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7
這是三年級游子吟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孩子通過觀察畫面,講故事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欣賞并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萌發孩子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的情感。
4、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識字圖卡:媽媽
2、課件:CD朗誦、《游子吟》的故事
3、視頻:媽媽的話
4、圖畫書《處處聞啼鳥》人手一本
5、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媽媽"引入話題,幼兒介紹"我的好媽媽"。
1、提問幼兒: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長什么樣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師進行歸納:你們都有一個漂亮、能干的媽媽,今天我也要向你們介紹一位慈愛的媽媽。
二、通過觀察畫面和講古事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
1、引入古詩,讓幼兒聽CD朗誦古詩。提問幼兒:你聽到了什么?
2、再聽CD朗誦一遍,加深幼兒對古詩的印象。提問幼兒:這次你有聽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發現?
3、請幼兒拿出《處處聞啼鳥》,觀察畫面內容并跟著CD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請幼兒按照剛剛聽到的內容找到《游子吟》這首詩。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畫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提出問題:她在為誰縫衣服呢?為什么要縫衣服?我們讀一讀從這首詩,從詩中找到答案,好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4、引導幼兒在理解古詩中的關鍵字的基礎上理解古詩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引導幼兒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縫"、"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關鍵字。
教師總結:慈祥的母親手中拿著線,幫即將遠去的孩子縫制新衣服。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來。
?。?)出示圖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難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教師總結:誰能說孩子那像小草一樣微小的孝心,可報答像春天的陽光般偉大的母親呢?
?。?)讓幼兒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有感情的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圖講故事,經過教師總結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寫作背景,詩人的情感以及古詩的內容。
?。?)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教師總結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于把衣服縫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舍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這首詩就是孟郊為了感謝他偉大的媽媽而寫的。
(3)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孟郊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視頻《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教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
教師:媽媽很愛你是嗎?那你們有沒有話想對媽媽說?我們也把自己想說的話拍下來給媽媽看好嗎?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游子吟》視頻,《游子吟》背景圖,歌曲《游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游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著給他縫制著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著,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孟郊無摸著身上的衣裳,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里太陽的光輝,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游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里有誰?他們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么?是誰寫的?
二、借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里聽到了什么?(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回應)
2、借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游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通過朗誦古詩《游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游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系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么。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為禮物朗誦給媽媽聽,并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游子吟》,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游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后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古詩《游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情感,誦讀《游子吟》,然后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后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于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于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 借助注釋自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
3、 體會詩歌借一個平常的生活細節來贊頌的母愛。
(過程與方法):
1、 課前收集詩人的有關資料。收集有關歌頌母愛的文章、詩詞,名言、歌曲等。
2、通過反復吟誦,想象品讀,合作研悟,結合相關資料理解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贊美之情,從而讓學生用行動感激母親,熱愛母親。
教學重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和感激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贊頌母愛的詩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歌聲激情,談話導入
1、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激發情感,營造氛圍。
2、 提問并結合板書:剛才聽到歌聲,你想到什么?
師:有母親,我們就能獲得母愛,結合板書:母愛
二、 揭示課題點明學習要點
導語: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微不至。如《荔枝》,作者從母親“讓荔枝”這一細節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千古佳作——《游子吟》,看看詩人是從什么細節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的,又是怎樣贊美母愛的。
三、 釋題
游子——出門遠游的人。 吟——吟誦。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如《石灰吟》、《暮江吟》
四、 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
(讓學生匯報預習時收集的有關資料,然后老師補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湖南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一生窮困潦倒,值到46歲才中了進士,50歲時做了溧陽縣尉,這是個小官。
他時常思念家中年邁的老母。一天,明月當空,他望著家鄉的方向,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起年輕時幾次赴京趕考,出門前老母親都忙前忙后為他準備行裝。他清楚地記得第三次進京趕考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為他縫制衣服的情景。他深感母愛的偉大,回房提筆寫下了這歷代傳誦的名作——《游子吟》
五、 讀通詩句(糾正讀音,正確斷句。)
六、 理解詩句意思
(學生根據書上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詩。然后匯報,不當之處老師訂正)讀懂哪句講哪句。
七、 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深入體會母愛,品讀詩句。
1、通過剛才的理解,說說這首詩抓住什么細節來表現母愛?(母親在油燈下為將要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
2、看圖想象,體會圖文中的母愛。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仔細看圖,觀察母親的神態,動作,展開想象:母親在油燈下怎樣縫制衣服的,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會說些什么嗎?用自己的話把這情景描述出來??梢灶A設一下。
小結過度:“兒行千里母擔憂”。我想,正是母親那密密的針線,無盡的擔憂,感動了你,也感動了我。“真愛無聲,大愛無言。”也許老母親什么也沒有說,她把對兒子的千般情、萬般愛都融進了這一針一線里、、、、、、這密密的針腳,凝聚著年邁的母親對兒子平安的祝福,也凝聚著體弱的老母對兒子仕途的祝福、、、、、、兒子看在眼里,母親平日里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點點滴滴都涌上心頭。
讓我們和詩人一起深情地吟誦這四句詩。(出示前四句詩)(注意讀好能體現深切母愛的詞——密密 遲遲)
3、回憶往事,切身體會母愛。
母愛沒有豪言狀語,母愛無處不在。,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母愛就存在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細節當中。你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中感受到母愛嗎?(生舉例)(個別學生沒有了母親,但身邊也有人給予他象母親一樣的愛,注意這種情況的指導。)
帶著自己對母愛的理解和感悟,再次吟誦這四句詩。
八、 歌頌母愛,感激母親。
1、 齊讀最后兩句。
2、 用不同的句式說這兩句的意思。頌揚母親,感情朗讀這兩句。
3、 說說你準備怎樣感激母親。(自主交流,匯報)
4、 懷著感恩的心情,有感情朗讀。
九、 課外拓展,舉三反一。
1、 把課前收集的有關母親的文章,詩詞,歌曲,與大家分享。(引導學生飽含深情地誦讀、唱)(然后課件播放〈懂你〉flash)
2、 練筆:師生合作,共同創作一首贊美母親的詩歌。
母愛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針腳,
是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
(母愛是什么?老師在黑板上寫出第一句,然后讓學生在自己的隨筆本上仿寫幾句,寫出自己對母愛的感悟,然后匯報。有寫得好的,讓他寫上黑板。組合成一首詩,教師還可以根據情況加上結尾。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頌母愛,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最后再深情地把〈游子吟〉背誦(不會背的朗誦)一遍。(輕音樂伴奏)
十、 課后作業:
1、 在隨筆本上寫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2、 感恩活動:回家為媽媽(或象媽媽一樣愛你的人)做一件事。
板書
母愛 游子吟
母愛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針腳,
是失敗時鼓勵的一個眼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游子吟》,并背誦。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陶冶學生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母愛,贊頌母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明信卡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互動:同學們知道陜西世園會的吉祥物——長安花取自哪里?
