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200篇,是優(yōu)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第一篇】:將故事帶進建構區(qū)
《會動的房子》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想象的圖畫書。小松鼠在樹下的大石頭上蓋好了房子,結果房子一天換一個地方。房子來到湖里,眼看房子就要沉下去了,這時卻露出一個烏龜的頭,原來小松鼠把房子蓋在了烏龜的背上。后來烏龜和小松鼠成了鄰居,烏龜帶著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這本書除了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外,還有鮮活、可愛的動物形象以及詼諧、生動、有趣的語言,很適合幼兒閱讀。
就在這時,我發(fā)現小班幼兒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對建構區(qū)活動的興趣不大,搭建的內容和情境不夠豐富。于是,我想到了《會動的房子》,能否將這個蓋房子的故事情境遷移到建構區(qū)活動中呢?我想嘗試一下。
首先,我組織幼兒欣賞了這個故事,然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松鼠的房子,想想為什么小松鼠的房子蓋成這樣,如果是長頸鹿或其他小動物的房子應該蓋成什么樣子。之后,我又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烏龜還會帶著小松鼠去哪里?
在故事欣賞活動之后,我依照故事情節(jié),帶領幼兒創(chuàng)建了四個背景墻,分別是大樹下、海邊、山腳下、湖里,還制作了烏龜殼,將故事書投放在建構區(qū)。我與幼兒再次講起了這個故事,這次故事的內容有了一點變化:森林里其他小動物看見烏龜和小松鼠成了鄰居,也想和烏龜做鄰居,和烏龜一起去好玩的地方……于是它們都在烏龜的背上蓋起了房子……
在接下來的建構區(qū)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特別樂意在“烏龜背”上蓋房子,還邊蓋邊講:“房子來到了海邊,看見了一個貝殼和海星……”他們蓋的房子的高矮、大小各不相同,搭建的內容和情境也很豐富。與以前相比,無論是幼兒的游戲興趣還是搭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體會到,將圖畫書閱讀活動與其他區(qū)域活動結合起來,既能激發(fā)幼兒對圖畫書的興趣,也能豐富游戲的內容和情境,促進游戲的發(fā)展。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第二篇】:嘉嘉的建構故事
早晨,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園了,嘉嘉蹦蹦跳跳的跑到老師身邊,和老師問好:“老師,早上好!”“嘉嘉早上好!”老師回了嘉嘉一個微笑。
嘉嘉走到每一組的游戲材料前觀察,并自言自語:“我不喜歡玩這個”、“這個我昨天已經玩過了”、“老師我想玩這個”,嘉嘉指著座子上的塑料積木對我說,“好啊!你想用這個積木搭什么?”我問嘉嘉,“我要搭房子”,嘉嘉想了想告訴我。“行,一會老師就來看嘉嘉搭的房子”,聽了老師的話,嘉嘉很高興的坐下來搭房子……
十分鐘過去了,嘉嘉跑到我的身邊,“老師,你看我搭的房子”,我仔細一看,嘉嘉用塑料積木搭了一個有底座支撐的三角形房子,從下往上依次慢慢變小。嘉嘉指著三角形的兩邊告訴我:“老師,你看這是樓梯,一步一步可以往上爬”,又指著三角形上的一塊塊積木說:“我住在這里,老師你住這里。”
嘉嘉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和同伴一起游戲。每天早晨她能開心的來園,和老師打招呼,參與桌面建構游戲。在建構作品時,她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在作品中,也能夠和老師一起分享。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第三篇】:午睡前的小故事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能力非常的重要。記得開學初,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時總會出現這樣的情景:老師在那里很起勁的表演、講故事等等,可只有兩三個孩子有反應,大部分孩子要么沒反應、要么自管自玩,甚至離開位子跑來跑去!
