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
這是宇宙的未來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論:地心說、日心說和大爆炸理論。知道太陽系的組成,
2.知道常用的天文距離單位。
3.常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未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觀看一些形象的圖片、視頻、動畫等直觀的知識,建構關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識體系。
2.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認識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下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欣賞星空的美,初步領略宇宙的神奇,培養對天文學的興趣。
2.了解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進展情況,體會我國載人航天成就在體現我國的綜合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學情分析:
人的一生相對于浩淼的宇宙是極其渺小和短暫的,但是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卻是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識,容量極大,學生對宇宙知識是了解一些的,課前還搜集了一些關于宇宙的資料.給學生發表看法和展示的平臺,激起他們的學習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對宇宙有所了解;
教學難點: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論;通過數據認識宇宙的浩瀚
教具器材:課件、氣球
教學過程:
【活動一】引入新課
播放《大自然--星空唯美延遲拍攝》視頻,學生領略星空的美。
【活動二】PPT出示圖片:“嫦娥奔月”、“鵲橋相會”,學生說說圖片反映的是什么神話故事?
教師:這些美麗的神話是我們的祖先向往著浩瀚的星空,對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還是無限?宇宙有沒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變化?宇宙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進行新課
人類認識宇宙是怎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哪些學說是你了解的?觀點是什么?
【活動三】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古代我國和西方科學家對宇宙認識的學說,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教師: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開始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觀看PPT圖片補充,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一)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1、中國古代的: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
2、西方:托勒密 的 “地心說”和哥白尼的“日心說”
教師: 古代人類是靠肉眼觀察星空,繪制星圖,但人眼的觀測范圍是有限的。
提問:對人類探索宇宙幫助最大的發明是什么?學生答:天文望遠鏡。引導學生回憶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1609年發明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
3、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型天文望遠鏡的使用以及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產生了現代宇宙學。
【活動四】播放《哈勃空間望遠鏡》及《中國造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視頻,學生了解哈勃空間望遠鏡及我國建成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對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作用。
(二)星空世界
天體之間距離遙遠,即使用千米作為距離單位都不方便,為此,天文學中常用光年和天文單位作為 “量天尺”的單位,用于衡量天體間的距離。
(1)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
1l.y.=vt=3×108m/s×(365×24×3600)s=9.46×1015m
(2) 天文單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簡寫AU):是地球跟太陽的平均距離。 1AU= 1.496×1011m
仙女星系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天體之一,距離我們超過200萬光年。
牛郎、織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鵲橋渡河相會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織女星正好位于天河的兩邊,在夏夜特別顯眼。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會嗎?
介紹:牛郎星到織女星的距離大約是16光年。
請大家思考:如果以光速從牛郎星到織女星得一刻不停地跑多長時間。
(16年!),假定這兩顆星上真的住著牛郎和織女的話,他們想打個電話互相問好,這個長途電話單程就得16年!可見,神話畢竟是神話,牛郎與織女要在一夜之間相會是不可能的。
仰望星空會發現大部分星的相對位置似乎不變,人們稱這些星為恒星。實際上它們并不是絕對不動的,用很精確的天文儀器可以觀察到它們的運動。
除了恒星宇宙中還有哪些天體?
【活動五】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學生自由發言交流,再請學生代表展示課前查找的資料向大家簡介恒星、行星、衛星等天體。
地球在太陽系中,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銀河系以外還有很多類似于銀河系的星系,星系多達1000億個。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霍金運用天體物理理論,對宇宙的未來作了科學的預測,得出宇宙或膨脹或坍縮取決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結論。文章涉及很多關于宇宙學的知識,但演講者卻從巫師和宗教預言談起,通過嚴密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等,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這是教學中應重點關注的。
學情分析:
學生高一時學過《宇宙的邊疆》一文,對順利學習本文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閱讀經驗;尤其是孩子們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是教學時可資開發的寶貴資源。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內容要點,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內涵。
2、學習、欣賞本文嚴密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能夠加以靈活運用。
3、了解關于宇宙學的基本知識,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思辨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點撥引導為輔,配合適當練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投影幻燈1:
尸佼《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屈原《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帕斯卡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板書課題:宇宙的未來
學生簡介霍金,老師適當補充、強調:人類自古而今對宇宙的不斷追問與求索。
問題1:如果選擇注釋①霍金簡介中的兩個詞或短語來描述你所知道的霍金你會選擇哪兩個?
