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2
這是珍惜生命,健康成長安全班會主題教案,是優(yōu)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班會目的:
1.通過這次主題班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學習一些在公共場所發(fā)現(xiàn)危險,避免危險的方法和知識。
3.掌握一些自救自護的本領,珍惜生命,健康成長。
二.活動準備:
1. “踩踏事故”視頻。
2.安全知識競賽題目。
3.提前擬訂好一份安全倡議書。
三.班會過程:
(一)主題導入
老師: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多么珍貴!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了。所以,我們要懂得關愛生命,學會自救自護,珍惜生命,健康成長。
(二)講述有關于安全的實際案例
1. 2005年10月下旬,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一所小學晚上八時許發(fā)生學生擁擠踩踏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45人受傷;
2. 2006年11月18日晚,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土塘鎮(zhèn)沉浸在悲痛中。18日晚8時30分許,土塘鎮(zhèn)中學發(fā)生集體踩踏事件,6名學生在下樓時被擠倒后踩死,39人受傷,其中11名重傷者至今仍在醫(yī)院搶救。據(jù)多名目擊學生稱,當晚8時30分左右,該校初一年級6個班學生下晚自習,有學生下至二樓與一樓拐彎處被后面學生擠倒,后面下樓的學生見狀驚恐萬狀、蜂擁下樓欲逃,導致學生擠在狹窄的樓梯拐彎處,互相擠踏,致有5男1女6名學生死亡,另有11名重傷。
3.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2007年6月28日下午4時左右,晉江永和某小學四年級學生楊清凱(男,1994年7月30日出生,晉江永和上宅村人)跑到同班同學萬博揚家玩。過一會兒,楊清凱就和同學羅曉亮(外地生)、姚佳佳及另一所小學學生石彪一起去溪邊水庫旁的一個小池塘準備游泳。后來四個同學中只有楊清凱和石彪兩個同學下水游泳。下水不久后,楊清凱同學就沉了下去沒再上來,羅曉亮同學趕緊找人來救,但找到求救的外地抓魚人以為孩子開玩笑沒有理會,羅曉亮、姚佳佳、石彪同學怕了,偷偷跑回家,沒有再提及這件事。28日傍晚開始,楊清凱同學的家長一直找不到楊清凱同學,29日早上,有人發(fā)現(xiàn)在池塘邊有一堆衣服,于是召集村民打撈,找到尸體,證實是楊清凱同學。
(三)搶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
常見安全知識試題
競賽搶答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guī)則:主持人提問,小組搶答,答對加100分,答錯不得。小組一個同學答得如果不全面,本組內(nèi)其他同學可繼續(xù)補充。
① 學校中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生的時間
② 學校中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生的地
③ 學校中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生的學生群體
④ 學校中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生的設備設施因素
⑤ 學校中擁擠踩踏事故易發(fā)生的管理因素
(四)討論,師生共同查找本校、本班內(nèi)容易出現(xiàn)的擁擠現(xiàn)象,踩踏事故的隱患。(同學踴躍發(fā)言,談談自己的感受,以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展開討論)
(五)班長向全班發(fā)出倡議書:
(六)制定預防踩踏措施
(1)安全行為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上下樓梯輕聲慢步并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
(2)發(fā)現(xiàn)有同學行為具有危險情形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向老師匯報。同時,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范能力。
(3)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老師組織疏導,與別的班級錯開時間,逐次下樓,強調(diào)安全第一,不強調(diào)整齊快速。
(4)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fā)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圓暈的嚴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七)預防踩踏預案
1、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加強內(nèi)部管理
集隊集會時,班主任要組織學生有秩序的下樓排隊,散操時值日老師要站在樓梯口和樓梯拐彎處維護樓道秩序,保證學生安全。
2、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學生防范意識
(1)要收集各地發(fā)生此類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fā)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嚴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注重安全行為的培養(yǎng)。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上下樓梯輕聲慢步并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禁止在人流高峰時段在樓梯和過道停留或逆向行走,不得滑樓梯扶手。
(3)教育學生上下樓梯時不搞惡作劇,不故意堵塞通道,不人為制造恐慌氣氛。
(4)教育高年級同學保護禮讓低年級同學。
(5)教育學生在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時,保持心理鎮(zhèn)靜,放慢移動速度,如有同學跌倒要大聲制止后面同學前進,扶起跌倒的同學,后面的同學要立即停止前進,不得故意往前擠,不得探頭觀看,預防踩踏事故的發(fā)生。
(6)嚴禁學生在樓梯平臺上玩打彈子等游戲。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