其實這和小班孩子年齡小,言語表達及理解能力差有極大的關系!于是,我不斷地思索著有什么好的辦法能提升孩子們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言語表達能力?于是我試著在午睡環(huán)節(jié)講故事的方式哄著孩子們入睡,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的孩子并不在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竟開始喜歡起來,并紛紛說“真好聽!在每次講完故事后,孩子們入睡得特別得快!特別得香!我發(fā)現日常的教學活動孩子們開始有反應了、能用簡單的話語來表述自己的喜好了!
每一次的午睡我都會堅持給孩子們講小故事的!使孩子們更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第四篇】:故事原來應該這么講
講故事,對于每一個幼兒園老師來說,是那樣的熟悉,作為一項教學必備的基本功,老師們每天都與故事打交道,每個孩子也是伴隨著故事成長的,故事,不管是老師還是孩子,似乎天天都在講。但今天,引智培訓班外教老師,澳大利亞的戴安和朱利葉老師,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講故事,而那樣講,讓每個學員都深深地沉醉于故事的迷人神韻之中……
一、深度理解故事價值,師幼同為故事者
故事,它主要是通過敘述的方式,來交待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間發(fā)生的事。事件順序、行為、地點和時間、人物等是它基本的結構。在日常活動中,老師通過故事來激發(fā)幼兒的注意力,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會擴展故事所特有的教育意義。然而,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故事的作用遠不止于此,還有著很多的特別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培養(yǎng),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由于沒有了那么多的束縛,或許會說平常不能或者不敢說的話;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辦法來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難題。孩子不管是在講還是在聽故事的時候,總會仔細聆聽,努力地集中注意力,記住內容,特別是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會出其不意地蹦出一些新詞匯……所以, 講故事不僅是大人的事,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是講故事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自覺地讓兒童參與到講故事的體驗中來,讓兒童有更多的機會講述自己的故事。
二、領略故事迷人神韻,故事應該這么講
我自認為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似乎也總能以故事來打動幼兒。今天,我一次次地被戴安老師為教育獻身的精神所打動,為了充分發(fā)揮故事的迷人神韻,為了教育,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應該這么來講故事……
1、一個故事的很多種不同的講法。在故事中,戴安老師簡直就是百變魔女,為了將孩子拉入到故事中,兩位老師不僅現場和學員分角色表演,戴老師更是用風趣、夸張的肢體動作和語言來精彩演繹故事,時而瞪眼怒視,時而鳥語鶯歌,嘻笑怒罵、悲切輕吟,一會翩翩起舞,一會又滿場飛奔……讓每個聽故事的人的心情無不緊緊追隨,跌宕起伏,而老師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能身臨其境,感受講故事時應有的技巧,丹田運氣、對鏡模擬,聲情并茂,還有那眼神的交流,空間位置的移動等,更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老師更是要求我們在講故事前要先分析自己的性格,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合適的技巧,反復講,并邀請小朋友也參與進來。朱麗葉老師在演繹怎樣使用小道具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大家體會到了原來故事是這樣從無到有產生的,一個故事,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講,自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果。所以,每個故事不是只有一種講法。
2、故事盒中的神秘世界。有時候,老師們?yōu)榱俗非蠊适碌谋硌菪Ч鶗罅康臅r間來制作精美的道具,卻很少關注孩子對什么感興趣?需要什么?當戴安老師拿出舊的一個鞋盒走到我的面前,問我看到了什么?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藍藍的大海(其實,盒底簡單地畫了背景,上面是綠色,下面是藍色加一點小白點, 中間放了三塊隨意涂了顏色小石頭——這就是老師說的“故事盒”,也叫“引子盒”),把三塊小石頭想象成了三條小魚。大海里有什么?三條小魚怎么了?它們?yōu)槭裁匆ε拢慨斃蠋熞淮未蔚刈穯栔校乙舱归_想象,天馬行空會編著心中的故事……突然,老師轉身走向了別的學員,換個人換個想法,故事情節(jié)也就隨之發(fā)生了各種變化。當再換一個人重新開始,故事就變成新的了,這個簡單的盒子,對于講和聽的人來說,都充滿了神秘感,想到什么就可以講什么,聽的人則也在猜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魔盒,里面裝著那么多的故事。殊不知,只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道。這樣的材料,簡單開放,充滿了未知,自然也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這就是教育的藝術,老師實施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哈,故事可以這么來講!
