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這是狼牙上五壯士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對于一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已經教學好幾遍了。以往教學這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課文,我總是課前深鉆教材,找出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發展、高潮)——結果”,把握教材內容,然后精心設計教案:“這堂課有哪幾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有哪幾個問題,每個問題用什么方法提問”都設計得非常細密,甚至連“學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幾個詞語來回答”都設計得有板有眼。教學過程中又執行得過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預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案,來不得一點變更,容不下一絲偏差。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點撥引導,生拉死拖地硬拽著學生往自己設計的“套兒”里鉆。
今天回頭看以往的教學方法發現: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思維、個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
在轟轟烈烈實施新一輪課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讀新課標,蕩滌舊觀念,催發新思維,形成了“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教學方式”,樹立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觀念”。當我再次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老教材”時,摒棄以往的“墨守成規”、“話語霸權”,創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教學片段實錄】。
一、瀏覽課文,根據敘述順序填空:
接受任務→(
)→(
?。?rarr;(
)→跳下懸崖。
二、自讀、感情朗讀,完成教學任務:
1、自讀。
課文五部分內容,哪一部分給你的印象最深?這部分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動?為什么?感情朗讀這些句子。
2、交流。
生1:我喜歡“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相繼從懸崖往下跳。”這幾句話讓我感動。我從這幾句話中體會到“五壯士”堅強不屈的精神。
生2:(補充)從這幾句話中還可以看出“五壯士”不怕犧牲。
師:說得好。我發現同學們真善于動腦。你們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呢?
生:“縱身”、“昂首挺胸”兩個詞充分體現了“五壯士”面對死亡從容不迫、不畏犧牲。
師:你真聰明。誰能為大家演示一下“縱身”、“昂首挺胸”。(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抽一人演示“班長第一個縱身跳崖”,四人演示“宋學義等四位壯昂首挺胸”)。
師:五位壯士面對死亡,從容不迫,無所畏懼。你對五壯士懷有什么樣的感情呢?(生:敬佩。)你能讀讀這幾句話嗎?
生:(讀)。
師:同學們,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滿意嗎?
生1:我認為他沒有把五壯士不怕犧牲的精神表現出來,我認為該這么讀。(感情朗讀)。
生2:我認為作者是抓住五壯士的動作寫出他們堅強不屈、不怕犧牲的精神的,所以,表示人物動作的詞語要讀重音,我來試讀一下。(讀)。
師:你真會讀書。讓我們一起學著這位同學讀一讀這幾句話。
生齊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句中描寫人物動作的詞語體會到了人物品質。這部分內容中還有令你感動的句子嗎?請同學們接著匯報。
生:“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的壯烈豪邁的口號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這幾句話令我感動。我從五壯士的語言中體會到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的感情。
師:你真愛動腦筋。同學們,聽了你們的交流,老師也被五壯士的言行所感動。我也想讀一讀這些話,表一表我對五壯士的敬佩之情,但我擔心自己讀不好,大家愿意幫助我嗎?(師用較平淡的語氣朗讀“五壯士跳崖”的部分,學生聽后踴躍發言。)。
生1:老師,我認為讀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舉,要注意語速、停頓及重音。我認為該這樣讀。
生2:五壯士壯烈豪邁的口號聲后面是“!”,它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我認為可以這么讀。
師:謝謝大家的熱情幫助,現在我的體會深刻多了,愿意再聽我讀讀嗎?(師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大家想不想也來表達一下對五壯士的敬佩?
生齊讀“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3、結合插圖,讓學生自由“講”。
師:大家觀看課文插圖。這就是勝利完成掩護任務的五壯士,這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大家看了這幅插圖,想說點什么嗎?
生1:五壯士啊,你們頂天立地的形象與日月同輝;你們堅強不屈的聲音驚天地,泣鬼神!
