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6
這是寓言群文閱讀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互相推薦寓言故事,了解更多的寓言文學作品。
2.調動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寓言的閱讀習慣。
3.掌握寓言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寓言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閱讀寓言興趣,并形成寓言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掌握寓言的閱讀方法,提高寓言閱讀鑒賞能力。
課前準備:
1.寓言故事課件。
2.學生各自準備最喜歡的寓言故事,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記熟。
3.課外閱讀小冊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上閱讀指導課,了解掌握寓言的閱讀方法,提高寓言閱讀鑒賞能力,交流我們所閱讀過的寓言,提高閱讀寓言的興趣。(師板書課題:寓言故事的閱讀方法)
二、專題閱讀方法指導。
1、講解寓言的含義:
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寓意于言” ,在具體的故事里寄托一些話,這些話是在講某些道理或教訓的。一般說來,寓言的內容都是虛擬的,篇幅比較短小。
2、如何閱讀寓言:
如何閱讀寓言呢?閱讀寓言要準確地理解語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尋求突破!
(1)、把握故事: 寓言從結構上看,大多分為故事和道理兩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當做故 事去讀,弄清寓言敘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故事中 有哪些人物(有時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它們) 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只有弄清了故事的情節,你才可以從故事中讀出道理來。 比如 《揠苗助長》 故事的起因是 , “一個人一心盼著子自己的禾苗快快長高” , “經 過是 “他走下田去, 把地里的禾苗拔高了一些” 結果是他兒子跑到地里一看 , “禾 苗全都枯死了” 。很顯然,這個人是好心辦壞事,由此我們可以明確寓言所要表 達的道理。再如《蚊子和獅子》 ,它的故事情節應該有兩個部分:蚊子打敗了獅 子,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究其原因,原來是蚊子打敗了獅子后太高興了以致得意 忘形。這樣,故事的寓意就顯而易見了。
(2)、體悟情感 :寓言的創作宗旨無非是要歌頌真善美,批評和揭露假惡丑。所以在寓言故事 中,作者所造的一些形象都要善惡分明,非常鮮明地表達著作者的愛憎感情。而且形象中的正義與邪惡、 好與壞常常對照地出現。我們在閱讀時就可以從主要人 物的品行入手,來領悟其思想內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取向。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描寫了赫爾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著意刻畫赫爾墨斯的三次問話的不同語氣、不同神態。 很顯然, 對這樣的愛慕虛榮的人, 作者是持諷刺態度的。 體悟了這一點,再概括寓意就不是難事了。
(3)、領會寓意 :語言這種文體是通過講述一個故事來表現深刻的道理,以達到教育和警示的 作用的。我們再閱讀時要通過對故事的分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義。要抓住文中那些意味深長的,能表明作者觀點和意向的關鍵語句,通過認 真閱讀、反復品味,來體會作者在故事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捕捉到作者的 思想的火花。如《塞翁失馬》中反復出現的語句“此何遽不為福乎” “此何遽不 為禍乎” 就是我們理解寓意的關鍵點,它告訴我們福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 化。當然,有時候對一則寓言的寓意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每個讀者 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體會。例如讀《濫竽充數》這一則故事,我們可以 從聽竽者的角度說要認真細致地對待事情,不要給濫竽充數者以可乘之機;也可 以從吹竽者的角度說要有真才實學,不要渾水摸魚。
(4)、品析美點: 寓言能深深地吸引讀者,除了它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更 因為它靈活多樣的表達技巧。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樣的表達方式,生動、 形象、優美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等等,都能使文章更具魅力。所以對寓言的 閱讀理解還必須注重語言的賞析、品味,而這些或生動活潑或詼諧幽默或樸實清 新的語言常常也是能夠體現作者的表達意圖的。如《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中, 對蚊子兩次“吹著喇叭”以及“唱著凱歌”的描寫,就是理解文章寓意的突破點。 蚊子“吹著喇叭”向獅子“沖過去” ,是因為它了解獅子的缺點,確定了自己的 攻擊方案,是充滿自信的;戰勝獅子吼的“吹著喇叭”是驕傲的、得意忘形的, 也正是驕傲導致了最后的失敗。這樣品析過語言,寓意也就出來了。
(5)、聯系生活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 還要根據寓言聯系生活實際去深入體會它的教育意義。 寓言篇幅短小,語言簡潔,結構單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寫法,所以它的層次 很清楚。它經常使用擬人、夸張、諷刺等表現手法,像《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 雖然寫的是動物, 但是批評的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 再如讀了《濫竽充數》這篇故事后,我們應當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濫竽充數這樣的人和事 呢?我們應該去識別和揭露他們,不讓那些投機者們渾水摸魚去危害社會!
