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0
這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想了很多形式,放一節課的電影,期間穿插一些講解性的內容是一種方式,但覺得這是我到這邊的第一堂課,如果通課都看電影,那感覺不是在上正課而只是一欣賞課,沒有什么水平可以體現(當然,新手一枚,也無所謂水平不水平,但至少自己原有的能力沒法展示,畢竟第一印象很重要);也想過說單放課文中節選的人物對話,這樣既了解了這場戲的內容,也可以體會人物那種處于愛情巔峰時的激情,但。。。。。沒有找到完整版的音頻;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請學生對話,不過這場戲很長,關鍵是羅密歐的第一個獨白實在太長了,若讓學生讀,估計到最后原有的激情也被讀光了。于是,最后決定,播放節選處的電影片段,雖然這樣學生會集中在電影的那個場景中,而容易忽略課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真正對話,但卻是最好的方式了,本來想把電腦和電視機連接再播放,臨到上課前才被告知這邊的條件限制,本來多媒體就沒有,結果連電視機都壞了。所以最后,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在說了我精心準備的導入又串講了一些特別整理的基本知識之后,讓學生自己熟悉課文。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有一學生在看對話時差不多要趴下了,畢竟篇幅確實有點冗長。其實,一開始考慮的就是這個因素,畢竟國慶長假回來,狀態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而這一部分是放在課程安排的前半部分,若讓他們自己看,學生情緒就更難調動,一旦覺得無趣,接下來,即使講的再生動,也很難不最后東倒西歪。所以,讓學生自己看課文,這是我在這節課里最遺憾的事。畢竟自認為下面的內容還是有些比較出彩的地方,但被周公蠱惑的那個學生卻聽不到,我也想表現給他看我的課并不無趣,可惜他沒機會再聽到我講這場戲了。。。。。
《羅密歐與朱麗葉》作為一部戲劇,主要就是要體會人物的語言,看它如何述說這對墜入愛河的情侶。人們說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充滿詩意,所以,我把課文定位在分析他的語言上。我一直對自己在語言的銜接上是很有信心的,覺得在處理上還是比較自然的。于是,我找了幾段自己看來比較有代表性,比較容易切入同時學生也容易接受的人物對話進行分析。自我覺得分析的還行,但后來指導老師說,可以再深入一點。其實我也想深入,但我怕太深入,自己能力沒到,而且也擔心學生的配合性會降低,冷場是很難受的一件事。所以,我提問題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問題都是學生很容易把握的,其實之所以容易把握,是我把有些比較深的道理都簡化了,自認為在化難為簡這方面還行。當然,其中也有很多確實很簡單的問題,而背后的結論則是我自己得出的,畢竟是新手,怕提的太深不容易引導,我還沒到這個能力。而在這方面,我的指導老師很強。在聽他的課時不覺得,但當上完一個班的課后,指導老師給我提了點改進意見,我在接下去的第二個班馬上實戰了他說的方法,沒想到,整體學生的感覺好多了。忽然發現,原來一堂你看來很平常的課,它期間的技巧我們這種菜鳥是看不透的,即使有那么點苗頭,那也不過是冰山一角,只有點播之后才恍然大悟。經驗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自己寫的教案,我可以說背的快順過來又倒過去了,但上課前一晚,發現自己在慢慢忘詞了。這和在之前的試講那次一樣,當時也背了很久,但總有一段卡住,在練習時沒有完整的表達出來過,結果真正試講時,那些話卻清晰地在腦子里,到時間就很順的講了出來。所以,我知道這只是緊張,也就不是很急,干脆不背,直接看。當你處于某種緊張狀態時,很多你以為只是看一遍沒有印象的東西,其實已經存入記憶庫了。所以,我現在無論是考試還是像這種說講,一般臨到上場時都是只看不背,即使知道沒記進去,也要過一下眼。緊張其實都是前期的,當真正走進教室,我發現自己很坦然,一點也不緊張,很奇怪。
最后自我評價一下,總體感覺還行,至少十八般武藝能搬的都搬上去了。時間控制上,其實,我在上之前也擔心時間控制不好,畢竟當時準備時都是很平面的東西,所以想了很多,要是時間多了怎么處理,時間不夠又怎么解決,但實戰時,發現時間差不多剛剛好,神奇神奇。但,新手么,在活躍課堂氣氛以及講解深度上稍欠火候,還需要多向指導老師學習。課下,指導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也確實給我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要認真貫徹,相信通過這堂課,我也向指導老師展示了自己,繼續加油!