3、畫出孩子心中的故事。孩子都是喜歡涂涂畫畫的,哪怕是內向甚至有自閉傾向的孩子,也愿意涂畫自己心中的世界。在課堂上,戴安老師筆隨心走,涂鴉式地畫著那些看起來一點也不美觀圖畫,而老師口中的故事情節(jié)也隨著線條的走走停停,或密或疏變化著,起伏著。隨后,老師讓我們也拿起筆,自由地畫了起來,不求象不象,但要求必須在老師叫停時才能停止,而且要邊畫邊講,大聲地說出自己編的故事,并為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寫上作者,說是這些可是原創(chuàng)的哦,說不定以后就有人會成為兒童故事作家哦。盡管大家工沒有在意這些,但這樣的形式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何等的快樂和自由,而這樣的期望難道真的就沒有可能成為現實嗎?哦,原來,故事還可以這么來講……
三、合作學習編演故事,團隊智慧樂無窮
小組合作編演故事,并拍成小電影的過程,一定是本周的學習活動帶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兩天的學習空余時間,每個10—12人的小組,必須完成故事的創(chuàng)編,制作故事版;還是完成記錄整個小組化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故事,要有配圖、文字、反思;同時,道具、服裝,表演,錄像,剪輯、合成,甚至是故事中的音效都必須是原創(chuàng)的。這對于從來沒有過編、導、演、制的幼兒園老師來說,真的是極大的挑戰(zhàn),時間緊、任務重,每個小組都在竭盡全力準備著;團隊合作學習的能量被無限放大。怎樣讓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又能展現中國的文化?怎樣的表演能引發(fā)快樂和想象?聲音效果怎么體現等?無數的問題在團隊的智慧中一次次地解決,大家各盡所能,分工合作,展現著各自的優(yōu)勢才能,雙紅導演我編劇,陸旸做劇務,啟艷、包萍完成學習故事的記錄;彭英午間休息也沒顧上,只為能按時完成“故事版”,海燕班長則在排練中不時地現身示范,“劍俠”小公主,“怪獸”鄭玲,每個人都在忙碌著,特別是組內的黃燕小阿妹,小電影的制作重提一肩挑,拍攝、剪輯、合成,甚至為了追求完美,在深夜還在揣摩音效的處理。
過程是忙碌的,也是快樂的,因為大家心中都在一個共同的目標,展現小組合作學習團隊的智慧,當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的“勇士闖天下”隆重上映時,每個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這就是故事,我們正學習著用演、畫、講、故事盒、玩偶和圖片,氈板等多種方式,讓故事走進兒童的心中,帶給兒童更多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創(chuàng)編故事【第五篇】:一堂故事課引起的感想
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活動是語言:邱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內容是冬天天氣非常寒冷,邱比的阿姨給他一盒巧克力,由于他的好朋友都進入冬眠的狀態(tài)中,而使邱比無法暫時將自己喜歡的巧克力送給好朋友吃。但是邱比不灰心,最后他想我可以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再將巧克力拿出來分給好朋友吃。我班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后,紛紛舉手談論自己在平日生活中是如何與自己的好朋友相處的。他們有的說:“好朋友和我一起玩時,我把喜歡的餅干拿出來分給他吃。”有的說:“我將心愛的玩具拿給好朋友玩。”還有地說:“我和好朋友一起看我們喜歡的動畫片。”……大家踴躍發(fā)言,我很受感動,就連平時內向的袁楚瑜也大膽地舉手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小朋友都能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啟發(fā),主動地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與好朋友一起分享的點點滴滴。平時我們大人總是認為小孩子只知道玩,其他的什么都不懂,其實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去關注幼兒、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更沒有去啟發(fā)引導他們與同伴的分享與合作行為。
因此,在活動中抓住教育的契機很重要,針對不同的孩子因人施教比枯燥的說教效果更好,很多故事都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故事,發(fā)揮其最大教育價值,這就是通過這堂故事課我得到的收獲。