三、推薦寓言故事交流活動
課前,同學們把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收集到,今天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交流。
(1)提出小組交流要求。(出示要求)
小組交流要求:
A.小推薦,講一講:把你想說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并自己說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組同學你的故事說明的道理;
B.演一演,評一評:同組同學可以幫幫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見,為全班匯報表演做好準備。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給予指導,讓孩子更完整地發言。
(指導方向:推薦的時候還要具體說明書的來源、作者等資料,而評論的時候應該有針對性一點。)
(3)提出班內交流要求,激發求知欲望。
老師剛才在你們中間巡視了一周,聽了部分同學的推介發言。發現同學們口才越來越棒了,課外書幫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準備,所以都把故事講得十分生動。接下來,我們全班交流分享吧。先看看我們的分享目標吧:
全班分享目標:
A.小推薦:每組派一名同學當代表講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說清楚,有準備的小組,同組同學還可以幫忙演一演;
B.小評論:代表講完之后,其他同學來評一評;
C.小評選:其他同學要當評委,評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薦員,誰的推薦令你心動,想立刻閱讀那本書。
(4)班內交流:
A.4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在臺上講,邊講邊把自己的小冊子展示,同組同學幫忙在黑板上板書上推介的寓言故事書目、篇目。
B.每一個代表說完,學生互動環節:可以是講故事的同學提問其他同學,也可以是其他同學評論講故事的同學。
(5)小結:老師發現同學們越來越會閱讀了,他們剛才介紹得多好啊。如果你還能與別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書更好。但也要注意,記得愛護別人的書籍啊!
四、閱讀講練(出示課件)。
三月和牧羊人
(意大利)伊塔洛· 卡爾維諾
從前,有個牧羊人,他放的羊比海灘上的沙子還多。雖然他有這么一大群羊,但他總是 提心吊膽的,生怕死掉一只。冬季很漫長,牧羊人所做的就是乞求各個月:“十二月啊,您 發發慈悲吧!一月啊,您可不要把我的羊凍死!二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永遠不忘!” 這幾個月都停下來聽牧羊人的乞求。 牧羊人的乞求就像所有的表示敬意的行為一樣, 令 他們感動, 他們便滿足了他。 整個冬天既沒有刮風下雨, 也沒有冰雹, 更沒有流行任何疾病, 羊群在整個冬天里繼續吃草,甚至連一次感冒也沒得過。 接著到了三月。三月的脾氣很壞,不過一切過得都還算順利。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牧 羊人不再擔心害怕了,因為眼看就是四月了,春天就要來了。牧羊人覺得他的羊安全了,就 收回了原先那種懇求的語調,換上一副嘲弄的嘴臉,自吹自擂起來:“三月啊三月,你自以 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現在誰還怕你呢!我才不怕你呢!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樣啦! 你趕緊從這里滾開吧!去你該去的地方。” 聽到這個忘恩負義的牧羊人竟敢如此說話, 三月氣得就好像鼻子上跳上了蒼蠅。 他氣鼓 鼓地跑到他兄弟四月那里,說:“噢,四月,我的兄弟,請你借三天給我,我要懲罰那個牧 羊人,讓他感到后悔。” 四月很喜歡自己的兄弟三月,就借了三天給他。三月立刻到各處召來了狂風暴雨,還召 來了瘟疫,把這些全都散布到羊群中。第一天,公羊和綿羊都生病死了,牧羊人無能為力,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第二天,羊羔也都病死了。第三天,一只活的羊也沒有了。牧羊人只剩 下自己的一雙眼睛,好哀哭自己的命運。
1.美點欣賞:
美點之一:鮮明的對比。牧羊人前后兩幅嘴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冬季提心吊膽,可憐巴巴 地乞求;春季來臨時就換上了一副嘲弄的嘴臉。嘴臉的變化,也帶來了結局的巨大變化:比 海灘上沙子還多的羊死得一只也不剩了。巨大的情節變化,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忘恩負義的 人沒有好報。
美點之二:生動的語言。文中牧羊人的忘恩負義主要是通過語言描寫表現出來的。第一處是 牧羊人的乞求,看起來可憐而又真誠,信誓旦旦地說“你的大恩大德永遠不忘! ”第二處是牧羊人的嘲弄, 膩味春季將來便無所顧忌, 將自己許下的諾言忘到腦后。 反而太高抬高自己, 嘲弄三月。也用感嘆號把他的無賴表現得淋漓盡致。
2、閱讀思考:
(1)、文章開頭為什么要說“他放的羊比海灘的沙子還多”?(體會寓言的手法)
(2)、牧羊人的兩處語言都用感嘆號,你能品讀其不同的情感嗎?(品讀人物語言)
(3)、牧羊人的乞求為什么得到準許?這寓示著什么?(理解文章價值取向)
(4)、說說結尾的妙處。 (理解寫作技法)
