一座新房子,他想給房子涂上漂亮的顏色小羊說綠色的房子很好看,小鴨說黃色的房子很好看公雞說紅色的房子很好看,小兔說白色的房子很好看。小豬都不滿意,最后小豬終于想出了好辦法。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小豬到底想的是什么好辦法呀?
2 、看VCD的后半部分,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和它們的顏色。
?。?)提問:小豬找誰一起想辦法?小鳥幫助小豬做了什么事情?
?。?)小豬的房子在春、夏、秋、冬分別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房子四季不同的圖片,讓幼兒分別講述四季的特征及房子的不同顏色。
春天,種子發芽了,屋頂上蓋滿了綠葉子,真是漂亮極了。
夏天,新房子周圍開滿了小黃花。
秋天,房子附近的樹掛滿了紅色的果子。
冬天,新房子屋頂及樹枝上鋪滿了白白的小雪花。
?。?)幼兒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和房子四季不同的特征。
?。?)幼兒分角色朗讀故事。
教師小結:
小豬蓋房子,很多小伙伴都出了主意,引起了小豬無限的想象力,不過實際的想法必須克服困難,于是小豬請小鳥彌補自己不能登高的缺憾,于是建造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而變換不同顏色的美麗房子。
3 、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我們以后怎樣團結協作,幫助伙伴克服困難?
4 、延伸活動:故事表演。
教學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