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
這是找規律教學設計一等獎博客,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9~60頁的例1、“試一試”“練一練”,以及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教學過程
一、體會周期現象
1.初步感知。
談話:昨天五(1)班同學在文體活動課上做了一個游戲:穿珠子比賽。老師從中選擇三串珠子,想看嗎?(出示三串不同顏色有規律排放的珠子,圖略。)
提問:好看嗎?仔細看一看,有什么樣的規律?(板書:規律)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一個紅珠和一個黃珠間隔排列;兩個紅珠夾著一個黃珠……
引導:我們可以把幾個珠子看作一組照這樣依次往下排呢?
明確:第一串以“紅黃”兩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紅藍黃”三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藍藍紅紅”四個為一組依次往下排列。
2.提出問題。
談話:剛才,同學們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規律,(板書:找)非常好。看到這樣有規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想研究第200顆是什么顏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幾顆紅珠?……
(根據情況加以肯定)
談話:我也想提一個問題,行嗎?照這樣穿下去,第17顆珠子是什么顏色?
[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源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引導者”作用的體現之一。這一段教學,利用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現實材料,讓他們感受現象中存在規律,把學習心向凝聚到發現規律上來。
發現規律需要逐一研究各個客觀事物的特點,還要概括一類現象共同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思考是教師“引導者”作用的又一體現。在教學中,抓住“把幾個珠子看成一組”這一關鍵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由表及里、從富有個性到具有共性的認識過程。]
二、發現周期規律
1.獨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
啟發:第17顆珠子是什么顏色?你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動動腦,動動筆吧。
2.小組交流。
談話: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一人介紹,其他三人做評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全班交流。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中可能會出現:
(1)●○●○●○●○●○●○●○●○●→紅
(2)奇數為紅珠,偶數為黃珠,17是奇數→紅
(3)17÷2=8(組)……1(個)→紅
交流時重點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誰能講講算式中的四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余數“1”表示的是第9組珠子中的第一個。)
4.解決第二、三串珠子里的問題。
談話:剛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決了第一串珠子里的問題,這幾種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顆珠子分別是什么顏色呢?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試看。
估計大多數學生會采用計算的方法:
17÷3=5(組)……2(個)→藍
17÷4=4(組)……1(個)→藍
引導:采用計算的方法的人舉手。為什么不用剛才的第一種或第二種方法呢?
5.小結。
引導學生交流下列三個問題。
(1)這三題都是求第17顆珠子的顏色,為什么第1題除以2,第2題除以3,第3題除以4呢?
(2)你怎么知道第1題是紅色,第2題、第3題是藍色的呢?
(3)要算出某一顆珠子是什么顏色?關鍵是找準什么?然后看什么來確定?
[說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由于各人的思維習慣、認知策略以及選擇的學習活動不同,因而班集體內必然會呈現多樣的方法。教學應該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種方法,還要適度優化方法。
解決第一串珠子的問題,學生分別使用了畫圖、用奇數與偶數推理、用除法計算等多種方法。教學把精力放在解釋除法算式的具體含義上,讓學生體會這種方法的數學化程度高,適用面寬,從而在解決第二、三串珠子的問題時,自覺使用除法,達到優化方法的目的。]
三、運用周期規律
1.出示例題中彩旗、彩燈、盆花畫面。
談適:每逢過節,一些單位都喜歡用彩旗、彩燈、盆花來裝扮,一起來看這幅圖。漂亮嗎?彩旗、彩燈、盆花的排列有規律嗎?每組圖中排在第21個的是什么?用計算的方法算算看。
學生自主解決,并組織交流。
(1)21÷4=5(組)……1(面)→紅旗
(2)21÷3=7(組)→綠燈
(3)21÷2=10(組)……1(盆)→藍花
提問:第(2)題沒有余數,你怎么知道是綠燈的?
追問:像這樣的題目,有余數的怎樣看?沒有余數的又怎樣看?
談話:那現在我來說余數,你來搶答是什么,好嗎?
師生共同活動。(第1題彩旗,余2、3;第2題彩燈:余1;第3題盆花:沒有余數)
2.談話:我發現你們學數學很有靈感,想不想再來檢測一下自己?(出示“練一練”第3題)
提問:你能畫出每組的第32個圖形是什么嗎?
