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
這是老人與海鷗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字詞,能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體會揣摩作者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聯系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摘寫老人神態、動作、語言和摘寫海鷗動作的語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怎樣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展示資料,了解動物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畫出最受感動的句子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師相扣板書:
老人愛護海鷗(愛護)
海鷗留念老人(留念)
二、只讀重點語句,體會情感
1、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護?
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讀讀,體會情感。
2、交流:
⑴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護?
①生抓重點詞句體會:
句a:“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為了……”
句b:“老人把餅干……”
句c:“有海鷗的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
②學生情感朗讀這些句子。
③師:你還從那些語句中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愛?
④師小結:是啊,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海鷗的無私的愛。海鷗就像老人心愛的兒女。假如有一天,老人離他們而去,海鷗們會怎樣呢?
⑵默讀課文,說說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海鷗對老人的眷念?
①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句a:“一群海鷗突然飛來……”
句b:“海鷗紛紛落地……”
句c:“鷗群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②再讀這部分,體會其中的感受。
③體會為什么用“撲”?
④想象:海鷗鳴叫聲有說什么?對老人的情感如何?為什么有這種情感?
⑤師:文中老人把海鷗視為“兒女”。哪一句話與之照應?
⑥點生讀句,全班各讀這部分。
⑦小結:海鷗的一舉一動讓我們體會到動物對關心它的人有一種深深的眷念,它們也有豐富的情感。
假如你是海鷗中的“獨腳”或其他的海鷗,你想對老人說什么?
三、總結全文
1、師指導學生總結課文意旨。
2、寫作特點:
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及動物的動作等描寫表達情感的總結。
四、作業
搜集、講講有關人與動物的感人故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3、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
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略)
教學內容: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了解吳慶恒老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抓住老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出示海鷗老人吳慶恒的塑像
上節課我們初識了吳慶恒老人,他的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園里,但它不是政府撥款所建,也不是財團出資,而是市民自發捐錢塑造的,它成為昆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這位可敬的老人,來感受老人和海鷗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深情。
二、回顧內容,整體感知
師:先來回憶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回答。
課文重點為我們描述了那兩個場景?(老人喂海鷗,海鷗送老人)
師:在這兩個場景中,你對哪一個場景印象最深刻?使你深受觸動?(預設:第二個場景)
三、細讀課文,感受第二個場景
1、老師在第一次閱讀課文時,我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在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海鷗的舉動太讓人驚異了。課文時怎樣描寫這個場景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海鷗的那些舉動讓你意想不到。
2、反饋交流找到的句子。
生1: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一項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生2:鷗群急速煽動翅膀,輪流在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師:海鷗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
生3:過了一會,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
師:竟在遺像前站成了兩行,這樣的情形平時生活中你見過嗎?
生4: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地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翅膀撲得那樣近。
四、品讀重點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學們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你的腦海里會冒出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海鷗會撲到老人遺像前?為什么海鷗會為老人守靈?
2、這群海鷗為什么會這樣做,知道嗎?這位老人究竟為海鷗做過些什么?他與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下來,待會交流。
3、交流
生: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推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師:這位同學劃的是老人為海鷗的片斷,你也畫了這部分的請舉手。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佤其他人的哪些不同?先說第一處。
生:我覺得老人與海鷗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喚,海鷗就會立即飛來和老人做伴。
師: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鷗就馬上──
生:應聲而來。指名讀第1、2句。
師:老人的呼喚是一呼百應,聯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喚和一般人還有什么不同?
生: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公主……從這兒看出老人與海鷗很熟悉,還給它們取了名字,說明老人與海鷗相處了很長的時間。
師: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自己的──
生:子女;每一只海鷗都有自己的──生:名字。還有誰再讀這句話,讀出你的體會。
指名讀。
師:這哪是在叫啊,這分明是在呼喚,這分明是一首歌。在這首歌里你聽出了什么?
生:喜愛。
生:老人看待海鷗就看待子女一樣。
生:老人與海鷗親密無間。
師:請女同學來讀第一句,男同學緊跟著讀第二句。
師:讀到這兒,你還讀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鷗非常信任老人,因為你看,海鷗幾下子就把餅干掃得干干凈凈。
師:帶著這種理解,女生再讀第1句,男生再讀第2句。像他說的一樣,男生要讀得怎么樣?
生:快一點。
生合作讀。
師:往下看,還讀出了什么不同?
