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6
這是群文閱讀一等獎教案一年級,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提取并分析信息,了解主人公的思維路徑。
2、理解并說出文中主人公思維過程的巧妙之處。
3、感悟創新思維的妙處并能嘗試運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閱讀,快速提取、分析信息,發現他們思維過程的巧妙之處及原因。
教學準備
教學 PPT、閱讀文本、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出議題,猜圖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
(二)讀懂文本,提取信息。
學習指導(一)
快速瀏覽課文《田忌賽馬》,思考并完成:
1、完成對戰圖,說說孫臏為什么要田忌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
2、說說你從中獲得的啟示。
(自學兩分鐘,然后同桌交流)
文本
主人公
面對的困難
采取的措施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巧妙
【設計意圖 :學習《田忌賽馬》,學生歸納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并梳理其思維路徑,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的這種思維方式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為下面探究主人公思維過程的巧妙之處埋下伏筆。即發揮“1+x”中“1”的作用。通過“1”,學方法,為后面“x”的多文本學習做鋪墊。】
(三)比較閱讀,感悟妙處
學習指導(二)
快速閱讀其他三個文本:
1、根據學習單提示,快速提取信息。說出主人公的思維過程及其巧妙之處。
2、對比分析,說說這節課你的感受。
(自學三分鐘,然后小組交流)
文本
主人公
面對的困難
采取的措施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巧妙
【設計意圖 :1、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探究主人公做法的巧妙之處,并嘗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讓學生對主人公的思維路徑和思維方法有更清晰的認識,認識到創新思維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引發學生對創新思維的興趣,點燃其思考的火花。
2、群文閱讀的教學,以表格形式為主,快速提取信息,便于比較歸納、發現異同、總結收獲。
3、談感受: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本次群文閱讀的淺層次目標。】
(四)拓展運用,解決問題。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麻煩,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解決嗎?
【設計意圖 :本環節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本次群文閱讀的深層次目標。】
(五)推薦書目,課堂總結。
1、總結推薦 :像這樣打破常規、創新思維的故事還有很多。(出示《越讀越聰明的智慧故事》 一書)
2、多讀書,多思考,你就會越來越聰明!去尋找思維的路徑吧!
一、學習目標
1、閱讀四篇選文,能感受人物的特點。
2、能說出這些文章是怎樣把人物形象刻畫的鮮明生動的。
3、能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感受人物特點,說出文章是怎樣把人物形象刻畫的鮮明生動的。
難點:
能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人。
三、教學流程
(一)引入
1、導入新課
字里行間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請同學們跟我一起走進群文課《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2、出示目標
3、回顧三年級學習的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 勤學好問 孫中山;機智勇敢 的司馬光;無私奉獻 的白求恩;嚴謹求實 的法布爾;信守諾言 的宋慶齡;調皮可愛的“剃頭大師”......
每一個人物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仿佛就他(她)們就站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回想:課文是如何把這些人物刻畫得如此形象生動呢?可舉例說一說。
4、出示組文題目:
《膽小鬼》
《巨人阿達》
《兩莖燈草》
《背影》
(二)學習組文
讀《膽小鬼》《巨人阿達》,想一想:
1、文中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特點? 2、作者通過哪些描寫來表現主人公的形象?完成下列表單,并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習時間3分鐘)
文本
人物
事情
特點
怎樣刻畫
人物形象
《膽小鬼》
《巨人阿達》
小結:運用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有助于刻畫人物的不同形象。我們再來卡買兩片名篇,看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
認真閱讀《兩莖燈草》《背影》(節選),思考:
1、這兩篇文章中刻畫的主人公是誰?他們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點?
