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
這是氓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氓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新課導語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不知演繹了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熱烈,有的含蓄,有的讓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蕩氣回腸……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來聆聽那里所發生的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
二、積累整合
1、識記下列字的字音:
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將:qiāng 垝:guǐ 載:zài 于: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漸: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
2、制作知識卡片:
⑴ 卡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原本叫做“詩”,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并收錄詩歌305首,所以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才更名為“詩經”。
⑵ 卡片二:
《詩經》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主要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多屬于現實主義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義作品《離騷》并稱為“風騷”。“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⑶ 卡片三:
《詩經》的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賦”,朱熹在他的《詩集傳》中說:“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鋪陳直敘,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辭手段,而是直截了當地鋪陳敘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地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動,以增強詩的感染力量。
“興”,就是托物起興,即先寫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風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寫人的情緒,或寫人的情感,或寫人的心理,或寫人的容貌,或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詩經》中運用“興”的方法大致有三種情況:象征、聯想、比喻。如:由雎鳥成雙和鳴、相依相戀的情景,聯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以盛開的艷麗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衛風氓》)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
后人習慣上把“風”、“雅”、“頌”、“賦”、“比”、“興”合稱《詩經》的“六義”。
三、感受鑒賞
1、感受情感:
結構圖:
情節 感情基調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戀愛 熱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 婚變 沉痛怨恨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決絕 清醒剛強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 第三、四、五章 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不思其反
載笑載 言士貳其行 亦已焉哉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注意:粘貼時,丟失了原來“箭斗、括號”等符合,抱歉!)
2、鑒賞技巧:
⑴ 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
①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
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②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婚前婚后判若兩人、對比鮮明。
⑵ 賦、比、興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詩人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同時也是興。詩人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起興,從而引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感受。
第四章,詩人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的情景。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有‘比中兼興’的手法更富有藝術魅力。
總之,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即能激發讀者聯想,增強語言的'意蘊;又能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四、思考領悟
教師引言:
穿越千年的時空,打開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衛國,在這里,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癡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她的勤勞令人贊美,她的癡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讓人折服,她的堅強讓人敬佩。同學們,你能從我們的女主人公的這些典型性格中領悟點兒什么或從中受到什么啟發嗎?
癡情──“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后總是牽掛著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癡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癡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癡情的人容易愛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從嫁到“氓”家,多年來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里地理一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變心后打罵她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盡管丈夫移情別戀,但她從未想過要離開他,因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轉意。
結論:勤勞的人是無暇移情別戀的。
啟發:勤能排除私心雜念,勤是會得到回報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并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于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后,并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并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在學習中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
(典故:《不如我的驢》)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并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布,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布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
四、探究發現
1、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⑴ 男子負心說。
⑵ 年老色衰說。
⑶ 男權主義說。
⑷ 情感透支說。
2、討論題:透過《氓》中的愛情悲劇,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話傳說中的愛情故事里發現點兒什么嗎?
⑴ 愛是一見鐘情。
──七仙女與董永
⑵ (2)愛他,就要協助他完成自己的事業。
──馬克思與燕妮
⑶ 愛,是一場永遠不愿醒來的夢!
──孟姜女與萬喜良
⑷ 愛是舉案齊眉。
──漢代的梁鴻與孟光
⑸ 愛是相敬如賓。
──漢代的龐公與其妻
⑹ 愛是志同道合。
──漢代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⑺ 愛是對她的忠貞不渝。
──唐代的元鎮與韋惠叢
⑻ 愛,是想著為他做任何事;是想著她為你做過的任何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
⑼ 愛,是為之殉情、比翼雙飛。
──梁山伯與祝英臺
⑽ 愛,是千年等一回,緣分天注定。
──許仙與白素貞
⑾ 愛,是我心化為連理枝。
──焦仲卿與劉蘭芝
⑿ 愛,是虔誠的守望。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與“望夫石的傳說”
⒀ 愛,是“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五、應用拓展
教師引言:
同學們,魯迅先生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學作品的鑒賞,靠的就是讀者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聯想。你可以根據作品中的敘述進行鑒賞,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維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同學們,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給本文的主人公寫一篇鑒賞短評吧!
教學內容及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61頁。
教學設想:
《四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并且四幅插圖艷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
根據本課特點及語言特色,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1、采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在讀中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分析、自己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2、兒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整個過程以孩子們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主,培養他們主動觀察,團結合作的精神。
3、為適合低年級兒童特點,采用激情導入法、游戲法、表演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4、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
教學過程:
一、課題的導入
1.邊播放音樂邊朗讀詩:
秋天到,秋天到,
園里果子長得好,
枝頭結柿子,
架上掛葡萄,
黃澄澄的是梨,
紅彤彤的是棗。
2.啟發談話
兒歌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你還喜歡哪個季節?