生:放食物的方法也不同。他是順著欄桿邊走邊放,不是像一般的人一樣隨便扔。
師:那就把老人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這句話想像成一幅活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見老人在翠湖邊,順著欄桿……
生:我看到這一切好像是一首會動的音符。
師:這會是怎時怎樣的音符?
生:時快時慢的半符。
師:也就是說老人快,海鷗就快,老人慢,海鷗就慢。我想問問,老人為什么時快時慢呢?老人什么時候會快?什么時候又會慢呢?
生:海鷗多的時候,老人就快。
生:海鷗吃得快的時候,老人就快。
師:什么時候又會慢呢?
生:海鷗吃得有些飽的時候就慢。
師: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鷗依著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上是老人依著海鷗的節奏在邊走邊放。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創設情境,指名讀:
海鷗來得多了,吃得快了,誰能歡快地來讀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誰能更歡快地來讀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
師生合作讀,師讀老人的話,生讀海鷗的話。(師變化語氣來讀。)
4、小結: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在作者的筆墨里被渲染的如此有聲有色,美麗和諧。這多像一副靈動的畫,一首動聽的歌呀。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中,你聽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說什么?請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
⑴生自主寫話。
⑵交流:
(指名3位寫老人的和3位寫海鷗的學生進行交流。)
師:老人和海鷗究竟在說什么呢?老人親切地說──
生(老人):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我心滿意足了。
生(海鷗):我真是要謝謝您,如果沒有您,我真不知要怎樣生活?
生(老人):……
生(海鷗):老爺爺,謝謝您!我想對您說,你每天給我們帶來這么多食物,您不累嗎?您將食物給了我們,您不餓嗎?您不圖回報這樣照顧我們,您覺得值得嗎?不,不,您就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就是您的兒女,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生(老人):海鷗們,你們看,我又給你們帶食物來了,你們要多吃,多吃才會健康。
生(海鷗):老爺爺,您心腸真好!您知道冬天我們找不到食物吃,您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細心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我們送好吃的。就是因為有您,我們才會長得這么健康,這么活躍,我代表同類謝謝您!
師:老人與海鷗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他們是這么親密,這么快樂。這真是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幅畫面吧。
5、老人與海鷗怎么能這么親密無間這么其樂融融呢?你能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嗎?
生找──反饋: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心里,海鷗就像是他的──
生:兒女;在海鷗的心里,老人就是他的──
生:父親。老人和海鷗就像一家人。
五、內化感受,運用語言
1、十多年了,幾千個日子,老人每天都來,可有一天老人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了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覺得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了。可這一看就成了決別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最值錢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個雞蛋,那是給海鷗做雞蛋饅頭的。朋友在翠湖邊為老人立了一塊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簽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簽滿了。海鷗呢?這群老人的兒女呢?它們也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他們。
2、一群海鷗突然飛來(配樂齊讀)──
3、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
4、教師小結:此時此刻,假如你就在美麗的翠湖邊,面對老人的遺像,你想對遺像中的老人說些什么,對那群知恩圖報的海鷗說些什么,又想對圍觀的群眾,地球上所有的人與動物說些什么?課件出示:寫話。匯報交流(音樂起)
六、總結全文,請感升華
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老人與海鷗帶給我們的震撼,這不僅是個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首感恩的歌,在2005年底時,很多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們被海鷗老人的行動所感動,在很短的時間里捐款數萬元,在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園,在老人喂海鷗的地方,為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尊像,好讓他天天都能看到海鷗,在翠湖邊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他們喂食。老人雖然已經故去,但他的關愛動物的善舉將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一、以詞串文,理清文脈。(在預習的基礎上)
1、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老人與海鷗。生讀題。
2、師: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老師這里還有一些課文中的詞語,看看你們是不是會讀?出示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抑揚頓挫,親昵說話,嘖嘖稱贊
翻飛盤旋,連聲鳴叫,白色旋渦,肅立不動
學生自己試讀個別讀齊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上一組詞是寫?用上這四個字說一說老人與海鷗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說完,歸納板書:喂。是課文的1—13自然段。
下一組詞寫?來說說海鷗對老人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說完,歸納板書:送。是課文的15—17
過渡:老人到底做了些什么,令海鷗這樣做呢?
二、品味“喂食”,感受“親情”。
1、請讀課文1—13自然段,做好標記或者批注。
2、交流。
(1)“老人把餅干丁……”
(2)“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透過這樣的文字,你看見了什么景象?
