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
這是西沙群島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的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會背誦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習聯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培養理解詞語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三、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VCD光盤、錄像機。
五、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七課(指課題,學生齊讀),大家初讀了課文,并且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能說說這篇課文給你整體的感覺是什么呢?(板書:美麗、富饒)
2、交代任務
那么,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層次分明、具體地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呢?這節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為主,來理解課文二~七自然段。
[點評:有目的地組織復習,激活了學生相關已知,為即將進行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同時,簡練的導入滲透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自能讀書、主動發展。
快速自由讀二——六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歡哪一個自然段?
1、導學,自讀感悟。(學生自主定向,按多數同學意見)
師:老師和多數同學一樣,最喜歡第四自然段,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點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是教學的根本點和立足點,向這樣按學生的“要求”設計教學、調控課堂,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全員參與,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本領。]
(1)按照學習一個自然段的方法讀這一自然段,然后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抓重點詞語談談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理解。
①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屏幕出示書中插圖,找一生到前面指圖說說分別說的是那些魚,然后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圖畫,并充分展開想象,說說書中沒有寫到的魚的樣子是怎樣奇特,姿態是怎樣優美的。
②幫助學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A、“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B、從哪里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系上文回答)
C、看錄象欣賞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D、看完這段錄象后,你不想說點什么嗎?
(3)根據自己的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指名讀(師適當加以點撥、范讀)
(5)領悟學法:剛才我們是怎樣理解這段內容的?
[點評:在上述環節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看看、讀讀、說說中,感悟課文內容。教師利用“圖白”和“文白”啟發學生想象,再度調動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西沙群島、熱愛祖國的情感教育。同時,把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既積累了規范語言,又培養了語感,并且為下階段的“放”打下了基礎。]
2、自學,自讀運用。
(1)(屏幕出示讀書要求)按照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讀自己喜歡的那個自然段,并練習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寫哪兒的什么、怎么樣。
(2)組內交流。
(3)自學匯報,形式自選(朗讀、講故事、表演)
[點評:第二、三、五、六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大同小異,運用遷移規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歸納、去發現、去感悟。]
(4)小結過渡:西沙群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么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第七自然段。
(5)總結(看板書):這篇課文作者先概括地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然后按照從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抓住事物的顏色、形態、動作等特點,具體地寫出了西沙群島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最后又概括地寫出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6)質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7)評價課文,談收獲。
[點評:這是一個消化吸收為我所用的過程,重在培養學文的能力。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培養其創新的意識。]
(三)自主練習、鞏固提高。
1、屏幕出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1)試從顏色、外形、動作等方面抓特點說說你喜歡的動物
(2)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再用幾句話具體說明這個特點。例如:廣場的花壇里開滿了各種鮮艷的花。
(3)背誦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點評:學生是有差異的個體,水平不同,練習題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了新型的師生關系。]
2、學生自練,然后小組交流。
3、典型匯報。
(四)拓展運用,創造想象。
1、導語:同學們,《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老師不知教過多少遍了,每當教這一課時,老師就會想起那首美麗動聽的歌,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歌嗎?(播放:西沙——我可愛的家鄉)
2、作業:
(1)今日的西沙群島是美麗的富饒的,那么明日的西沙群島又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課后老師希望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以“明日的西沙群島”為題寫一篇日記,明天早晨晨會的時間我們一起來欣賞你的杰作!
(2)同時,感興趣的同學可學唱這首歌。(伴隨著歌聲下課)
[點評:課后的導語和作業的設計富有創造性,既是知識的遷移、語言的積累,又是創新意識的培養。伴隨著歌聲下課,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同時使學生熱愛西沙、熱愛祖國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用聯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饒、有趣、堆積、肥料、事業、必將、海防前哨、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等詞語,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背誦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語,了解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
2、認識并初步運用讀段方法,抓住重點句的意思,進行讀段的訓練。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及投影片。
2、其他。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生朗讀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島在什么地方?