(5)、本文的寓意是什么?(理解文章主旨)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掌握了寓言故事閱讀的方法。其實,一篇好的文章,一個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課外書,不僅能拓寬我們的閱讀視野,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性情,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所以我們說閱讀要愛讀、多讀、反復讀。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學好語文就要廣泛讀書,只讀幾本薄薄的語文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應遵循兒童發展的心思和讀書規律,以課堂為發展平臺,以學生的讀書活動為載體,師生共同創設“書中有樂,讀中有樂”的氛圍。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寓言就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一個短小的故事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只要學生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那看似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寓意可以給他們深深的啟示。這次我們的擴展閱讀的意圖就是通過對某一類寓言故事的閱讀,進一步了解這類寓言故事所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其中的寓意,感悟人性的智慧與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閱讀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喜歡閱讀寓言的興趣。
2、通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寓言,學習略讀,概括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推薦。
3、通過學生深入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體驗寓言的寓意,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感悟人性的智慧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并能按照要求做成讀書卡片。
4、根據自己閱讀后的體驗和感悟,參考范文,完成寓言的改編或是續編,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小小的議論文。
三、學習方式:
多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是閱讀寓言的主要特征。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感悟隱含在寓言、成語故事背后的深刻的哲理,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步學會抽象思維,由經驗思維逐步學會理論思維。
四、學習組織形式:
小組協作學習為主
五、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五彩繽紛,而寓言故事就像一個璀璨的明珠照耀在世界的東方,我知道大家平時非常喜歡看寓言故事并且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知識,愿意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共同分享嗎?
學生主動自由進行交流
師:聽了大家的回答,從你們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知道大家已經深深喜歡上了寓言故事,能夠感受到作品的人文魅力,體悟到作品的生命詮釋,并能從故事中受到深刻的啟迪,同時它也幫助我們解決了生活的種種困惑,既然寓言故事對我們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探索寓言中的奧秘,領悟其中的哲理,好嗎?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好多種類的小故事提供給大家閱讀,有“真實與虛偽、善良和丑惡、美麗與丑陋、誠實與狡詐、智慧與愚蠢、勇敢與怯懦、廉潔與貪婪、外表與內在、勤勞與懶惰、幸福與災禍”十大類,下面請大家盡情地欣賞吧!
(二) 廣泛閱讀
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大量的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類寓言,并說出為什么喜歡,然后定出研究專題,趕快行動吧!
讀完之后,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三) 深入閱讀
你們已經有了自己喜歡閱讀的語言類型,那么可以重點選擇這一類寓言故事閱讀,每個同學可以自由選擇一至二則寓言。想要對這些寓言有更深的了解,還可以查找這些寓言所涉及的背景或典故,作好讀書筆記,然后我們可以將閱讀后的想法與同學共同討論、交流:
▲ 這些寓言的寓意如何理解?
▲ 這些語言的寓意與寓言故事有什么聯系?
