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5
這是讓色彩動起來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讓色彩動起來教案設計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有動感的作業。
技能目標: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感情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如何用色彩的對比關系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對比色的運用及畫面動感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
兩幅畫:色彩對比鮮明的畫和一幅黑白畫
看了這兩幅畫,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
引出課題:《讓色彩動起來》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復習色相環
師:我們已經對色相環有所了解,現在我們一起看色相環,你能說出幾組對比色嗎?﹙出示色相環﹚
學生回答: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在色相環中互為150°—180°的色彩為強烈對比。
2、欣賞法國畫家安德列德蘭的《威斯敏斯特大橋》,感受畫中車、小路、樹都和著一種旋律在動的美。
師問:作品中運用了哪些對比色?給你什么感受?
師小結:顏色的對比落差越大,就越有跳躍的感覺,我們就可以說是在動,這幅畫中,畫面強烈的動感,表達了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及對五彩繽紛城市的贊美。
3、感受生活中的強烈對比
現在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又有哪些畫面的色彩富有動感,對比強烈?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畫﹙課件出示圖片﹚
邊欣賞邊感受畫中的美麗之處,圖片中對比色的運用以及產生的效果。
(三)、藝術實踐,學習創作
1、現實生活與藝術作品中的色彩是緊密聯系的,畫家通過不同的色彩來變現自己的思想。同學們看到自己身邊的卡紙了吧,今天我們就來利用這些卡紙做一幅有強烈色彩對比的作品。老師也帶來了一幅自己做的作品《花卉》﹙教師展示作品﹚,這幅作品老師運用了強烈對比色,使畫面有一種活潑、跳躍、醒目的感覺。
2、布置作業
老師看同學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試一試了是嗎?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彩色卡紙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進行創作。
要求:利用強烈的對比色
畫面要有動感
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背景鋼琴曲音樂﹚。
(四)、作品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進行互相評價。選出較好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你們這一張張美麗富有動感的作品讓我們的教室充滿了活躍的氣氛,感受到色彩帶給我們富有動感的.美,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同學都能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一起來熱愛生活吧!
《讓色彩動起來》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美術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有效目標的達成。為此,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有色彩動感的作業。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首先從導入新課入手,先出示富有色彩動感的圖片,加之語言描述:“圖片雖然是靜止的,但是豐富的色彩給了我們動的感覺。” 培養了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繼而通過師生互動,從色環中找到強烈對比的色彩——對比色。為本節課下面內容的進行做了很好的理論鋪墊。接下來欣賞、分析畫家是怎樣運用對比色作畫的。運用多媒體出示法國畫家安德烈德蘭的《查靈克羅斯大橋》,給學生的視覺以直觀的沖擊,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學生感受色彩,如果單憑教師空洞地去講解、學生很難明白。
課下反思本課的欠缺之處,自己感覺環節中深層次的挖掘還是不夠到位。欣賞部分,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對比帶來哪些視覺的感受,如何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見到的對比色,更應該從探討中發現各自的特征,從而真正理解對比色如何運用在畫面中使色彩更加豐富。
“教學相長”確實是這樣,要想真正對學生的所學負責,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耐下心來,不斷挖掘教材的精髓所在,不斷探究學生的真正需求,才能無愧于我們的教學。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的感受有動感的造型能增加畫面的動感,利用低年級小朋友畫的花朵、樹叢,與梵高畫的向日葵、樹叢進行比較,學生突然就很感興趣,想看看到底誰的造型更具有動感,直觀生動。
教學中,我通過對作品的比較、分析來認識對比色在色環中的位置關系,使學生體會到對比色給人們帶來的運動感,難決了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巧設懸念,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加強示范,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對比色的形式美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反思本節課欠缺之處,環節中深層次挖掘還不夠,新知識沒有更具體的強調,觀察讓學生自己體驗,感受。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對比帶來哪些視覺的感受,如何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見到的對比色,更應該從探討中發現各自的特點,從而真正理解對比色如何運用在畫面中使色彩更加豐富。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欣賞繪畫作品過程中觀察與分析,培養了學生利用色彩對比知識表現跳躍的畫面。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了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并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如何運用對比色創作一幅有動感的作品。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
教師總結:我們一起來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秘密,揭示課題《讓色彩動起來》。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對比色的概念
1、提出問題:什么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紅色、黃色、綠色等)
2、出示色相環,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紅-綠,黃-紫,藍-橙)
繼續追問: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180°)
3、講解對比色的概念: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為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為對比色。
(二)感受對比色
1、作品中的對比色
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問題: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么感受?作者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畫面色彩夸張,充滿動感,畫家運用了補色以及冷暖差別大的色彩。畫面中相鄰的顏色都運用強烈對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淺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對比色
我們已經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同樣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對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教師總結:玩具、游樂場、紅綠燈、民間彩塑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1、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為如何用色最合適?
教師總結:運用對比色可以使畫面更加的明亮鮮艷從而產生動感。
2、布置作業: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
3、學生實踐,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1、學生自愿展示作品。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評價要點:談談你表現的內容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對比色?你是如何表現的?同學們的作品中,你認為誰的畫面最活潑、色彩對比最強烈?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回顧對比色的相關知識。
2、課后作業: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色。
四、板書設計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有了一些色彩基礎知識,在學這些色彩知識時已經沒有了興趣,在學習《色彩的對比時》我就發現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很沉悶,我就在思考如何讓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讓色彩動起來》這節課時,我也有意識采取一些小辦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欣賞安德烈·德蘭的《查靈克羅斯大橋》這幅油畫時,選擇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音樂,一個是節奏快,富有動感跳躍感的恰恰舞曲,另一個是緩靜悠揚的中國古典音樂,讓同學們分別聽著兩支樂曲,選擇適合這幅作品的音樂,并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學生通過視聽兩種感官,體會畫面的動感、色彩給我們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用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體會畫面色彩的效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的感受有動感的造型能增加畫面的動感,我用低年級小朋友畫的花朵、樹叢,與梵高畫的向日葵、樹叢進行比較,學生突然就很感興趣,想看看到底誰的造型更具有動感。我并沒用課件給大家展示,由我模仿畫在黑板上,學生屏住呼吸,充滿期待的看著我在畫,最后知道梵高所畫的動感造型確實很有生命力。也許是我太急于求成,整個教學過程像是我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我出示問題,再由學生一一解決,課后我反思,可以設點懸念,能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可以這樣說:“人能動、動物能動、‘風吹草動’、可沒聽過色彩會動,怎樣讓色彩動起來呢?”
學生們就會想些讓色彩動起來的辦法,由學生積極探索,最終解決問題。
我想,今后,多用心思考各種合適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