導語: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之傾倒。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描寫愛情的詩句。
生:……
師:盡管我們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文學史上還是留下了許多凄惻哀婉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愛情悲劇我們接觸過許多,誰能來舉例?
生:……
(歸納)劉蘭芝與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賈寶玉與林黛玉,今天我們再來研讀一篇愛情悲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一、熟悉情節:
1、第五幕第三場主要出現了哪幾個人物?他們是什么身份?關系是怎樣的?
帕里斯羅密歐朱麗葉
2、用簡要的語言概述課文節選部分內容。
帕、羅決斗,羅、朱殉情,神父陳情,蒙、凱和解。
二、問題設計
1、在熟悉情節之后,請同學們說說最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生:……
2、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人是這樣評價莎士比亞的作品的:“處處是青春和春天”“充滿樂觀注意的**”,分小組討論,交流。(本課的重點討論內容)
生:……
生:從語言上講
從細節上講
3、結合文章中的語言,看看是如何體現其青春活力的?指定幾位學生朗讀并評述。注意朗讀時的感情語氣。(本課重點:品味語言、朗讀)教師在學生朗讀后可以追問幾個小問題。
如:他對著“死”去的朱麗葉反復傾訴“我要永遠陪伴著你,再不離開這漫漫長夜的幽宮”“我要在這兒永久安息下來”“跟網羅一切的死亡訂立一個永久的契約”等。愛人已死,他不愿獨活世上。
“苦味的向導,絕望的領港人,現在趕快把你的厭倦于風濤的船舶向那巖上沖撞過去吧!”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苦味的向導,絕望的領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歸納)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表現了羅密歐的痛苦和絕望。對于“苦味的向導,絕望的領港人”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還有,帕里嘶:鮮花新床嬌紅芳墳——最美麗的詞語獻給最美麗的女神。
附:帕里斯形象分析
第三者、愛上一個不愛他的人,怎么辦?他應該說是全劇本中最富有悲劇意義的人物,或許是為了心愛人,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尊嚴,或許是----,對這個人物應該容許學生發表意見。我個人認為,分析帕里斯更有現實意義,往往這個人物被我們廣大老師忽略了。 4、問:一個人在面對巨大的愛情變故時,往往有哪幾種變化?
生: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羅密歐
無能為力、殉情------焦仲卿
茍且偷生----李*
5、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這種方式?
明確:
時代不同了,社會背景不同了,在今天,這種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堅韌、執著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去追求幸福、自由,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傾心相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未成眷屬,但他們誓死捍衛愛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讓人欽佩。
當然也要允許學生“天涯何處無芳草”等另類的說法,不在于對錯,重要的是引導。
教授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我讓一男生和一女生分角色朗讀,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教學效果。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求知的過程,為了求知,學生必須運用智力,認真探索,因此,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就相應地發展了智能。我覺得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學會充當導演。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悟戲劇的精髓,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戲劇的相關常識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戲劇的創作背景,明確寫作意圖,指導學生通過臺詞、舞臺提示及潛臺詞等仔細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表現,為學生的舞臺展示作好準備。
教師學會甘當配角。為學生提供自我體驗、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作主角,讓他們在登臺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老師當學生的觀眾,作為配角,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評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及藝術性的理解。學會樂當總結者。當學生活動完畢后,及時對作品進行總結與歸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
總之,作為老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易于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教師就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時地調整合適的位置。當然,教無定法,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著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肩負著重要的責任。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理應受到學生的熱愛,可是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的確,現實中語文越來越成為了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所以我們該把課文內容將視角廣泛地投向家庭和社會,關注親情、友情,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感悟種種人生哲理,用一定的手段協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而并非讓學生作為被授予知識的對象。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發性學習,增強主動探索的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有利于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
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