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
這是一等獎教案《我是貓》,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優雅、詼諧的曲調特點。
2.嘗試用不同嗓音及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感受與同伴一同歌唱、游戲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貓咪的幻燈片,音樂磁帶,毛線球,貓耳朵頭飾,角色標識物。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出示貓咪圖片):這里有各種各樣的貓咪,你最喜歡哪一只,為什么?
幼:我喜歡那只白色的小貓,因為她看起來很可愛、很乖。
師(用溫柔的語調回應):是呀,白色貓咪好像在說:“喵喵喵,喜歡我嗎?喜歡我就抱抱我吧。”
幼:我喜歡這只像海盜一樣的貓,因為他很酷。
師:的確,我也覺得他與眾不同呢。
幼:我喜歡那只像老虎一樣的貓,因為它非常厲害。
師:那你們猜猜這只厲害的貓咪會發出怎樣的叫聲?(孩子們發出低沉、粗厚的聲音。)
師:剛才那只白色小貓的叫聲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發出纖細、溫柔的聲音。)
師(小結):原來不同貓咪的叫聲是各不相同的。各種各樣的叫聲可以表示不一樣的心情,就像我們人說話一樣。
二、發聲練習
1.我要玩毛線球。
(1)師(出示毛線球):小貓咪很喜歡玩毛線球。你們想不想玩啊?試試看能不能用小貓咪叫聲來表達你們的心情,看看我能不能聽懂你們的意思。
(2)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即興解讀幼兒模擬的,小貓叫聲。[例如:(1)我明白了,你在說:“給我玩玩好嗎?”真是一只溫柔的小貓咪。(2)你在說:“快給我,快給我,不然我要生氣了!”我聽出來你是一只急性子的小貓咪。]
(3)全體幼兒嘗試用各種叫聲來表達想玩毛線球的情緒。
2.我會玩毛線球。
(1)師:小貓還會和毛線球玩游戲呢。看到毛線拉得長長的,小貓的叫聲就長;看到毛線拉得短短的,小貓的叫聲就短。(教師拉出不同長度的毛線,讓幼兒嘗試進行相應的長短音探索。)
(2)師:小貓還會根據毛線球位置的高低來叫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呢。
(教師手拿毛線球在空中劃出高低弧線,讓幼兒嘗試進行相應的高低音轉化。)
三、學習歌曲
1.教師引出情境,完整范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內容與旋律。
(1)師:(播放四張幻燈片)寵物店里有四只小貓咪,它們都想和我們做朋友。究竟選哪一只小貓做朋友呢?先聽聽它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我們再做決定好嗎?(教師連續范唱兩遍,第一遍不加動作,第二遍加入小幅度提示性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梳理不同貓咪的性格特征。
師:它們都是怎樣的貓?
幼:我聽到歌里唱到了可愛的貓。就是那只總是笑瞇瞇的貓。
師(小結):笑瞇瞇的是可愛貓,動個不停的是調皮貓,打著領結、看上去特別精神的是帥氣貓,露著牙齒、很厲害的是威風貓。
2.教師戴上貓耳朵頭飾,逐一佩戴愛心、網球、領結、皇冠等角色標識物,分別用不同的音色完整范唱歌曲,引導幼兒關注音色、旋律變化與貓咪性格特點的關系。
(1)教師跟隨伴奏范唱可愛貓和威風貓的演唱風格(如用可愛貓的音色演唱時,原歌詞變為“我是貓,可愛的貓;我是貓,可愛的貓;我是貓,可愛的貓;我是貓,可愛的貓;搖搖我的尾巴,喵、喵、喵,請你把我帶回家”。依次類推),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音色。
師:你們決定把誰帶回家?
師:這么多人選可愛貓,那好,就先帶可愛貓吧。(教師用甜美纖細的嗓音演唱一遍。)
師:威風貓不樂意了!它說:“我會捉老鼠,更厲害呢。”(教師用粗厚的嗓音演唱一遍。)
(2)教師放慢速度清唱示范帥氣貓、調皮貓的演唱風格(方法同上),引導幼兒辨別歌曲的旋律、節奏、音色。
(3)引導幼兒清晰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及音色。
3.幼兒完整學唱,嘗試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
(1)幼兒通過對比,分析角色特點。
師:為什么你們用可愛貓和威風貓的聲音唱的時候那么不一樣?
