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
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參與》主題班會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大概半個月前我們就開了第一次班會,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能將其用文字記錄下來。在團支書同志的再三催促下終于決定下筆了。
本次班會的主題應該說是老生常談:一個班集體的核心是什么?
問題一提出我們便有了第一個答案:向心力。這已經和我已經準備好的答案很接近了,但仍覺不妥。所以我從一個字入手對這個核心問題開始分析。這個字正是“班”字。
“班”字從結構上看為兩個“王”字中間立把刀,而“王”字在古漢語中與“玉”等同,所以“班”字實際上是兩塊“玉”中間立把刀,是為分玉。那么又為什么要分玉呢?當然是要給與他人并與之分享了。而“玉”在古代的中國是權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進而這個“班”字的本初意義便很清楚了:與人分享自己最美好的東西。也就是說一個班集體里的成員必須是能夠同甘苦、共患難、并相互分享所有的人。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切實貫徹這個核心的思想,也有可能有人并不認同要相互分享的要求,這也是在實際操作中允許存在的想法,但是有兩個字是必須做到并為大家所認同的,那就是“合作”。在此我們同樣可以將“合作”兩個字進行逐個的分解分析。首先是“合”。“合”字分三部分:頂上的“人”、中間的“一”以及最下面的“口”。上面的“人”自然是許多人無疑,中間的“一”我們則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下面的“口”有是否可以看作是溝通和交流呢?也就是說“合”其實就是人的溝通和交流。其次是“作”字。同樣的道理“作”字可以分解為左邊的“人”和右邊的“乍”,而“乍”實為“手”字異體,因此“作”字之意就是“手”的參與了。我們再看“合作”一詞的意義便明了了,即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參與。
而我們從以上內容看無論是“班”還是“合作”都是以人為基礎的,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一個班集體的核心是人,而且是分享、溝通、參與的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