2、教師引讀:“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斜線表示停頓,斜線多表示停頓時間長)隨即插問: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要求學生接讀:“有……的,有………,交錯著。”
3、提問:西沙群島一帶海水為什么這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呢?
問后引讀:
“是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所以————要求學生接讀
“海水有深有淺”;教師再引讀,因為“海水有深有淺”,所以————要求學生接讀“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并思考:這個自然段寫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紹了哪些物產?根據學生回答,形成如下板書:珊瑚——像……像……海底海參——懶洋洋地大龍蝦——全身披甲
(2)結合圖片或投影片認識三種海產。看圖,觀察,啟發學生抓住“綻開”、“蠕動”、“威武”等詞語,體會珊瑚的美麗、多種多樣;海參懶洋洋;大龍蝦威武的特點。
(3)課文在寫海參和大龍蝦時,用了一些本來形容人的詞語,能不能找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總結段意:這一自然段寫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產?
(5)小結本段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總結):先了解寫了哪個地方,在看具體寫了什么,再通過閱讀理解這些事物的特點。
2、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指讀:請你用一兩個詞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魚有什么特點?(多、姿態各異)
(2)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魚的數量多?哪些詞可以看出魚的種類多?(引導學生抓住“成群接隊”、四個“有的”,“各種各樣”、“多得數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來體會。
(3)學生再讀第二句,填表,體味魚的特點:魚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表示動作的詞語與動作有關的詞語
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
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
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
有的身上長滿刺兒
3、總結: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內容?
4、朗讀訓練,學生自學第五自然段,了解課文是怎樣寫海灘上的貝殼和海龜的。
(1)自學提綱:
A、以“寫貝殼”和“寫海龜”為依據把第5自然段分為兩層,并朗讀。
B、哪些詞寫出了貝殼的特點,哪些詞寫出了海龜的特點,你對哪些詞感興趣,請你劃出來?
(2)學生分層朗讀。
(3)交流畫出的詞語。
教師板書:
貝殼:揀不完、顏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龜:有趣、龐大。
4、西沙群島不僅是魚的樂園,是貝殼、海龜的家,他還是鳥的天下,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劃出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話圍繞中心句分別講了什么?
(1)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理解四句話之間的聯系。“鳥的天下樹多鳥多鳥蛋多鳥糞多”
(3)指導感情朗讀。
5、學習了2——6自然段,請你談一談西沙群島給你的印象。
三、感情朗讀最后一節,學生質疑。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課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初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自學生字、詞。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1.引導學生回憶復習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步驟。
2.引導學生回憶復習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3.讓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4.用部首查字法自學生字、詞填表。舉例:
(二)檢查自學。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本課多音字比較多,要注意提示學生讀準字音。
“海參”的“參”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shēn”,不要讀成“cān”。
“劃動”的“劃”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huá”,不要讀成“huà”。
“必將”的“將”是多音字,課文中應讀作“jiāng”,不要讀成“jiàng”。
“有趣”的“趣”應讀作“qù”,不要讀成“qū”。
“瑰麗”的“瑰”應讀作“guì”,不要讀成“guī”。
也可采用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3.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刺”是左右結構,左邊中間沒有一橫,不要寫成“束”。
“饒”是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多寫一點。
“趣”是半包圍結構,最后一筆捺要寫成點。
4.可采用識別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例:
揀()積()義()劃()
撿()集()意()畫()
防()哨()饒()料()
紡()稍()澆()科()
(三)理解詞義: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以“饒”字為例。“饒”在課文中組成的新詞是“富饒”。教師引導學生把“饒”字作為帶點字,選擇字義。“饒”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學生便可從中悟出富饒的意思是形容物產很多很豐富。
(2)小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3)出示詞語,讓學生作鞏固練習。
蠕動——像蚯蚓一樣慢慢移動。聯系課文內容,指海參沒有腳,靠肌肉收縮行動,因此是像蚯蚓一樣慢慢移動。
龐大——極大。課文中海龜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風,勇猛的樣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鮮艷,明亮。
瑰麗無比——奇特的美,沒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貝殼的形狀各式各樣。
(四)介紹西沙群島。
