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9
這是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板書,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與能力: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shè)計
1.認識本課“縮、努、莖”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了解大樹在成長過程中情感發(fā)生的變化,懂得對于快樂的理解是會隨著成長的過程而發(fā)生著不斷變化的。
突破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了解大樹在成長過程中情感發(fā)生的變化。
突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從文中找出含有“很好”的句子,同時抓住“那一定會很好”這一主線進行研讀,準確找出“樹”每次產(chǎn)生這樣想法的原因,進而體會其內(nèi)心對于“很好”意義的不同理解。
難點:懂得對于快樂的理解是會隨著成長的過程而發(fā)生著不斷變化的。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樹”在經(jīng)歷了“種子——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這一成長過程中對于“很好”意義理解所發(fā)生的變化來理解;另一方面,還要聯(lián)系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進行比較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深刻主旨。
教法與學法推薦:
教法:創(chuàng)境激趣法,通過話題交流、想象體驗等形式創(chuàng)設(shè)趣味交流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童話故事,也有效地拉近生本之間的距離;抓主線組織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那一定會很好”這條線索引導學生邊讀邊感知“樹”的情感變化,體會其對“快樂”的理解所發(fā)生的前后變化。
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課文的充分預習,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和思考深入到課文中,通過抓“樹”的內(nèi)心情感變化,實現(xiàn)對文章內(nèi)容即主題的理解;延伸理解法,在感知“樹”對“快樂”的理解所發(fā)生的變化聯(lián)系到自身的認知變化,更好地深化文本認知。
師生齊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借助拼音掃清認讀障礙。
課時巧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一:
一、話題交流,引入學習
1.板書“很好”,指導學生朗讀詞語,說說對這個詞語意思的理解,教師補充(比好還好、非常好),同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看到美麗的風景、勞累過后休息……)。
2.引入課題: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很好”的感知,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感受。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棵樹對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樣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童話故事《那一定會很好》(板書課題)。
3.指導學生朗讀課題,注意讀出“一定”的朗讀重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由熟詞“很好”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在真實的體驗中喚醒愉悅的情感體驗,同時引出對“一棵樹”關(guān)于“很好”感覺的遙想,自然激發(fā)探究故事的積極性。
導入二:
一、想象體驗,引入學習
1.質(zhì)疑想象:孩子們,你們渴望長大嗎?(渴望)教師適時引導他們說說為什么渴望長大(長大了就可以更加自由了、長大了能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教師引入:有一棵大樹,跟你們產(chǎn)生了一樣的想法,它一直渴望長大,做一棵能夠自由行走的樹,它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孩子們,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童話故事《那一定會很好》中去看個究竟吧。
2.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齊讀課題,想一想課題在朗讀時需要讀好哪些地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感知提醒他們注意強調(diào)“那一定”三個字的朗讀重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通過交流“長大”這一話題,讓學生由自己的真實愿望想及“樹”的感受,自然激發(fā)了探究了解故事的興趣。
二、了解故事,明確主線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想一想故事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2.交流自主讀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適時出示部分讀錯的生字并予以指導,重點指導讀準:“努”的聲母是“n”;“莖”讀后鼻音,且是第一聲。
(2)引導學生根據(jù)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適時歸納(主要講述了一粒種子在逐漸成長為大樹這一過程中,不斷體會成長的快樂),同時引導他們深入到課文中,根據(jù)“種子——大樹——不同變化”這一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層次,教師適時歸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種子被泥土緊緊包裹,非常渴望能夠站起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種子努力長成大樹后,渴望能夠做一棵行走的樹。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寫樹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對“快樂”的體驗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一共幾次出現(xiàn)了“很好”這一詞語。
(1)學生自讀思考問題,并將含有“很好”的句子畫下來。
(2)學生匯報交流(一共出現(xiàn)了4次),教師引導他們從文中準確找到“很好”一詞所在的句子,課件出示:
A.“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B.“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C.“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
D.“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3)引導學生齊讀句子,試著比較四個句子出現(xiàn)形式的.異同(這四個句子都表現(xiàn)出了樹渴望擁有的“很好”的感覺,只是后面三個句子都是以“要是”開頭的假設(shè)句),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明確課文以“那一定會很好”為主線,串起了種子到大樹再到慢慢變老這一生命過程。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夯實了朗讀基礎(chǔ),也通過抓句子的方式逐漸明晰了課文的線索,為進一步感受“樹”的成長經(jīng)歷奠定了基礎(chǔ)。
三、探究交流,感受成長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看看從開頭的“種子”到結(jié)尾時的“木地板”,文中的“樹”前后都有哪些經(jīng)歷?
