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什么樣的音樂教案易獲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蔬菜歌》取材于園本主題《家鄉的蔬菜》活動。蔬菜是幼兒平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生活中,在孩子接觸到各種蔬菜時,漂亮的顏色、可愛的形狀,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想親他、想吃他”是孩子對蔬菜的自然反應。設計本節課,就是想讓幼兒通過兒歌中擬人化的蔬菜描寫,讓他們充分認識蔬菜,嘗試從漂亮的顏色、可愛的形狀、擬人化的神態等角度說說蔬菜。也讓幼兒在享用果實的同時知道要珍惜糧食并感受豐收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觀察蔬菜的顏色,學習問答式節奏的兒歌,并能按節奏回答句子。
2、模仿兒歌中的語句形式,用不同的蔬菜名稱創編兒歌。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體驗創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蔬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蔬菜掛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黃瓜、豆芽、番茄、茄子等蔬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蔬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番茄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番茄。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蔬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蔬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黃的豆芽、紫紫的茄子、綠綠的黃瓜。
二、編兒歌《蔬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蔬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番茄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兒歌就編好了。
2、給豆芽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蔬菜黃黃的?啟發幼兒說出“豆芽豆芽黃黃的。”
3、給茄子編。
“現在我們給茄子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蔬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茄子茄子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什么蔬菜黃黃的?豆芽豆芽黃黃的。什么蔬菜紫紫的?茄子茄子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黃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蔬菜綠綠的?黃瓜黃瓜綠綠的。
6、教師和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根據圖片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蔬菜歌。
請幼兒戴上蔬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蔬菜紅紅的?”戴番茄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番茄番茄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創編兒歌。
1、鼓勵幼兒學用兒歌中的語句形式把其它蔬菜編進兒歌。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把蔬菜畫出貼在黑板上。
3、帶領幼兒共念新編出的兒歌。
五、游戲:蔬菜寶寶回家。
提出游戲要求:將自己胸前的蔬菜掛飾,黃色的蔬菜送回貼有黃色房子的家里,紅色的蔬菜送回貼有紅色房子的家里……
六、延伸活動。
可以開展音樂活動,幼兒根據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蔬菜形象。
可以開展美術活動,進行蔬菜繪畫比賽,將幼兒的作品剪下貼在大盤子上,布置成一個蔬菜展覽會。
活動反思:
這首兒歌以幼兒都熟悉的蔬菜為題材,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觀察并根據西紅柿、黃瓜、茄子和豆芽這四種蔬菜的顏色,讓幼兒了解問答式兒歌的節奏,并能按節奏回答句子。根據《綱要》教育活動內容選擇的原則之一:“教育內容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因此,幼兒對于這首簡短的兒歌,比較容易掌握,并能將學到的知識“××蔬菜紅紅的”××蔬菜紫紫的”“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隨節奏節拍和舞伴協調走交替步。
2、能根據動作順序規律快速記憶動作。
3、感受與同伴動作一致跳集體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歌曲《往牧場的小路》。
2、《往牧場的小路》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整欣賞歌曲《往牧場的小路》,進一步熟悉音樂旋律,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教幼兒學習1-16小節動作,重點教幼兒學習交替步。
(1)教師講解示范交替步,重點引導幼兒明確走交替步時先出右腳。
(2)教師哼唱旋律,引導幼兒跟走交替步。
(3)請幼兒站好雙圈,教師哼唱旋律,教幼兒完整做1-16小節動作。
(4)引導幼兒聽音樂與舞伴合拍、協調地做1-16 小節動作。
3、教幼兒學習17-28小節動作。
(1)教師示范17-28小節動作,引導幼兒尋找動作的順序規律。
(2)教師帶領幼兒邊喊口令(腰腰- 肩肩-上上-扭一扭-頭頭肩肩腰腰-扭一扭)邊做動作。
(3)引導幼兒聽音樂合拍連貫做17-24小節動作。
(4)教幼兒學習交換舞伴方法(男孩雙手叉腰站在圈上不動,女孩用右手指著下一個舞伴,并向右走到新舞伴前面)。
(5)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練習交換舞伴動作。
(6)引導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17-28小節動作。
4、組織幼兒跟音樂完整跳集體舞,提醒幼兒注意舞,提醒幼兒注意動作的變化及動作的合拍和協調。
音樂活動:
《小老鼠打電話》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根據歌曲內容做相應的動作,并按節奏說打電話的對話從中了解身邊的常識。
2、借助游戲情景理解歌詞及游戲內容,嘗試角色游戲。
3、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和老師同伴配合按角色打電話及做游戲動作。
活動準備:
貓、老鼠等動物的頭飾、電話一部、電話本一本、圖譜、鋼琴簡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活動。
1、韻律活動入場:幼兒與老師跟著音樂學做各種小動物。
2、幼兒自然圍在老師身旁,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學習重點句子和游戲。
1、出示電話,提問的方式進入。
2、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玩一個打電話的游戲。你們想玩嗎?(想)這個游戲是這樣玩的。
三、學習歌詞內容。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睡覺》。
2、能用固定的句式講述歌詞內容,并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現動物睡覺的姿態。
3、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感受歌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內容,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才我們讀了《一本講述睡覺》的書。故事里有誰?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動物圖片。
二、用三個字,一句話的方式來說一說動物睡覺的狀態。
1、引導幼兒講述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看!小動物們來了,他們在干什么?別吵,小動物睡覺啦!他們是怎么睡覺的?
2、引導幼兒用三字、一句話的方法來說一說小動物睡覺。
(1)大象睡覺呼呼呼,馬兒睡覺站著睡,鯨兒睡覺游游游,樹袋熊睡覺靜悄悄(背寶寶)。
(2)貓頭鷹睡覺在白天,小魚兒睡覺眨眼睛,企鵝睡覺靠一起,長頸鹿睡覺靜悄悄。
三、熟悉歌曲,學習感受。
1、完整講述,記憶歌詞。
(標記記憶法)教師:我們一起來把他們睡覺的樣子說一說。
2、教師范唱,感知歌曲。
教師:小動物睡覺的樣子太可愛的,老師都忍不住想唱一唱呢。
3、幼兒學唱,感受歌曲。
教師:請大家輕輕的跟著老師來唱一唱。(藏圖法唱2-3遍)
4、變換形式,鞏固練習。
教師:我們來合作演唱,分成四組,每一組扮演一種小動物,用接唱的方式表演歌曲。輪到的站起來唱。
四、動作表現,體驗樂趣。
1、啟發引導,動作表現。
教師:這么有趣的歌曲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睡覺的樣子呢?
2、動作表演,體驗歌曲的樂趣。
(集體,小組,個別)教師:誰愿意來給大家邊唱邊表演歌曲的?
3、給歌曲取名字。
教師:今天我們唱了一首關于小動物睡覺的歌曲,你們覺得可以給歌曲取個什么名字呢?
五、拓展經驗,豐富歌詞。
教師:還有許多小動物睡覺的樣子我們還沒有說到呢,以后大家可以繼續編一編,唱一唱。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繼續了解其他動物的睡覺形式,并將其編入歌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