1.介紹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中四大群島之一,在海南島南330公里。有宣德、永樂兩島群和其他島礁。主要島嶼有永興島、趙述島、珊瑚島、甘泉島、中建島、東島等,以永興島為最大。多為橢圓形珊瑚島礁。熱帶資源豐富,盛產魚類、鳥糞、海參、海龜等。每到魚汛,海南、湛江一帶漁民多來此捕魚,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處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2.出示圖片或標本讓學生觀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熟悉生字、新詞。
(六)作業:朗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閱讀課文1~6自然段,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進而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復習。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幾句話?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1句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3.出示地圖。
(1)讓學生從地圖中找出西沙群島,弄清西沙群島所在的地理位置。
(2)討論什么是“海防前哨”?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哨”是巡邏、偵察、警戒防守的崗位。西沙群島地處祖國的最南端,在海防中處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說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都有哪些顏色?為什么會有這些顏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色、青色、綠色、淡綠色、杏黃色。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也有淺,所以從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為什么說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教師借助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意。讓學生從中體會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藍綠青黃,色彩繁多,深淺不一,十分艷麗,因此用“五光十色”來形容是十分恰當的。
5.本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著哪一句話的意思寫的?是怎樣連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話,是圍繞著“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句話的意思寫的。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弄清這三句話之間的關系。第1句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一帶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體講海水的種種色彩;第3句講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關。這三句話先講結果,后講原因,中間用“因為”連接起來,是因果關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補充完整的練習,訓練學生用因果句式說話。
(1)因為西沙群島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7.小結,聯系上下文用提問法讀懂一段話。
(1)提問:剛才我們是怎樣初步學習第2自然段的?
(2)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經過討論,要讓學生從中掌握用提問法讀懂一段話。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幾句話?然后要知道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接著要弄清這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的意思寫的?最后要知道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連接的?歸納起來應做到四知道:
一知道有幾句
二知道句意
三知道怎樣寫
四知道句間聯系。
8.用學法。
讓學生用歸納出的閱讀一段話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
(四)學習第3自然段。
1.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閱讀一段話的方法,自讀第3自然段。
2.教師用提問法檢查自讀情況。
(1)本段有幾句?
學生答:(本段有三句話)
(2)介紹了海底的哪幾種動物?
三句話分別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珊瑚、海參和大龍蝦。
(3)指名分句朗讀,想一想這三句話是怎樣介紹珊瑚、海參和大龍蝦的?
經過思考討論,要讓學生從中懂得這三句話是并列關系,“像綻開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紹了珊瑚的外形特點。“蠕動”、“劃過來、劃過去”準確地寫出了海參和大龍蝦的動態,再用“懶洋洋”和“威武”分別加以擬人化的描寫,更使句子顯得生動而逼真。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用“‖”給本段分為三層。
思考:每層的意思是什么?
2.課堂討論:
本段的三層意思是怎樣劃分的?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要理解這段話,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本段的結構。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話。可按“先總述,后分述,再總結”的順序,分為三層,第1句“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總體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里魚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連用四個“有的”,具體介紹了海里的魚的種類繁多。第3、4兩句概括總結了西沙群島的海里的魚多,各種各樣多得數不清,形象地寫出魚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是說西沙群島的海里魚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魚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來形容魚多,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顯得恰當,而又形象。
3.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魚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讓學生借助填空練習,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六)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課堂討論:這段話共有幾句?介紹的是什么?
