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2
這是心理劇和道德情主題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召開的會議或以班級為單位舉行的集體活動。通常我們把班會類型分為這樣三種:固定班會(如集體晨會和班級晨會等)、臨時班會、主題班會。
那么,什么是主題班會呢?它相對于“班會”而言是一個子概念,它的界定在本質上離不開“班會”的概念。
主題班會與臨時、固定班會最大不同是:它要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這個主題就是主題班會最核心的東西。
一般來講,主題班會是指在一定的階段圍繞某個主題開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班會。其主要功能是德育,通過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認真研究,積極探討主題班會相關的系列問題,對班主任來講,很有意義。
一、主題班會的功能
從功能上看,主題班會不同于一般固定班會,它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實現的是德育功能。主題班會的德育功能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
主題班會具有導向作用:主題班會要行使思想品德教育,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它具有強烈的導向性。通過這種導向,給學生帶來一種鞭策。因而它又有一種激勵的功能。
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題班會具有教育功能,這種教育功能不是以直接的方式來告訴學生要怎么做,它是一種隱性的規范的功能。而是給學生體驗的空間和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去體會“為什么要這樣做”,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主題班會具有情感感染的功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主題班會它所運用的往往是一種體驗或討論的形式,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調動學生情感方面的一些因素,它要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動機,所以要行使情感感染的功能,并且通過情感感染的功能要形成班級的一種凝聚的作用,所以具有凝聚的功能。
主題班會可以引領班級的集體輿論,形成良好的班風: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
如果無視學校是一種社會生活行使的事實,教育就會失敗”。要想在尊重和責任心上教育取得成效,教師必須把課堂道德社區的形成作為教育的中心目標。一個良好的課堂道德社區形成的背后所要支撐的就是一種良好的、和諧的班級文化。
所以說,主題班會它背后所要支撐的、它最終所要形成的是一種良好的班級文化。這種良好的班級文化,才是真正影響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最重要的影響源。因此從宏觀的視角分析,主題班會更是建設班級文化的有效途徑,內容新穎,形式活潑、為學生所喜愛的主題班會本身就是班級文化的一部分!
二、設計與實施的三階段、四原則
(一)主題班會設計的三階段
第一個是主題醞釀階段;
第二個是組織實施階段;
第三個是總結提升階段。
主題是班會的核心,只有選好主題,才能開好班會。一般來講,主題的確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主 題 醞 釀
首先,主題要有針對性。班主任必須經常了解本班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即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選擇那些具有啟發性的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作用的主題來組織班會活動。
例如,為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可以選擇“靜下心來讀書,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為主題。其次,主題要小。不必追求高遠,以小見大。設計班會主題,盡量從小處著眼,從一個側面或一個點上反映比較豐富的內涵。再次,主題要有新意,有較強時代感。設計的班會主題如果能夠反映時代氣息,貼近生活,是學生渴望了解的,學生就會感興趣,能夠活躍班會氣氛,教育就會有效果。
組 織 實 施
在組織實施這個階段,班主任要完成這樣幾項工作:
第一是合理安排時間。
因為主題班會只有40分鐘時間,所以主題班會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準確的時間規劃,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主題班會完成每一個階段性的目標。
第二是要考慮角色分工。
在主題班會中,老師和學生要擔當不同的角色,要明確各自的任務,要提前進行準備和計劃。
第三是準備媒體介質。
我們在主題班會中,經常使用多媒體手段,所以,還要注意使用媒體的介質。
第四是要協調好各方面力量。
由于我們開展的主題班會,有的時候不僅僅是本班的老師和學生參加,有的時候還要邀請家長、有的時候還會請到高年級或者其他年級的學生,所以,我們要注意協調各方面的力量。
總 結 提 升
總結提升,是在班會的結尾由老師和同學共同對整個班會的體悟,是對主題的深化和拔高。前面談到,一個主題班會必須有提升的階段,沒有這個點睛之筆,我們這個主題就很難突出,就很難讓學生獲得一種清晰的感覺和體驗。我們也經??吹竭@種情形,班會剛一開始,老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然后就退到了幕后,最后班會結束了,老師站在臺上宣布:我們的班會很成功。用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來草草收場,實在有些遺憾,給人感覺還缺點什么。我們說,沒有經過總結提升的班會,不可能達到完美理想的教育效果,它留給人們的印象也不會深刻。那么,怎樣去突出主題?怎么去提煉主題?最終又讓主題得到提升呢?這里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這里需要我們好好地思考與探究。