投影幻燈2:
當代的愛因斯坦
身殘志堅
要點:霍金輝煌的科學成就與堅強的意志品質。
設計意圖:激趣,培養準確整合信息能力。
二、自主學習。學生速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 投影幻燈3:
根據課文有關內容將下列空缺處補充完整。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這篇演講從 和
的預言說起,然后過渡到自己對 的科學預言,結構嚴謹,重點突出。作者預測宇宙或將 ,或將 ,這取決于
,而現在 ,所以兩種結果都可能發生。
2、投影幻燈4:
思考:
(1)作者認為“科學預言也許并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更可靠些”,又說“我們
認為可以做可靠的預言”,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
(2)作者最后說“兩方下注,以確保萬無一失”,這和巫師、宗教預言有何
不同?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交流,不同理解可以討論。老師點撥思路、方法,對“微波背景”“平均密度”“暗物質”“黑洞”“人擇原理”等重要信息可以發動學生明確或給以提示,幫助理解,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要妥善處理。
投影幻燈5:
微波背景(相同)→平均密度(相同) →(可以預言)
暗物質(引力) → (小)→膨脹(大)坍縮
設計意圖: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培養獨立思考精神。
三、合作探究。
投影幻燈6:
說說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作者嚴密的語言,探究怎樣使語言表達更加嚴密。
1、 它會是一部對未來預言的歷史,幾乎所有這些預言都是大錯特錯的。
2、 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響宇宙的未來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縮成一種高密度的狀態。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探究怎樣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嚴密。老師指導,明確方法:加個限制或加個條件等。
板書:嚴密
投影幻燈7:
試給下列詞語加上適當的內容,使表達更加嚴密。
1、 一個好教練就是一支好球隊。
2、 沒有打不好的比賽,只有不合格的教練。
3、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設計意圖:體會科學語言的嚴密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投影幻燈8:
賞析下列語句,說說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的相同點,探究其在表達上的作用。
1、 如果你稍微改變一下你旋轉輪賭盤的方式,就會改變出來的數字。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財。
2、 對我們而言,時空是顯得四維的,而在M理論是十維或者十一維的,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我們不能觀察到另外的六或七維呢?這個問題的傳統的,也是迄今仍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額外維全部被卷曲到一個小尺度的空間中,余下四維幾乎是平坦的。它就像人的一根頭發,如果你從遠處看它,它就顯得像是一維的線。但是如果你在放大鏡下看它,你就看到了它的粗細,頭發的的確確是三維的。在時空的情形下,足夠高倍數的放大鏡應能揭示出彎卷的額外維數,如果它存在的話。
(霍金《膜的新奇世界》)
學生思考討論上述語句的含義,探究比喻的重要作用。老師點撥,明確,適當參與討論,指導學生了解并體會霍金科學語言的形象性特點。鼓勵學生在文中找出其他的例子加以賞析。板書:生動
設計意圖:體會生動形象的語言在科普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激發閱讀霍金、走近霍金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投影幻燈9:
1、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無窮的;我站立在茫茫無邊神秘莫測的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繼續開拓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英·赫胥黎)
2、 20xx年,76年公轉一圈的哈雷彗星再次如約回歸,它看到的人類社會將是一個更加崇尚科學的世界。(美·《為全體美國人的科學:達到科學、數學和技術脫盲的20xx計劃報告書》)
學生交流學習本課的感受。老師適當補充:科學的傳承與創新。若時間緊可以略。
投影幻燈10: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道德經》第42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老子《道德經》第25章)
要點:人類若要真正了解宇宙,除了靠自然科學的發展,還應從2500年前中國的老子那里尋找智慧。
設計意圖:培養科學精神,使本課教學主旨得以升華。
2、 作業安排。
見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附:板書設計
宇宙的未來
霍金
嚴密的語言 生動的比喻
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以尸子屈子始,至老子終,中間不斷穿插著人類對自身和宇宙的追問與求索以及霍金的堅強意志與樂觀心態,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一以貫之,是個不錯的思路,這一點對于上課的一個文科班而言尤其重要,效果很好。另外,教學本文不是去進行科學研究,而是作為一節語文課來上,重視了信息獲取與整合以及語言表達,這一點自己也較為滿意。但內容還是有些“滿”,若能再精簡一些效果會更好,如提高篩選和整合信息能力或語言表達能力,宜重點突出其中一個,而另一個可以抓住幾個重點語段,以練習(選擇題)形式以練代講。
【活動目標】
1、了解神州號的特征以及宇航員在飛船里的生活,并嘗試用繪畫表現。
2、對宇宙飛船和宇航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神州號發*的信息有所了解;
2、神州號發*的圖片若干;
3、繪畫材料;
4、幼兒*作包。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提問:你們聽說過“神州九號飛船”嗎?分享一下你的信息?
二、觀看交流。
1、請幼兒觀察參加神九發*的宇航員。
2、通過觀看體會宇航員在太空艙中的生活。
三、觀察*作。
1、逐一出示神州號飛船從發*到返回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神州號飛船在哪里?神州號的火箭上有什么標志?
宇航員乘坐在飛船的哪個部位?宇航員在飛船里是怎樣生活的?(怎樣行走?物品是怎樣擺放的?服裝是怎樣的?)
2、幼兒*作,教師觀察。
四、聯想創作。
引導語:我們的航天科學家和宇航員們真了不起,造出了這么先進的宇宙飛船,他們還在不斷地研究,以后的宇宙飛船肯定還要先進。小朋友想想看,我們將來造的宇宙飛船是什么樣的,把它畫下來。
1、指導幼兒繪畫出宇宙飛船和火箭的主要特征。
2、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建議】
1、在區角活動中學折火箭。
2、提供各種積木與廢舊材料,在幼兒學會制作飛機的基礎上,制作火箭、飛船、航天飛機。
3、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宇航員的資料,通過介紹、交流,知道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
教學目標:
課文《宇宙生命之謎》教案設計范文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前段時間,對天文愛好者來說發生了一件喜事,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對,“火星大沖”現象,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人們為什么對火星如此關注呢?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著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板書課題10 宇宙生命之謎。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三、深入閱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為什么?
(1)朗讀課文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奧秘,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四、探究擴展
1.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由學生感興趣的天文現象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通過自學、分組討論了解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所講的內容。繼續教育學生認識環保的重要性,保護好地球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讓大自然更美!
探究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于宇宙進行著深入的研究。同學們,請你收集有關的最新材料,為自己今后探索宇宙的生命存在奠定基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