生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你們離我們而去了,但我們會永遠記著你們的。不是嗎?在解放軍的一個連隊,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天早晨點名時,連長喊:“馬寶玉,葛振林……”隊列里一片肅靜,沒有人應聲,直到點到第六名戰士的姓名時,才有人答“到”。
生3:我想代表戰友說,好兄弟!安息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你們的死比泰山還重啊!我們為有你們這樣的戰友而自豪,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生4:我想代表群眾說,五壯士啊,你們的言行譜寫了氣壯山河的頌歌;你們的犧牲換來了欣欣向榮的祖國;你們的光輝形象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
生:……
4、讓我們把五壯士的壯舉牢牢地刻印在頭腦之中吧!請大家練習背誦這部分課文。
5、師生共同質疑、解疑。
〖教學反思〗
從以上《狼牙山五壯士》教學片段實錄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實踐的樂園。對此,我頗有感慨。同樣的教材《狼牙山五壯士》,卻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費力地分析著故事情節,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課堂平靜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輕松地和學生在一起學習,興致勃勃地探究著,回味著,激動著,課堂上智慧的火花四處飛濺。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后貫通,游刃有余。課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以上教學實錄,我事先并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匯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于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了然于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愿學、樂學。
其次,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質疑、答疑后,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么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學生”問住,于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于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片斷中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后貫通,游刃有余。課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匯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于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了然于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愿學、樂學。
其次,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質疑、答疑后,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么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學生”問住,于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于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我制作“跳下懸崖”課件讓學生觀看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特別沒在老師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淚下。一男生站起來領讀一段肺腑之言。然后,又讓全體隊員舉起右手向五位壯士敬隊禮!此時,全班同學哭了,我也流淚了,這樣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又激發了師生情感。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同樣的教材《狼牙山五壯士》,以前的教學和現在卻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費力地分析著故事情節,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課堂平靜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輕松地和學生在一起學習,興致勃勃地探究著,回味著,激動著,課堂上智慧的火花四處飛濺。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一、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后貫通,游刃有余。課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匯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于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了然于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愿學、樂學。
二、 接著,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質疑、答疑后,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么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學生”問住,于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于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三、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ㄒ唬?、憑借教師示范讀
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范讀。但教師范讀時必須充滿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讀技巧,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啟發和感染。這樣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讀,學生的情感才會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朗讀。這樣訓練,不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不僅引導學生模仿讀,而且培養學生創造讀。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中,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如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到五壯士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后,但就是讀時體現不出來五壯士的這種精神,這時教師的范讀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知道了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這種精神。這無形中就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同時,我再關注學生的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通過學生的讀輕而易舉的悟到了五壯士通奸敵人壯烈犧牲的壯舉,學生被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所感動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讀中把課堂推向了高潮,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在今后遇到類似的語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讀了。
?。ǘ?、指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讀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完班長領戰士們走上絕路這一部分時,怎樣讓學生讀出班長的果斷和堅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抓住這部分中的重點詞語去談自己的體會,然后再進行朗讀,學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覺,讀出了班長的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感在自然而然當中,也就訓練出來了。
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片斷中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課文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字里行間飽含著對五壯士的崇敬與頌揚之情。文章既表現了七連六班這個英雄集體的壯舉,又突出描述了班長馬寶玉的動作、神態和語言,英雄事跡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鮮明。他們的感人事跡所體現的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精神,已成為全民族共有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突出了一個“壯”字。因此,教學時我扣住這個“壯”字,由課題入手,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1.齊讀課題,《狼牙山五壯士》這個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2.“壯”是什么意思?“五壯士”指誰? 3.為什么不用“戰士”,而用“壯士”? 4.課題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戰士》?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讓學生探明了學習的方向,又激發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欲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領悟思想與情感。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邊默讀邊畫出自己感動的語句,并在書旁適當批注。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語句,努力讀出感情。再通過全班交流與教師點拔,明確這些語句所體現的五壯士的偉大精神,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此外,我還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圖文結合讓學生感受五壯士的高大形象與偉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標題。
在學生理解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抓住重點語句、段落,采用指名讀、分組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中,采用創設情境、滲透歷史資料等多種方式,努力使學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讀,動情而讀,產生情感的共鳴。在讀中記住人物形象,激發愛國情感,積累精彩語言,達到文道統一的教學境界。
課文教學的重點在理解描寫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的語句上,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全文寫出了五壯士志壯、膽壯、言壯、行壯和氣壯,通過這五壯,體現了五壯士的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文章中的語句體現了五壯士的愛國情感,通過感情朗讀,可以把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我指導學生抓住五壯士的語言和行動進行感情朗讀,學生能朗讀出味道,感受到五壯士的精神。這樣五壯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華,課文的重點得到了突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