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6
這是詠雪一等獎公開課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課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課前,我先布置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除字詞句翻譯外,各小組還必須針對課文內容自行設計題目及答案,小組之間展開問答競賽。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較高,能夠大膽表述各自見解,獲得知識。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這一環節,雖然學生課前有準備,但準備得不夠充分。個別學生沒有理解課文,照搬照抄參考書的問題及答案。
此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教學,個別學生沒有認真思考,完全依賴其他小組成員,存在僥幸、蒙混過關。教師應通過在課前進行認真檢查,杜絕這類問題出現。同時,要鼓勵學生多讀、認真讀,讀出自己的體會,然后再設計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參與面更大。
在學生相互問答環節,我出現了一個疏漏。有學生認為“與兒女講論文義”中的"兒女"是指子侄輩,家庭中年輕一代。我否定了這個答案,其實這是正確的。這是我備課不充分的原因。以后在備課上一定認真,細心。決不出現一個紕漏。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中有一篇選自《世說新語》中的《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筆者讀后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即興教學,聯系生活
文中說太傅給侄子們講詩文,他并沒有正襟危坐、嚴肅刻板地按即定計劃進行教學。而是即景生情,設疑、引導學生設喻描寫當時的雪景,把所學的知識用在生活實踐中。
其實,我們可以想象: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們可能把注意力轉向了門外的雪景。他沒有批評孩子們的不專心,而是接著講他的詩文,因情設疑,讓孩子們用剛才學的知識描寫此情此景。學用結合,以用促學,以用深化所學的知識,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的背景下,我們應有所啟示:教學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書上的內容,可以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課中可以停下來隨機引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使教學生動有趣,生活與教學聯系起來、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教學要因勢利導,即景教學,即興提問,即興作答,既開發學生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是一個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教學實例。在新課程標準下指導的教學,就需要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教科書,而忽視學生主體和學生的已有經驗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生活、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個體差異及當時的教學情景進行教學。
二、自由討論,平等對話
在太傅出題后,胡兒與道韞都回答了問題,他們各自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自由的討論,這樣的回答也許很多,但作者只錄下了這兩個,太傅對這兩種回答,只是“大笑樂”,并沒有明確表示誰對誰錯,誰優誰劣,十分耐人尋味。
在學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確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別優劣,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讓他們平等對話,自由表達,自然地發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為地給孩子劃分優劣的等次。特別是在學生答錯的時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啟發、悉心引導。報之以微笑,鼓勵學生再來一次,重試一次。
三、問題開放,自由回答
文中的問題:“白雪紛紛何所似?”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有無窮無盡的答案,而學生可以自由的回答,只要符合生活實際就行了。我們以往的提問往往只設定一個“標準答案”,把學生往自己設好的圈圈內引,把學生往一個目標帶,限定學生的思維,打擊學生的創造力,把許多天才扼殺在搖籃中。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在教學中更應該深入反思自己,盡力設計開放的問題,多角度、多層次訓練學生的思維。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白某某朗讀、標點文某某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腳本批注與演讀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學會寫景狀物的寫作手法。
3.學習古人的聰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圍。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故事內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學習摹景狀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朗讀時的白某某斷句,演讀中通過語氣變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演讀法、腳本批注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是通過多種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以及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教會學生通過腳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詞句。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展示課件。提問: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聽說過“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的故事,這兩個孩子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聰明、機智。)
今天,我們通過《世說新語》中的《詠雪》,來認識兩個孩子,看一看這兩個孩子與司馬光和曹沖有什么相似之處。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多種朗讀,理解內容
1.教師展示《詠雪》的白某某(豎版)的課件給學生。學生根據理解朗讀斷句。
學生自由斷句,展示斷句成果,讀給大家聽;小組討論斷句,各組展示斷句成果,派代表朗讀,各自闡明斷句依據。