2.學生交流,教師歸納板書: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同時引導他們從文中找出每個成長階段在課文中所在的段落。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中含有“很好”一詞的四句話,看看“樹”每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你從中體會到它怎樣的情感?
(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種子的想法:
生:種子第一次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是在它被泥土裹得緊緊的,感到很難受的時候。
師:如果你就是這顆小種子,你最希望做什么?
生:我希望趕快掙脫泥土,自由自在地冒出來呼吸空氣。
師:你有過種子的這種感受嗎?
生:有,就是被爸爸媽媽管得特別緊的時候。
師:這樣的時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我特別想趕緊長大,然后就能離開家到外面去了,那樣他們就管不了我啦!
師:你好像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小時總想快點兒擺脫父母的束縛,覺得那樣就自由了(板書:小時候)。
(2)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第4自然段找出大樹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想法,為什么會產(chǎn)生那樣的想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抓住“做一棵會跑的樹”體會大樹長大后對“很遠的地方”的渴望,同時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這棵樹的樹葉向著農(nóng)夫嘩嘩嘩地拂動起來”體會其迫不及待的心情。
(3)品讀課文第7-12自然段,看看當“樹”在經(jīng)歷“手推車——椅子——木地板”這個過程,對“很好”的體會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引導他們抓住“跑起來的時候、呼呼的風聲”體會“手推車”覺得“跑來跑去”是一種快樂,“慢慢變老”時覺得能夠“坐著休息一會兒”是一種快樂,而“越來越”老時則覺得“躺下”是一種快樂(板書:長大——慢慢變老——越來越老)。同時引導他們明確“樹”對于“快樂”的理解是隨著成長而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的。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說一說:自己從小到現(xiàn)在,對于“快樂”的理解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樹”那樣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及時點撥,引導他們進一步明確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長。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以“樹”的前后情感變化為突破口,邊讀邊抓住文中關(guān)鍵詞句體會其內(nèi)心對于“快樂”的不同感知,提升了品讀感悟能力,也初步明確了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四、課堂小結(jié)
1.質(zhì)疑討論:孩子們,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寫一棵樹的成長故事嗎?
2.教師小結(jié):其實文中的“樹”是我們?nèi)说恼鎸崒懻眨覀儾灰惨粯訂幔啃r候渴望長大、渴望自由,長大后總是喜歡滿世界地跑來跑去,覺得那是一種快樂。但是,當我們慢慢變老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夠平靜安定地生活著。正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成長,所以對于“快樂”的定義也就必然地發(fā)生著變化。
板書設(shè)計:
9.那一定會很好
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小時候——長大——慢慢變老——越來越老)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縮、努”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背”,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默讀課文,能了解主人公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木地板所經(jīng)歷的的生命歷程。
3、了解種子變成木地板的.經(jīng)歷,學習種子為了追逐夢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4、與《去年的樹》進行比較,能發(fā)現(xiàn)兩篇課文的異同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默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jīng)歷。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為人們服務(wù)的快樂。
教學課時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直接導題,質(zhì)疑導入。
質(zhì)疑課題:
1、板書課題:那一定會很好
2、談話引導:“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粒種子想到的,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chǎn)生哪些疑問?
