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
這是海濱小城試講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講給別人聽。
3、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
4、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按地點轉換順序、抓住景物特點記敘的方法。
【設計理念】
致力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品質;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語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內化語言,在讀中感悟語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以趣激情
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板書課題)“濱”是什么意思?(水邊)那么,海濱就是海邊。作者要向我們介紹的就是海邊的一座小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課文描寫了哪幾處景物?
三、質疑問難,獨立思考
1、生自由質疑并引導學生從讀懂寫景文體應掌握的方法上質疑:景物有何特點?按什么順序寫的?
2、生獨立讀書思考.
四、作學習,交流討論(分成五組)
五、報成果,升華提高
生全班交流,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
六、總結全文,內化運用
1、交流課文敘述的順序。
2、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講給同學(家長)聽。
(板書設計略)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濱、鷗”等12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臂”,會寫“灰、漁”等13個生字,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海濱小城幾個場景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場景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3.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4.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的場景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海濱小城》,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海濱小城)
2.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海濱小城的風光,海濱小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這么美麗,這么整潔的地方,你們愿意帶著老師再去細細游賞嗎?下面就讓我們帶著輕松的心情,先走到街道的盡頭,看看海濱的美麗景色。
二、范讀課文,質疑明標。
1.聽老師讀課文(配樂朗讀),邊聽邊標出不懂的內容。聽之后用簡單的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2.質疑明標。
(1)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疑問都是緊緊圍繞海濱小城景物的特點提出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解開疑問。
(課件出示8:出示目標)進一步了解、欣賞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按要求學習。
要求:
(1)邊讀邊找:這部分介紹了海濱哪兩處地方?
(2)再讀標畫:你看見了哪些景物?從哪兒體會出美?
(3)帶著感情讀出美。
2.學生讀句子,抓景物特點談自己的體會。
海上、海邊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
(1)如:“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鍍”是什么意思?這里為什么用“鍍”?
①學生自由發言。
②教師評議、小結:“鍍”是使一種金屬附著在另一種金屬表面的化學方法。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金燦燦的,像鍍上一層金子,形象地表現了色彩之美。
③指導朗讀:金燦燦的陽光把美麗的海濱變得更加迷人,誰能把這種奇異之美讀出來?(自己練讀,指名朗讀)
(2)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①“寂寞”是什么意思?海邊的貝殼顏色多,花紋美,為什么還寂寞地躺在那里?
②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
3.出示學生所填的投影片,小結景物特點。
(1)師:在海濱,我們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自己說說。
(2)教師評議并小結。
( )的大海
( )的貝殼
( )的天
( )的魚
( )的機帆船
( )的蝦和蟹
( )的軍艦
( )的海螺
( )的海鷗和云朵
(3)海濱的景物那么美,顏色那么多,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板書:色彩絢麗)
4.在美麗的海濱,我們除了能看到絢麗的包彩,還聽到了什么聲音?(汽笛聲、喧鬧)
(1)畫面,想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人們為什么高興?他們會說些什么?(漁船滿載而歸的熱鬧場面,充滿歡聲笑語。)
(2)師抒情小結:海濱絢麗多彩,而且還展現出一幅水產大豐收的生動畫面。從這兒我們看到家鄉不僅景美,而且人民勤勞。如果你把自己當作這篇文章的作者,你一定會為家鄉的美麗和富饒感到驕傲。你們能體會出作者對家鄉有一種什么感情嗎?帶著這種感情一齊朗讀“遠處響起了……”
5.作者怎么寫出海濱之美?(讀一讀表示色彩的詞)
(1)色彩詞——把海濱描繪得絢麗多彩。美!
(2)分層練習——寫貝殼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寫漁船歸來時的喧鬧,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寫靜態,后為動態,突出海濱景色美麗、生機勃勃、惹人喜愛。
(板書:海濱:景色美麗 生機勃勃)
6.小結學法:
(1)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海濱這一部分的?
