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早期教育的幾點》,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我從小孩能說話開始,做什么事都會征求他的意見。做錯什么事(包括打爛東西),讓他講事情前后經過,為什么會發生,我不會罵他、也不會打他;講完后指出問題所在和改正方法,說以后注意點。
2、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晚上睡眠不好?是否吃太飽?是否聽不懂課?找出原因,針對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一味罵小孩。
3、要給他時間玩,動手本身也等于動腦。家長同小孩制定好課后到睡眠的時間表,一切按作息表。
4、曾看過一帖關于小孩子的教育,跟大家交流下:
第一,進行早期教育,注重開發思維智力,不強迫他學什么。
第二,善待一切生命,教他學會換位思考,已不悅不強加于人。
第三,教他在做人做事時以水為榜樣,遇事以柔克剛,遇困難繞道前行。
5、培養孩子的心量:我告訴他,別人沒有義務對你好。人心是不平的,如大地有高山、河谷、平原一般。別人對你好,你就該對他充滿感激之心;沒對你好,那是他的處事行為,也是正常的。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公平。心量越大,所能獲取的能量越大,不要求而自得更多。心量和慈悲心很重要,對孩子以后的人生和境遇差異有決定性的作用。
無論是新《綱要》的精神,還是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試行)中都指出,“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可以說,有怎樣課程觀就有怎樣的教育教學行為,課程觀支配著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如幼兒園上下午都安排了餐點。以往吃餐點,大多是保育員或教師或值日幼兒將小點心分發給每個幼兒手中,等給孩子們倒好牛奶、果汁或豆奶后,孩子們開始吃餐點。也有些老師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讓先分到餐點的小朋友先吃,以前我也基本上是這樣做的。在深入學習保教管理指南后,我想“一日生活環節皆教育”,吃餐點中可以滲透、可以隱含怎樣的教育呢?在中2班帶班,我開始嘗試:那天吃餅干,每桌放一個大碟子,由值日幼兒將餅干分在大的碟子里,然后根據今天餐點的數量,提醒小朋友吃好一片再拿一片,讓他們自主地從大盤子里取用。第一次的觀察:許多小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下,吃完一片再取一片。遠遠小朋友,一向速度比較慢,這次吃餅干比原來快了。第3組玲玲在喊: 蘇冰健多吃了,他吃了3片后又吃了(看來玲玲挺細心地,還關注著別人吃了幾片餅干。看來違反規則,會受到同伴的監督)。第五組安妮也在叫:老師,我沒吃到三片……餐點后,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談話活動。我讓小朋友說說,今天吃餅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吃餅干時發生了事情?你有辦法解決嗎?你們喜歡哪種方法?我們邊說邊討論,為了方便小朋友理解,我還在黑板上注了圖示,讓大家理解:文明、有序、合作。我知道,僅僅通過一次的引導還不夠,還要在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討論商量,持之以恒,使幼兒在用餐點的過程中,滲透數的教育,養成文明、有序的用餐禮儀。我希望看到:一個個小組,猶如一個個小家,那群“小不點”,有模有樣地、像小紳士、小淑女那樣,文明地用餐。
1、我從小孩能說話開始,做什么事都會征求他的意見。做錯什么事(包括打爛東西),讓他講事情前后經過,為什么會發生,我不會罵他、也不會打他;講完后指出問題所在和改正方法,說以后注意點。
2、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晚上睡眠不好?是否吃太飽?是否聽不懂課?找出原因,針對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一味罵小孩。
3、要給他時間玩,動手本身也等于動腦。家長同小孩制定好課后到睡眠的時間表,一切按作息表。
4、曾看過一帖關于小孩子的教育,跟大家交流下:
第一,進行早期教育,注重開發思維智力,不強迫他學什么。
第二,善待一切生命,教他學會換位思考,已不悅不強加于人。
第三,教他在做人做事時以水為榜樣,遇事以柔克剛,遇困難繞道前行。
5、培養孩子的心量:我告訴他,別人沒有義務對你好。人心是不平的,如大地有高山、河谷、平原一般。別人對你好,你就該對他充滿感激之心;沒對你好,那是他的處事行為,也是正常的。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公平。心量越大,所能獲取的能量越大,不要求而自得更多。心量和慈悲心很重要,對孩子以后的人生和境遇差異有決定性的作用。
班中的調皮孩子實在是讓人費神,當孩子們調皮時又是一個不起眼的錯誤,就會大聲的訓斥他們,有事靜下心來想一想指責他們有用嗎?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每天這樣批評他們,可他們還是犯同樣的錯。除了批評還是批評。孩子的毛病沒少,可老師的精力越來越差,這樣做對老師和孩子都沒有好處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題。可是有什么好辦法呢?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常想理由贊美別人,想批評別人時咬住舌頭,想贊美別人時大聲表達。原來批評別人是最大的失誤。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盡力不去批評孩子們。要經常找機會與班上的調皮孩子聊天,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后,并在班上進行表揚。讓那些調皮的孩子改正缺點。慢慢的孩子們的約束力增強了。有時老師擦窗戶、拿剪刀剪東西時,那些調皮的孩子會對老師說;‘‘小心點老師,別摔下來”老師小心點,你的手……我的心被快樂所包圍,心里溢滿幸福。由衷的感到工作的真意;老師的付出是如此的被需要.不論做什么,需要就是存在的理由。讓我們多表揚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自尊吧。給他們更多的贊美,他們的表現一定會越來越棒的。還他們健康快樂的童年吧。
戶外活動時,我帶著孩子們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沒想到,孩子們特別喜歡玩這種傳統游戲。最近有好幾次戶外活動時間,好多孩子會主動要求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以前在玩這種游戲時,基本上局限于讓孩子們聽指令雙腿交替跑和學小兔雙腳行進跳的動作。而現在我在組織孩子玩這種游戲時,先向孩子說明游戲規則:如游戲第一遍,我說五點時,大灰狼就會來抓小白兔了,孩子們在“五點”時會立刻學小白兔,雙腳跳回家。游戲第二遍,我說:“小朋友聽清楚了,八點時大灰狼就來抓小鴨子了!”孩子們在“八點”時會學小鴨子的動作走“回家”。游戲第三遍,我說:“剛才大灰狼沒有抓到一只小白兔,也沒有抓到一只小鴨子,所以它很生氣,它決定在十二點時去抓小烏龜,小烏龜一定要用手教爬回家,膝蓋不能著地!”孩子在“十二點”時都很快地用手腳爬“回家”。孩子們都沉浸在游戲當中,能夠按照教師的指令來做,就連平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林林、京京都自覺地加入到游戲中去,動作發展較遲緩的蕊蕊和媛媛也認真地做相應的動作。整個游戲充滿著快樂!
