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9
這是三顧茅廬初中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根據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學感悟
劉備前兩次去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成功了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請同學們看學案25頁鞏固練習“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有關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出簡單的批注。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
三、討論交流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內交流展示。
四、點撥引導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2、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3、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己的兄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5、同桌互讀劉備、張飛的對話部分,進一步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6、在劉備的責備下,張飛答應不再無禮,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們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寫觀察的?
7、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2)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2)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3)想一想,誰對誰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8、在隆重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說說策略的內容。
9、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一大業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10、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
11、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梢娭T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雄才大略)
(3)諸葛亮出山后,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說說你知道哪些勝仗?
(4)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5)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六、布置作業。
寫話: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目標:
課文《三顧茅廬》的優秀教學設計
1、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3、學習課文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劉備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四年級上學期表示才華橫溢的成語: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同學們,這些成語里可藏著秘密,你們想知道嗎?大聲地讀兩遍,愛動腦筋的你一定會發現。
?。?、在古代才華橫溢的人被稱為名士、圣賢。
(老師板書:禮賢下士 求賢若渴)
知道這兩成語的意思嗎?開動小腦筋猜猜看。
3、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故事。
?。?)齊讀課題,理解三顧茅廬。
(2)自瀆讀課文。
?、俳柚匆糇x準生字新詞;
?、谧x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4、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鄹兄恼轮饕Y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苡懻摚和ㄟ^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劉備:尊重人才;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并抄寫生字新詞。
2、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漢末年,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戰火紛飛的時代,曹操、董卓、孫權等都擁兵自重,各據一方。為了能夠一統中原,他們個個求賢若渴。當時有一個水鏡先生,他有三個弟子,相傳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他當時隱居隆中,被人稱作臥龍先生。曹操、董卓、孫權他們都想得到諸葛亮,可是最終卻被劉備得到了。這是為什么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讀。(突出誠心誠意)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劉備言行的語句。
?。?、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詞語讓你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交流學習所得(感受劉備的求賢若渴)
1、學習第2自然段。
?。?)指名讀。
?。?)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你知道為什么嗎?他們心里會怎么想?
?。?)指導學生學習《三國演義》原文: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2、學習第3自然段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前呢?
2)劉備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馬,說明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3)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劉備站在臺階下等候。封建社會是分等級的。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1)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2)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看這個恭字,(指導識寫恭)
3)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4)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R讀這部分。
(5)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他真是誠心誠意、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3、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現在,如果你就是諸葛亮,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學習第4自然段。
?。?)聽了他的分析,劉備心中塞滿的茅草頓時分開了一條出路。用文中的詞說就是茅塞頓開,引讀老師送你們一個詞撥云見日。
?。?)讀到這兒,你能體會到什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讀第五自然段,你體會到什么?
1、劉備能得到這樣一個曠世奇才讓他興奮不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引讀老師再送給你們一個詞:如魚得水。
2、這份魚水的情誼,讓諸葛亮對劉備死心踏地,諸葛亮竭盡畢生所學輔助劉備。你知道他出山后都為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諸葛亮在博望大敗夏侯淳,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巧借東風草船借箭氣死了吳國都督周瑜,巧設空城計用一兵一卒騙得司馬退兵,七摛孟獲又放了他七次,最后讓孟獲對他死心踏地
五、寫話練習:
1、師:可見,臥龍先生不是浪得虛名,他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樣的結果書上是有暗示的,你知道在哪里么?
2、學習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
他們來到隆中,
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
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景色秀麗宜人。
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一中原出力。
3、隆中美不美?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交流: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讀出美感。
4、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阕钕雽懩囊惶幘吧窟@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學生片段練習,點評。
六、作業:
你想知道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具體策略嗎?課后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甚至是原著吧!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脈結構,品味精練暢達的語言。
2.學會抓文章塑造人物的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劉備的賢明與諸 葛亮的智慧,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 ,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厚底蘊。
【學習重點】
學會抓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培養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興趣。
【課前預習】
1.作家作品。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度龂萘x》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興廢爭戰、朝代更替等為基干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節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在去曹營前走馬薦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后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兩人的薦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一顧茅廬遇崔州平,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諸葛均、黃承彥,留下書信。課文從三顧茅廬開始寫起。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倥傯()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鶴氅()愧赧()蹉跎()
簞食壺漿()
4.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⑴拜謁:⑵存恤:⑶如雷貫耳: ⑷經世奇才:
⑸愧赧: ⑹簞食壺漿: ⑺思賢若渴: ⑻頓開茅塞:
5.默讀文章,并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做簡要概括。
【課內探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 葛亮出山相助,經千年傳唱,已成佳話。為何“三顧茅廬”成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請同學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朗讀課文,預習質疑
經過一節課的自主預習,“課前預習”里的題目你已經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對文章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
三、品讀人物,小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長,但人物個性卻十分鮮明,請結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讀,解說“隆中對”
精讀:“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完成以下問題:
1.請你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你對諸葛亮所吟的四句詩的理解。
2.為什么作者安排通過劉備的視線寫諸葛亮的相貌?