3.當回設計師。
談話:你也能設計像這樣有規律的圖形嗎?試試看,再算出第32個圖形是什么。
學生活動,并與同桌交流。
小結:你覺得像這樣有規律排列的物體怎樣知道第幾個是什么?
4.拓展練習。
談話:小軍還在穿珠子呢!一起來看,他用紅、黃兩種珠子,按這樣的順序穿的。(黃、黃、紅)
結合情境引導學生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第18顆珠子是什么顏色?
(2)還是3顆為一組,為確保第18顆是紅色,還可以怎樣穿?你是怎么知道的?
(3)還是3顆為一組,確保第22顆是紅色,可以怎樣穿?你又是怎樣知道的?
[說明:在變式或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周期規律,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判斷第21盞燈的顏色,把根據余數作判斷的經驗遷移到沒有余數的情況;設計的穿紅、黃珠子的拓展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5.聯系生活實際舉例。
提問:其實生活中像這樣有規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舉例嗎?
提問:你們對十二生肖有了解嗎?說說看。
(1)你今年幾歲?屬什么?今年多少歲的人跟你是同一屬相?
(2)小明今年11歲,屬牛,他媽媽也屬牛,他媽媽今年多大?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有收獲嗎?有疑問嗎?
設疑:還是繼續來看穿珠子吧:(出示畫面)小紅穿的60顆珠子中,有幾顆紅珠,幾顆藍珠呢?課后去研究。
[總說明]
綜觀這節課,在教學目標里合理處理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的關系,重視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和優化,關注學生的成功體驗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中,努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實際提供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充分開展“找”規律的活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激發并維持了學習熱情;利用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研究、發現周期規律的過程,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5頁“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涂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媒體的運用
1、課件用動畫演示變魔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多媒體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規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讓學生理解。
3、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多樣,利用“闖關游戲”和“小小設計師”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4、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在傳授新知識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練習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可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找個小朋友來幫忙,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么?(學生說……)說完后,教師先從魔術箱里變出一只喜羊羊,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么?(生猜……)接著教師從魔術箱里變出一只灰太狼,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個是什么?學生說(……),老師出示一只喜羊羊,并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個是什么,接著出示一只灰太狼,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圖案是怎么排的(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圖案是什么。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2、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師:一年級小朋友正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好不好?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師:這些彩旗、花朵和燈籠是不是亂擺亂放的?
師:他們的擺放都有規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課件出示彩旗圖。
師: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
(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后一面沒有顏色)
師:猜一猜,這面旗會是什么顏色?
師:都猜是黃旗,看看對不對。
師:猜得真準!它們按什么重復排列,幾個為一組?
2、課件出示花朵排列圖。
師:教室里還有彩花,它的規律和彩旗的規律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小組里討論討論。
師: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顏色的。
3、課件出示燈籠圖和小朋友的隊列圖。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按一紅一黃)重復排列,2個為一組。,花朵按一紫一綠重復排列,2個為一組……”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闖關游戲
(1)第一關,圈一圈。
(2)第二關:猜一猜。
(3)第三關,畫一畫。
2、找找藏在身邊的規律
3、小小設計師。
4、欣賞規律的美。
板書設計:
找規律
按()重復排列,()個為一組。
顏色形狀數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創設過新年,學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課本第88頁主題圖。
問:圖上畫了什么?這些彩旗、小花、燈籠是不是亂擺亂掛的?
教師指出:它們的擺放都有自己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感受、認識規律
1.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彩旗”圖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請學生猜一猜“會是什么顏色”。
(2)學生舉手回答。
2.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燈籠”圖和“小朋友隊列”圖。
(1)小組討論: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有什么規律呢?
(2)小組討論:下一個燈籠是什么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
(3)學生舉手回答。
3.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花朵”排列圖(花朵顏色改為紅、黃、綠)。
(1)同桌討論:彩花的排列有規律嗎?請猜猜后兩朵未上色的小花應該是什么顏色。
(2)學生舉手回答。
4.小結:小花、彩旗、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有規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
三、運用規律
1.出示課本第89頁涂色練習(第1題)的卡片(每個學生一張)。
(1)學生按規律涂卡片上的顏色。
(2)指名學生拿涂色卡片上實物投影展示作品。
2.準備學具(△、○、□),每個學生一份。
(1)學生自己設計規律,按規律擺學具。
(2)把擺好的學具拿到實物投影展示,讓其他同學猜規律。
3.聯系生活。
(1)問:你們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2)學生舉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星星、動物玩具、燈籠(每4人小組一份)。
(2)問:你們能按規律擺放星星、動物玩具、燈籠嗎?
