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
這是七步詩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七步詩》是曹植所寫的一首詩,一首飽含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的寫兄弟之情的詩。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第一層是初讀課文,感知詩意。第二層是充分想象,體會感情。第三層是感情朗讀,再次加深領悟。最后通過賞詩,達到升華的目的。學生經過這三個層次的學習,確實加深了對曹植的理解,對故事背景的理解,對《七步詩》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情”未出來,我暗自想了又想,問題出在哪兒呢?曹丕逼曹植,寫不出詩,肯定是死罪,寫出了詩,不合要求還是死罪,寫出了詩,言語若有冒犯,會讀不出情感來呢?我想:也許是作者的立場,學生無法感同身受吧!剛好最近正在播放新三國,我想請同學們都去看看三國的話,學生可能會站在作者的`立場上看問題了吧,讓學生感受到曹丕、曹植的內心想法后,再來讀詩,學生的感受就會更深一點吧!于是,我留下了作業,看完電視后,讓同學寫寫學后感。
《七步詩》教學反思
古詩本身的魅力體現在她的文化魅力:所以在課前講解了古詩的獨特魅力,自身語言清新動人,別具風格,在娓娓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讓學生感受,學習古詩是一種享受。同時對本節課的古詩教學產生興趣。
《七步詩》是一首表面意思淺顯而寓意深刻的古詩。所以,課前積極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詩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詩文理解補充了一段打動人心的故事,補充了相關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體驗,就像發掘寶藏一樣,由表及里,層層深入,點點滴滴會聚,互相啟發,不斷碰撞,終于掀起感情的波瀾,產生切身的體會。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骨肉相殘是何等令人痛心,使學生一下就進入了課文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了環環相扣逐步深入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初讀課文,感知詩意;第二、充分想象,體會感情。第三感情朗讀,再次加深領悟;最后通過模擬詩人作詩、背詩達到升華的目的。學生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確實加深了對曹植的理解,對故事背景的理解,對《七步詩》的理解,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獨特的理解表現出來了。我感覺執教這一課不足的是朗讀時的感情還未表達得非常到位,我也因為時間關系未作進一步指點!
教學目標:《七步詩》教案
1、學習《七步詩》,了解這首詩的創作經過。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課前準備: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關于曹植和《七步詩》的資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教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戶曉的《七步詩》。(教師板書:七步詩)
1、關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學生介紹關于曹植的資料)
2、課前,我們搜集并閱讀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誰能簡單地說說,曹植為什么作這首詩嗎?
生1:因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卻為了保護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傷心,所以作下了這首詩。
生2: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很有才華,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繼位,很忌恨曹植。相傳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就將其處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內作出了七步詩。
3、老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做適當補充,(介紹《七步詩》的創作經過)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
在這生死攸關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樣的詩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詩》)
二、讀詩:
自由試讀(師: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范讀→再自由練讀→點名讀
三、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
師:很流利,下面同學們自己再把這首詩讀一讀,并試著來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們先交流交流,以前,我們都用過哪些方法來理解詩的意思呀?
交流學習方法:
生1: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后把詞的意思串成一句話就是這首詩的意思。
生2:先理解個別關鍵詞的意思。
師:理解個別關鍵詞語的時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資料、、上網查、查字詞句篇、課本上查
師與生呼應:平時我們在找不到這些資料的時候,你還可以問問同學,還可以問問父母,還可以問問老師,有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
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詩句的意思。(師巡視)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
學生發言。
(前兩句:用豆子在鍋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里一邊煮,一邊哭泣,后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本是同一條根長出來的,你為什么要緊緊相逼。流露出曹植當時那種心情。)
師:“我們”指誰?
生:“我們”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師:你們能讀懂文字背后的東西,很了不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再講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嗎?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為什么要這樣緊緊相逼?
師:(板書:豆 萁)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萁”嗎?(教師出示豆秧實物,介紹豆子和豆萁)
師:豆和萁什么關系?
生:是一條根生出來的`
師: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那就是“同根生”啊(板書:同根生)作者在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書“燃”和“煮”)這種現象來比喻兄對弟的逼迫
四、體悟詩情。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詩的意思,這還不夠,因為讀詩不僅要弄懂意思,還要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請你邊默讀邊思考,也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
(生默讀思考,討論)
師: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從“豆在釜中泣”,我體會到作者悲傷的感情。
生2:不僅僅詩悲傷,還有憤慨,我認為應該是“悲憤”。
師:全詩在表達上很有特點:
《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實。)
2、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展開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這首詩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
生發言。
(教師補充相關歷史知識。曹丕難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險惡居心,弄得下不了臺,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殺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將曹植終身軟禁)
4、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體會?或者說,你認為兄弟手足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不應互相猜忌、傾軋,而應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道理。
五、練習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板書設計
七步詩
曹植
豆 煮 弟 悲憤
同根生
萁 燃 兄
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第一層是初讀課文,感知詩意。第二層是充分想象,體會感情。第三層實感情朗讀,再次加深領悟。最后通過賞詩,達到深華的目的。學生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確實加深了對曹植的理解,對故事背景的理解,對《七步詩》的理解,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獨特的理解表現出來了。美中不足的是集體朗讀時的感情還未表達得非常到位,教師因為時間關系也未進一步指點。古詩本身的文化魅力還體現在她語言本身,這一堂課花在這方面的時間較少,故而“泣”與“煎”的品賞還不夠。
1、讀詩,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灰的一生。課堂上有學生缺少常識,說石灰是經過“千錘萬擊”從深山開采出來的。于是我講解并引導學生弄清石灰生命歷程:千錘萬擊,石塊出山→烈火焚燒,成為生石灰→浸泡水中,粉身碎骨,成為熟石灰→粉刷墻面,留下清白
2、品味“千錘萬擊”、“烈火焚燒”,從這兩詞想到了“磨練”與“韌性”、“鍛煉”與“堅強”之間的聯系,理解到“磨礪”與“成器”、“歷練”與“成長”之間的關系。
3、品味“粉骨碎身”、“要留清白”,聯系歷史上的仁人志士之表現,板書:錚錚鐵骨,浩然正氣。想起一首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師生感慨:人活著,要做一棵挺立的精神之樹。
4、讀,錚錚鐵骨可見。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這兩首詩的本來之意,是非常簡單的。把兩首詩放在一起欣賞,拓寬了理解的寬度,撅到了理解的深度。這樣教是不是難了?課堂上,我沒有過多的語言,本來想說,也被學生激動的思維制止了,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學生是處于思考的興奮之中。通過多年的課堂觀察,我一直說,好多學生的大腦往往處于半關閉狀態,所以一直想“全部打開他們的大腦,引領他們思考起來,以成為主動學習者”成為我研究的一個目標,今天通過這兩首詩的教學,我找到了這把鑰匙。學生擁有思考能力,需要著新鮮的話題,需要著老師對孩子們的相信,需要著綜合,需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了這一切,學生會主動的,學生會真正參與的,學生會把自己的智慧展現在師生的面前,學生會把自己的創造愉悅的拿出,與大家共同把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