預設(shè):這粒種子經(jīng)歷了什么事?它為什么這樣想?從它的想法中表現(xiàn)了什么?……
3、簡介作者:流火,女,生于1983年,湖南衡陽人。曾當過若干年小學教師,現(xiàn)在是自由撰稿人。堅信心靈的力量,認為童話是對世界善意的幻想和記錄。20xx年開始在網(wǎng)絡(luò)上寫童話,此后相繼在各兒童文學刊物上發(fā)表作品數(shù)十萬字。20xx年12月由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童話集《阿嗚》(E蜘蛛?yún)矔?0xx年3月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童話集《木馬快遞》(中國當代童話新銳作家叢書第二輯)20xx年3月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長篇童話《若若》(四葉草叢書)。童話《黑夜》獲第22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4、課件出示一粒種子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對種子的認識。
談話過渡:帶著同學們的疑惑,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關(guān)于一粒種子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直接點題,讓學生根據(jù)課文題目進行質(zhì)疑,培養(yǎng)了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良好習慣,教師梳理有價值的問題提高了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縮成一團努力根莖手推車吱吱嘎嘎拆了舊木料
(重點指導生字“縮”為平舌音,“吱、拆”為翹舌音;后鼻音“莖”等。)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③指導用生字擴詞:收縮縮衣節(jié)食努嘴張眉努目長莖一莖一草推到推陳出新咯吱吱吱嗚嗚拆房子拆東補西舊物喜新厭舊
④識記生字
形近字比較:經(jīng)一莖堆一推折一拆
加一加:“纟宿=縮”“奴力=努”“口支=吱”
謎語:“一日”就是“舊”。
(2)學習多音字:背(bèi bēi)
練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一天,一個農(nóng)夫背了鋸子和斧子來到樹林里。
背(bèi bēi)
Bèi
1人體后面從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物體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用背部對著,與“向”相對:背光;
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馳;
5避開,離開:背地、背井離鄉(xiāng);
6憑記憶讀出:背書、背誦;
7違反:違背。
bēi人用背馱東西,引申為負擔:背負、背包。
練讀一讀。
妹妹背(bēi)著書包,從背(bèi)影看好瘦弱啊!
(3)理解詞語:全班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拂動:輕輕抖動。
舒服:身體或精神上感到輕松愉快。
吱吱嘎嘎:擬聲詞。形容物體受壓或摩擦時發(fā)出的聲音。
吃力:指辛苦;勞累;費力,費勁。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層次,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把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句子畫出來。
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jié):種子的四個夢想。
(1)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2、出示問題:
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一顆種子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先后變成一棵樹、一輛手推車、一把椅子,最后變成木地板的歷程。)
2、種子在追逐夢想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種子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變成了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課文蘊含了什么道理?
根據(jù)提示,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完成相關(guān)問題。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那一定會很好”梳理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句子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了解種子的第一個夢想。
1、學生輕聲讀課文第1—4自然段,思考這部分告訴我們什么?
2、小組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相機參與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全班交流:種子是怎么想的?從種子的想法中你了解到什么?(種子第一個夢想的產(chǎn)生。)
②課件出示:“這真難受”種子想,“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③指導朗讀:讀出泥土中種子的難受,讀出種子鉆出泥土的決心。
④談話過渡: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種子是怎么做的?過了些日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鉆出地面,站在陽光下。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②全班交流: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種子是怎么做的?(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鉆”、“站”寫出了種子為了夢想而做的努力。)過了些日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板書:種子站起來)
③指導朗讀:讀出種子喜悅的心情。
④指導造句:鼓勵學生用上“一邊……一邊……”說句子。(例句:我一邊走路,一邊唱歌。)
⑤談話過渡:種子長成大樹后它的想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3)指名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①全班交流:種子長成大樹后它的想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
②課件出示: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樹這么想著。
③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愿望。
④“做一棵會跑的樹該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這句話寫出了種子的強烈愿望。請你仿照例句再寫幾句話。
課件出示例句:如果能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該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學生自由說句子。
⑤教師小結(jié),談話過渡:通過對樹的心理描寫,我們了解到樹的想法的變化,知道了樹的第二個愿望。樹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嗎?它又會長生什么樣的想法?
(二)學習課文第5—8自然段,了解種子的第二個夢想。
1、學生輕聲讀課文第5—8自然段,思考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它又會產(chǎn)生什么新的想法?