根據回答,相應板書:
春
夏
秋
冬
3.揭示課題:
小朋友這么喜歡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性,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小朋友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四季》(板書課題)
二、對課文進行感知性閱讀:
提出要求:
1.請小朋友借助漢語拼音試著自己指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請個別小朋友來讀。教師及時地正音,并且鼓勵。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背誦、默寫《氓》。
2、掌握《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3、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一)關于《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富有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雅”是宮廷樂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中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風雅、頌三種詩歌體制和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稱為“《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寫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觀念仍殘存于人們頭腦中,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相對后來社會較少。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作品通過一位被遺棄的婦女的自述,描寫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詩經》名句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5、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王風黍離》)
二、學習過程
任務一:詩情深處是故事
任務設計:
請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梳理行文脈絡。
行文脈絡:
第一章寫了相識與允婚,第二章相思與成婚,第三章相愛與新婚,第四章寫遭棄與離婚,第五章憶苦自傷,第六章表明情斷義絕,展現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經歷。
小結:《氓》以一個棄婦口吻講述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但面對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強剛強,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
任務二:賞析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任務設計:
1、誦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談談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探究總結:
女主人公(棄婦形象)
一二章面對男子的追求,熱烈回應,表現出對愛情的渴望;“子無良媒”遵守婚嫁禮法,表現出端莊的一面;“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好言勸慰男子,溫柔善良體貼;“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涕泣言笑,沉醉愛情,熱情純真;“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覺,自我反思,聰明伶俐;“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說明她勤勞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現出她倔強剛強的一面。
氓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為了追求愛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顧,表現出對愛情執著的一面;“將子無怒”急于成婚,至于發怒,表現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現出他品德的敗壞;“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熱烈,婚后的離棄,兩相對照,則揭示了他的虛偽自私。
總之,氓是個性情狂暴、違背諾言、始愛終棄、不負責任、自私的負心漢。
2、活動設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想對女主人公和氓說……、
學生自由發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劇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個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文中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②女子在經濟上政治上處于附屬地位。她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劇。在男權社會中,女子在婚前行為草率,她與氓的戀愛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礎,對氓的人品認識不足,認人不清導致的悲劇。
社會的原因:
這一婚姻悲劇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任務三:感受藝術特色
任務設計
1、三四章運用哪種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運用比興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比興手法。
表達效果:
①內容上,比興句的運用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樹作比,富于生活氣息,同時暗示了她的勤勞。②結構上,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起了暗示和過渡作用。
具體分析:
內容上:①用比興句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容顏的潤澤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子和氓之間情意正濃之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顏衰老,如同兩人感情枯竭之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子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富于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2、淇水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
①貫穿全詩,展現了情節的發展。三次寫到淇水,顯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三個階段。“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這是戀愛中的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婚變時的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女主人公清醒時的淇水。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變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寫淇水,也為我們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軌跡。女主人公送氓過河,淇水和緩,暗示了兩人情意綿綿、依依惜別之情。而婚變時的“淇水湯湯”,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無盡的悔恨甚至憤怒;“漸車帷裳”則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淚,傷心斷腸。“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當所有的誓言成空,還有什么可留戀的?淇水以其無聲的浸潤讓她在痛楚中走向決絕。
③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這首詩以淇水為背景,開頭、中間、結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著主人公愛情婚戀生活的某個階段,正好對應了全文的“戀愛一婚變一決絕”的情節線索。這樣就在結構上做到了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
三、總結
《氓》通過描寫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婚姻破裂的經過,塑造了一個性格直爽、溫柔、勤勞、堅強的女子的形象和一個用情不專、性情暴躁的負心漢的形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
四、作業
背誦默寫《氓》
《氓》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語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不知演繹了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熱烈,有的含蓄,有的讓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蕩氣回腸……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來聆聽那里所發生的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
二、積累·整合
1、識記下列字的字音:
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將:qiāng 垝:guǐ 載:zài 于: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漸: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
2、制作知識卡片:
⑴ 卡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原本叫做“詩”,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并收錄詩歌305首,所以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才更名為“詩經”。
⑵ 卡片二:
《詩經》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主要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多屬于現實主義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義作品《離騷》并稱為“風騷”。“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⑶ 卡片三:
《詩經》的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賦”,朱熹在他的《詩集傳》中說:“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鋪陳直敘,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辭手段,而是直截了當地鋪陳敘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地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動,以增強詩的感染力量。
“興”,就是托物起興,即先寫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風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寫人的情緒,或寫人的情感,或寫人的心理,或寫人的容貌,或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詩經》中運用“興”的方法大致有三種情況:象征、聯想、比喻。如:由雎鳥成雙和鳴、相依相戀的情景,聯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以盛開的艷麗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衛風·氓》)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
后人習慣上把“風”、“雅”、“頌”、“賦”、“比”、“興”合稱《詩經》的“六義”。
二、感受·鑒賞
1、感受情感:
結構圖:
情節 感情基調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戀愛 熱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 婚變 沉痛怨恨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決絕 清醒剛強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 第三、四、五章 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不思其反
載笑載 言士貳其行 亦已焉哉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注意:粘貼時,丟失了原來“箭斗、括號”等符合,抱歉!)
