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這是積的變化規律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4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4課時 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
教材第51頁例3。
【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積的變化規律,能根據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難點: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師用卡片出示口算題,學生開火車練習。
2.引入。
買一個文具盒需12元,買2個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買4個文具盒呢?(48元)買6個文具盒呢?(72元)買文具盒的個數越多,所需的錢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積有怎樣的變化規律呢?迨榭翁猓夯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細觀察兩組題目,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充分討論,互相說出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交流看法,在學生匯報中點撥。
(1)左邊第一道算式與第二道算式比較,哪個因數沒有變,哪個因數變了?是怎樣變的?積又有什么變化?
(2)左邊第一道算式與第三道算式比較,又有哪些地方變與沒變呢?
?。?)請將左邊第二道算式與第三道算式也作類似的比較,發現規律。
?。?)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你的發現嗎?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分別乘10、100,積也分別乘10、100。
?。?)用以上的方法比較右邊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發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分別除以2、4,積也分別除以2、4。
(6)你還能舉例說說你的發現嗎?
3.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概括。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幾或除以幾。
4.教材第51頁“做一做”第1題。
(1)你能看出每組算式有什么規律嗎?小組交流,獨立填寫得數。
(2)指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然后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51頁“做一做”第2題。
(1)要求學生先弄清題意,想一想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點名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問方法二的同學,說說自己的做法。(長不變,寬乘3,面積也乘3)
師:你的方法真巧妙,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教材“練習九”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得又對又快,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能說說今天在學習過程中所發現的規律嗎?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表達能力;
2. 過程方法:“讓學生在感知問題——研究問題——歸納規律——驗證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中感知數學學習方法,積極參與交流學習;
3.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敢于交流表達的學習精神,體會與人交流和學習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難點:
1.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改變引起積的變化規律”;
2. 有序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 探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幾倍,積就擴大幾倍”
1. 初步感受問題
2010年8月,舟曲、汶川等地發生了嚴重的泥石流災害,當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為了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4.1班的同學積極奉獻自己的愛心,踴躍捐款,平均每人捐款約3元,照這樣計算:
2名同學捐款多少元?(3╳2=6)
20名同學捐款多少元?(3╳20=60)
200名同學捐款多少元?(3╳200=600)
(1) 學生說出算式、口算;
(2) 教師板書算式;
(3) 進行德育。
2. 研究問題
觀察算式,獨立思考:以上算式有什么聯系和規律?
3. 歸納規律
(1) 小組交流: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商討:怎樣用清楚簡潔的語言記錄表達所發現的規律。
(2) 引導全班交流,歸納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4. 驗證規律
(1) 另外寫一組算式,驗證規律的正確性;
(2) 根據發現的規律,在上面的算式下面再寫兩個算式。
二、 探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幾倍,積就縮小幾倍”
1. 按從下往上的順序觀察剛才的算式組,感知問題;
2. 研究問題:思考,有什么規律;
3. 歸納規律:
(1) 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的規律;
(2) 全班交流。
4. 驗證規律:
(1) 小組內舉例驗證;
(2) 按發現的規律把下面的算式再寫兩個:
80╳4=320
40╳4=160
20╳4=80
三、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 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說出思考過程
2. 練習九第1題:獨立完成;說明,補充
3. 練習九第2題:齊讀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講解
4. 練習九第3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講解
四、 補充練習
練習九第5題。供
五、 課堂總結
六、 作業:練習九第4題
七、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在乘法里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認識擴大、縮小
出示書中練習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師:觀察37×10=370。我們還可以說“把37擴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們還可以怎么說?(把37擴大100倍后是3700。)
師:說得不錯,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35×10=350,把35擴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擴大100倍后是3800。)
師:你能不能舉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擴大2倍是50。25×4=100,把25擴大4倍是100。)
師:再看400÷10=40,試著說一下。(400÷10=40,把400縮小10倍是40。)
師: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縮小100倍后是4。)
師: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500÷10=50,把500縮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縮小100倍后是5。)
師:能舉出不同的例子嗎?(120÷2=60,把120縮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縮小3倍是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圖意,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可能提出:篩沙車2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篩沙車15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2.師: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好嗎?
問題是:篩沙車的工作量是怎樣變化的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篩沙車工作情況統計表。(出示下標)
師:請同學們將統計表補充完整。(生每人一張表)
工作效率
(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工作時間(分)
15
30
60
90
工作總量(平方米)
1
2400
4800
9600
(學生獨立填寫表格)
4.師:全班交流:(色澤學生的回答,時填上結果,2400、4800、9600)
師:在剛才填表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可能會發現:(1)我發現清潔沙灘的面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我發現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越長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越大。
?。?)、我還發現,第二組與第一組相比,80不變,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的2倍。
師:它的發現非常獨特。表中其它各組的數據與第一組相比是否也存
在這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組能用簡單的語言出規律: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師:如果用因數、因數、積分別表示這三個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規律嗎?先說給同位聽聽。
師:誰想來試試?
也許學生能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三、鞏固拓展:
1.第60頁第1題先讓學生自主計算,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題讓學生聯系“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的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解答。
朱昕老師講的是《積的變化規律》,這節課是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朱老師從一只青蛙四條腿,二只青蛙( )條腿;三只青蛙( )條腿;……導入新課,從而讓學生明白在數學中也存在著這樣的變化規律,這種游戲導入,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朱老師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說積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師范說,同坐互相說。例如:因數6不變,另一個因數2乘10,積也跟著乘10;因數6不變,另一個因數2乘100,積也跟著乘100;朱老師敢于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發現積的變化規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緊接著朱老師又讓學生舉例子來驗證規律的普遍性和科學性。總之一節課,朱老師的教學設計環節環環相扣,知識點的呈現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整節課都是圍繞著發現規律、驗證規律 、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課堂上孩子們學習熱情非常高,95%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我認為這節課確實是一節扎實有效高效課堂,短短40分鐘的時間,孩子收獲多多,聽課老師更是受益匪淺。
再完美的課堂也有瑕疵,本節課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有以下幾點:新授時間需要再壓縮點,教師語言再簡練一點兒,為精練習題節約一些寶貴時間;教師激勵語、評價語雖然很多,但評價針對性不強,不具體。今后教學中多學習一些豐富的評價語,讓自己的評價語更豐滿、更有指導性。
通過聽課學習,我也發現了自己日常教學中的不足,例如:板書設計非常隨意,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有些知識的重、難點、易混點突破不到位,找不出更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對有些抽象的、難以表達清楚的新知的理解,還不善于運用多媒體課件給以合適巧妙的處理;課堂中,有時為了趕教學任務,不能給孩子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
在今后工作中,一定嚴格要求自己,改掉以上缺點,讓自己變成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數學老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