2、小組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相機參與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4、借助課件,教師小結(jié):
(1)課件出示:
一天,一個農(nóng)夫背了鋸子和斧子來到樹林里。這棵樹的樹葉向著農(nóng)夫嘩嘩嘩地拂動起來,農(nóng)夫把樹砍倒了。農(nóng)夫把樹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①大樹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第二個夢想做出了努力:“向著、拂動”寫出了樹想讓農(nóng)夫把自己砍走,表現(xiàn)得很主動。
②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愿望實現(xiàn)了:農(nóng)夫把樹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③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愿望實現(xiàn)了,它的心情怎樣?(愉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農(nóng)夫把谷子、土豆……,還有調(diào)皮的兒子放在手推車上,推著車在山路上跑來跑去。跑起來的時候,手推車聽到耳邊呼呼的風聲,真舒服。)(板書:樹會跑)
④指導朗讀這部分課文,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大樹實現(xiàn)自己第二個愿望后的愉快心情。
⑤“嘩嘩嘩”是表示聲音的詞語,叫象聲詞,你在平時學習中積累了哪些這樣的詞語?(轟轟轟啦啦啦卡卡卡嘟嘟嘟噠噠噠咚咚咚呼呼呼啾啾啾嘎嘎嘎呱呱呱咯咯咯叭叭叭喵喵喵咻咻咻嗖嗖嗖……)
(2)課件出示:
手推車為農(nóng)夫服務(wù)了很多年,它慢慢變老了,跑起來的時候,骨頭會吱吱嘎嘎地響。“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手推車一邊這么想著,一邊費力地跑來跑去。
①指導朗讀:
讀出大樹為人們服務(wù)的自豪心情,讀出大樹想法的改變。
抓住大樹想法的改變“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和詞語“費力”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疲勞,讀出大樹想法的改變。(板書:手推車停下來)
②“吱吱嘎嘎”“吱呀”這兩個詞也是模擬聲音的詞語,你也來仿寫幾個這樣的詞語。(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嘰嘰喳喳)
5、談話過渡:大樹“坐著休息一會兒”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它又會產(chǎn)生什么新的想法?
(三)學習課文第9—10自然段,了解種子的第三個夢想。
1、學生輕聲讀課文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樹“坐著休息一會兒”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它又會產(chǎn)生什么新的想法?
2、小組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巡視,相機參與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jié)。
(1)課件出示:
過了些日子,農(nóng)夫和兒子一起把手推車拆了,用拆下來的舊木料做了把椅子。
大樹“坐著休息一會兒”的愿望實現(xiàn)了,它又變成了一把椅子。
(2)課件出示: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來越覺得挺直腰背坐著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引導學生抓住大樹的想法“我真的老了”,以及想法的改變“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疲勞,讀出大樹想法的改變。
4、談話過渡:大樹“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它又會產(chǎn)生什么新的想法?
(四)學習課文第11—12自然段,了解種子的第四個夢想。
1、課文通過對大樹的心理描寫,讓我們又一次了解到它想法的改變,以及想法改變的原因。
課件出示: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來越覺得挺直腰背坐著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很舒服。”指名多個學生朗讀。
2、引導學生輕聲讀課文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樹“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它又會產(chǎn)生什么新的想法?(板書:椅子躺下來)
2、小組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巡視,相機參與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jié):
(1)大樹“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實現(xiàn)了。(他把坐上去會吱呀搖晃的椅子拆了,鋸成小木片,拼成美麗的木地板,鋪在了陽臺上。)(板書:木地板)
(2)課件出示:
木地板滿意地舒展著身子,躺在陽臺上,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極了。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棵樹。
①種子一步步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滿足。