(3)四人小組領取物品,交流合作,學生動手掛星星、玩具、燈籠。
(4)小組之間互相參觀按規律掛好的物品,如發現錯誤由學生自己提出解決方法。
四、全課總結(總結略)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涂色、擺學具、布置教室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2.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讓幼兒學習有規律的排序,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感受數學中的規律美,并能清楚的說出發現的規律,培養幼兒多樣性思維。
3、情感目標: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與同伴分享探索、發現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教具:規律卡
3、學具:彩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占場地一側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神秘小客人,它是誰呢,當當當當(出示手偶小猴),我們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戲!
2、在歡快的音樂中師與幼兒入場地做游戲(幼兒依次跳過地上方格)入座
3、課件:引導觀察小房子的排列規律。
師:你們玩的開心嗎?老師也開心!我們找找剛才的房子有什么規律嗎(幼兒:1個房子、2個房子、1個房子、2個房子、、)師幼一起看課件說完房子。
4、師小結:1個房子、2個房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二、探索發現,積極參與
1、聽一聽
(1)先課件導語:小猴玩的可開心了,邀請我們去水簾洞參觀,進水簾洞要有密碼,密碼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細聽、仔細觀察啊
(2)通過傾聽教師發出的各種聲音——師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聲
(3)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規律——AB模式。
師:剛才小猴做了那些動作拍幾下手,叫幾聲,你們觀察的很仔細,趕快輸入密碼吧。
師幼一起學小猴拍1下,叫1聲哈,進行連續重復五組
2、想一想
(1)先課件導語:哇終于到小猴家,水簾洞后面發現有一條路,這條小路按什么規律排列?
(2)通過觀察課件中小路的圖形排列,引導幼兒說出物體的排列規律——AAB模式。2個正方形1個三角形(課件先顯現2組)接下來呢(幼兒說,課件全部跟顯示出來)
(3)師小結:2個正方形1個三角形、(師幼看課件說完)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3、涂一涂
(1)先課件導語:哇原來這條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園呀,這里這么多的桃子,我們一起數數吧
(2)先觀察紅桃子和綠桃子的排列規律,再嘗試給后半部分補充涂色,探索物體排列的——ABB模式。
師:(點一下顯1個紅桃,點一下顯2個綠桃),咦后面桃子顏色不見了,應該什么顏色?(幼兒說顏色,師操作填色)。
(3)師小結:1個紅桃2個綠桃、(師幼看課件說完)(最后一句師說)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導語課件:哇舞會開始了,看看誰來了?
(2)鼓勵幼兒說一說猴子的排列規律,再找一找誰不見了,幫猴子們找回位置。認識物體排列的AABB模式。
師:(課件:2只大猴2只小猴,)誰藏起來了?(幼兒說出,課件點出)原來是2只大猴。這次誰又藏起來了(接著找出2只小猴)
(3)師小結:2只大猴2只小猴、(師幼看課件說完)(最后一句師說: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5、跳一跳,說一說
(1)先導語課件:舞會開始了,該我們表演節目了,表演什么呢?請聽音樂。
(2)在熱情的音樂中通過身體律動,感知AABB、AAB和ABB三種規律模式,并說一說三組動作分別可以用課件上的哪組圖形規律表示。
感知AABB:師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腳。
感知AAB:師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個造型。
感知ABB:師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師小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三、集體操作,分享快樂——貼規律卡(一種顏色,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舞會結束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小猴給小朋友準備了乘車卡,我們去看看吧。用圖形貼出你喜歡的規律。
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歡的規律貼下來。
教師巡回指導,作品完成后與他人分享交流。師:你的圖形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小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四、結束部分,游戲延伸
師:孩子們,拿好你們的規律卡我們要上車回家啦!請按照兩個男孩兩個女孩的規律上車。
隨音樂跑步退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