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馬詩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馬詩》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作品,在這首詩中,作者以駿馬自喻,抒發若遇知己定當一展雄才的遠大抱負。同時,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憂患意識和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這幾種感情交織在一起,使得這首古詩文字雖少,但蘊含頗深。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邊疆戰場景色:連綿起伏的燕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既是悲涼肅殺的戰場,也是志士報國之地。在悲愴冷峻之中又有些豪情壯志。三四句則是借馬抒情,直述胸臆: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強烈傳出無限期盼之情。這樣的詩,對于六年級學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年代相隔久遠不說,詩的意思與意境都與學生生活經驗相去甚遠,情感更是難以產生共鳴。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落實古詩的價值呢?
一、讀是根本。
相對于現代文的教學,古詩教學對讀的依賴更強,這不僅緣于古詩的韻律特色,更因為古詩語言精練,幾個字往往表達復雜的意思,深刻的道理,須仔細品味才能深究其中蘊味。在一年級,古詩的讀可分為自主讀通讀順和教師指導讀好讀美兩個過程。讀通讀順必須先由學生自己獨立自主讀詩,哪怕花費較多的時間;然后識字,可以采取較多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識字,最后再來讀詩,爭取讀通讀順。這是一個明顯的三部曲。它是學生感受詩意,讀好古詩的前提與基礎。讀好讀美是在初步感受詩意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幫助下,努力讀出一點詩的韻味,它需要反復的涵詠,并達到熟讀成誦。
二、感受詩意的指導。
針對《馬詩》,必須提供一定的直觀形象。“大漠”學生也許還可以理解,但“沙如雪”則很難想象了,所以我出示類似的圖片,幫助學生感知。“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兩句只有靠教師的描述和課堂創設的情景給與學生的一種感覺了,并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詩意。
三、朗讀的指導。
讀好讀美古詩是古詩誦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感受詩意與讀好古詩交織在一起,看圖、聽老師描述明白了一點意思,并爭取把這種意思讀出來;同時創設一定的情境,如場景的創設,音樂的渲染、烘托,也能幫助學生讀好古詩。教師的范讀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對古詩的節奏、韻律都不是很清楚,我的范讀能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但范讀不能濫用,否則學生都學成了老師的強調,失去了自己。另外,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比如比賽讀、輪讀、齊讀、配樂讀等,可以使讀書活動豐富而不枯燥。當然,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每次讀詩的目的要明確,讀書的層次要明顯。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就能逐漸讀好詩,從而達到熟讀成誦,這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也就無需再去指導學生背誦了。
在百度里打入馬詩,李賀,跳出來的是一大段李賀的詩,仔細一看,我們所學的四句詩是其中的一部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其基本意思為:大漠的沙像雪一樣鋪天蓋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彎銀鉤(兵器)。什么時候能夠給馬套上鑲金的籠頭,在涼爽的秋天飛快地奔馳在疆場。這是一種意境,表現的比較抽象,在網上查找了許多動畫課件,都是一些比較虛幻的一些畫面,如何讓孩子學習這首馬詩,如何使孩子盡快理解記憶呢?
一、聽
充分調動孩子的聽覺器官,集中注意力,表達自己所聽到的,可以是簡單的詩名、詩人名字,或最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歡的一句詩。在第一遍欣賞時,孩子能說出詩名和詩人名字,但最其中的詩句還是模糊,沒關系,那就進行第二次傾聽,聽之前,提出要求,讓傾聽成為有目的活動,這樣,就比較容易的記憶了其中有印象的一句或者幾句。
二、說
在聽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大膽的說,說錯了,邊上朋友幫助,在比較完整說出詩句后,再請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說對詩句的意思,同時,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糾正。這些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古詩的能力,對古詩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他們表達的古詩的意思有著自己的見解,很多時候表達能夠比較到位,這就對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
一、記
記憶古詩,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但一開始,容易記了上句忘了下句,這個時候,如何提醒呢?我的方法是,用動作。根據每一句古詩意思,簡單的和孩子商量好用什么動作表現,在孩子不記得的時候,只要稍作動作,孩子便能很容易的記得下一句。
二、比
這是我和孩子們在學習古詩中常用的方法。在孩子們基本掌握后,分男女組、小組、個別等進行比賽,比賽的要求很簡單:響亮、流利,而評委就是其余的孩子,贏得勝利的總能得到一張小貼紙或者一顆愛心。孩子們興趣極高,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古詩。
教學目的:
1、會認漠、燕、鉤、何、腦、踏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
教學重點:
1、會認漠、燕、鉤、何、腦、踏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啟發談話:
《馬詩》是一組以馬詩為題材的組詩,共有二十三首,名為詠馬,實則詠人。這首詩為組詩中的第五首,詩人借詠馬來抒寫自己的情懷。
2、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教師范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自己試讀課文。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讀懂詩句。
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詩句)
指名學生讀詩句。
(請讀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
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詩中一、二句展現出邊疆戰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圖畫,這是一幅任憑千里馬奔馳飛騰的畫卷。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絡腦,快步馳騁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集體背誦古詩。
五、課外延伸,注重積累。
你還收集了哪些和馬有關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板書設計: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一、聽
充分調動孩子的聽覺器官,集中注意力,表達自己所聽到的,可以是簡單的詩名、詩人名字,或最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歡的一句詩。在第一遍欣賞時,孩子能說出詩名和詩人名字,但最其中的詩句還是模糊,沒關系,那就進行第二次傾聽,聽之前,提出要求,讓傾聽成為有目的活動,這樣,就比較容易的記憶了其中有印象的一句或者幾句。
二、說
在聽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大膽的說,說錯了,邊上朋友幫助,在比較完整說出詩句后,再請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說對詩句的意思,同時,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糾正。這些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古詩的能力,對古詩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他們表達的古詩的意思有著自己的見解,很多時候表達能夠比較到位,這就對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
一、 記
記憶古詩,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但一開始,容易記了上句忘了下句,這個時候,如何提醒呢?我的方法是,用動作。根據每一句古詩意思,簡單的和孩子商量好用什么動作表現,在孩子不記得的時候,只要稍作動作,孩子便能很容易的記得下一句。
二、 比
這是我和孩子們在學習古詩中常用的方法。在孩子們基本掌握后,分男女組、小組、個別等進行比賽,比賽的要求很簡單:響亮、流利,而評委就是其余的孩子,贏得勝利的總能得到一張小貼紙或者一顆愛心。孩子們興趣極高,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古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