1、多講故事給孩子聽
幼兒園的孩子們,年齡多在3—5歲間,正是孩子語言表達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兒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在孩子的頭腦中儲存大量的語言信息,將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大小不一,但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我們班的孩子多半都好動,每天午飯前有半個多小時的活動時間,因為馬上要吃午飯,又不能讓孩子進行劇烈的活動,上午的所有活動也結束了。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便將這段時間確定為我班的故事會時間,一個多月下來,我認為效果挺不錯:
孩子們在這段時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guī),自覺性提高了。
少數孩子敢大膽舉手講話,并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如路之行等。
故事中可針對班級所出現的不好的現象,現編現講,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什么行為是可行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行的。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2、講故事的收獲
最近幾天天氣霧霾,于是沒有帶領孩子去戶外活動。早上與孩子們完成了所有學習任務后,坐下來,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三只小豬》的故事。這個故事我想許多人都知道,也都會講,于是我就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教室里面安靜極了,孩子們都瞪大了那雙好奇的眼睛,隨著故事里小豬的際遇擔心、高興,那個感覺比任何一次的教學活動還來事兒呢。也許是孩子們太喜歡聽這個故事了,也許是我真的講得十分精彩,一整個故事下來得到了孩子們熱烈的掌聲和不依不饒的要求再講一次。這還沒完,第二天上晚班的我一進教室,同班的教師沖著我就嚷嚷“你昨天給他們講了一個什么小豬的故事,他們今天非讓我再講一次”哈哈哈,這可是一份意外的驚喜。
靜下來想一想,現在孩子們身邊充滿了各種媒體,VCD、圖書、網絡,我想他們想要聽一個兒童故事可謂是易如反掌,可他們真的有這些就可以了嗎?面對著冰冷的屏幕,面對著無聲的畫面,是不是缺少一種生氣呢?而教師生動的講述,有著生動的表情,有著形象的體態(tài),更有著逼真的語氣,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仿佛身臨其境,加上集體氛圍的影響,效果遠遠比看一看VCD,看看圖書過癮得多,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既組織了幼兒,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還會因為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有一種莫名的驕傲,這真是很爽呢!所以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吧,那樣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3、講故事引發(fā)的思考
今天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象波波》,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通過故事孩子們懂得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故事的大致內容是:小象波波正在家里看電視,他看到一個廣告。廣告上說:“你身上有泥嗎?請不要洗掉,到我們這里來換香蕉”。小象看到了這則廣告非常興奮,因為他身上有許多的泥,于是小象就照著廣告中的地址找到了森林泥換香蕉公司。
森林泥換公司是老狐貍開的一家專門騙大象象牙的公司。他知道大象身上都會有很多泥,而且大象最喜歡吃的是香蕉,通過這個來騙取值錢的象牙。小象波波受騙了,幸虧象爸爸、象媽媽聽到了小象拉拉的呼喊聲,及時地來救小象,不然就會發(fā)生可怕的后果。
我們都知道孩子很喜歡做夢,很容易受騙。孩子用自己“淺顯”的眼光看待世事,單純地理解本來復雜、多元的世界。就像故事中的小象波波在電視上看到用泥巴換香蕉的廣告后,只是非常高興地往一個方向想:“我身上有這么多的泥巴,可以換許許多多的香蕉。”而沒有想想:森林里怎么會缺泥巴呢?