2、為了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畫的鮮明生動,作者是怎么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并完成表單。(自學2分鐘,同桌合作學習2分鐘)
文本
人物
事情
特點
怎樣刻畫
人物形象
《膽小鬼》
《巨人阿達》
(三)觀察發現,四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文本
人物
事情
特點
怎樣刻畫
人物形象
《膽小鬼》
瓦尼亞
救弟弟
膽小勇敢
動作 語言
《巨人阿達》
阿達
1、扶起摔倒的小朋友
2、和我們交談
身材高大親切和藹
動作 外貌
語言
《兩莖燈草》
嚴監生
手指燈盞
吝嗇
神態 語言 動作
《背影》
父親
買橘子
愛孩子
動作、語言、外貌
比較四篇文章,我們發現——
相同點:
A.都通過寫事來表現人特點。
B.都抓住了人物的鮮明的形象特征。
C.都通過語言、動作、外貌、神態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不同點:
A.人物不同。
B.特點不同,形象不同。
C.人物的形象不同,所用的描寫方法各有側重。
(四)寫作實踐
學了這組群文,我們認識了一個個特點鮮明的人物,也了解了通過人物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特點鮮明的人物,請大家運用這堂課學習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來介紹一個你熟悉的人。
四、總結解惑
五、板書設計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事情------表現人物特點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
描寫的方法不同,人物形象不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勾畫關鍵詞句、寫批注、交流”等方法閱讀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多文本閱讀和分享,提升學生整體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各地的民風民俗。
2、尊重不一樣的傳統風俗,感受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課件、拓展閱讀材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一起閱讀幾篇文章,來了解不一樣的民風民俗。
二、回顧舊知,了解風俗
1、課文內容回顧
引語:我們自學了第一單元里的三篇課文和三首古詩,它們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獨自勾畫、批注,然后和同桌討論后回答。)
(《北京的春節》:喜氣洋洋;《臘八粥》:使人饞涎欲滴;古詩《寒食》:開心;古詩《迢迢牽牛星》:想念;古詩《十五夜望月》:思念家鄉。)
2、了解民風民俗
引語:在這些文章和古詩中,都描繪到了我們的一些民風民俗,你能具體說一說有哪些嗎?
(《北京的春節》描繪了春節,其中還寫到了臘八熬粥、泡醋蒜、孩子們買雜拌兒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掃房、除夕、元旦、舉辦廟會、元宵節;《臘八粥》一文,則具體描寫了熬臘八粥的過程;《古詩三首》描繪了人們在寒食節、七夕節和中秋節這一天中所表達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選文閱讀
引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空,都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我們來看看這幾首古詩。
1、出示古詩,默讀。要求讀通、讀順。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社日詩》(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談內容
引語:讀過這些古詩后,你知道詩中所描繪的傳統習俗嗎?
(《元日》:春節放爆竹、貼新符;《元夕》:燈會;《社日詩》:在社日這一天人們把酒言歡,很歡樂。)
3、朗讀
放聲朗讀這三首古詩,熟讀成誦。
四、對比感受
引語:課內和課外的閱讀,讓我們知道了各地不一樣的民風民俗。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地方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比一下這些文章和古詩,然后在小組內自由暢談自己的感受吧。(學生自己在組內談感受,后全班匯報)
1、《北京的春節》一文中,老舍先生有詳有略地描繪了在春節這一段時間里的風俗習慣,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祥寫),而其他的地方描繪得很簡略。
2、《臘八粥》一文,作者以八兒的視角,描繪了在臘八節這一天八兒等臘八粥、喝臘八粥的事情。其中在等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整個熬制臘八粥的詳細經過,寫得細膩而形象,讓人垂涎欲滴,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等粥(祥寫),喝粥(略寫)。
3、而這幾首古詩,每首古詩都描寫了一種節日,不僅如此,詩中還寫到了在節日里的風俗習慣,濃濃的情感也從古詩中顯露出來,讓人印象很深刻。
4、感受:在文章中安排好主次,對重點內容抓住特點進行祥寫,就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應該試著運用這樣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引語:其實,很多的風俗習慣,都有一段美麗而動人的傳說故事呢。把大家收集到的有關風俗習慣的傳說故事和組內同學分享分享吧。
1、組內分享傳說故事,鞏固對傳統習俗的了解
2、派選代表,全班交流