▲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與這些寓言寓意相似的例子?
▲ 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你們是不是有了一些想法、體驗或感悟,選擇一至二則寓言,聯系生活實際寫一段話。
這個階段可能在完成時會有些難度,但只要你用心、認真,就一定能行,也許老師提供的讀書卡片范例可以讓你作一下參考,仔細讀一讀,肯定會有所收獲。
例段:
▲ 寓言名:揠苗助長
▲ 寓意: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 典故:一個農民看到秧苗長的很慢,心里很著急,把田里的秧苗一根一根向上拔。兒子知道后,趕到田里,秧苗全都枯死了。
▲ 寫話:現在的孩子可真苦,連星期六、星期天都沒有休息,不是學奧數,就是學英語。一年級同學學二年級的內容,小學高年級學初中的知識,真是拔苗助長。
(四) 感悟創作:
同學們在認真完成了以上兩個閱讀階段后,一定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悟,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關鍵的任務是完成寓言的改編或是續編,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小小的議論文。也許這個階段的任務對大家來說覺得困難重重,不過千萬別有為難情緒,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只要你認真思考就能獲得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五) 展開反思: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學習,同學們取得了很大的收獲,本階段是你們進行展示反思的過程。首先在小組內挑選一篇同學的作品做好討論的準備,其次和大家交流你對作品的感受、體驗或者疑問,最后在有所理解啟發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別小看這一階段,它可是這個拓展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能夠讓我們了解更多的為人之道,共享同學們的勞動成果。在辯論時,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擺出事實的依據,去說服別人,能做到嗎?
小組交流之后,全班進行辯論交流。
(六) 總結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張曉風說過:“我喜歡看書,特別是在夜晚。在書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愛那些泛黃的線裝書,握著它就覺得握著一脈優美的傳統,那沉默的紙面蘊涵著一種古典的美。歷史的興亡、人物的迭代本是這樣虛幻,惟有書中的智慧長存。
通過讀書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滿信心,書籍告訴我們快樂人生的法寶,讓我們將這些寓言故事推薦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也感受讀書的樂趣,好嗎?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會寫會理解。
2、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3、了解寓言內容。
4、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5、能根據課文編排課本劇。
6、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關鍵性話語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1、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多媒體,矛和盾的模型
【德育滲透】:明白說話做事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預習問題生成單】
1、查找并了解《韓非子》一書。
2、熟讀課文。認識本課新字詞:鬻、譽、弗。
3、理解:“鬻、譽、弗、莫”等字的意思。
4、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韓非子”、“矛”、“盾”“寓言”等。
5、參考譯文,能理解這則寓言的意思。
6、質疑: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或批注出不理解的地方。
7、讀寓言故事《夜郎自大》,初步感知寓言內容。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生字詞:“鬻、譽、弗”。
2、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理解字義、詞義。
3、了解寓言內容,能用一句話概括寓言大意。
一、情境導入,預習反饋。(10分鐘)
1、師:(響起古典音樂)中國被譽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詩歌”,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一節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板書:25寓言故事——矛與盾)
2、在課前,老師布置預習,我們先檢測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效果。
a、出示部分字詞,指名讀,生糾錯。
鬻、譽、弗
b、從文中找出重點詞語,指名釋義。(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和補充,老師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字面義、近義詞、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鬻、譽、弗、莫
c、聽寫文章中的重點生字詞,同桌互改。
d、請同學們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誰愿意匯報。
(韓非、矛、盾、寓言)
3、同學們能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同時也鍛煉我們的自學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矛與盾是古代作戰的武器,課文圍繞著矛與盾會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同欣賞課文吧!
二、審解課題,出示學習目標。(3分鐘)
(一)、學生理解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可以先把問題放在一邊,一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決。)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掌握生字詞:“鬻、譽、弗”。
2、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理解字義、詞義。
3、了解寓言內容,能用一句話概括寓言大意。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課文,掃除字詞)(5分鐘)
1、師:怎樣實現目標呢?請看自學指導(一):
(1、請小組內同學們輪流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有錯即停,同學更正。2、對文中“鬻、譽、弗”這幾個字在文中的讀音進行標注。3、小組長帶領,齊讀易錯字鞏固。)
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音。
②齊讀易錯字鞏固。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讀流利,從整體感受)
(10分鐘)
師:生字都認識了,老師相信大家能夠把課文讀得既正確又流利,請大家帶著自學指導的問題去認真朗讀,一會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反饋,看哪一小組最棒?
