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講述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通過故事內容體會愛與被愛,無償付出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畫面男孩每次出現大樹的形態變化,感受大樹對男孩的愛。
難點:教育幼兒要擁有一顆愛心,了解付出的快樂,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活動準備:《愛心樹》繪本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師講述:從前,有一棵樹,他喜歡上一個小男孩......
問:請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來的時候,大樹的姿勢都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大樹彎下腰,張開枝葉,和男孩打招呼)
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男孩每天都會來樹下采集樹葉,把葉子編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樹下睡覺。
問:男孩都和大樹玩了那些游戲?大樹是怎樣陪他的?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1)采集樹葉(2)爬樹(3)蕩秋千(4)吃蘋果(5)捉迷藏(在采集樹葉編成王冠時,男孩很驕傲,而大樹的枝葉和男孩的頭一樣上揚,一樣威武;在爬樹時,大樹的枝葉撐起了一個保護的臂膀,保護著男孩;當男孩蕩秋千的時候,大樹的樹枝緊緊纏繞著男孩,不讓男孩摔倒;當男孩吃蘋果時,樹枝讓他安靜的坐著享受它豐碩的果實;當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時,樹枝與他一同嬉戲,共享歡樂;玩累了,男孩在樹下睡覺,大樹的枝葉變成了一把遮陽擋雨的大傘,保護男孩。
師:男孩好愛這棵樹,好愛,樹很快樂。你從哪可以看出他們很愛對方?(他們相互擁抱在一起,男孩在樹上刻上了他們的名字)
2、講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兒情感,感受樹的無私奉獻,快樂付出,施與舍得情感
師: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長大了。樹常常好孤獨。(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樹下出現了四只腳,樹上的名字也多了一個,男孩愛上了女孩,他不在經常到樹下,大樹的枝葉像手臂一樣,抱在一起,給自己安慰,很孤獨,失落)
師:有一天男孩來到樹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問:男孩都和樹索要了什么?樹是怎樣做的?
(1)男孩和樹要錢,樹把所有的果實都給了男孩,讓他去城里賣了換錢,這樣男孩就會快樂,樹也會很快樂。之后男孩好久沒來,樹很難過。
(2)男孩和樹要房子,樹把所有的樹枝讓男孩砍下拿去蓋房子,這樣男孩會快樂,大樹也會快樂。之后男孩好久沒來,樹很難過。
(3)男孩再次出現,樹很快樂,他又和大樹索要一條船,大樹讓男孩砍下了樹干造船,這樣男孩會快樂,大樹就會很快樂。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來,大樹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給他了,男孩說他只想要一個安靜,一個休息的地方,大樹努力的挺著自己的老樹墩,讓男孩坐下,大樹很快樂。
(5)小結:大樹把什么都給了小男孩,可它還是很快樂,你知道為什么?因為大樹愛他!誰就像大樹一樣愛我們呢?
孩子們,我們應該對每一個愛我們的家人朋友感恩,他們無私的付出來滿足我們的愿望,讓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希望你們以后也能做一個像愛心樹一樣關心,愛護,付出的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即使無償的付出,也會感受到生命的快樂。
一、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插圖,想想圖意。
2、聽清錄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曾經做過的獻愛心的事,說清楚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
4、通過聽說活動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1、聽清錄音中所敘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做過的獻愛心的事。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范例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1、小朋友,我們每天都能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到學校來,學習很多文化知識,可是你知道嗎,在一些貧困地區,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學,需要大家關心幫助他們。
2、出示課題:聽說活動 獻出一份愛心
3、齊讀課題。
說明: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了解在一些貧困地區,有很多同齡朋友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人人都應該有愛心,由此引出本課的聽說活動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聽說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
1、出示圖:仔細觀察圖畫,想想圖中的女孩在做什么?