生自由講感受。
師:根據樂譜,我們可以哼出美妙的歌,它是靜止的;而老人喂海鷗的場景卻是靈動的,我們可以聯系文中的“節奏”這個詞來體會。
(老師帶領學生拍擊節奏,并體會老人給海鷗喂食的節奏。)
無論是快還是慢,海鷗總能領會老人的心意,他們之間配合得如此默契,這不正是有起有伏的樂章?想象這樣的畫面,再來讀讀這道獨特的風景。
(3)“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傾聽,”“親昵”?平時,誰會親昵地呼喚你?你學著親人喊你的樣子,也來喊喊這些海鷗的名字吧。(指一組依次喊,男生女生依次喊。)
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重,多好聽啊,這就是抑揚頓挫。正因為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奇妙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4)“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喂食……”
又用了“親昵”,你是不是看見這樣的鏡頭:獨腳像是老人的孩子,老人正對著它的耳朵輕輕訴說著什么,老人說些什么呢?
正是因為這暖暖的愛護,為獨腳撐起了健全的生命!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生動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5)“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出示)
1、“褪”是個典型的形聲字,根據這個特點,能說說“褪色”的意思嗎?(脫色,掉色)
既然有這么多詞可以換,這里為何要重復用“褪色”三次?
2、為了更好的幫助你了解這位老人,老師查到了這樣的資料。(出示資料)
這個“海鷗老人”叫作吳慶恒,是昆明化工廠的一個退休工人。老人很窮,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除了吸當時兩毛錢一盒的劣質煙,他沒有嗜好,就只“嗜好”來喂養和親近海鷗。現在昆明人喂食海鷗的方法把餅干面包掰成碎片,擺放在翠湖畔的欄桿上就是吳慶恒老人率先采用的。老人認為,把食物丟到有污染的湖水里,可能導致海鷗得病。
就是從1985年開始,吳慶恒老人幾乎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路趕來喂海鷗,風雨無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海鷗到昆明覓食的日子里,吳慶恒每晚在工廠食堂吃一份簡單飯菜;然后就撿拾別人不吃了的饅頭,再配以自己買來的雞蛋、面粉,制作成“海鷗餅干”,第二天拿去給海鷗喂食。吳慶恒病逝后,人們清點他的遺物,“最值錢的”家當,居然只有六個雞蛋,而那是他準備制作“海鷗餅干”的!
他這么愛海鷗,可是他生前擁有的唯一一張海鷗圖片,是他花三塊錢請人拍的一張普通小照片;他很想去位于昆明市區西南的滇池,看看“海鷗們晚上睡覺的地方”,可是,這在他,就屬于“旅游”了;他沒有這筆“旅游費”,以至到死去都沒有能夠實現這樣的一個小愿望!
請一位同學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回到“褪色”句,現在你怎么理解這個“褪色”?
你讀懂了作者的心,只有父母對兒女才能做到這一切,這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我們在海鷗和老人身上看到了。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讀這句話。
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物,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對海鷗的那份親如兒女的愛。所以十多年來如一日,在翠湖邊形成了這樣美妙的景象。
再讀“樂譜”句。
三、細讀“送別”,感受“親情”
過渡:難怪會出現海鷗送別老人這樣震撼人心的.情景!連送去遺像的作者都意想不到!
1、課件呈現15-17節。
2、師:請你們細細讀讀這三段課文,看看海鷗的哪些舉動讓你覺得意想不到。用橫線劃出這些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段落中點紅,然后呈現這些語句)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3、精讀課文,情感升華
(1)師: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來對讀一下課文。你們知道什么叫對讀嗎?
師:當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是啊,發生了大事!)
師: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海鷗是老人的親屬嗎?)
師: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真的,確實是一群白衣天使。)
師: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炸了營”,海鷗們亂成了什么樣子呀?是啊,這里有兩個“撲”,翅膀撲得那么近,所以我們是好不容易脫出身來。)
1、讀著讀著,你們讀出了海鷗的什么?請你用一個詞告訴老師。(悲痛、留戀、依依不舍、難舍……)
2、師:我們能不能讀出悲痛、留戀、依依不舍、難舍……那份情?再齊讀四句話。
3、挑選4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來示范讀。
4、生讀后,師個別問:這群悲痛的海鷗中可能有?可能有誰?(學生自然回顧前文)有獨腳嗎?有老沙嗎?(問全班)還有誰?(問個別)
5、師:你猜想獨腳,那個老人一叫就下來的獨腳,他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你在說什么啊?(問個別)還有那個老沙,還有嬌滴滴的公主,撲過來,大聲鳴叫,又在說什么啊?(問全班)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寫在老人的遺像旁。(同時出示喂食與遺像兩張照片)
6、反饋。師:你就是那個老沙,公主,你呢?紅嘴灰頭(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讀句)
7、師接學生的句子:是的,爺爺,你回來啊!我們想你啊!這一聲聲的呼喚啊!這是親人的呼喚啊!
