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小班成長手冊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參加“找圓形”活動,能從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中找出具有圓形的面,并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圓形。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圓形實物若干,PPT。
2.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引出話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有趣的東西,看看是什么?
——和幼兒一起觀察并介紹物品:硬幣、眼鏡、手表、時鐘等。
——看一看這些東西什么地方是一樣的?或他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老師示范畫圓,幼兒打開操作材料,跟畫圓。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么?
——咦,這些車子能騎、能開嗎?為什么呀?
——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么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里?
——老師示范在一輛車子上畫,另外的請幼兒自己找、自己畫。
——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剛才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F在請小朋友去找找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我們請爸爸媽媽幫幫忙把它們畫下來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被新的教學理念所取代,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在藝術活動中要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主動地、創造性地表現音樂,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能夠感受到真正的樂趣?!厄T轉馬》這首歌曲節奏感強,富有童趣,而且建立在孩子玩的經驗基礎上,木馬孩子百玩不厭,樂此不疲,通過幼兒騎木馬的生活經驗來大膽地創編肢體的動作,發散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能力,讓孩子在與同伴游戲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快樂,進一步體驗騎轉馬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唱問答句,初步感應歌曲中的拍子。
2、能夠利用道具大膽地表演歌曲,體驗活動的快樂。
3、能夠根據人物名稱進行簡單的語詞替換。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重點:學唱問答句,大膽進行語詞替換。
難點:問答句的掌握,創編肢體動作。
活動準備:圖片、音樂、呼啦圈。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題
星期天,媽媽不在家,寶寶一個人玩好沒勁,他跑去問奶奶:媽媽什么時候回來?奶奶告訴他:媽媽一會就回來??墒沁^了好久,媽媽還是沒回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寶寶更不開心了,又跑去問奶奶:媽媽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奶奶看了看時鐘對寶寶說:當長針先生和短腿小姐都指到12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寶寶就盯著時鐘看,可是好久好久長針先生都沒追上短腿小姐,于是寶寶就騎著小木馬幫助長腿先生一起去追短腿小姐來找媽媽。(目的:故事引導帶動幼兒盡快進入活動狀態,增強趣味性)
(1)提問:你們會騎轉馬嗎?你們是怎樣騎的?
(2)請幼兒模仿騎轉馬的動作。
2、傾聽音樂學唱歌曲做簡單的肢體動作。
我們也來跟著寶寶學習騎轉馬,并仔細聽一聽,寶寶在騎木馬的時候喊了誰?(讓幼兒有目的地去傾聽,可以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
(1)聽音樂一起律動做騎馬的動作。
提問:我們剛才聽到寶寶在騎轉馬的時候喊了誰呀?(出示圖卡辨認)
(2)借助圖卡,再次聽音樂一起律動。
騎轉馬真有趣,讓我們繼續來跟寶寶學習騎轉馬,唱到“媽媽、媽媽在哪里”,你們就趕快把媽媽的圖片找出來。
3、分角色表演歌曲
(1)教師唱問句,幼兒拿卡片唱答句。
寶寶騎著心愛的小轉馬終于找到了媽媽,現在我來當寶寶,你們當爸爸、媽媽和奶奶一起來玩這個游戲好嗎?(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我要問:媽媽、媽媽在哪里?當媽媽的要舉起卡片答應:媽媽媽媽在這里。(角色表演更好的學習問答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2)互換角色表演
4、語詞替換
想一想寶寶還會騎著小轉馬去干什么?還會喊誰?(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
(1)幼兒創編語詞
(2)全體一起唱創編的語詞。
5、呼啦圈游戲。
騎轉馬真好玩,今天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好玩的木馬,我們一起來騎一騎好嗎?(道具的表演把活動推向高潮,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1)教師講述游戲規則。
(2)全體幼兒一起游戲。
6、在音樂聲中結束。
騎轉馬真有趣,真快樂!我們騎著小轉馬到外面去找找好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應當尊重幼兒,讓幼兒始終做活動的主人,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他們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愉快、親切的氛圍,教師主要引導幼兒去做什么,接下來就是實踐與即興創作,讓幼兒似乎感到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的內涵,去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在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這是以后每一堂課都需要追求的目標。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圖片和實物。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胸前有袋袋的黃、綠色肚兜,供幼兒系上扮毛毛蟲。
與故事內容相對應的食物小圖片若干,1~5點卡、5格分類盒、教學課件、歡快的音樂伴奏帶、紗巾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趣師:今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模仿毛毛蟲快樂地在"草地"上爬行、嬉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教師不時地用頭輕輕觸碰幼兒的頭或用臉輕輕地貼近幼兒的臉,并大聲地招呼:"你好!""你真可愛!"……在教師的感染下,幼兒也快樂地相互碰碰頭、貼貼臉,整個氣氛輕松、快樂而友好。)
二、逐段欣賞故事,模仿游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
1.欣賞第一段故事,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數數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
師:毛毛蟲第一天找到什么食物?有幾個啊?