(2)學生交流,代表發言。
(3)教師小結:①讀,找地點,標景物。②讀,抓特點,體會美。③讀,有感情,讀出美。
6.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四、學習第二部分。
1.談話過渡:從美麗而喧鬧的海濱歸來,讓我們再到小城里輕松漫步吧。
2.出示自學要求:
(1)邊讀邊想:這部分寫了小城哪幾個地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點?
(3)從閱讀中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的?有感情地讀一讀。
3.討論匯報:
(1)作者寫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園、街道。)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點?請從這段中劃出一句能概括其特點的句子來。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總述句,也點出了庭院的特點。)
①作者圍繞總述句先寫什么?(樹的品種多。)后寫什么?(桉樹葉子和鳳凰樹的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條理清晰。)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熱鬧”與“籠罩”的意思。(“熱鬧”的意思是鳳凰花茂盛、繁多。“籠罩”的意思是像籠子罩在上面;遮蓋。這里指鳳凰花競相開放、開得嬌艷而繁茂,生動地描繪出鳳凰花竟相開放的景象。)
③有感情地朗讀: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子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3)小城的公園有什么特點?請從這段中劃出一句能概括其特點的句子來。(小城的公園更美。——總述句,點出了小城的公園的特點。)
①作者圍繞總述句先寫什么?(樹冠。)后寫什么?(樹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層次分明。)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綠絨大傘”的意思。(“綠絨大傘”:形容榕樹樹冠高大,枝繁葉茂。)
③有感情地朗讀: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
(4)小城的街道有什么特點?請從這段中劃出一句能概括其特點的句子來。(小城的街道也美。——總述句,點出了小城的街道的特點。)
①作者圍繞總述句先寫什么?(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后寫什么?(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準確表達街道的特點。)
②有感情地朗讀: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4.指名朗讀,教師小結:從這部分課文我們了解到小城的庭院樹多、花園更美、街道干凈。(板書:小城:庭院樹多、花園更美、街道干凈)
5.朗讀比賽(各組分段朗讀)。
7.從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點的句子來。(這
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
(1)交流體會。
(2)教師小結:小城中庭院樹木繁多,花園榕樹更美,街道干凈整潔。這一切都是家鄉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的。我們一起來大聲讀最后一句,讀出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五、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齊讀最后一節。思考:這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
2.“海濱小城”寫得最為精彩的是作者緊緊把握其“小”字。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這“小城”區別于“大城市”之處劃下來。
(1)人們走到街道盡頭,就可以看見浩瀚的大海。(街道不長,出走不行;大城市街道很長,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2)海邊是一片沙灘,沙灘上遍地是各種顏色、各種花紋的貝殼。(這里很少有人來;沿海大城市就不同,貝殼再多也早就被撿光了。)
(3)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海灘上平時并不“喧鬧”。而沿海的大城市,碼頭一個接一個,貨物吞吐,船只往來,笛鳴不斷,終日喧鬧。)
(4)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居民住房基本上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由于建筑擁擠,只好向空中發展,很少有庭院,更沒有很多樹的大院子,人們為了栽一盆花,還要到處找土呢。)
(5)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可見行人稀少,街道寧靜。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鳴鈴響,根本聽不到行人的腳步聲。)
3.欣賞優美的句子。
(1)天空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
(2)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3)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4)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5)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
3.交流小結:作者之所以能把“海濱小城”寫得如此吸引人,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隨空間的變換,觀察得細,把握得準。
六、、總結全文,小練筆。
1.總結全文
課文第一部分寫海濱的景象。由遠及近,先寫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寫海灘的景觀。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寫,文中描繪的景物色彩斑斕:有藍色、棕色、銀白色、灰色、金黃色、青色……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展示了海濱的美麗。課文第二部分寫小城美麗的景色。分別描寫了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三處景物,突出了美麗、整潔的特點。
(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
課文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更加突顯小城的美麗。
2.小練筆。
(1)在課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抄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2)小練筆。以“學校小花園”為題,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特點寫具體。
板書設計:
19、海濱小城
海濱 海上 色彩絢麗
沙灘 動靜結合 美麗
小城 庭院 樹多、葉美、花美 整潔
公園 榕樹大、樹葉密
街道 干凈、用細沙鋪成
教學要求:
1、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檢查背誦《五彩池》二、三自然段。
2、聽寫前課詞語。
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
“濱”是什么意思?(水邊)海濱小城是什么意思?
