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這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如何組織主題班會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主題班會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對學生加強教育的一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主題班會一般由班主任召開。但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可以讓班干部或有能力的學生來組織召開。
那么教師如何來對學生進行主題班會的指導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幫助學生確定主題
學生在開主題班會時,最大的難題是沒有中心,確定不了主題。教師在主題班會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給學生開班會定出一個主題。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從學生實際出發,和全班同學一起確立主題,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讓全班同學認識每一次班會活動的目的、意義,從而在思想上引發學生初步的思考,產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
實踐中,我依據班會教育的內容,分出以下幾個系列,并設計了主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類。主要有:《我愛我國(家、校、班、父母)》、《不忘國恥,愛我中華》、《班榮我榮班恥我辱》、《給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一件事、一本書、一句格言)》、《可憐天下父母心》、《少年壯志當凌云》、《誠實守信》等。
二、學習方法類。主要有《我的高招—學習方法談》、《我是這樣學習外語(語文、數學等)的》、《課內與課外》、《長一技,露一手》等。
三、心理需求類。主要有:《我理想中的班主任》、《假如我是班干部》、《我想對你(老師、父母、同學)說》、《讀書是為什么》等主題。
四、日常生活類。主要有:《學會做人(求知、辦事、健體、生活、審美)》、《學與玩》、《我的友誼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新學期的打算》、《我的開學十周》、《會考復習50天》、《過個有意義的假期》等。
二、幫助學生選擇材料
定下主題只是第一步,作為班主任還應指導班委會根據確立的主題、設定的目標、制定的計劃,發動全班同學動腦、動口、動手,全身心地篩選材料,積極投入到教育過程中。這是因為學生自主意識還不成熟,知識水平還有限,觀察分析事象還不夠深刻,看待問題往往有所偏頗,有些問題因認知能力限制尚力不能及,因此,班主任要看準關鍵點,高屋建瓴。學生要求個性生動活潑地發展與過重的學習負擔、考試壓力的矛盾;要求得到尊重、理解與學校、家長、社會教育管理之間矛盾;青春期性心理的萌發;尋求友誼、渴望交往與個人色彩濃、分辯能力不強的矛盾等。因此,部分學生都表現出“雙重性”人格。為此,班主任要以發展的整體的系統的觀點,辨證分析學生思想行為表現,既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又要看到潛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選擇的材料才能切中學生實際,讓學生樂意參與和接受。為使主題班會所選地材料有針對性,班主任務必要調查研究,掌握班情,清楚地了解學生近期關注的熱點是什么,了解學生普遍對什么感興趣,知道學生動機、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例如,學生關心的體育比賽、就業趨勢、全球性政治、經濟事件,政治形勢、尖端科技、影視天地、體育明星等等。
三、幫助學生選擇方式
高中學生喜歡求新求異,生動活潑。單調古板、一味灌輸、說教式的主題班會早已讓學生厭煩。班主任應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學生設計出多種多樣新穎別致的班會形式。如模擬式——模擬某種具體生活情境,由學生扮演一組生活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咨詢式——請科任教師、學生代表、資深領導、心理專家為學生釋疑解難、排除心理障礙。其它還有演講式、辯論式、娛樂式、現身說法、作報告、講故事、即興演講、采訪等形式等,也可采用表演小品、相聲、歌舞等文藝節目的形式。但是,在選擇形式時,我們務必要告訴學生所選形式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知識體系、情感體驗、心理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切入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地、創造性地進入最優境界。
四、幫助學生及時總結
主題活動結束后,班主任要及時幫助學生總結,讓學生通過對本次活動的參與,依據親身實踐感受,得出經驗教訓,監控自己的言行。通過自己與別人的比較評價,通過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評價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動機,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為符合所設定的目標、計劃。并且要求學生在自我教育過程中,要根據反饋信息適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使之更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要求,從而實現自我教育的預定目標。
一節成功的班會課,應是師生之間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頻繁交流、雙向互動的結晶。學生的心靈世界不同于成人,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熱點問題。一個遠離學生思想的話題,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而一個貼近學生心靈的話題,則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共鳴。因此,班主任課前進行調查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只有選到他們共同關心的話題,讓他們每個人都有話可說,有情可觸,才能達到有所收益,有所教育的最佳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