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這是中班幼兒園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音樂的魅力無窮無盡,古人云:“音樂感人至深,能使人樂、能使人悲、能使人奮起。”人在嬰兒時聽到音樂就知道“手舞足蹈”,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往往能作用于他的一生,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并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審美觀點。
一、說教材、說幼兒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幼兒,通過我對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于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為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幼兒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幼兒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通過練習以后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幼兒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為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為:
(1)、萌發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根據教材的內容、幼兒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顒拥碾y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通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為突出。我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幼兒打節奏,合著旋律朗誦歌詞,并指導幼兒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然后,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幼兒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幼兒理解歌詞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后,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回應,還要和其他幼兒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法、游戲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幼兒唱或跳,常??诟缮嘣?。幼兒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幼兒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制作了cai課件,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顒舆^程為:
?。ㄒ唬?、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著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為后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ǘ?、創設情境,幼兒探索:
利用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為幼兒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為具體,把復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幼兒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幼兒眼前展現,讓幼兒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幼兒探索的過程顯得輕松、愉快。
?。ㄈ?、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通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后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幼兒跟著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幼兒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幼兒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為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幼兒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通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松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ㄋ模?、游戲體驗: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里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幼兒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后,請幼兒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游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著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游戲。其實,游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所學通過游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為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幼兒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一、說教材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和色彩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中班開展簡筆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簡筆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體驗給老師畫像的樂趣,產生熱愛老師的情感。
發展比較性觀察的能力,能發現老師不同的面部和發型上的區別知道五官的簡單構圖,學畫老師的正面畫像。
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三、重點難點重點:體驗給老師畫像的樂趣,產生熱愛老師的情感。
難點:知道五官的簡單構圖,學畫老師的正面畫像。
四、活動準備
提供班上老師有特征的幾張頭像照片和2幅老師的畫像,供幼兒觀察,比較。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紙,畫筆。
作品展示欄。
五、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人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態。引起他們對人物的興趣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造型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到人物的臉型,五官,發型的主要特征,以及簡筆畫的步驟及簡單的人物的構圖,色彩,特征等各方面的畫法。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構圖和體驗畫人物的樂趣。
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并且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向家里人介紹自己的老師,并且還可以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畫像。
六、說學法
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討論等學習方法。首先,我讓幼兒觀察老師的照片,說說老師都有什么不同的和共同的特征。其次我做幾幅頭像示范畫,請幼兒仔細想一想,猜一猜是哪位老師,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最后我用語言激勵幼兒自己作畫的愿望,指導他們做畫的技能技巧。等課程結束以后辦一個畫展,把幼兒自己畫的話展示出來。
七、說活動過程
1、觀察老師的照片,掌握人物的基本形態特征。提出問題,引起興趣。小朋友,老師這有幾幅畫,,你們猜猜他們是誰?老師出示兩幅示范頭像畫,請幼兒看看,猜猜是哪位老師。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引導幼兒觀看班上老師的頭像照片(也可觀察老師本人,要事先做好準備,突出特征)說出他們各自的不同,引導幼兒會從臉型,五官特征,發型等主要特征講述老師。
2、引導幼兒為老師畫像。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教師節快要到了,幼兒園老師要舉辦一個畫像展,我們班上的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忙畫像,你們愿意嗎?想一想:你準備給哪位老師畫像?說一說她長得怎樣?有什么特點?鼓勵幼兒大膽為自己喜歡的老師畫像。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畫出老師的主要特征,構圖適宜,注意五官的比例,對能力強,繪畫速度快的幼兒,啟發他們可以添畫衣物的色彩。
3、布置“老師的畫像”展示板(也可直接放到墻飾上)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老師,也可以先讓大家猜一猜畫的是哪位老師?;ハ嘈蕾p畫像,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引導幼兒從構圖,色彩,特征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說教材
故事在幼兒園是常見而又讓幼兒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貫穿幼兒園小班到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小精靈克比》是一個語言優美充滿著童趣的故事,易讓幼兒接受。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內容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我把活動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故事
2、能力目標:根據故事內容試著仿編故事
3、情感目標: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為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故事。把活動難點定為根據故事內容試著仿編故事。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本次活動預設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掛圖一副、音樂磁帶、動物頭飾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為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袘蠛献魇綆熡谆樱杂變簽楸菊{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教師以掛圖方式導入
2、欣賞法:教師帶幼兒欣賞故事3、游戲法:根據故事情景做游戲
?。ǘW法
1、傾聽表述法:幼兒帶著問題認真聽教師朗讀故事
2、探索仿編法:根據故事內容試著仿編故事
六、說動過程為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活動設計如下操作:
1、激發興趣,教師出示故事掛圖,讓幼兒欣賞并提出問題“小朋友,掛圖上有什么?他們都在做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掛圖并回答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理解并欣賞故事,突破重點教師播放故事磁帶讓幼兒認真欣賞;教師示范講故事情景,讓幼兒感受故事中幫助他人的快樂,并試著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提出故事內容相關的問題“故事的名稱叫什么?都講了哪些動物?小精靈克比是這樣幫助他們的?