2、鑒賞技巧:
⑴ 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
①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
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②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婚
前婚后判若兩人、對比鮮明。
⑵ 賦、比、興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詩人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同時也是興。詩人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起興,從而引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感受。
第四章,詩人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的情景。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有‘比中兼興’的手法更富有藝術魅力。
總之,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即能激發讀者聯想,增強語言的意蘊;又能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思考·領悟
教師引言:
穿越千年的時空,打開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衛國,在這里,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癡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她的勤勞令人贊美,她的癡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讓人折服,她的堅強讓人敬佩。同學們,你能從我們的女主人公的這些典型性格中領悟點兒什么或從中受到什么啟發嗎?
癡情──“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后總是牽掛著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癡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癡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癡情的人容易愛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從嫁到“氓”家,多年來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里地理一人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變心后打罵她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盡管丈夫移情別戀,但她從未想過要離開他,因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轉意。
結論:勤勞的人是無暇移情別戀的。
啟發:勤能排除私心雜念,勤是會得到回報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并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于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后,并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并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在學習中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
(典故:《不如我的驢》)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并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布,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布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
四、探究·發現
1、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⑴ 男子負心說。
⑵ 年老色衰說。
⑶ 男權主義說。
⑷ 情感透支說。
2、討論題:透過《氓》中的愛情悲劇,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話傳說中的愛情故事里發現點兒什么嗎?
⑴ 愛是一見鐘情。
──七仙女與董永
⑵ (2)愛他,就要協助他完成自己的事業。
──馬克思與燕妮
⑶ 愛,是一場永遠不愿醒來的夢!
──孟姜女與萬喜良
⑷ 愛是舉案齊眉。
──漢代的梁鴻與孟光
⑸ 愛是相敬如賓。
──漢代的龐公與其妻
⑹ 愛是志同道合。
──漢代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⑺ 愛是對她的忠貞不渝。
──唐代的元鎮與韋惠叢
⑻ 愛,是想著為他做任何事;是想著她為你做過的任何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
⑼ 愛,是為之殉情、比翼雙飛。
──梁山伯與祝英臺
⑽ 愛,是千年等一回,緣分天注定。
──許仙與白素貞
⑾ 愛,是我心化為連理枝。
──焦仲卿與劉蘭芝
⑿ 愛,是虔誠的守望。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與“望夫石的傳說”
⒀ 愛,是“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五、應用·拓展
教師引言:
同學們,魯迅先生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學作品的鑒賞,靠的就是讀者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聯想。你可以根據作品中的敘述進行鑒賞,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維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同學們,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給本文的主人公寫一篇鑒賞短評吧!
例文:
孤獨而堅強的舞步
──《氓》中女主人公的評析
秋色的晚霞中,我仿佛看見你的背影,或許帶上些許絕望;欣欣然的春華,也許是你初開的情愫;繁盛的夏花,記載過你的激情。而今,我只能用它們來映襯秋風中的你,只因為擁有這一切,才能在絕望中過濾出你堅強的人生哲學──舍得、敢舍得、敢、勇敢……
愛,是永恒的,只要有人類的存在,愛就不會被擱置,每人都在尋覓一個值得愛或被呵護的人,愛的廳堂中,人各自尋尋覓覓,行色匆匆,蜷縮在自身世界中找自己超負荷的情感載體,卻又各自封鎖,像是不敢驚動廳堂中的圣人先哲們。你,你首先打開了心扉,把自己的一顆滾燙的心毫無保留地擺在了你心愛的男人面前,當你愛的人來了,你非但不會畏縮,反而會迎上去,用一種理想的姿態撲向你的理想幸福。的確,你愛他,很愛他,你看不見他時會哭,卻不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值得你為他哭,值得你為他哭的人正是永遠都不會讓你哭的那位……但你愛了,用心來轟轟烈烈地愛了一把。你愛他,超過了愛您自己!