幼:我是故意用粗粗的聲音來表現威風貓的,這樣聽起來厲害一點,就像大老虎的聲音。
師:是呀,可愛貓的聲音細細的,威風貓的聲音粗粗的。我們通過聲音的粗細可以把它們的特點表現出來。
幼:可愛貓唱歌時笑瞇瞇的。
師:是啊,除了聲音,表情的配合也很重要。
師:調皮貓和帥氣貓唱的時候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幼:調皮貓的聲音短短的、一跳一跳的,帥氣貓的聲音聽上去很得意的。
師:你聽出調皮貓是活潑好動的,帥氣貓是充滿自信的。
(2)幼兒按四種貓的特點逐一演唱整首歌曲(用變化后的歌詞唱),教師用動作提示歌詞順序以及角色特點。
師:四只小貓都那么可愛,我們一起把它們唱到歌里去吧。請注意它們的順序是可愛貓、調皮貓、帥氣貓、威風貓。(教師在幻燈片上為四只小貓標上1-4的序號。)
(3)鼓勵幼兒用變化音色的方法來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
師:剛才我從你們的表情、動作里看到了不同的小貓。這回我要閉上眼睛,你們能不能讓我從聲音上聽出四只貓咪是不一樣的呢?挑戰一下吧!
四、分角色輪流唱
1.用角色標示分組并確定角色。
(1)幼兒戴上貓耳朵頭飾,教師將原來圍成半圓形的小椅子的間距稍作調整分成四組,分別將愛心、網球、領結、皇冠角色標志物貼在每組的椅子靠背上。
(2)師:看懂這些標志了嗎?可愛貓、調皮貓、帥氣貓、威風貓的家都在哪里?現在老師要長長地叫一聲“喵”,你們想當什么貓就趕緊坐到相應的位子上吧!“喵——”
2.教師指揮幼兒分角色按原歌詞輪唱,重點用眼神和手勢提前示意幼兒,以降低接唱難度。
3.幼兒交換座位,再次輪唱。
五、游戲:選貓咪
以選貓咪為情節引導幼兒按原歌詞進行表演唱,要求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情、音色來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咪。
師:真是一些會唱歌的貓咪啊。現在請貓咪一邊唱一邊來表演,我摸誰的腦袋,誰就跟我走,然后和我一起去選其他的貓咪,最后回家。
活動反思:
1. 多元體驗——教材選擇的初衷
這是一首帶有藍調爵士曲風的樂曲,旋律跨度較大,優雅、慵懶中帶點俏皮的風格給人以獨特的聽覺感受,令人聯想起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貓》。在反復傾聽中,那些形態各異的貓咪形象漸漸在我頭腦中清晰起來,于是產生了與幼兒分享這首樂曲的沖動。為了讓幼兒更為形象地感知、體驗這首樂曲的特點。我嘗試將之填詞改編成可供幼兒欣賞并演唱的歌曲,并通過四種形象鮮明的貓咪角色,為幼兒提供理解并深入演繹的支架。不同的音色便于幼兒辨識和表現可愛貓和威風貓的性格特點,旋律的跳躍與流暢可以對應地表現調皮貓和帥氣貓的性格特點。四種角色的設置為后續的分角色接唱、表演唱等留下了空間。
2. 從容享受——教學設計的追求
為了讓音樂學習更輕松一些,我將發聲練習設計得引人入勝,把聲音的長短、粗細、高低變化等一些即將在歌曲學習中運用的經驗自然地與游戲情境融合在了一起。
為了讓音樂感受更充分一些,我的范唱也非一成不變,而是采用了變換角色、加入伴奏、用動作暗示等多種方法。幼兒通過反復聆聽、體驗,累積著對音樂的感受,不知不覺地產生了跟唱的意愿。
為了讓音樂表達更從容一些,我盡量給予幼兒更多的心理支持。比如,反復出現的簡單易懂的角色標志性動作,接唱指揮中前置的目光提示等,都能化解幼兒的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在小步遞進中享受自我挑戰的樂趣。
為了讓活動過程更流暢一些,我將規則提示巧妙地隱含在材料和組織方式中。比如,一個毛線球可以聚焦幼兒的目光,形象地提示發聲要求;愛心、領結、皇冠等角色標識物可以使幼兒迅速實現角色轉換:在“喵——”聲中上位可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角色的需要,使之沉浸在游戲情境中。
3. 反復演繹——教學延伸的思考
幼兒需要充足的時間在反復的體驗、感知中,在“操作”音樂的過程中慢慢積累學習經驗。因此,我認為不必強求在單位時間內讓幼兒學會唱這首歌曲,而應留給幼兒消化理解的時間。在延伸活動中,我將進一步引導幼兒從音色、表情、動作、體態等多個角度探究各種角色的性格特點,在富有情趣的游戲情境中將幼兒的表達、表現引向細致、準確與豐富。
教學目標:
《我是貓》的教學設計
1.會寫“糕、貪”等13個生字,會認“饞、霉”等9個生字,在語境中理解“年糕、貪饞”等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中的心理描寫,并能用自己的話簡要講述貓吃年糕的經過。
3.了解貓在吃年糕的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新奇而幽默的場景,初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冷暖的不滿與憤恨。
教學難點:
理解感悟三條真理的含義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貓》中的一個精彩片斷。(板書課題)
看到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新詞。
2.交流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重點指導:
(1)屬于左右結構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層次。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講了什么內容?(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理清課文層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我”看見廚房沒有人,決定抓住機會吃了那塊年糕,并由此發現了第一條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寫“我”人不見一個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動時,又發現了第二條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寫“我”為了擺脫那年糕,使出種種伎倆,最終直立起來已經不是貓了,又發現了第三條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寫在人們的嘲笑下“我”無奈地演完一場丑劇。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可以通過聽寫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學習要求:
1.默讀課文,思考:貓在頭吃年糕的時候發現了哪幾條真理?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現的?你覺得哪些情景最可笑?為什么?