出示自學指導(二):感知課文
(1、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句中的停頓,要把句子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組員互相讀課文。
3、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用一句話概括。
4、小組推薦匯報。)
(匯報)(師根據學習結果進行適時指導。)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翻譯古文.(9分鐘)
同學們通過朗讀,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內容,下面我們一同學習課文。本課內容采用自學學習的學習方法。請看自學指導(三)。
自學指導三:
(1、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2、匯報:小組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匯報交流。
3、質疑:在合作學習中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設計成問題,大家來共同探究。)
(分小組學習)
(一)第一句:
1、理解“鬻”和“譽”含義。
2、請翻譯第一句
3、注意讀的語氣,指導朗讀。
(教師:讓我們用炫耀的語氣齊讀這句話)第二句:
1、解釋“利”
2、請翻譯第二句
(教師:你們能用不同方法翻譯這一句么?)
3、能用吹噓的語氣讀出這句話。
第三句:
1、翻譯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字?
3、讀時注意什么(“如何”讀時應用什么語氣?聲調怎樣?)
4、看圖,設想一下,問話人的年齡,性格,讀時語氣怎樣?試著讀一讀.
第四句:
(師:第四句內容很少,我們改變下形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一同理解這一句)
1、“其人弗能應也。”中“應”什么意思?
2、翻譯第四句
3、看圖想象一下楚人此時什么表情?這句話要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4、為什么“其人弗能應也。”
(二)、匯報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明原因。
(三)、對于質疑的問題集中梳理并釋疑。
六、當堂訓練(作業)(3分鐘)
1、自由記生字,3分鐘后提寫生字
2、師提寫,指名上臺寫
3、生對改、訂正
4、指名讀 ,要求流利有感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寓言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寓言的意思。
2、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并能為寓言編排課本劇。
3、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2分鐘)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矛與盾》(板題),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示標),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朗讀一遍。(指名讀學習目標)
1、了解寓言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寓言的意思。
2、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并能為寓言編排課本劇。
3、朗讀、背誦課文。
二、“先學后教”(讀課文,思考問題)小組學習:(8分鐘)
1、自學指導:(1、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寓言故事。2、誰能說說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2、匯報反饋。
(自由談)
(說寓意、生活中的類似現象。)
3、你們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老師這里有矛與盾的動畫,想請同學擔任配音工作,現在請你選好角色練習朗讀,準備為動畫配音。(朗讀,評價)
三、創新排練:(10分鐘)
1、光在幕后擔任配音過癮么?想不想從幕后走道臺前呢?好,下面我們進行“寓言再現”。請同學們現場表演寓言故事.課前,同學們為編排課本劇設計了不少方案,老師歸納如下:
(表演方案
原文再現 現代版本港臺版本 搞笑版本 英文對白軟件制作
木偶版本 歌曲串聯 雙簧)
2、現在你們可以選擇一個方案,分小組進行排練。
3、學生自行分小組進行排練。
4、(表演)(古文,現代,歌曲,英文,雙簧,)
5、幾個小組表演的都非常精彩,你們把原文進行創新加工 ,賦予了新的含義。相信其他小組排練的一定也非常精彩。
六、全文總結。(2分鐘)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這樣的寓言故事有許多,他們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凝聚著寶貴的經驗.希望同學們課下都來閱讀,更好的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本文,并且試著背誦課文。(3分鐘)
八、以一帶多,拓展延伸《夜郎自大》。(10分鐘)
夜郎自大
秦漢時代,我國西南地區居住著許多部落,這些部落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他們都很小,散住在山中、林間。其中有一支名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的首領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了。一天,他騎馬帶著隨從出外巡游,他們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揚鞭指著前方說:“你們看!這一望無邊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國能比它大呢?”
跟隨一旁的仆從連忙獻媚說:“大王您說的很對,天下還有哪一國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里沾沾自喜。
他們又來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頭,看著巍峨的高山說:“天下還找得到比這更高的山嗎?”