②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為自己能夠繼續(xù)為人們服務(wù)的自豪心情。
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棵樹。
四、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一)透過心情,體會感悟。
1、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大樹走過了“種子被泥土包裹——鉆出地面——長成高大的樹——砍倒做成手推車——拆了做成椅子——成為美麗的木地板”這樣一段不平凡的歷程。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文中畫出與大樹走過的歷程有關(guān)的句子。
2、小組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討論交流。
3、交流課文描寫大樹經(jīng)歷的歷程的有關(guān)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在大樹的變化過程中,大樹的心情怎樣?(舒服)
5、默讀課文,把課文中含有“舒服”這個詞語的句子劃出來。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體會感悟大樹變化中的快樂。
(3)教師小結(jié):作者把一顆種子到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的變化生動有趣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即神奇又有趣,寫出了種子追逐夢想的歷程。可文字背后卻是種子那顆無私奉獻,不甘平庸的奉獻精神。
6、課堂小結(jié):這是一棵怎樣的樹?(成長快樂,服務(wù)他人也快樂。)
(二)對比學習,感悟體會。
1、我們學過《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也寫了一棵樹的經(jīng)歷,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2、學生自由朗讀《去年的樹》,小組討論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
4、教師小結(jié):
相同:①兩篇童話故事都具有故事情節(jié)神奇曲折、引人入勝,人物性格突出,充滿著童真童趣和理想化的真善美。②都采用反復結(jié)構(gòu)的語言描寫。
不同點:寫作思路不同:《去年的樹》以鳥兒的三次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那一定很舒服》以種子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歷程為線索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表現(xiàn)手法不同:《去年的樹》以人物對話為主,《那一定很舒服》側(cè)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主題思想不同:《去年的樹》表達的主題是珍愛友情,信守諾言,情感基調(diào)比較傷感、《那一定很舒服》表達的主題是種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夢想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兩篇課文。
設(shè)計意圖:提高比較閱讀和歸納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了學生總結(jié)和鑒別文章的能力。
五、課文主旨。
1、課件出示:課文蘊含了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jié):這篇課文記敘一顆種子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先后變成一棵樹、一輛手推車、一把椅子最后變成木地板的歷程。啟發(fā)我們不斷追尋心中的夢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七、課堂小結(jié):
1、課件出示:這篇課文讓我們了解了一粒種子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從一粒種子變成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jīng)歷。教育了我們要學習大樹的犧牲自我的精神,做到外表美,心靈更美,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2、教師小結(jié):一粒種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變成一顆大樹,它為了服務(wù)別人,犧牲的卻是自己。希望我們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樹一樣,外表美,心靈更美,給大家?guī)矸奖悖瑤須g樂。為此,老師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給大家。
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松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高爾基
八、主題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對種子或大樹說吧。請大家互相說一說,把你心里的話說出來。
預設(shè)一:要學習種子的精神,不斷進步,不停奉獻。
預設(shè)二:學習大樹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類。
2、讀了課文你的頭腦中一定浮現(xiàn)出一幅幅精彩的畫面,為大樹制作一本連環(huán)畫冊吧!(課件出示范例。)
九、推薦閱讀:
本課推薦閱讀《誰偷走了小鳥的夢想》《我有友情要出租》
(一)閱讀《誰偷走了小鳥的夢想》思考:
春天到了,小鳥看到了什么?
