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這是《眾人拾柴,共享智慧》集體備課班會課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當代教育早已不是教師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卡耐基基金會《教師專業標準大綱》指出,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應該同專家合作,同家長合作,合理運用資源和人才。面對新形勢、新對象,人們缺少的不是先進的理念,而是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彌補專業與實踐知識的不足。
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班會課在很多學校都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視,許多班主任還是靠單打獨斗,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實,班會課面對的問題很多,話題廣、事情雜,僅憑個人經驗,單兵作戰,既耗時間,又耗體力,難以優質高效。只有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研究,才能提高工作的實效性。所以,集體備課對于我們班主任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我參加上海市普陀區丁如許德育特級教師工作室學習,感到正是堅持集體備課,使我們工作室許多節班會課公開課獲得成功,使我們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工作室的實踐中,我體會到班會課的集體備課有很多好處:
一,眾人拾柴,共享智慧。在集體備課中,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理論和實踐角度琢磨問題,給其他人以好的建議。比如,最近我們在討論李燕老師的一節班會課時,就充分體現了集體智慧的強大。這是節課題為《別說不可能》的課,在借班上課后,大家感到課還比較平、比較悶。大家就一起幫她找問題,想辦法。最后開出診斷藥方:1、調整個別舊的例子,換新鮮的題材,使舉例更有新鮮感和說服力,調動學生的興趣;2、調整授課的側重點,把老師大段的講事例,變為師生對話,老師注意設疑,引導學生關注主人公的命運,讓學生從事例中去感悟,去發現,從而受到教育;3、加強對比,推動思考,即那些殘疾人、貧困的人、已經取得成就的人能做到的事,我們健全人、條件優越的人、還沒有建樹的人為什么做不到?這樣一來,形成反差,突出這節班會的主題“別說不可能!”眾人的智慧參與,使李老師再次借班上課獲得了成功。就這樣,一次次交流、討論,我們趟過智慧的河流。
二,火花碰撞,認識提高。集體備課中,有時也少不了爭論。丁老師說,要鼓勵爭論。爭論使我們思想的火花碰撞,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專業成長。比如,侯紅梅老師開研討課《從小學理財》。這是一個新的選題。在認真研讀她的教案后,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甚至為有些問題爭執不下。選購商品,是“喜歡”還是“需要”,是“沖動”還是“計劃”,是“節流”還是“開源”,備課的問題涉及許多,比如,從教學目標是否準確,到授課過程是否完整,從備教案到備學生,從備問題到備課堂……大家雖各執一詞,但在爭論中問題卻漸趨明朗,最后形成共識,思想就是在這樣的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使我們的認識不斷提高。
三,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時我們備課時,遇到有些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回家以后,誰想起一個好主意,也要趕緊打電話告訴大家,“我剛在《文匯報》上看到了一篇《十元錢應該怎樣花》的文章,這個可以作為一個活動環節設計用在課上”,“我還想到,三年級學生自己沒有多少錢,是否可以設計成讓學生用課上學到的理財知識去給爸媽一些理財的建議”等等,許多問題就是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了。有時工作忙,我們的集體備課除了定期見面外,還通過丁老師的博客,工作室的網頁、短信等進行交流,我們的集體備課很多時候延伸到校外。
總之,班會課的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取長補短。加強班會課的集體備課,可以有效地提高班會課的質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