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30
這是《世說新語》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 : 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一、教學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
3、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難點:目標3。
三、教學設想: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誦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兩篇文言短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語言文字相對淺顯,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容易些。因此,設想在以傳統的朗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對本文的學習。
四、教學準備:
1、布置預習,通過,結合課文注解解決生字詞。
2、制作幾張簡單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就有兩篇文言短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兩位少年兒童。
二、讀準字音,明確停頓:
1、請一學生范讀,其他學生作好評析找錯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讀法。
2、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請學生仔細對照。
三、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1、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逐字、逐詞、逐句解決翻譯問題。
2、請小組代表提出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代表幫助解決。遇到班里沒人能解釋的,教師作解答。對文中重要的字詞句,特別是那些常用文言詞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師應加以強調。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詞句:
(1)解釋句中黑體字的`意思
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請一學生全文翻譯。
四、朗讀訓練:
(多種形式,反復誦讀。)
五、作業:
1、口頭翻譯這兩篇短文,特別注意重要的字詞句。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兩篇短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復習鞏固:
1、解釋字詞。(大屏幕出示)
2、翻譯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檢查背誦。
二、齊讀這兩則短文。
三、啟發引導,解決難點:
1、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這兩則短文大意。
2、《詠雪》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4、《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從中可以看出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讓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5、這則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6、聯系實際談談對“做人就要有誠信,講禮儀”的看法。
四、以這兩則小短文為例,簡介《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
五、作業:課外閱讀《世說新語》。
教后反思:
我們覺得這兩則短文文字淺顯易懂,對學生來講,似乎并非如此。雖然前面接觸過幾篇更難的文言文,但畢竟基礎差,在結合課文注解的基礎上,學生還是無法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來解決翻譯問題,最后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完成此目標。
第二課時,誦讀安排較多,學生對“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的討論非常熱烈、積極,從中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課文解讀:
本文故事性強,對七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家庭生活展開,跟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所以學習起來會很容易。關鍵是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組織討論有爭論的問題,鼓勵有創見性的意見。
設計依據: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2.關照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3.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體驗、感悟和思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幅畫,大家猜猜老師想畫的是什么?(老師畫一簡筆畫樹,樹干上的枝叉手面用來寫人名,幾個直線就可完成此棵樹)學生答:樹。教師:真聰明!對!這是一棵樹,而且是棵“聰明樹”!凡是名字被寫到樹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聰明!我們在小學學到了我國古代哪些聰明少年?請告訴老師,我將把他的名字寫到“聰明樹”上。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學習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幾位這樣的少年。(板書課題)
二、字詞識讀,理解文意
1.讀――學生自讀,把握節奏:請大家先自由的將課文讀一遍,當你能夠流利朗讀的時候請舉手,最先舉手并流利朗讀課文的同學,你的名字將被寫在“聰明樹”上。(待學生舉手后請學生朗讀,師生訂正后并請其他同學評判是否可上“聰明樹”。)
2.問――自讀提問,詞句積累:俗話說,學習貴有疑問,沒有疑問就沒有學問。現在請大家結合書下的注釋看書,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句,如果有請舉手告訴大家,由同學和老師幫你解決,問題提的最好的同學,你將是最會提問的聰明學生,“聰明樹”上的位置已經幫你留好了!(學生提問,師生互答)
3.背――比賽背誦,培養能力:大家問題提的都很好。老師還想知道我們班上哪位同學最會背書。《詠雪》一文只有六句話,現在請你開始背誦這則故事,當你能的時候請舉手,你的名字將會從“聰明樹”會背的枝丫上長出來。(學生讀書、背誦、上“聰明樹”)
4.述――創新講述,發展思維:我們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想上“聰明樹”的話就必須創新,試著用陳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講述。(老師提示故事中人物說話的語氣,這樣才能講的生動。講的好的上“聰明樹”)
三、問題研討,拓展思維
1.分組討論一:現在“聰明樹”上已有了許多聰明的少年,《詠雪》一文中也有兩個聰明的少年,現在如果他們兩人中只有一個人可上“聰明樹”,你同意誰上?為什么?
2.分組討論二:第二則故事中友人已下車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門不顧,這是否失禮?如果失禮他將不能上“聰明樹”,你是否同意陳元方上“聰明樹”?說說理由。
四、知識遷移,搜理積累
現在“聰明樹”的頂端還有兩個位置,名字被寫到這個位置的人你將是最聰明的。誰是我們班最聰明的學生?現在老師出個題目考考你。
思考:《詠雪》中謝朗和謝道韞將“紛紛白雪”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你還能不能說說“紛紛白雪”像什么?說的好,你的名字將被寫到聰明樹的頂端。
五、激情總結
今于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認識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讓我們今后每節課都能像今天這節課這樣聰明,把屬于我們自己的“聰明樹”澆灌的更高更大!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1、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教學目標:
3、初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4、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信息反饋:
課后習題
作業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