三、自學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小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五、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哪些自然段講海濱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講小城景色的?
4、課文先寫海濱,后寫小城,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5、這篇課文如何分段?一(1-3);二(4-6);三(7)
六、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座海濱小城美麗整潔。
七、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借助關鍵語句讀懂第4自然段,采取找、圈、劃、讀的方式,積累語言,感受小城庭院的美,遷移合作學習第5、6自然段。
2.利用思維導圖學習作者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認讀詞語
海濱滿載安靜喧鬧整潔
海天交界銀光閃閃綠絨大傘
2.自由讀詞語,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說課文內容。
過渡:上節課,我們欣賞了海上色彩豐富的景象,有時安靜有時喧鬧的沙灘,庭院,公園,街道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印象呢?
二、品讀悟法,體會庭院之美
(一)找關鍵句,知大意
1.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
2.找到相關句子,并用橫線劃出來。
交流并板貼:樹多
小結: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樣的句子叫——關鍵句。
(二)抓關鍵詞,品樹多
1.聚焦句子: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
指名讀,相機正音:鳳凰樹、亞熱帶(圖文出示:亞熱帶樹木,拓展認識別的亞熱帶樹木,如:紅豆杉、樟樹、水松。
指名說這句話是寫樹的什么多?了解樹的種類多。
圈出“有。還有。”“許多”,這些詞說明樹的種類非常多!讓我們感受到庭院的樹很多。(板貼:種類多)
齊讀句子。
2.聚焦句子:初夏,桉樹葉子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
讀著讀著,你好像聞到了桉樹的什么?(香味)
那香味怎么樣呢?劃出關鍵詞語:滿街滿院
引導質疑:滿街滿院跟樹多有關系嗎?這是從哪方面寫出樹多?(板貼:香味濃)
3.聚焦句子: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籠罩”。抬頭往上看,庭院上空是一片片紅云,公園上空是一片片紅云,街道上空是一片片紅云,整個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指名讀,這一片片紅云就是?(鳳凰花)作者就是這樣抓住鳳凰花開得多的樣子,來表現庭院樹多。(板貼:花很多)
(三)回歸段落,悟寫法
1.配《小城故事》音樂朗讀。老師讀第1句,同學們讀2-4句,從整體感受小城庭院的郁郁蔥蔥、迷人風光。
2、整理板貼,梳理思維導圖
第4自然段圍繞“庭院樹多”這一意思主要寫了樹的種類多、葉香濃、花多這三方面的內容。讀懂這段話,我們是借助“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這個關鍵句來理解的。
像這樣,當一段話的其他句子都圍著一句話展開寫,這句關鍵的句子我們就稱它為“中心句”,當它的位置在開頭時,我們又稱它為“總起句”。
3.拓展閱讀:《花鐘》第1自然段。再次明確:關鍵句能幫助我們概括一段話的意思,它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
4.小結學法:讀課文--找關鍵句--圈景物--梳理思維導圖--再讀課文
三、遷移學法,讀懂第5、6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小城庭院的美麗,下面,我們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5、6自然段。
1.出示學習單
2.交流,相機教學:“綠絨大傘”“密不透風”“每逢。總是。”
引導小結: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點。
3.配樂師生合作朗讀。
四、拓展運用,圍繞關鍵句表達
過渡:抓關鍵句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一段話的意思,還可以幫助我們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家鄉美景圖,試著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圍繞一句話從多個方面來表達一個場景。
2.交流反饋學生的思維導圖,進一步習得方法。
3.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對前期觀察到的美景進行交流,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提供的或自己積累的詞語,對景物進行簡單描述。
五、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