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
這是誡子書公開課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閱讀法,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明確加點字的`注音和課文朗讀停頓。
夫:澹泊::淫慢:險躁:窮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準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
A、聯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成型。
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遇到的難題。
3、師生共同解疑。教師給予點撥,對學生進行古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品讀課文,領會深意。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的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4、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明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六、課堂小結: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我們大家行走一生。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
七、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八、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文章內容。
3.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賞析精彩妙語,積累名言警句。
5.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則不能勵精(yín)
遂成枯落(suì)
2.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死后被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其“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是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長,言簡意賅。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寄予了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交流點撥】提示:(1)讀時要字正腔圓。“字正”就是字音準確,“腔圓”就是發音飽滿。(2)處理好停頓,控制節奏。(3)把握重讀和輕讀。(4)注意語速語調,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教師強化解讀文意的方法,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文言字詞。
【交流點撥】由“單”變“雙”(即將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語)。如:靜——寧靜,儉——勤儉,學——學習。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其他章節的意思,將不懂之處圈出來。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無以明志(內心恬淡,不熱衷名利)(使志向堅定、明確)
(3)非寧靜無以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怠忽)(振奮精神)
(5)險躁則不能治性(性情輕薄浮躁)(修養性情) (6)年與時馳(逝去)
(7)意與日去(日子,歲月) (8)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9)多不接世(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窮廬(窮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詞類活用
非學無以廣才(形容詞作動詞,增長)
3.古今異義
(1)靜以修身(古義:修養身心;今義:衣服顯示出穿著人的線條)
(2)夫君子之行(古義:操守,品行;今義:行走)
(3)意與日去(古義:日子,歲月;今義:太陽)
4.重點句子的翻譯。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交流點撥】有道德修養的人,摒除雜念干擾提高自己的修養,勤儉節約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交流點撥】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交流點撥】放縱怠忽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三)深層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點撥】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交流點撥】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四)誦讀積累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交流點撥】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四、板書設計
治學
誡子書 修身
惜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間透露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3、研讀課文,積累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研讀課文,積累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猜這些故事都與誰有關?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你認識我嗎?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死后被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其“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二、題解
《誡子書》誡:告誡,勸勉。子:兒子。書:書信。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是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讀我讀,讀熟課文
(一)聽錄音,找出錯誤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淡泊(dànbó) 淫慢(yín) 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樂朗讀
四、再讀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學習: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一)你會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嗎?
(1)非淡泊無以明志(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
(2)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3)非學無以廣才(增長才干)
(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懈怠)(振奮精神)
(5)險躁則不能治性(輕薄浮躁)
(6)年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二)你會翻譯這些句子嗎?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屏除雜念和干擾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勤儉節約來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不內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確志向,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真知必須在寧靜中得到,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譯: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那一句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你認為這個觀點中哪一個字是最重要的?
“靜”字(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六、你談我談,暢所欲言如果你是諸葛亮的兒子,你聽懂了父親的哪些叮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談我談,分享家書
提示:可以說說親朋好友對你的勸誡,書信、短信、微信均可。
八、你讀我讀,積累名句
積累與諸葛亮有關的名句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杜甫
2、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其一》陸游
小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一生無意于功名利祿卻名垂千古,希望同學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堅守自己內心的寧靜,不忘初心,篤志前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