(過年: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的野獸"年"的威脅。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后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這一天,人們都在自家門上掛上紅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后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點燈籠,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現在的"過年"。
元宵節: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要燒死人類。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后,一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讓天帝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此逃過一劫。從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花燈,賞燈會來紀念這個日子。
七夕節是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傳說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為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里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歷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并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峰上后,它沖向他們。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于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從那時起,農歷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六、小練筆
引語: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對這些傳統習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們代表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學著今天學到的分主次、分詳略的寫法,把我們心中最想描繪的風俗習慣寫一寫吧。
1、學生自由構思,進行練筆
2、組內分享交流
選文篇目
《楊氏之子》,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八單元課文;《商人與顧客》、《聰明的仆人》,選自《讓孩子能說會道的101個大辯論故事》;《晏子使楚》,節選自《晏子春秋》(譯本)
文本分析
《楊氏之子》講述了梁國楊氏子在應對父親朋友孔君平的調侃之時,利用姓氏特點巧妙回應的故事;《商人與顧客》、《聰明的仆人》是智慧應對的民間小故事,充分展示了應答者思維的靈活,語言的精辟;《晏子使楚》講述了齊國使者晏子在出使楚國時遇到楚王三次刁難,通過巧妙應答維護自己和國家的尊嚴,成功完成出使之命的故事。
本次文本節選了前兩次應對的情景。借助程序支架“讀故事—找語言—想思路—說巧妙”,學習《楊氏之子》,初步感受楊氏子回答的巧妙之處:在明白對方意圖后,順水推舟,也在姓氏上作文章,應答有理又有禮,展現了自己的聰慧。
教學目標
1.學習《楊氏之子》,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感受應答的巧妙;
2.群讀三則故事,用求同的方法,探尋“順水推舟”這一應答方式的巧妙;
3.嘗試在語境中巧答妙應,感受中國外交發言人不同回應背后的巧妙和智慧。
教學重難點:群讀三則故事,用求同的方法,探尋“順水推舟”這一應答方式的巧妙。
教學準備
五下語文統編教材《楊氏之子》、群文讀本材料三則、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01課前交流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02初識“巧答妙應”
學習《楊氏之子》,初識“巧答妙應”。
1.自讀故事,了解大意。學生自讀故事,借助注釋說說故事大意。
3.借助表格,感知“巧妙”。
弄明白
巧回應
孔君平:
楊梅——楊家果
楊氏子:
孔雀——孔家鳥
(如果孔雀不是孔家鳥,那么楊梅也不是楊家果。)
4、小結:
(1)楊氏子是在弄明白對方意思后,順著對方的思路,巧用姓氏,實現了巧妙應答。
(2)總結學習步驟:讀—找—想—說
03探尋“巧答妙應”
共讀三則故事,探尋“巧答妙應”。
1.按照要求,自讀故事。
2.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單。
3.交流匯報,理清應答思路。
(1)小組匯報,說明白應答雙方的思路。
(2)匯總學習單。
4.師生共建,探尋“巧答妙應”的竅門。
(1)借助表格,發現“順水推舟”。師生共同梳理表格,發現四篇文本應答巧妙的秘訣——順水推舟。
(2)借助關聯詞,深入理解讓對方“啞口無言”的根本原因,探尋“巧答妙應”的思維密碼。
引導學生討論,達成共識——應答者讓對方“啞口無言”的根本原因:
當對方提出一個觀點A,先假設他是對的,然后順著他的思路往下推,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B。這樣否定了B,自然也就否定了A。
04 嘗試“巧答妙應”
創設語境,嘗試“巧答妙應”。
1.故事情境:藥店老板與書商
藥房老板走進鄰居一家書商的鋪子里,從書架上拿下來一本書,問道:“這本書有趣嗎?”書商搖了搖頭:“不知道,沒讀過。”藥房老板有些生氣:“你怎么能賣你自己都沒讀過的書呢?”書商回答:
(難道你能把你藥房的藥都嘗一遍嗎?)
2.故事情境:外交家發言
美國記者:《紐約時報》在2018年10月24日報道稱,中國和俄羅斯情報部門一直在監聽特朗普總統個人的蘋果手機。
10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記者提問時說:
(如果擔心蘋果手機被監聽,你可以使用華為手機。)
05播下“巧答妙應”的種子
感受“外交智慧”,播下“巧答妙應”的種子。
觀看“外交天團”的精彩集錦,發現“巧答妙應”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以避免尷尬、化解矛盾、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