你本來以為愛是可以永恒的,你本來也覺得你的付出與回報會是等價的。卻不知道泡在愛河中的兩個人誰愛得最深就注定傷得更深。你本來以為他會對你好的,像開始一樣。
所以,那天,陽光明媚得刺眼,燦爛得有些兒令人眼暈,但沒有人會看到,送親的人只會看見灼灼的葉與將來的繁繁的果實,迎娶的人只會不時地向花轎中張望,幻想能透過紅蓋頭看出些什么,抬著花轎的農夫也許幻想著如何窺視新娘的洞房花燭夜,新郎官也許正勾畫著新婚后的快樂生活。只有新娘,被紅得刺眼的紅綢擋住了視線,任自己在花轎中顛簸在未知的路上。你此時沒有錯,他是愛你的.,你希望他一直都這樣愛下去,如同你愛他一樣愛你。至少那時是這樣。你笑了笑,隨手拈出一支筆,寫下: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沉浸在愛中是快樂的,新婚對你,對所有女人都是難忘的。你有姿色,他有情調,這樣的新婚是完美的。你不會否認,那片你常想起的葵花海,你曾說你愛葵花,那天他就帶你去看了那片葵花海,你驚呆了,只能用它來描述,繁華,盛大的繁華。“你做你的葵花,我來給你光和熱,”他笑了笑,望著你說,接著,他低下頭來,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雖已感受多次,但這次截然不同。你迎了上去,吻了心跳,風起,吹起一潭花海,你們浸在陽光中,淹沒在花的漣漪中……快樂圍著你,浪漫壓得你不容得有更多的理智,這就是愛情,準確的說是熱戀,幸福的。
正是這樣,你認定了他,你開始小心翼翼地經營這份你已認定了的愛情,你愿意為他做一切你認為值得的事,于是,你很自然也很主動地沖進了牢籠,我認為這就是你的錯誤之處了。從一位在愛中沐浴的血性女人搖身變成了再平常不過的居家女子,于是,他開始聞不到向日葵的花香,你也不再主動,只是日復一日修補裂痕,很努力,卻很徒勞,因為他是男人,不能給他溫存的窩他會感到厭倦,既然得不到溫存,那便尋找刺激。陽光越來越遠,向日葵卻很努力的向前追,拼命地追,一邊追一邊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卻像在云里霧里……哭了,又哭了,你覺得他離你遠了,太遠了,卻還在離你而去……忽然想起這一追便追了好久……心中卻在說,還要追的……他是一切……向日葵要陽光……再來……
雖然,此時的你重新燃起了得到他的欲望,甚至比以前更強烈,因為你已習慣了蜷縮在他的生活中,做他生活的配角,為他鋪好精致的生活再跟著他沿著他的軌跡走,可是,你不知,在你不知不覺中,他也漸漸把你推到配角的位置上。
你累了,真的很累,想到他也許在另一個地方對另一個女人說同樣的話……你反倒覺得心不那么痛了。空蕩蕩的房子,倒也寧靜,你想到。你其實不是灰心,我懂的,你在想著什么。確切點,是思考,你是很明智的……你也許想了許多,比如說愛,他,理想與現實……目光定格,思想卻不斷運轉,摒棄、升華……最后,你,追尋過去,那些你曾愛過的痕跡,你也知道很深,卻沒想到如此深。
最后,你來到了葵花海,你終于笑了,笑得很好看,他們還是那樣,很繁華的樣子。物是人非,你說道,信手拈來: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你也許,不,是一定不知幾千年之后的今天的人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不斷徘徊在藕斷絲連的痛苦之海,智慧的你卻早已參悟,我覺得,你,是真正的國色天香;一生,所有女人應經歷的所有生活、狀態、心情,你都一覽無遺;清純的初體驗,熱戀,新婚,男歡女愛,相離。更難能可貴的是分離后的鳳凰涅槃,破繭成蝴蝶,成了飄飛在空中的堅強,孤獨了幾千年的舞者……幸福的舞者……
寫后: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是以我的思想為線索虛構,她其實是幸福的,我是這么認為的,但幾千年來有多少人憐她,也許,他們是對的,也許,我是對的,不管怎樣,也許就像故事中的氓和她一樣,分不清誰錯,也許……都沒錯吧!