小象經歷了這樣的事情以后,他懂得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只有用自己的勞動獲取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
講完故事后,我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上當受騙”,我還設定了幾個情節(jié),讓幼兒來說一說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孩子們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多給孩子講故事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huán)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fā)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舍地說:"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佳佳滿眼含淚地松開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動區(qū)游戲時,佳佳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佳佳,你喜歡玩什么?"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佳佳高興得點點頭,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佳佳講故事,佳佳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佳佳進餐的緊張心情,武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后,佳佳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別著急,你瞧,就剩下這么一點點了,來,我?guī)湍悖?rdquo;佳佳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于把飯吃完了,盡管她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yǎng)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里還拿著幾本書,她對我說:“李老師,太謝謝你們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夸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佳佳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于發(fā)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fā)展。
幼兒園中班教育小故事隨筆1
你想知道幼兒園老師最想對家長說的話嗎?那么你一定要看看下面來自幼兒園老師的建議,這些都是他們最想讓家長知道,有些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
1、 對待我們應該就像朋友一樣。因為,當你的孩子看到我們的關系很親密,他也會感到很愉快。比如:家長是否可以和我們幼兒園里的老師一起與孩子照張合影,然后把照片掛在家里的墻上。
2、 給孩子穿普通的衣服。當你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好的衣服,否則當他不小心把染料弄到衣服上的時候(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率幾乎是100%),他會有挫折感。
3、 把孩子放在幼兒園里請你放心。我們希望你的孩子過得愉快,而且我們會盡我們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覺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樣。
4、 不要把玩具帶到幼兒園里來。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歡與別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兒園里已經準備了玩具讓小朋友們分享。
5、 送孩子到幼兒園時,要微笑著和孩子說再見。想到要一整天見不到孩子,所以當與孩子說再見的時候,家長的心情都很復雜,但不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好嗎?如果當你要離開的時候,表現得很難過,那么孩子會表現得更難過、麻煩,這種情形下,他們更不愿與你分開。
6、 要盡量守時。如果我們說我們在5點半下班,請不要在5點50分才趕到幼兒園接孩子,畢竟,我們也想按時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們有的人也已經是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
7、 在家里要和在幼兒園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許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而這在幼兒園里是不允許的,那么孩子就會覺得無所適從。
8、 給我們留一些你的小物品。當孩子想你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你留下的這些東西給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冊;你自己錄的一卷錄音帶;或者一條小手帕,上面灑上你平時使用的香水。這些通常會使你的孩子感覺舒服一些。
9、 要把握好時間。如果你每天總是擔心上班遲到,結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這會使孩子感到緊張。要騰出一些時間來幫助孩子安頓下來;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給我們打電話,這樣等你來接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提前給他準備好。