(二)閱讀《我有友情要出租》思考:
大猩猩和咪咪在一起玩什么?一開始大猩猩總輸?shù)脑蚴鞘裁矗?/p>
十、當堂檢測
九、課后作業(yè)(選做)
推薦閱讀《誰偷走了小鳥的夢想》《我有友情要出租》,完成相關(guān)練習。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課文中“很好”二字貫穿于種子鉆出泥土,成長為一棵大樹,大樹被砍倒后被人們做成手推車,做成椅子,鋪成木地板的全過程。因此,教學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詞語的句子反復讀、感悟、體會。努力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chǔ)上進入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興趣盎然地加入到學習活動中,有效地提高學生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大樹這種無論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快樂的心態(tài)。
不足之處:教學中教師講解較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應(yīng)該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時候進行適當?shù)攸c撥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知道一粒種子到陽臺的木地板走過的歷程,理解為什么“它”覺得“很好”。
3.比較《那一定會很好》和課文《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點難點
1.知道一粒種子到陽臺的木地板走過的歷程,理解為什么“它”覺得“很好”。
2.比較《那一定會很好》和課文《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去年的樹的遭遇讓我們感到有些淡淡的憂傷。有一粒種子努力生長,它也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它又有哪些奇遇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課文《那一定會很好》。(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2遍,讀準字音。
出示重點字詞:縮成 努力 莖 手推車 吱吱嘎嘎 拆了 舊木料
2.指名讀,師生一起正音。
3.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點,討論交流
1.默讀課文,把含有“很好”這個詞語的句子畫出來。
這些“很好”代表著這粒種子的愿望,那么它到底有過哪些愿望呢?它的愿望實現(xiàn)了沒有?怎樣實現(xiàn)的?小組討論交流。
情節(jié)1:它是種子時。
A.小組交流:它在想什么呢?為什么這樣想?(站起來,呼吸新鮮空氣。——那一定很很好)
B.指導朗讀:哪個詞能體現(xiàn)種子一定要站起來的決心?(一定)指導把句子讀的響亮堅定。
C.交流:愿望實現(xiàn)沒有?怎么實現(xiàn)的?(努力生長,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情節(jié)2:它是大樹時。
A.交流:它在想什么呢?為什么?(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很很好)
B.體會心情,指出向往的語氣。
C.交流:它是怎么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向農(nóng)夫拂動,被做成一輛手推車。)成了手推車以后,它什么感受?(真很好)
情節(jié)3:它是手推車時。
交流:它為什么想停下來?它怎么想的?抓住“費力”一詞,體會它的感受(坐著休息——那一定很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它費力的樣子。
情節(jié)4:它是椅子時。
A.從它的感受來體會,抓住“吃力”體會心情。(想躺下——那一定很很好。)
B.指導朗讀。讀出吃力的感受。
情節(jié)5:它是木地板時。
A.交流:哪些詞語能表現(xiàn)它的感受?“滿意”、“舒展”。(很好極了)。
B.討論:為什么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棵樹?(它覺得自己又變得年輕了。)
C.指導朗讀。體會它滿意的心情,并讀出來。
2.: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走過了一段特殊的歷程,每一個歷程它都為人類作出了貢獻,每一個歷程也都為它帶來了快樂。
四、對比閱讀,討論異同
前面我們學習了《去年的樹》,同樣是寫樹木,從體裁和內(nèi)容上看,這兩文章在有什么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呢?請同學們完成表格,可以四人小組合作,也可以自主完成。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五、圍繞主題,練講故事
1.“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粒種子在歷程中給人類做出了貢獻,自己也感到了快樂。如果你是這粒小小的種子,你能把你的奇遇講給別人聽嗎?
2.布置作業(yè):給家長或他人講《那一定很很好》的故事。
設(shè)計說明課文是一童話故事,講述了木頭的各種變化,蘊含了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一粒種子經(jīng)過的歷程,再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道理,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老師)
2.預習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
一、話激趣,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
1.課件展示“舒服”,請問同學們有感覺舒服的時候嗎?那都是在什么時候?
2.板書課題。
1.同學們相互交流自己感到舒服的時候。
2.理解“舒服”的含義。
3.齊讀課題。
1.說說你對“舒服”一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用時:10分鐘)
1.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完課文后,想一想種子經(jīng)過了哪些歷程。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討論文中的種子經(jīng)過了哪些歷程。
2.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努力(nǔlǔ)
莖葉(jīnjīnɡ)
拆掉(chāichì)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用時:20分鐘)
1.指導學生再讀課文,在文中畫出含有“舒服”這個詞語的句子。
2.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3.再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
1.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出文中含有“舒服”這個詞的句子。
2.師生交流畫出的語句。
3.學生有感情朗讀句子并體會情感。
4.學生討論交流種子經(jīng)過的歷程。3.抄寫文中含有“舒服”一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用時:5分鐘)
1.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比較一下,這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3.師生討論交流懂得的道理。
4.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設(shè)計本課時,我從“舒服”入手,讓學生談自己感覺舒服的時刻,理解“舒服”的含義。接著又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文中含有“舒服”的句子,理清一粒種子經(jīng)過的歷程,從而更深層地理解“舒服”的含義,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學得輕松、愉快,效果比較好。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