2.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還有什么不懂得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四、交流匯報,深入學習。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二題,梳理貓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
第一條真理: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動物敢于干出他們并非情愿的事來。
(這條真理是在貓看見年糕時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機,只好胡混光陰,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條真理:所有的動物,都能直覺地預測吉兇禍福。
(這條真理是在貓吃年糕的時候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還不快吃!假如有人來才好呢!)
第三條真理: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
(這條真理是貓在拔年糕時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著伸縮。唉,這太麻煩,干脆雙爪一起來吧!)
2.引導交流:你覺得哪些情景最可笑?為什么?
學習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部分,畫出你覺得可笑的'情景,說說你從哪些語句感覺到可笑?
(教師引導學生從貓的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體會。理解:瘆人、難得的機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學習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學二、三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3-6自然段,畫出你覺得可笑的情景,說說你從哪些語句感覺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讀你所畫的語句。
(2)交流匯報
第二部分交流重點:貓咬了一下年糕,牙齒動彈不得。“當我意識到這年糕原來是個妖怪時,已經遲了。宛如陷進泥沼的人越是急著要拔出腳來,卻越陷得深……”的尷尬處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點:重點體會貓在擺脫年糕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通過評讀的方式體會貓的可笑——可憐——同情,通過讀把情感的變化表現出來。)
課件出示:
(1)煩躁已極,便將尾巴搖了幾圈兒,卻不見何功效。將耳朵豎起再垂下,仍是沒用。想來,耳朵和尾巴都與年糕無關,搖尾豎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罷。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圍來回摩挲,可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著抬起左爪,以口為中心畫了個圓圈。單靠如此咒語,還是擺脫不掉妖怪。
(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貓當時的處境。)
3.學習第四部分
(1)自由讀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現畫出來。
(2)分角色朗讀第四部分,深入體會。(讀出各種不同人物面對貓艱難的窘境而表現出來的冷漠心態)
4.自由朗讀全文,并重點朗讀你自己喜歡的段落,提出自己還不太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文
文章學完之后,你的腦海中留下的僅僅是貓可笑的形象嗎?還有什么?(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郁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拓展閱讀:《泰戈爾散文詩二首》、《狗的友誼》、《母愛》
七、板書設計:
看見年糕
我是貓 偷吃年糕 可笑 可憐 同情
力拔年糕
眾人嘲笑
活動目標
感受歌曲優雅、詼諧的曲調特點,在反復傾聽中熟悉歌詞曲調,自主跟唱。
以角色象征物和角色標識性動作為提示,在教師感染帶動下用不同嗓音及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性格的貓咪。
