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寒號鳥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3、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4、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游記》。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圍繞這件事情,作者講述了哪幾個部分?
石猴誕生──獨闖水簾洞──帶領群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誕生:
⑴石猴從哪里來?
⑵想象一下他出世時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簾洞內是什么樣的情景?
3、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五、語言積累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2、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歡的語句。
六、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
在閱讀理解方面,第三學段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可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猴王出世》是本組最后一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
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注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讓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位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學習準備:這是一篇近代白話文,語言風格與現代白話文有較大差異,一些字詞的用法與意思也和現在不一樣。五上年級的學生學習五下年級的課文,也為學習帶來一些障礙。所以,課前,學生要根據“閱讀提示”熟讀課文,并能在課文中做做預習記錄。
2.教師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課題。
2.了解學生學習起點。
3.根據文前“閱讀提示”,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1)學生回答。(2)留在你腦海里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
4.小結過渡。
二、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讀,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2.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3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5.你讀到了一只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注。
6.小結。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學生自主研讀第二個問題,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體會語言的節奏和韻律,并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4.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猴王?寫在句子的邊上。
5.小結。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請選擇你認為最經典的句段再讀一讀,或背一背。
2.總結:
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寫”的。
一、教學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正確認讀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名曰、石碣、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抓耳撓腮”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㈡能力訓練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石猴出世并成為猴王的經過,感受石猴的性格特點及古代白話文的特點。
㈢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為大家著想的品質。
㈣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㈠教師教法
導讀法
㈡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自信、本領高強、聰明機敏、為大家利益著想的性格特點。
㈡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㈢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㈠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㈠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孫悟空是個石猴,他出生于花果山,通過勇探水簾洞,受到眾猴擁戴,成為“美猴王”。后來,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接著,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捉怪,機智勇敢,最后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3、你知道這只石猴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㈡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通的地方畫出來,與同學交流解決,老師適時指導。
2、字詞教學:九個會認的生字中,區分“曰”和“日”、“皆”與“偕”、“灶”與“杜”對比認讀;“胎”、“俱”、“澗”、“猿”、“竭”、“竅”可進行同音形近字的記憶;十個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指導學生注意:“俱”的右上是三橫,“皆”的下面是“白”,“崖”的中間是“廠”不是“廣”。“猴”、“胎”、“俱”、“澗”、“猿”、“崖”“瀑”、“竅”字可通過形近字對比學習。
老師指導學生借助字典理解“俱”、“皆”、“迸裂”、“造化”、“天造地設”、“頑劣”等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理解“名曰、滔滔不竭、石碣、喜不自勝、天造地設、遮蔽、力倦神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的意思;借助生活經驗理解“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意思。
3、你還有哪些讀不懂的詞句,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字詞障礙。)
㈢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
2、小組內同學間互相討論
3、班內交流小組自學情況。
作業:1、十個會寫的生字,會拼音,形近字組詞。
2.熟讀課文,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㈠導入: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認讀了生字,理解了文中詞語,了解了課文內容,誰來說說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學生回答。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7課“猴王出世”(生齊讀)來細細品味這篇文章。
講授新課: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體會一下,石猴出世后,是一只什么樣的猴子,他為什么能夠成為猴王。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并寫出自己的感悟。
㈡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悟。
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那山頂上有一仙石,內育仙胎,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石猴的特點,(寫石猴出世的與眾不同,神異出眾。)指導學生試讀課文,然后指名讀課文,讓學生體會石猴出世的與眾不同。
2.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朝游峰洞之中,夜宿石崖之下。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提問:你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嗎?你發現這句話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從三方面觀察發現,
關注語言形式——三個字,四個字,對聯;精煉。
關注語言細節——構詞特點;排比句。
關注語言內容——飲食、交友、起居。
這段寫石猴自由自在,帶有仙風道骨般風采的生活,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石猴快活逍遙、親和友善而又頑皮可愛的特點。抓住“跳躍、食、飲、采、覓”等詞理解,并解釋“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意思。
出示幻燈片,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這幾句話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幾句(都是三個字一組)和“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幾句(都是四個字一組)運用排比的方法,寫石猴的活動,自由自在,機靈可愛;“朝游峰洞之中,夜宿石崖之下。”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這段語言文字讀起來讓人仿佛看到一只頑皮可愛的猴子真的在眼前行走跳躍一樣。)先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自由讀,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然后指名讀,齊讀,充分感悟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
3. 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提問:石猴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此處可聯系上文:讓學生和它前面的這句話再連起來讀,看看還能讀出什么?指導朗讀“我進去,我進去!”出示幻燈片,重音落在“我”,用肯定的語氣來讀,一聲比一聲高,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去掉一個“我進去”,或改為: “我進去吧!我進去吧!”和原文會有什么不同效果,哪個更好?(這看似簡單的重復,實際上正是猴子活潑可愛的表現,還表現了石猴敢于冒險,勇敢自信,具有猴王潛質。)然后讓學生試讀,同桌互相讀,指名讀,表演讀,充分感悟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
4.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指導學生抓住“瞑”、“蹲”、“縱”、“跳”幾個動詞,閉眼想一想,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畫面。(這幾個簡練的動詞,將一幅石猴入洞的情景為我們展現出來,表現了石猴身手敏捷,有過人的本領。)指名讀課文,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
5.“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可讓學生簡單描述一下這是個什么樣的安身之處?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這段寫石猴很愿意與大家有福同享,為大家的利益著想。這也是他能成為猴王的重要條件之一。)指名讀課文,體會石猴在此時的所想。
6.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進出出,尋了這一個洞天與諸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表演,體會石猴在眾猴面前說話的語氣神態,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石猴特點。(本段先描述眾猴的胡鬧,再介紹石猴一本正經地對眾猴說了這番話,將眾猴的胡鬧與石猴的冷靜與清醒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石猴聰慧機敏,有心計,敢作敢為,天生就是做首領的好材料。)
小結:現在誰能概括一下石猴為什么能成為猴王的?學生回答,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同學們,石猴出世就與眾不同,再加上勇敢無畏,機敏聰慧,有過人的本領,另外,他勇于承擔責任,為大家利益著想,這才贏得眾猴的無比敬佩,甘心情愿受他領導,所以拜他為王,稱為“美猴王”(板書)。
㈢課外閱讀擴展
本文節選自長篇小說《西游記》,除美猴王之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形象?《西游記》是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誰還知道其它三個?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讀一讀這些名著,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
板書設計:
石猴
與眾不同 勇敢自信 本領過人 為大家利益著想 聰明機敏有心計
美猴王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2、談談你對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感知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學情況。
三、了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⑴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⑵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讀并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后文石猴敢于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讀讀2~4自然段,畫出并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⑴“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⑵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五、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