3、學習故事,試著根據故事內容仿編故事,突破難點教師將故事內容進行分段理解,一句一句教幼兒理解并學習故事內容。在學習故事后引導幼兒試著大膽仿編故事。教師和幼兒合作一起完成,感受師幼合作的快樂。
4、游戲表演在學習完故事后進行故事情境表演,教師說游戲規則,幼兒帶動物頭飾進行情境表演,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七、預測效果
本節課以掛圖方式導入,激起幼兒的興趣,又以游戲表演結束,中間穿插了許多師幼互動活動。課堂氣氛很活躍,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一、教材分析:
過了一個開心的年,孩子們又回到了他們熟悉的幼兒園,又可以和同伴們說說、笑笑,愉快地生活了。新年里許多令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也會在他們的交流中呈現出來。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是我們教學活動內容選擇的一個原則,既然孩子們有了這樣的興趣點,我們就因及時予以采納并設計。同時《綱要》也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的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核武器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美術活動《新年里的開心事》正是通過藝術的形式,搭建一個讓孩子大膽想、說、畫的平臺,既讓孩子們自主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提升他們的情感體驗,又能促進孩子繪畫技能,讓孩子有了真正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他們不但想說敢說喜歡說,也能大膽地用美術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但他們的說相對來說比較的零碎,不能緊扣主題,同時要他們完整憑空用美術形式來表達新年里的一些開心事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幼兒講述新年里開心事——和幼兒一起欣賞新年里開心事的圖片——幼兒大膽畫出新年里的開心事——幼兒交流講述自己畫的新年開心事這樣一個環節過程,通過引發幼兒經驗,借助教師大量的范畫圖片來幫助提升幼兒的繪畫技能,從而讓幼兒在自己的情感基礎上能游刃有余地盡心繪畫活動,滿足孩子繪畫興趣。
三、活動目標:
根據對以上的分析及美術活動的總體要求,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 通過說說、看看,用繪畫的形式大膽地表達新年里開心的事。
2、 大膽有創意地畫出自己新年里開心的事,體驗繪畫的樂趣。
重難點定位:
《綱要》中藝術目標及本次教學活動內容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把活動目標1定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說說、看看,用繪畫的形式大膽地表達新年里開心的事。活動目標2定位為本次活動難點:大膽有創意地畫出自己新年里開心的事,體驗繪畫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及設計意圖:
過程
一、兒歌引題,激發興趣
1、 今天老師想念一首兒歌給你們聽,希望你們聽了以后能告訴我:兒歌里說了些什么事?
2、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3、 引導幼兒講述:兒歌里說了些什么事?這些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4、 你們能把自己新年里發生的事告訴老師嗎?
二、通過說、看,引發創作的欲望及積累繪畫技能
1、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新年里一些開心的事。
2、 聽了你們那么多新年里開心的事,老師也開心,所以,我要送給你們一些禮物,看看是什么?
3、 教師出示8張范例圖片,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說。
4、 現在我想,你們是否也想動手畫一畫自己新年里的開心事?
三、幼兒動手畫出自己新年里開心的事,體驗繪畫的樂趣。
1、 現在老師請你們到為你們準備好的位置上去畫自己新年里的開心事,
2、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并適宜指導。
四、欣賞、交流作品,進一步感知新年里開心的事。
1、 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做品展示在展板上,互相欣賞自主交流。
2、 和幼兒一起欣賞交流幼兒的作品。
3、 我們把自己畫的新年里的開心事去拿給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也讓他們開心開心好嗎?
設計意圖
直接以兒歌的形式切題,既能引發幼兒的興趣也為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新年開心事做鋪墊。
借助說,為幼兒有目的的畫自己的開心事做鋪墊,借助范例圖片,給幼兒更好地創造性的畫出自己新年里的開心事積累一定的繪畫技能,使幼兒不因繪畫上的一些技能缺陷而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
采用先幼兒自主交流、評價再一起交流評價的形式,即避免了幼兒能力上的個體差異而帶來的時間上的差異,又能讓幼兒更有目的的、更自主地讓幼兒大膽講述、評價
五、教學方法:
兒歌創編法:通順、易理解、念起來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容易引發幼兒的注意,從而會讓幼兒更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同時兒歌的內容是幼兒生活中經歷的事,是幼兒身邊的事,借助兒歌來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經驗,使幼兒能更有目的、更大膽的講述自己的開心事打基礎。
圖片引導法: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要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開心事創造性的、順利地畫下來,可能在繪畫的技能上還有一定的不足。如何讓幼兒把自己經歷的開心事有創造性的、順利地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是本次繪畫活動的一個重點。借助大量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幫助幼兒積累繪畫的技能,使幼兒在圖片的啟發、引導、借鑒下創造性的畫出自己的經歷,從而體驗到繪畫所帶來的樂趣。
六、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中我重點采用了引導幼兒大膽講述這樣一種指導的方法。雖然這是一個美術活動,但《綱要》明確地指出:“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既不同教育領域之間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會通的。幼兒教育通過不同內容之間的滲透,不同領域活動的會通達到“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總目標。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用繪畫來表現自己新年里開心的事,體驗繪畫的樂趣。圍繞這一目標,我采用引導幼兒大膽講述:回憶自己新年里的開心事講述——觀看圖片講述新年里開心事——交流講述各自作品中的開心事這樣三個大環節的講述,從而達到: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經驗——積累畫新年里開心事的繪畫技能——體驗繪畫所帶來的樂趣這樣三個效果,使目標的達成度更高,幼兒的發展更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