一、出示孟郊進士及第的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的成功離不開他的母親。()
課件示:
方案一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方案二 《母子圖》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二、朗讀詩文,意境交融
1.自己先讀讀古詩。
要求:①將不懂得地方用符號標記出來。②
2.檢測:
?、僮x一讀
慈母吟 密密縫
游子暉 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導學生用反問的句式讀)
整體朗讀
?、诮涣鞲惺埽?/p>
讀了這首詩之后,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感受?
整體讀
3朗讀詩文,意境交融
.①詩配畫 :品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谶@個母親是怎樣縫制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為什么要“密密縫”?(使衣服結實耐穿,怕兒子遲遲不歸。)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意恐遲遲歸”)你很會讀書,能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確,在古代吳越民間,有這樣一個習俗,兒子出遠門前,母親都要為兒縫織衣服,縫得越密,兒子就回來得越早,縫得越稀,兒子就回來得越遲。所以母親“密密縫”,是因為“意恐遲遲歸”。
?。╝)指導朗讀。母親擔心的僅僅是兒子“遲遲歸”嗎?她還會“恐”什么?兒子是求取功名的,母親還希望什么?母親把這份愿望縫進了衣服里,現在,我們就把這份祝福融在詩句里,讀出來好嗎?(希望再密一點,讓兒子早點回家;還要再縫得密實一些,再結實一些。母親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兒子早點回來。)、
(b)你們知道兒子遠行后,母親又是怎樣忍受思念的煎熬?
課件示:
出門前:臨行密密縫
出門后:慈母倚堂門
出門前:意恐遲遲歸
出門后:游子行天涯
?、酆⒆觽?,當“臨行密密縫”和“慈母倚堂門”這兩幅畫面交匯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在母親的心里;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遠,都走不出母親的視線。所以,作者發出感慨(誦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a)課件示: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三春暉指母親的恩情。
意思是,母親的恩情極大,像春天的陽光之于小草,是怎么也回報不完的。
誰說那些綠茵茵的小草,就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b) 引導學生用反問的句式問自己、問老師、問同桌,反復吟誦這句詩
三、延伸意境,升華情感(感知母愛)
1.《最后的信息》(背景音樂凄婉)
一位母親留給她剛滿4個月孩子的最后信息!搶救人員1.現
當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
2.生活中除了生離死別外,不乏還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時刻。你能回憶媽媽關心自己的事情嗎?
生:……
是的,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溫暖的,細膩的。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用什么方式,都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斷地問自己:(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大聲的問所有的人:(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時,讓我們輕聲的問問自己:(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四、拓展延伸,豐富內涵
1、感受名句的影響:孩子們,在孟郊的詩行里,沒有深切的呼喚,沒有高聲的贊美,然而一分濃濃的真情卻從這簡單的30個字里自然流露,輕輕觸摸著我們的心靈。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讀孟郊詩》中這樣評價《游子吟》:“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說明孟郊的詩都是肺腑之言,感人肺腑!直到現在,這首詩里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廣為流傳。
2、讀讀相關詩篇,再次感受母愛。(課件出示)
母愛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處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溫暖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樂,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遠不需要珍藏
卻永遠不會忘記
五、激活表達,提煉感受(回報母愛)
1.孟郊每每想到一生孤凄的母親,自己常常又不能服侍床前,便對自己充滿深深的自責,他.為此還寫了一首《別老母》
《別老母》[唐 孟郊]
Qiānwéi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孩子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蛟S這樣的詩句你們還不能理解,但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媽媽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2.. 你知道的關于母親的節日有哪些?你們都為她們做過什么?
生:…….
三八婦女節母親節 (母親節是那一天?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20xx年5月9日 )
剛才,你們都輕聲地問了自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你們能報答自己的母親嗎?此時,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么嗎?那就把你最想說的心里話用一兩句話寫下來。寫在明星卡上,郵寄給你的媽媽。
3、在《游子吟》音樂聲結束新課:最后,讓我們在動人、婉轉的音樂聲中,把所有的感動融進這首詩里,再次吟誦《游子吟》。
六、課外拓展
1.課外閱讀孟郊的另外一首《游子吟》以及《別老母》。
2.學唱《游子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