10、 告訴我們關于孩子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如果你離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讓我們知道,這樣我們就會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舉動。如果你家中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兒園里呆很長時間,和幼兒園里的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他也需要覺得自己很誠實。
幼兒園中班教育小故事隨筆2
馮彥彬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唱歌,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下課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教室,一會兒在公共區(qū)域,跑來跑去,在開學的頭幾天,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拽住小朋友衣服一起跑。這多危險呀,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地上還是瓷磚,摔一跤多疼啊。于是下課后我常盯著他的舉動,他呢?偏要與我作對似的,不聽你的,自顧自跑,因此很累人。這不,今天下課后,他又故伎重犯,我頓時火冒三丈,“馮彥彬,你快進來”,我連喊二遍,他呢?沒聽見。我正要出去把他請進來時,看到孩子們把美術本交上來時疊放得東倒西歪,靈光一閃,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囑咐他,想耳邊風一樣,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讓他沒時間玩呢。主意一定,我就出去了,說:“馮彥彬,今天徐老師想請你做小老師,小朋友本子交上來時你檢查一下,看看本子腳有無翹起,本子疊放得是否整齊,封面是否朝上,如果錯了糾正過來。”同時我還請他的玩伴曹智輝、褚佳楊幫忙收油畫棒,試下來效果還真不錯,其它想學樣的孩子也都變得乖乖的。通過這一小事,我發(fā)現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子恒是我班一名性格較內向的孩子,但他有時也有點活潑,經常一副滿懷心事的樣子。那一次,我正在打掃衛(wèi)生,他突然從背后抱了我下,我回頭一看,他趕忙嘿嘿的笑著離開了,第二天,他又重復的抱了我一下,我感到很奇怪。接下來的日子,我發(fā)現子恒并不是和老師鬧著玩,而是一種心理需要,是他想和老師親近,而又對老師不敢直接要求,怕老師不喜歡,那一天,我說非常喜歡他,他才敢偷偷地抱我的。 通過家訪我知道他的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生活,因此缺乏母愛,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行為,原來他把老師當成了媽媽的替身,我感到既高興又心疼。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經常會抱抱他或親親他的小臉蛋,漸漸地子恒變得快樂了、活潑了,也更親近老師了。 通過這件事,讓我想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內心,真正地了解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中班教育小故事隨筆3
今天,我們有一節(jié)美工活動《打扮我們的教室》,活動中幼兒想出了很多美化我們教室的方法。經過討論,最后我們決定共同制作拉花。因為是操作活動,幼兒花費的時間會比較多,所以我只簡單的示范了一種剪拉花的式樣,接著就發(fā)紙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嘗試著發(fā)揮想象剪花式。 開始我還在心里盤算著,會不會講得太少了,孩子都不會剪啊。正當我想再示范一次時,許多小朋友都拿著剪好的拉花來給我看。我仔細瞧瞧,還真是有模有樣了,有些造型簡單大方,有些式樣新穎美觀。我真是高興壞了,小朋友們還真是長大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連一向讓人比較頭疼的手工課都不用老師費心了。
于是我一個勁地夸孩子們:你真棒,馬上老師獎你一個貼花,你太能干了。。。 眼看著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要過去了,我就開始收剪刀。這時,陳煜涵跑過來說:“陳老師,還有兩個小朋友沒剪好。”我上前一看,原來是張瀾和楊子涵,當我打開她倆的拉花一看,一個剪斷了,拉不開;還有一個干脆就剪得只剩下紙削了。我沒好氣的看著她倆,她倆正低著頭,知道自己錯了。唉,算了,本來這兩個小朋友能力就弱一些,直接把她們的“作品”丟掉就是了,反正其他小朋友都剪出來了。可我又轉念一想,何不再給她們一次機會試試看呢?說不定,她們能剪出來了。說著,我又給她倆示范了一次,并且告訴她們剛才哪些地方剪得不對,應該怎么剪,再發(fā)紙給她們重剪。這一次,沒讓我失望,她倆都剪得不錯,雖然和其他幼兒的相比,剪地還有些毛躁,但基本的形狀已經剪出來了。 最后,我把所有小朋友的作品都貼在了主題墻板上,供大家欣賞。
我想,如果沒有給她倆再一次的機會,不僅是主題墻板上少了兩個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兩個小朋友的心里就少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老師的關愛。也正因為老師的舉動會對幼兒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平時不要輕易的否定孩子,要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多嘗試,每個幼兒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中班教育小故事隨筆4
徐鑫是我們班剛來的小女孩。看起來是個很內向的孩 子。她好象對我們每個人并不友好,用研究的眼神觀察每一個想要親近她的人,并刻意與每個人特別是老師保持距離。她來的第三天,為了讓她盡快適應班上的生活。我悄悄告訴所有愿意幫助她的孩子們,盡量讓她自己照顧自己。并明確要求徐鑫從今天起自己搬椅子、找位置、坐好。沒想到的是,這么小的一件事卻難如登天!