2、看圖聽錄音:聽清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書:捐書 捐款
3、看圖再聽錄音:聽清玲玲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的。
交流反饋,師生評價。
4、三聽錄音:聽清錄音的內容怎樣將玲玲做的事說清楚的,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接著說什么。集體交流。
說明:這個環節的教學從看圖和聽錄音入手,而且每次聽錄音都有明確的要求,有層次的推進,為學生接下來的說話奠定了基礎。
(三)、聯系實際,練習說話。
1、 回憶我們學校里曾經組織的獻愛心活動的事或者自己曾經做過的獻愛心的事。說給同桌聽。
2、 集體交流,指導說話:圍繞獻愛心的事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到要獻愛心的,是向誰獻愛心,具體怎么做的,結果如何。
(1)個別準備。
(2)指名說,指導學生評議。
說明:要組織好學生的評議,針對說話時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地糾正,如:學生無法說完整或說不連貫,教師在旁邊要及時適當修正。
(3)同桌互相交流
說明:這是大面積操練、讓全員參與的一個環節,要組織好教學,落實質量。同時各種形式練習說話,不但為學生創設了大量的聽說機會,而且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相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所提高。
(四)、課堂總結
評出最有愛心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
說明:課堂結束,通過評選獎勵,讓學生明白我們人人都應該做個有愛心的孩子,從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一、主題目標
1、師生共同搜集、交流身邊愛的故事,喚起學生的關愛之心。
2、學習教材,化愛心為行動,激勵學生去做關愛他人之善事。
3、引導學生對報刊雜志等媒體上的愛心廣告進行收集、整理。
二、教學重難點
在生活中,能將心中的愛化為行動,力所能及地去愛他人。
三、教材分析
教科書37頁呈現了媽媽和我們是怎樣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兩幅場景,并展現了學生描寫自已的爸爸三次無償獻血的日記。旨在讓學生感受到“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別人遇到困難或災禍的時候,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愛會將大家連接在一起。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發生在同學之間的愛心小故事。
2、收集自已喜歡的公益廣告詞及影視公益廣告。
教師準備:
用色卡紙做5——6個心形圖。
六、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教師手拿課前做好的幾個心形圖案,問學生:誰能不借用任何東西將這幾個心鏈接起來。
2、動手試一試。
3、互去交流:
老師這里的“心”不能鏈接,但有一種“心”卻能不借用任何東西就能鏈接起來,它是什么呢?
4、閱讀教科書:
引導學生閱讀37頁教科書,請學生說說: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東西就能鏈接起來?(愛心)
5、小組討論:
為什么說爸爸的愛是紅紅的?媽媽的愛是暖暖的?我們的愛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幫助的人,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以后遇到別人有困難,你會怎么做?
6、班級交流。
7、教師小結:“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別人遇到困難或災禍的時候,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愛會將大家連接在一起。
8、過渡語:誰能給我們講講你和同學們之間的愛心小故事。
9、互動交流: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愛心小故事。
10、教師小結:“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如縷縷春風,愛心帶給我們無限溫曖,愛帶給我們快樂和健康。
11、小小發布會:班級公益廣告發布會。
老師這里有幾條關于愛心的公益廣告詞,誰來讀一讀。
(1)個別學生領讀教科書38頁的幾條廣告詞。
義務獻血:是愛,是勇氣,是關懷。
一滴血,一片心,一份愛。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關愛殘疾人、老年人:
點亮一支燭,我就遠離黑暗。
奉獻點滴的關愛,
共享一樣的藍天。
關愛遇到困難和不幸的人:
問候一聲,可以安慰一顆受傷的心;
牽一牽手,可以牽出一份人間真情。
愛,既是付出,也是享受。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2)師:除了書上的這幾條愛心的公益廣告詞外,大家還知道哪些關于愛心的公益廣告詞?
(3)學生交流自已收集的喜歡的公益廣告詞及影視公益廣告。
(4)學生說一說:看了或聽了這些公益廣告詞及影視公益廣告后有什么感受?