【設計意圖】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點,根據語感嘗試斷句,激起學生的挑戰意識;通過競爭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展示《詠雪》的標點版(豎版)課件給學生。學生自讀,對照自己的斷句,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根據詞語的解釋、句段內容,找出問題所在。學生集體朗讀,感受有標點的文章閱讀在朗讀時,要比白某某的一讀到底,順暢、舒服、意思明了,斷句和標點符號幫助自己更好地通過語氣、節奏感受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在比較中,感受白某某朗讀與標點文某某的區別。
3.教師展示《詠雪》的課本版課件給學生。男女生比賽讀,各組比讀,談橫版與豎版書寫閱讀的區別。(現代漢語的語言書寫習慣是從左往右書寫,而古代文言文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書寫。)
【設計意圖】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與現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師設題: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完成表格問題,然后將表格內容組織成一句話。
/
人物:謝某某、兄子、兄女(謝某某)
情況:下雪日謝家聚會,謝某某問飄飛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別詠雪。
組織成一句話:下雪日謝家聚會,謝某某問飄飛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別詠雪。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簡單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圍繞“詠”字,把握情感
1.析“詠”解題。
教師通過展示“詠”字由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知道“詠”的本意,由此學生知道“詠”的引申義:深情地抒發,表達,即贊頌。由此完成對題目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解題質疑,為后文的學習做鋪墊。
2.賞讀詠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請同學們在文中用橫線劃出兄子、兄女二人詠雪的句子并朗讀。
(2)學生運用腳本批注的方法,分析兩個人物朗讀詠雪句子時的感情、語氣、節奏等,并用演讀的方式再現當時的情境。
(教師引導學生:兩句詠雪的句子,一個是兄子胡某某說的,一個是小才女謝某某的;兩個人回答的都是 “白雪紛紛何某某?”這句問話。兩個孩子回答的時候,沒有過多的描述,你能想象兩個孩子回答時的神情、心理、語氣、語調、節奏等嗎?同學們運用腳本批注的方法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落實成文字,寫到相應的句子旁邊。使作者給我們的這塊留白,通過我們的想象豐富起來,精彩起來。同學們可以大膽想象,多元解讀。)
舉例:男孩性子急,想問題簡單,只搶占第一個答題名額,所以他會很驕傲地快速地高聲脫口而出;而女孩相對較沉穩,性格內向些,深思熟慮之后,自信地微笑著,不徐不疾地說。
分析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小組中,在全班中演讀展示。
【設計意圖】鞏固腳本批注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書寫和演讀,給孩子們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臺,提高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3)體會文中人物對詠雪的句子的評價。
教師提問:謝某某更贊賞誰的詠雪句子?
請學生們用曲線,劃出描寫謝某某表情動作的句子并朗讀。體會揣摩謝某某對兩個孩子詠雪句子的評價。
教師提問:其實兩個人都很聰明,一個好,另一個更出色,他們為什么這樣優秀?
教師課件出示謝某某的學識、家庭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體現家庭生活情趣的詞句(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大笑樂),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個溫馨、歡樂、融洽的書香之家,正是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了如此聰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背誦、演讀的方式,將詠雪故事的場景再現給同學們看。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討論,更好的理解文章。讓學生領會家庭氛圍在對人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誦演讀,提高學生快速記憶的能力。
3.體會作者對詠雪句子的評價。
(1)教師提問:作者認為哪個好?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用括號標出表明作者態度的句子并朗讀,之后進行分析。體會作者對于謝某某的贊賞之情。
(2)補充文學常識。
教師課件出示《世說新語》的相關知識,提示學生:“言語”指會說,善于言談應對。作者正是欣賞謝某某的這方面才學,才將此文編入《言語》一門。
【設計意圖】明確作者選材的意圖,更好的把握文章內容。
(四)寫法探究與活動學習
教師提問:我們通過讀文章知道了這則小故事的內容,知道了這個溫馨和樂的大家庭,通過讀作者,知道了他的寫作意圖。那么作為讀者的我們又怎樣看呢?你覺得怎樣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師帶著學生分析兩個比喻句,一個有形無神,還不是很貼切;另一個既有形又有神,給人一種很詩意的美感。總結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蘊。)
學生嘗試仿寫贊美雪。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古詩中詠雪的句子,拓展思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學生學習的效果。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文章。
2.描摹事物練習:請你任選一樣事物進行描寫和比喻。
【設計意圖】鞏固學習成果。
(六)板書:
/
教學機智是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個體教學風格的外化和升華。教師高超精湛的教學機智是課堂教學實踐中創造智慧的結晶。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冷靜面對,善于思考,尋找對策
課堂上經常有偶發事件。如果教師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偶發事件,不能讓理智戰勝情緒,意氣用事,便會錯過因勢利導教育學生的機會。因此,教師面對偶發事件,應該冷靜應對,積極思維,隨機應變,借機施教,化解尷尬。
二、真誠肯定,化解矛盾,因勢利導
真誠是教師有效運用教學機智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對于課堂上學生有意無意地干擾課堂秩序,如果教師只一味地訓斥,只能破壞良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得不到安全感。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針對學生意外的說法或行為,采取幽默的方法,以真誠的愛心既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又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三、機智靈活,隨機應變,柳暗花明
教學機智是教師才情與靈感的瞬間迸發,這來源于教師豐厚知識底蘊和獨特的教學個性。一個高明的教師經常能把課堂的偶發事件行云流水般地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寥寥數語,巧妙地引導學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地做出相應的變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