這段話共有兩句。分別介紹了西沙群島海灘上的貝殼和海龜。寫貝殼數量多得“揀不完”,形狀“千奇百怪”。寫海龜多得“成群”,樣子“龐大”、“有趣”,把它“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3.練習朗讀。
可采用教師領讀,學生齊讀的方式進行,增加課堂練習的趣味性。
(七)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這段話共有幾句?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3.出示重點句。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清文章結構,學習用總分段式。
(二)寫一段話;學習第7自然段;讀懂全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用總分段式寫一段話。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7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重點句:
“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
3.指名讀句子。
4.課堂討論:
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祖國的南大門”?
因為西沙群島是在祖國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作者把它比作“祖國的南大門”。用這一形象的比喻,再次與開頭相照應,說明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這段共有兩句話。第2句“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與第1句的作用類同,不僅進一步點明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而且與第1段中“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遙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
(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1.學生看板書,認識文章結構。
2.讓學生通過板書分析文章結構。
從全文看,課文是按先總述后分述再總結的順序安排材料。可分為三大部分:先寫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紹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2、隨文聯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等詞語的意思。
3、感悟把一種事物寫具體和生動的方法。
4、體會西沙群島是個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揀”、“棲息”“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等詞句的意思。
2、感悟作者是怎樣把一種事物寫具體寫生動的。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課時:共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一段有關西沙群島的錄相,你們想看嗎?
2、那就請你仔細觀察,看完后要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哦?(美麗、可愛……)
3、你想當西沙群島的小導游來為老師和同學們介紹西沙群島嗎?要當一個優秀的小導游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課文讀熟、讀懂,你行嗎?
二、積累語言
1、提自學要求:
朗讀課文第2至6自然段,然后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段落重點閱讀,再用波浪線畫下感受最深的詞句。
小組交流:有感情地把你畫下的詞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并說說你為什么畫下這些詞句。
2、學生按要求自學、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理解: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
為什么喜歡?(寫出顏色多,寫出海面美)
你還能用什么詞來形容西沙群島的海水顏色呢?(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
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為什么喜歡?(把珊瑚多、美寫具體)
作者是用什么句式來表現珊瑚多種多樣的呢?(“有的像……有的像……”)
能讀出魚多、各種各樣的感覺嗎?(練讀→指名讀→齊讀)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為什么喜歡?(具體寫出魚多,美,可愛)
各種各樣的魚兒成群結隊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多美呀!能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嗎?(練讀→指名讀→評讀)我們一起通過朗讀來感受這種美,好嗎?(齊讀)
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群島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嗎?
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
三、拓展語言
1、瞧,同學們把課文中的語言都掌握了,但要當一個出色的小導游,光掌握課文中的語言是不夠。你想想,西沙群島的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作者具體描寫了嗎?海底巖石上那各種各樣的珊瑚,作者全都介紹到了嗎?成群結隊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除了課文中介紹的,還有其他的模樣嗎?你能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展開想象,更具體地來介紹西沙群島嗎?
2、提拓展想象要求:
仔細觀察課件中貝殼的顏色和形狀,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進行介紹。
3、指名匯報交流。
四、運用語言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訓練,相信你們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西沙小導游!準備好了嗎?
2、提導游介紹要求:
從海面、海底、海灘、海島中選擇其中一部分內容,結合影片畫面配上導游詞。
導游詞可以是文中優美詞句的重新組合,也可以聯系所查到的資料,還可以根據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
介紹時盡量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有的……”等句式。
3、學生獨立操作課件,練習說話。
4、小導游上臺介紹。(2~3名)
5、還有好多的同學都想來當西沙的小導游,這樣吧,我們的教室有你的好朋友,有你的爸爸媽媽,還有許多聽課的老師,你就把他們請到你的電腦前,當他們的小導游,為他們介紹西沙群島,好嗎?
五、小結
老師聽了你們的介紹,仿佛真的置身西沙群島之中,特別是那美麗的海底世界更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業
1、把你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再抄下來。
2、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3、向爸爸媽媽介紹你了解的西沙群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