孩子楞楞的站在那,用那種說倔不倔的眼神看著我。起初,我 以為她是不會拿椅子,于是我示范給她看,可任我怎么示范怎么引導,她都是站在那不動。班上老師輪番上陣說教、講道理,但仍然無濟于事。最后,我們只好放棄,認為她是一個太不配合的孩子。 然而后來的精心調查卻讓我們明白了她為什么會這樣。下午,在與她聊天后,我們了解到她并不是不想做,也不是不配合。她只是對環(huán)境的陌生和不適應,讓她不敢和我們接觸,不知道該怎么辦。在經過我們耐心的說服后,她答應明天來了以后一定會自己搬椅子找位置。
果然第二天她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很快的坐好。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很差。當她們走進一個新環(huán)境他們會感到無助,感到心慌,感到焦慮,而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孩子不“配合”、有敵視的主要原因。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給予這樣的孩子多點關心和耐心,給予他們再多點的適應時間。相信,最后收獲的一定是一顆顆稚嫩的童心。
幼兒園中班教育小故事隨筆5
今天的折紙活動是讓幼兒學習折紙杯。老師發(fā)紙折的時候,小小對老師說:“老師,我要黃色的,我要折黃色的杯子。”老師笑著給了他一張黃色的紙,拿到自己喜歡的折紙后,小小顯得很開心。第一步老師先讓小朋友把紙對角折,小小認真的看著老師,一邊聽還一邊點著頭,很吃力的把紙一邊的角捏住,然后放在桌子上用力去拍,想要像老師教的那樣把紙壓平,可是拍完后拿起來看一看,覺得不太對勁,于是又把紙重新展開。這時旁邊的幾個小朋友已經折好了第一步,文文見小小還沒有折好,就很熱情的要求把他折,小小很高興地把紙給了他。當看到自己的紙也折成了三角形時,他開心的對文文說了聲謝謝。
在折下一步的時候,小小仍然像剛才一樣很認真的看著老師,他學著老師的樣子,用手捏住三角形的兩個角,卻不知道往哪里折?他把三角形拿在手里轉了幾下,還是拿不定主意。這時他看了看旁邊的文文,可是文文也沒有折好,見文文幫不了自己,便大聲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會折!”在老師的耐心幫助下,小小的小紙杯終于折好了,他開心的把紙杯拿在手里又蹦又跳,還不時的對其他小朋友說:“看我的黃色小紙杯多漂亮啊!”小小是班里年齡最小的幼兒,在平時的觀察中,老師發(fā)現小小在平時游戲中表現的很興奮,卻都達不到較好的效果。從這次活動的開始到結束,我們能從小小的表情感受到他對折紙活動的興趣。他在選擇折紙的時候,表現出了對色彩的喜愛。在學習折紙的過程中,他學得很認真,可是由于缺少折紙的經驗,把對角折學成了對邊折。雖然折的不對,但是并沒有影響他對折紙的興趣。
在小朋友幫他折好后,他覺得很開心,并會很有禮貌的說謝謝。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小小在遇到困難時能做到主動請求別人的幫助,這一點他是很棒的。小小小朋友對折紙技能沒有完全掌握,因此,他在活動中進行的不很順利,遇到了很多困難。這時老師在支持、鼓勵他積極參加的同時,幫助他提高動手能力和折紙的技能。這樣不僅讓小小可以保持對折紙活動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折紙的樂趣
《中班教育隨筆短篇3篇》:中班教育隨筆短篇第1篇午餐在當今這個社會咱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愉悅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
《幼兒園中班隨筆3篇》:幼兒園中班隨筆第1篇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相處三個月了。記得有天我請假,小班的娟娟老師代我的課。當我回來,聽其他老師說,我們班的孩子一直問我為什么沒來上課,
《幼兒園隨筆中班3篇》:幼兒園隨筆中班第1篇 教會孩子如何交往 孩子們之間,是不是會發(fā)生爭搶玩具的現象。 這天,我剛把積木發(fā)完。田慶文就跑來尋求幫助:“老師,韓宇飛搶我的積木了!&rdquo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