感受扮演及表現角色的快樂,體驗與同伴一同歌唱、游戲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人
教師和幼兒共同觀察形態各異的貓咪,感受貓咪不同的外形及性格特點。目的在于激活興趣,為多元化的表現貓咪特點進行經驗與情感鋪墊。
二、發聲練習
幼兒跟隨教師的指令和教具(毛線球)演示,進行長短音及音高音低的音色探索。
三、學習歌曲
1、引出情境、教師完整范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內容與旋律。
2、教師進一步范唱,引導幼兒關注音色變化與貓咪角色特點的關系。教師分別佩戴蝴蝶結發卡、網球、領結、皇冠等角色象征物、用不同音色反復范唱四遍(四句歌詞相同),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3、幼兒完整學唱,嘗試表現不同性格的貓咪。對比角色,初步學唱“可愛貓與威風貓”“調皮貓和帥氣貓”。
4、提示歌詞順序,按順序逐一用四句歌詞演唱四種角色的貓咪。提出音色挑戰,強調用嗓音的轉換來表現不同性格特點的貓。
四、分角色輪流唱
1、幼兒帶上貓耳飾進行分角色演唱,用標識分組并確定角色。
教師請幼兒到前面分發帶上貓耳朵頭飾。同時教師將小椅子間距稍作調整,分成四組。將愛心、網球、領結、皇冠四張角色標志牌貼在每組的椅背上。引導幼兒明確分組。
2、教師用簡單的動作提示指揮幼兒分角色輪唱。
教師指揮時用眼神和手勢提前示意需要接唱的幼兒,降低幼兒接唱的緊張。
3、交換座位,再次輪唱。
五、游戲:《選貓咪》
以選貓咪為情節,幼兒進行表演唱,用肢體、表情、音色來表現不同特點的貓咪。
一、作品
(備注:“搖搖我的尾巴”這一句音離跨度有八度,孩子演唱有困難,因此建議用說唱念白的方式來處理。)
提供四種角*的貓咪圖片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我是貓”手握拳似爪子般前伸,另一手同樣動作前伸,交叉疊放在另一手上
“可愛貓”手腕相抵,手掌攤開,托著臉
“調皮貓”雙手握拳前伸,交叉疊放,肩膀左右高低聳動
“帥氣貓”單手拇指食指做狀,托在下巴下
“威風貓”雙手五指張開似爪子,往前伸
“搖搖我的尾巴”一手叉腰,另一手模仿尾巴轉圈
“喵喵喵”雙手在臉頰處往外摸胡須狀
“請你把我帶回家”雙手胸前握拳做祈禱狀,再往前伸做擁抱狀
◆游戲玩法建議1、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2、間奏部分:教師依次邀請部分幼兒,被邀請的幼兒跟在教師身后去挑選其他小貓
3、反復演唱歌曲,直至所有幼兒都被挑選并跟在教師背后“一同帶回家。”
二、教學活動建議【活動目標】1、感受歌曲優雅、詼諧的曲調特點,在反復傾聽中熟悉歌詞曲調,自主跟唱。
2、以角*象征物和角*標識*動作為提示,在教師感染帶動下用不同嗓音及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格的貓咪。
3、感受扮演及表現角*的快樂,體驗與同伴一同歌唱、游戲的樂趣。
【活動過程】(一)情境導人:教師和幼兒共同觀察形態各異的貓咪,感受貓咪不同的外形及*格特點。目的在于激活興趣,為多元化的表現貓咪特點進行經驗與情感鋪墊。
(二)發聲練習:幼兒跟隨教師的指令和教具(毛線球)演示,進行長短音及音高音低的音*探索。
(三)學習歌曲:
1、引出情境、教師完整范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內容與旋律。
2、教師進一步范唱,引導幼兒關注音*變化與貓咪角*特點的關系。教師分別佩戴蝴蝶結發卡、網球、領結、*等角*象征物、用不同音*反復范唱四遍(四句歌詞相同),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3、幼兒完整學唱,嘗試表現不同*格的貓咪。對比角*,初步學唱“可愛貓與威風貓”“調皮貓和帥氣貓”。
4、提示歌詞順序,按順序逐一用四句歌詞演唱四種角*的貓咪。提出音*挑戰,強調用嗓音的轉換來表現不同*格特點的貓。
(四)分角*輪流唱。1、幼兒帶上貓耳飾進行分角*演唱,用標識分組并確定角*。
教師請幼兒到前面分發帶上貓耳朵頭飾。同時教師將小椅子間距稍作調整,分成四組。將愛心、網球、領結、*四張角*標志牌貼在每組的椅背上。引導幼兒明確分組。
2、教師用簡單的動作提示指揮幼兒分角*輪唱。
教師指揮時用眼神和手勢提前示意需要接唱的幼兒,降低幼兒接唱的緊張。
3、交換座位,再次輪唱。
(五)游戲:《選貓咪》以選貓咪為情節,幼兒進行表演唱,用肢體、表情、音*來表現不同特點的貓咪。
三、友情提示1、歌曲中提供了四種個*各異的貓咪,在延伸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創編,將自己的愛好和個*融合到角*中進行創編,如:“跳舞貓、貪吃貓”等,增強演唱的趣味。
2、在范唱時,教師提供各種角*標識*的動作是為了加強幼兒對角**格特點的感受,后續活動中可嘗試讓幼兒自主為四種不同*格的貓咪設計動作。
3、可組織幼兒觀看百老匯音樂劇《貓》,感受不同特點貓的演唱及舞蹈表現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