(二)主題班會的設計原則
主題班會的設計要遵循四個原則:
1計劃性原則
計劃性原則是主題班會的首要原則。在計劃性里面,我們要把主題班會一定要納入到學校和班主任的全部日常工作。主題班會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也不是一個查缺補漏的備品。它一定是我們整個學生教育管理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班級整個學期乃至整個學年計劃當中不可缺的一個重要內容。
2針對性原則
主題班會的設計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只有針對某一階段學生主要關注的內容,我們的主題班會才能真正抓住學生、深入學生內心。
3整合性原則
整合性里包括兩個內容。
01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整合
無論是主題班會的設計,還是主題班會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而教師在主題班會中始終是起主導作用的。作為教師,永遠都不要忘記,你是這個主題班會的主導者。雖然我們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把班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老師絕對不可以放任不管。也就是說,老師在主題班會的設計和實施當中,要經常回到主題班會的現場上來,你要在幕后出點子、進行指導,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必要的遙控。
02
媒體演示和語言解說的整合
為什么要談到這樣一個問題呢?因為在主題班會的設計當中,有很多老師在使用媒體資料。而使用媒體資料的一些老師經常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把媒體的資料展示出來以后沒有任何的解說。老師認為,學生已經理解和體會了圖片里的內涵,其實,沒有老師語言的講解、沒有老師對圖片深入的解釋,學生很難理解圖片所表達的內容。
4第四、創新性原則
枯燥呆板的形式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所以要求我們老師在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創新,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編排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主題班會的構思要新穎,有藝術性、創造性。創造的本質就是出新,巧妙的構思能令活動煥發出新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把枯燥的說教課變成生動活潑的思想課。只有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主題班會才能對學生形成足夠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主題班會的形式
主題班會的形式有內容來決定,內容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形式必須依托于一定的內容才能存在價值。無論組織什么活動,都應該選擇最為適合的活動形式,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從活動類型看,主題班會還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
體驗型: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也就是,我們在主題班會里面,通過對一個主題比較深入的體驗,使學生達到對這個主題的深入理解。
討論型: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
表演型:這種類型,現在很多班級經常被采用。心理劇和道德情景劇在我們學校班級活動里面經常要采用,這個道德情景劇就是要讓學生在班級活動,即在主題班會當中,通過角色的扮演去體驗當時的道德情景。
敘事型:通過一個事件、故事的講述,使大家對這個故事有體驗,喚起大家的共鳴。
綜合型:以上介紹的體驗性、討論型、表演型還有敘事型,實質上都是一種理論上的劃分,而真正的主題班會類型里面,往往是一種綜合型。比如組織一個感恩主題的班會,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用到敘事、討論、體驗方式。
從主題來劃分,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
日常主題:這是最常見的。日常生活的很多主題都可以作為主題班會的主題來使用。
政治主題:像我們以“八禮四儀”為主體所進行的主題班會,就是屬于政治主題。
階段性主題:階段性的主題在我們學校的各個年級段都會使用。比如在六年級這個階段,學生在面臨小升初考試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很多學生在考試以前也會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在這個階段,老師組織一次“怎樣以正確的心態去應對小升初考試?”那么就是屬于一個比較典型的階段性主題班會。
節日性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節日適合作為主題班會的主題,像禁毒日、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等等。
偶發主題:這種主題不常見。比如在網上引起很大震動的“辱師事件”,在很多學校班主任和老師,結合這個問題舉辦了“如何去對學生進行規范教育?”、“如何去更好地做好尊師重教的工作?”等主題班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