隨從連忙應和說:“當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來,他們來到一條江邊,多同跳下馬來,指著滔滔江水說:“你們看,這條江又寬又長,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了。”
隨從們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都齊聲說:“那是肯定的。我們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這次出游以后,夜郎國的人更加自大起來。
漢武帝時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經過夜郎國。
夜郎的首領多同從沒去過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將漢朝使者請進部落帳中。多同問漢朝使者說:“漢和夜郎相比,哪個大些?”
漢使者聽了多同的問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回答說:“夜郎和漢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漢朝的州郡就有好幾十個,而夜郎的全部地盤還抵不上漢朝一個郡的地盤。你看,哪一個大呢?”
多同一聽,不禁目瞪口呆,滿臉羞愧。
生活中也是這樣,見識越廣的人越懂得謙虛,而見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一) 談話導入
學完了《矛與盾》這則寓言后,讓我們明白了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寓言《夜郎自大》,從中明白事理。【板書課題】
(二) 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先學后教,出示自學要求:
1、默讀文章《夜郎自大》,讀通讀順,在有疑問的地方做批注。
2、畫出你心目中的好詞好句。
3、指名讀,再齊讀課文。
4、哪些語句反映了夜郎國首領的自大?
5、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6、本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三) 學習成果反饋
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解決以上問題后,進行總結:
1、 讀課文可以用默讀、朗讀、齊讀、對讀等不同的方法,其效果也各不相同。
2、 學會通過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感知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學會概括文章要點,從中明白道理。
九、《課課清》作業設計:(5分鐘)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與矛者
其人弗( )能應也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思。
楚人有鬻( )盾與矛者( )
譽( )其盾之堅
3、補充成語。
自相( )( ) 不容置( ) 自( )其( )
4、理解填空。
《矛與盾》
的道理。
5、試舉出生活中矛盾沖突的例子。
板書:
25、寓言兩則
盾 —— 堅
矛 —— 利
矛與盾擋↓↑攻
自相矛盾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聽寫:寓言 叼走 勸說 后悔 盤纏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把式、盤纏、硬要”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有關教學課件 預習提綱
1、查找關于寓言的資料。
2、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寓言故事的特點嗎?寓言有什么特點?(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來猜猜這些寓言故事。(出示課件),請孩子說說掩耳盜鈴和畫蛇添足,出示《亡羊補牢》圖片
二、熟字新解,理解課題。
板書:亡羊補牢:理解題目
亡:丟失。亡羊:丟了羊。 補:修補。牢:羊圈。亡羊補牢:丟了羊后去修補羊圈。(說說理解詞語的方法)
課文內容:課文主要講,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丟了(二次 )后,他才( 修補羊圈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的故事。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自讀提示: 請同學們讀1至5自然段,找一找丟羊的原因是什么?結果怎樣?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1:大家請坐好,下面由我們小組匯報,請同學們認真傾聽。 生2:請大家看課文第一到三段,我先讀一讀。(讀)
生3:我們組認為丟羊的原因是破了一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板書:窟窿) 生1:對第一個問題大家還有補充嗎?
生補充:請大家跟我看2.3段,我來給大家讀一讀2.3段,鄰居勸他補羊圈,他說羊丟了還補羊圈干什么?
生1:請同學們跟我看第四自然,我來給大家讀一讀。結果是他去放羊,發現羊又丟少了一只。通過這故事我明白的道理是———————— 我們小組匯報完畢。
師:《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誰能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談談。我們已經學了第一則寓言,請同學們用上述的方法學習第二篇寓言。
一、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南轅北轍”這個詞語的理解。
二、寓言故事的內容
三、明白的道理,感知大意。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
他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卻如此固執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這樣做呢?請讀讀文中朋友與他的對話。(
1、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
2、沒關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3、沒關系,不怕時間久,我帶的盤纏多。)
質疑:這么好的優勢,為什么離楚國越來越遠呢?
師:他就是認為自己有這樣優越的條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勸他,他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意見的人,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叫做什么?(“固執己見”“一意孤行”“自以為是”) 拓展閱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