12、教師小結:大家被愛所感動,相信它能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愛心行動”。
七、活動要求
收集自已喜歡的公益廣告詞及影視公益廣告的準備活動一定要落到實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載體收集相關的公益廣告詞及影視公益廣告資料,教會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篩選有用的信息。
八、板書設計:
愛心鏈接
愛是付出愛是享受
一方有難贈人玫瑰
八方支援手有余香
九、作業設計:
學生自已辦一期愛心小報,班級舉辦“愛心小報”作品展,評選最佳小報設計者。
一、教學目標:
1、讀課文弄懂“愛心項鏈”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回顧舊知識
師:同學們,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我們已經學完了,還記得是哪三篇課文嗎?
生答:《真情的回報》、《那只松鼠》、《美麗的橋》。
師:說的真好,現在我找三個同學分別讀一下這三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生讀)
師:這三句話分告別了我們什么呢?(生答)。對,這三篇文章分別寫了送報人與客戶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兄弟之間的那種純美的仁愛之心。今天,讓我們帶著這咱心情走進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愛心項鏈》,看看這篇文章又寫了發生在哪些人之間的什么樣的故事。下面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愛心項鏈”(板書)。好,齊讀一遍課題,看這個字“鏈”誰來讀一下。(分別找兩人)什么偏旁?(金字旁)加一個什么字?(連)。把金屬做的東西連在一起就成了鏈。誰來為它組詞?(項鏈、鐵鏈、鎖鏈)真棒,老師想知道什么是愛心項鏈?它是由什么組成的?同學們如果想幫老師找到答案,要怎么辦呢?(讀課文)對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你們找到了解決問題方法。那么下面就帶著問題開始讀課文吧。
2、學習課文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找到的答案,什么是愛心項鏈?它是由什么組成的?(邊聽邊板書:愛心 善事 愛心項鏈)
師:文中的哪段話是這個含義?(最后一段)
(出示課件最后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愛心就是項鏈上的一根金線。
師:是啊,人不僅要富有愛心,還要有善舉。文章中哪些人有愛心?他們都做了哪些善事?(生答:中年人、青年人、克雷斯)
師:出示課件(書中有一段話介紹了克雷斯在兩次獲救中做了些什么?)
生答:
克雷斯幫助( )做了()。
(結合生活進行想像回答)
師: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他們所做的善事雖然不同,但有一樣東西是相同的。就是當他們幫助別人后,都會說什么呢?
(生答)
師:這體現他們怎樣的品質?(幫助別人,不求回報。)
師:因為克雷斯富有愛心,幫助別人不圖回報,因此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幫了他,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3、教學延伸
師:愛是一根心鏈柱緊了你我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打造愛心項鏈的人更多層出不窮,且不說雷鋒、賴寧、抗非典的英雄鄧練賢、葉欣等,就說春節期間南方的那場冰雪之災,抗冰英雄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等在災害面前,沖鋒在前,舍生忘死,雖然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串成高擎的愛心項鏈永存。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愛心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
(課件出示:一杯牛奶)
師:讀完這篇短文后,什么地方令你感到驚訝?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是啊,姑娘一杯不經意的牛奶,成就了一位大名鼎鼎的醫生,她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他自己。這么多年過去了,姑娘早就忘記了這件事,可受幫助的人沒有忘記,于是那杯牛奶成了挽救姑娘生命的醫藥費。同學們,杯子里裝的僅僅是牛奶嗎?還裝著什么?
生答(關愛、愛心、幫助)
師:姑娘當年為小男孩奉獻愛心時,并沒想過要得到回報,但后來卻得到了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師: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打架的學生時用了一首《打人詩》,出示課件(你打我,我打你,其實就是借別人的手打自己)。
下面,你____我,我____你,其實就是借別人的手____自己。
師:今天我們也作回小詩人,把這首詩改一改,告訴人們應該互相幫
助。
六、結束。同學們,我們不但要有愛心,還要有行動,讓我們也成為愛心項鏈的傳遞者,讓愛像空氣一樣充滿我們的生活,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業。
板書設計:
愛 心 項 鏈愛心+善事=愛心項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