2、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游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
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也去找蘋果吃。
你找到了什么?數數有幾個?
師: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兒"啊嗚啊嗚",將圖片放進胸前的兜兜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師生在草地上邊爬邊尋找食物(教師向場地撒小圖片)。根據幼兒在場地上聚集的情況,可不斷變換著方向向空處撒小圖片,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3、出示相應的點卡。
師:你剛剛吃了什么,有幾個?
一個蘋果,可以用一個圓點來表示。
4、依次類推,欣賞并模仿第二、三、四、五段故事。
5、師:毛毛蟲吃飽了,它找到了一片樹葉,趴在上面睡著了。我們悄悄的來做游戲吧。
三、點卡找朋友――匹配1.教師出示點卡,示范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師:圓點寶寶們想和這些好吃的食物做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吧。
2.操作活動。幼兒每人取一份分類盒,將兜兜中的小圖片,按數量匹配到分類盒中相應點子下面的空格里。
3.集體和老師一起驗證。
四、毛毛蟲變蝴蝶――感受快樂1.師:毛毛蟲醒來的時候,長出了一對翅膀,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啦!
2.音樂聲中,師生一起揮舞著學蝴蝶飛出活動室。
附故事:毛毛蟲一條綠色的毛毛蟲,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餓了,想找一些東西吃。
第一天,它看見了一個紅蘋果,"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發現兩只黃香蕉,"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片綠樹葉,"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發現了四塊巧克力,"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顆紫葡萄,又"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毛毛蟲的肚子不再"咕嚕咕嚕"叫了,它快樂地趴在葉子上說:"我要結一個繭,把自己包起來,好好睡一覺。"過了幾天,毛毛蟲醒來了。它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它說:"我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啦!"
活動反思:
爬是幼兒體育活動中六個基本動作之一,它是手膝著地,交替有節奏的運動,它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四肢肌肉的力量,還可以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的健康發展。我班幼兒特別喜歡在地上爬,所以就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此活動。
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興致高昂,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各種類型的爬。望著幼兒興奮的笑臉,我由衷的感到只有了解小班幼兒的特點,才可能較好的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有價值的小班活動,也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使自己和幼兒都得以成長和發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圖形圓形。
2.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小圓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今天帶了一個好朋友,你們想見見他嗎?我們把它請出來。
它是什么樣子的?
圓溜溜,很光滑。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圓形。
請跟我一起說一說,圓形。
二、新授
1、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也從盒子中拿出一個圓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摸一摸,它是什么樣子的。
它是光滑的,圓圓的。請大家把圓形放回盒子里。
小朋友們,我們來找一找,教室里有沒有圓形的東西?
2、師:老師也找到許多我們生活中圓形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幣、盤子、鐘、泡泡、車輪、紐扣、餅干、巧克力豆。
三、游戲
組合圖形,利用圓形,拼出孩子喜歡的圖案。
活動反思:
過猶不及——從緊張的情緒穩定下來后,我給了自己這樣的評價,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為了上好這堂課我準備了很多,也加進去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感覺我是為了上課而上課,這堂課是為進修學校幼教部老師上的,忽略了孩子才是我們應該教育的對象,老師把孩子帶進了自己的教學模式當中,限制了孩子們想象的發揮。
通過這幾節公開課,我從其他老師那里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李老師在一些主要的環節當中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單就這節課而言,我認為自己有三個方面需要改進;先是教學目標要再明確些,要有側重點;二是講課當中各個環節銜接的不夠好,孩子會跟不上;三是在觸碰和認知環節中做的太倉促了,在孩子沒有完全感知的情況下就進入了下一環節,脫離了教學目標。以上都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學當中,不受單一教學模式的限制,在課堂上要有吸引孩子的亮點,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園里以后給我們多創造一些交流的機會,能向其他老師多請教,彌補自己的不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