3.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被后人稱作“隆中對”,請你說說,“隆中對”是如何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的內容有何作用。
4.課文寫劉備聽完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后,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
1.小說人物的出場,有的“單刀直入”(開篇就讓人物出場),有的“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后見其人),有的“鋪墊渲染”( 千呼萬喚始出來)。結合文章 內容,說一說諸葛亮的出場屬于哪一種,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第三、四段用詩句作結,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六、拓展交流,“三顧茅廬”故事經久不衰之秘
交流討論:為什么“三顧茅廬”的故事 歷經千年傳唱且經久不衰?
【拓展延伸】
一、中考真題
1.(2020·山東德州)《三國演義》中 (人名)因為失街亭斬了馬謖,請說出失街亭的原因: 。
2.(2020·浙江湖州)下面是網上流傳的關于我國四大古典名著的“戲說”,請針對《西
游記》或《水滸傳》的“戲說”,寫一段評論性文字,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國:學的是韜略
西游:學的是皈依①
紅樓:學的是叛送
水滸:學的是造反
【注釋】①皈依:原指佛教徒的入教儀式,后泛指虔誠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組織。
你的看法和理由:
二、師生可根據教學實際,從(一)(二)活動中選擇使用
(一)閱讀《空城計》片段,回答問題。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余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酌鞯浅峭?,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1.請用一句話概括選段的情節內容。(不超過10字)
2.從選段內容看,諸葛亮面臨著怎樣的危急情勢,下面分析不恰切的一項是( )。
A.敵我力量懸殊。
B.敵軍來勢兇猛,沒有任何準備。
C.身邊別無大將,眾官“失色”。
D.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
3.選段展示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征?
4.如果統帥換了司馬昭,空城計還會成功嗎?聯系整本書故事情節,說說你的理由。
(二)閱讀《劉玄德攜民渡江》片段,回答問題。
忽哨馬報曰:“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余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后人有詩贊之曰:“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卻說玄德擁著百姓,緩緩而行。孔明曰:“追兵不久即至。可遣云長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劉琦。教他速起兵乘船會于江陵。”玄德從之,即修書令云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令張飛斷后;趙云保護老??;其余俱管顧百姓而行。每日只走十余里便歇。
1.給上述故事擬一個小標題。
2.文中眾將與劉玄德對待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結合具體語句說說?
3.對于選文所敘故事,魯迅有“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一說。結合整部小說,談談你的看法。
4.下列故事與劉備有關的是( )。
A.千里走單騎 B.溫酒斬華雄
C.揮淚斬馬謖 D.煮酒論英雄
5.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41回,請補全原回目。
劉玄德攜民渡江, 。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讀出劉備虔誠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
1、板書課題,解題:“茅廬”即“草房子”;“顧”即“拜訪”
2、你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說說你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中的生字,語句。
2、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朗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討論,群體診斷與矯治。
3、集體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看多媒體課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2、討論:張飛魯莽劉備對諸葛亮敬重
3、讀課文,同桌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人物的。
4、討論:群體診斷與矯治
張飛:嚷、捆
劉備:第三次拜訪,訓斥張飛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診斷與矯治。
環境烘托:
a、看圖,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岡……臥龍”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讀。
細節描寫:
a、從哪些詞看出(諸葛亮是劉備訪求的賢士)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虔誠。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的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b、看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感受。
c、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劉備聽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讀。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導復述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師引述,學生接著往下說。
2、同桌練說。
3、指名復述。
五、課外延伸,發展性診斷。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的故事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