一、發現錯誤,應放手嘗試,不要大加譴責、恐嚇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味大加譴責、恐嚇。其實,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將犯錯誤轉變為絕好的學習機會。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但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
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有的家庭中,當孩子準備做新的嘗試時,家長或是說當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獲取新經驗的機會,又扼殺了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
二、發現優點,應積極肯定,不要抓著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肯定、鼓勵他們。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優點。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說得非常精彩,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態度,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的畫,老師看了看,驚嘆地說:“大家看啊,這幅畫,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我們一起來數數…”我覺得所有的父母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深入挖掘孩子的優點,充分肯定孩子。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并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著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么辦呢?”其實,當著孩子的面數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就會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
三、培養習慣,應前后一致,不要隨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制訂一些“規則”,如: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晚上8:30前睡覺、上床后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對于這些規則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在家中所作的決定或規則,所有的家庭成員必須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教育是需要嚴格的,但更需要寬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點,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疼愛、信賴和期待,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大大的腦袋,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說起話來有點吞吞吐吐的,這就是我們班的小朱——朱祥梁。今天早上是他姥姥送他來上學的,可是,我在對他進行晨檢的時候,他故意往外擤鼻子,我以為是他感冒了,便勸其回家了。第二天,他又是這樣,可是他姥姥說在家里很好,一點都沒事,給他量了體溫后,一切都很正常呀!我就把他留下了,可是,小朱見我收下了他,一下就哭了起來,可能是我的決定出乎他的意料吧!不管怎樣,總是不上學也不是辦法,盡管看他哭得很傷心,我還是硬把他留了下了。
回到教室以后,他就一切正常了,我知道這是他不愿上學,自己找理由呢!在幼兒園里終究不比在家好,在家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做什么做什么,在幼兒園就不行了,有紀律約束著,所以,他在家中沒有玩夠。今天雖然來了,明天肯定還會哭,總是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我便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像小朱一樣不愿上幼兒園的孩子,我把故事的結尾講的很慘,還故意看了小朱一眼,他正聚精會神的聽著呢!我又提出了問題讓小朱來回答,他竟然說這樣做不對,不應該向主人公學習。然后我又問他,上學的時候應該怎樣?是不是要高高興興的?他使勁的點了點頭,也許他明白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通過從小朱身上發生的這件事,我認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適合你的就是最有效的。有的時候編一個故事來教育孩子,也許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我想:教育孩子就是選擇教育方法。
今天上課要用到糖果,就讓小朋友從家里帶一點來。
范范和天宇在玩“我和朋友的不一樣”的游戲,他靈機一動,想和天宇比糖果誰帶得多誰帶的少,比來比去,范范說:“是我帶的多,嘿嘿!”
正巧此時,妍妍也拎著兩袋糖果開開心心地進來了,范范就找妍妍也比一比,誰帶的糖果多。
天宇說:“妍妍帶了兩袋,是妍妍多。”
范范說:“不對,她帶的兩袋,不一定比我多,因為她每一袋里的東西不多。”
我說:“恩,范范說的也有道理,那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一、二、三、四……
他們三個開始認真地數起來了。
最后,他們發現是范范的糖多。
從這件數糖果的事件中發現,教育源自于生活,幼兒又在生活中教育,點滴生活,點滴教育。
《中班老師教育隨筆3篇》:中班老師教育隨筆第1篇鼓勵讓孩子建立自信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繩、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開心的笑
《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第1篇 教師節賀卡 教師節這天,我一進教室,就發現老師的桌子上放著幾張好看的賀卡,我看著那么優美的畫面,讀著那溫馨的話語,我陶醉在美好的祝福中。
《幼兒中班教師教學隨筆20篇》:第1篇幼兒中班教師教學隨筆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于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