四、欣賞雕塑,詩文升華
2006年1月18日,“海鷗老人”吳慶恒的雕像在昆明紅嘴鷗最多的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深情地望著空中,紅嘴鷗在他的身邊飛舞環繞,這人鷗共處的美好畫卷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海鷗老人,沒有妻子兒女,你卻有一顆,善待生靈的心,你把孤單典當給翠湖的風景。,獨腳、沙鷗,你這樣叫出,海鷗的小名,她們就會,飛到你的手心。你以全部的愛,在飛禽的世界,尋尋覓覓,演繹現代都市。人鷗童話的傳奇,領三百零八塊退休金,走十公里的行程,你十年如一日,在翠湖播撒愛心,直到生命最后一瞬,雕塑不是名人的專利,你以平凡的故事,擠進偉大的行列,融入春城的懷抱,永駐翠湖的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地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
2、回顧一下,課文圍繞課題講了一件什么事?
(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喂養海鷗,與海鷗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鷗送別老人,不忍離去。)
二、簡介老人,感受老人
1、出示老人吳慶恒的照片。
2、說一說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老人的名字叫吳慶恒,是昆明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昆明市民稱他為“海鷗老人”。他和海鷗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3、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吳慶恒老人,感受他和海鷗之間的深情厚意。
三、學習老人生前與海鷗相伴的部分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1~13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作者描寫老人時運用了哪些描寫?邊讀邊畫出你不理解的問題。
板書:
外貌、語言、動作、神態
外貌描寫──第2自然段。
動作描寫──第3自然段。
語言描寫──
神態描寫──
2、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人與海鷗之間那種和諧的快樂;老人與海鷗之間那種親人般的情感。)
3、一起齊讀第13自然段。
四、學習海鷗送別老人的部分
這是一個普通的老人,更是一個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海鷗身上。老人與海鷗之間那種和諧的快樂多么美好呀!可是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我們再也看不到老人與海鷗在翠湖邊上相依相隨。老人去世了。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張照片。當這張照片出現在湖邊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看課文14~19自然段。(出示幻燈片)
1、快速朗讀,畫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部分。
2、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此刻海鷗的心情嗎?
(戀戀不舍、難舍難分、焦急萬分、心如刀絞痛。)
3、交流:
⑴第15自然段:發生了什么事?從中你讀懂了什么?他們在鳴叫什么呢?多少天沒有來了,海鷗們著急呀!(指名讀)。
⑵第16自然段:老人也不舍呀!他舍不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呀!可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海鷗們用它們的舉動表明著對老人的眷戀,對老人的尊敬。這場面,誰不為之動容?讀第16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⑶認真讀17自然段,說一說你又讀懂了什么?
這么多海鷗快速撲來,多么壯觀呀!這么多的海鷗來送別,多么悲壯呀!再來讀一讀美麗的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五、回顧全文,有感情朗讀
1、從今以后,每年冬天,海鷗們再也看不見老人的身影了,他們怎能不……從此以后,海鷗們再也等不到老人來喂食,聽不到老人呼喚它們的名字,看著照片,往事歷歷在目,海鷗們……從此以后,再也感受不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一張照片,這時海鷗們……
2、太多的感動,作者無以用文字來表達,用……單列一段,表達了未盡的語言。
3、齊讀最后一段。老人的心里裝的都是海鷗,老人在想什么呢?海鷗心里是老人,海鷗在鳴叫什么?
六、總結
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感受很多吧!試著想一想,如果海鷗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到的寫下來。
七、作業
【教后反思】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個無人不動容的故事,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情是無人能替代的。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嘗試析疑、評價、研討、感悟,進行學習方法的輔導,在朗讀中感悟老人視海鷗如“兒女”,海鷗視老人如“親人”這種不同尋常的親情。學生在課文學完后進行創編海鷗對老人要訴說的話,讓課堂達到了一個高潮。在老人與海鷗之間,沒有語言的溝通,但卻有心靈上的共鳴。因此在教學時,體會感情、揣摩寫法是重點。
不足之處:
可能我有些急于求成的做法,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短,過于強求教學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以后會在教法上改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