從癡情到怨情
──論《氓》中的女主人公
千年前景,一段曲折悲情,一位癡情卻堅強的女子,牽動著我的每一根心弦,在我的腦海中經久不散。
三千年前的一片藍空下,這位年輕的姑娘,與一位笑嘻嘻的來買絲的男子,展開了這一段動蕩的情與怨。
起初是真情,這應是不假,這也是這姑娘對這一段情的期盼與渴望,從而使她在相識時一眼便知那男子的來意,使她不顧路遠而“送子涉淇,至于頓丘”,使她溫柔的安慰易怒的男子平靜下來,又使她在登上倒塌的墻壁卻不見復關時,傷心地“泣涕漣漣”,更使她在“既見復關”時“載笑載言”!
想想她與男子依依不舍的遠送,想想她在“不見復關”時,多么的緊張難過,擔心無法與男子相見而“泣涕漣漣”,再想想當她“既見復關”時,因興奮激動而“載笑載言”……
這是怎樣的一種“癡”啊!
她的那一整顆心,都沉浸在了這最初的情意中,全心全意,無怨無悔!
如此純情,如此熱情,如此癡情,我想這也是她在后來無法及早從這段苦情生活中脫離出來的原因之一吧!
最初進入男子之家,生活還算美滿,但似乎是如桑之自然變化,生活漸漸不如意,也許是生活真的過于殘忍,這癡情的女子的性格也開始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巨大的改變!
千年前另一片飄著愁云的天空下,這位已年老色衰的女子,望著遠處的桑樹黃葉飄落,不禁也想到了自己,現在的丈夫,早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有著忠厚樣子的男子,他早已心意不專,早已三心二意了。可是更可悲的是,做為長兄的卻無法理解她,而且還“咥其笑矣”。這又似一拳重重地打在了她本已受傷的心上。
生活中如此多的變化,使她開始靜下心來,仔細的思索,使她想起要與丈夫白頭到老的誓言,使她憶起童年時如此安然如此快樂的日子,又使她想起曾經的誓言如此誠懇,而今卻反悔了,更使她想到了要從這苦情的生活中逃離出去……
而我只能知道,這三千年前的一段苦情中,這曾經是多么的癡情多么全心全意的女子,而今卻對此時的情產生了怨恨,開始靜靜思考獨自傷心,開始決定離開這勞苦的生活,在千年前的這種男權社會中選擇了放棄!
而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堅強啊!
這多么殘酷的現實生活,把她原來多情的心塑造成了堅固的墻,雖然滿是裂痕但仍堅強地抵擋了這段無奈的苦情。
如此的勇氣,如此的堅強,如此的決裂,使人無法想象當初她是多么的癡情,只能讓人感嘆,由這“癡情”展開的這一段悲情對這女子身心怎樣的影響啊?!
從相戀到相離,從癡情到怨情,我也只能說,這便是這悲情中的女子性格上無奈的改變!
走出婚姻的枷鎖
──兼評《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據說,一個人朝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調動30幾塊面部肌肉;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說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3只蘋果所能提供的熱量;而當一個人決意遇見另一個人并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來等待,還得用掉六七十年的歲月才會最后完成。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身伴侶的可能性只有50億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戰勝了相遇的第一個難關,但又因為喜新厭舊的氓不懂得珍惜堅貞勤勞的妻子,而把這段姻緣給毀了。
如果我們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便會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拋棄后,她的內心一定是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無補于事。因為從戀愛、婚后生活的對比中,她意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又從痛苦生活經歷中得出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因此,剛烈的她絕不留戀這破裂的婚姻,“強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煩惱的誤區。
狡黠、輕浮的氓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并不指望有個飛黃騰達的丈夫,或是萬貫的家產,只希望有一個溫柔體貼的丈夫,能對自己多一點點理解和愛。能體諒自己“三歲為婦,靡室老矣。鳳興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時幫一把,而不是指責她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夠;生病時能在身邊呵護備至,而不是只在病入膏肓后才痛哭流涕。
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隊時,看到一對老年夫婦,男的在后面,輕輕地吻了一下女人的頭發,女人回眸一笑,拿過男人的手在唇上點了一下。此刻真是很感動,愛情原來可以簡單到一個商場了不經意的吻,簡單到黃昏里自然地攜手,簡單到回家時的一個擁抱,簡單到陌生人海中遠遠投來的會心一笑。白頭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與愿違,她也只能坦然面對。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在歲月、貧苦之風的吹襲下,干枯了,老化了,沒有人再欣賞了。真的,沒有什么比愛情和容顏的失去更能打擊一個女人的心了。被丈夫拋棄,是最讓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許想不通,畢竟她是因為生活才變得憔悴?
很想對她說:“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患得患失,才會豁達快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