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8
這是初中電路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備教材
《第十三章 電路初探》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學。本章的主要特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規范學生的語言及實驗操作,認識各電學器材的作用和規范使用,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滲透和注重培養人文素養。
本節《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是開章首篇,充分體現了以上四個特點。家用電器、電源的能量轉化和“手電筒”部分,呈現生活真實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本節內容主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電路的基本元件組成及各組成元件的作用,教學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各元件的作用,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滲透。通過活動學會連接簡單電路,認識電路的三種狀態,會根據實物畫電路圖,培養實驗操作技能。
教材中“用電器”這部分內容,緊扣用電器的作用是消耗電能,聯系生活實際,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討論家庭生活中用電器的能量轉化,教師在教學中過程演示電動機轉動的小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有電動機部分用電器的能量轉化。從而師生逐步歸納用電器的能量轉化,是本節的難點。教材中“用電器”這部分內容,緊扣電源作用是提供電能,再利用PPT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直流電和交流電。在理解了各元件作用后,初步讓學生感覺到設計的喜悅,利用手電筒實物,結構圖,感覺電流路徑。
教學過程中有收有放,通路狀態,學生根據活動成果很容易辨別。斷路狀態,開關斷開,學生也很容易辨別,此處直接放給學生。斷路狀態中,電路可能是某處接觸不良,導致斷路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疑惑,帶著問題去找簡單故障,同時引導學生初步電路中形成電流的條件。短路狀態的教學分兩部分,一是認識短路的危害,教學中利用學生出現的短路故障,讓學生用手去摸,切身感受短路會引起電源和導線發熱,同時教師演示家庭電路中出現短路很容易引起火災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強烈感受到電路絕不允許接成短路。二是會辨別短路,電源短路部分學生較容易辨別,用電器被短路部分,教師請學生演示實驗,通過現象分析原因,更加形象直觀。同時,學以致用,利用書本WWW題型,師生根據電流路徑共同辨別電路的三種狀態,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實物圖設計電路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中,設計同學嘗試設計手電筒的電路圖,師生共同體驗美感過程,小結電路圖設計的幾點要求;再根據同學們感興趣的電動機模型,完成電路設計。
教材以“電路各元件作用”和“電路的三種狀態”的系列問題為載體,學生不但可以學習知識訓練技能,也能夠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而且可以促使其美好情感和價值觀的進一步提升。本節課程內容雖然難度不大,但它是電學的開首片,體驗探究電學的過程,培養情感態度是引領學生學習電學的關鍵一課。是學生學好電學的基礎,是學習“電路設計”“電路的連接方式”所必需的預備知識,所以本節在物理教與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
2.備學生
(1)生活經驗。雖然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沒有學習過電學,但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要在課堂上要充分給與體驗的的機會與時間,初嘗探究的喜悅。
(2)知識與能力儲備。用電器和電源的能量轉化,學生在學習了十二章《機械能和內能》已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生舉例的同時,教師注意給予適當的引導。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部分,教師僅需引導學生規范語言,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短路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感知,但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短路的,怎樣的電路才能稱之為短路,學生并不太清晰,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讓學生感覺短路帶來的危害,因此,電學中絕對不允許連接短路。
3.備教師
針對以上實際情況,根據教師自己的教學特點,揚長避短。一方面,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儲備,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發掘他們的生活經驗儲備,充分發揮其知識與能力儲備的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逐層探究,把握好課堂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用多種手段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克服學生的認知障礙;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動力操作和視頻分析等組合,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電流形成的難度。
4.備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學生、教師的實際情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個方面,確定以下導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源是能持續供電的裝置,了解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
初步認識家用電器。通過實例,知道用電器是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裝置。
通過實驗認識電路,知道通路、斷路和短路,了解短路的危害。
2.過程和方法:
會分析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能量轉化。
通過觀察和聯系實際來認識常用的各種電池和用電器
通過活動學會連接簡單電路,培養實驗操作技能。
通過觀察手電筒,體會電路的組成及其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與討論,了解家用電器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通過連接電路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樂于動腦找出新的連接電路的方法。
增強節約用電的意識。
總之,希望通過對課程標準、教材、學生、執教者本身盡可能多的認識,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科學嚴謹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功能,促進、引導、組織學生去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發現,通過與學生的合作,促使培養學習電學的興趣。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了解電路
1.展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
2.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的流動情況。
1.說出電流在這個電路是怎樣流動的。
要求學生能簡單地口述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電線、電燈,又回到電池的負極。
二、探究活動: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 為每組的提供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
2.引導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2〕展示臺出示燈泡不會亮的電路,: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種可能:1、電池2、電線3、電燈4、燈座5、電池盒6、電路連接
1. 學生自己找出來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問題的出現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討論。
三、探究活動: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有什么辦法知道電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書:檢測法 替換法
2.引導:如何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有問題呢?
3.提示:檢測器必須保證有用,即小燈泡會亮。
4. 深入各組指導
5. 課件提示: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1.思考討論
2.根據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個電路檢測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5. 小組討論檢測的方法及步驟。
6.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7. 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由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電教育。
總結
1.電路可能會出現哪些故障?
2.怎樣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思考討論。
鞏固運用
活動目標:
《簡單的電路》的教案
1、能夠根據電路圖連接簡單電路。
2、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與科學符號。
3、體會探索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電池和導線若干,小電珠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活動材料,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幼兒認識、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1、觀察了解燈泡。
師: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請你們觀察一下小燈泡,想一想你們小組發現了什么?我們發現小燈泡里面有鎢絲。中間有燈絲。(它是燈泡的發亮部分)灰色的小圓點叫連接點,一共有兩個。
2、觀察了解電池。
師:我們生活中用到電池嗎?誰能說說電池的外形是怎樣的。電池分為兩極,正極和負極。負極為鋅皮的一端,正極是一根碳棒上有銅帽的一端。電池上有兩個符號,正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負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
3、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電池。
師:你能說說你見過哪些電池嗎?遙控器里的圓形的7號電池,手電筒里的1號電池,圓形的5號電池,手表里的圓形的電池。
4、幼兒合作嘗試,點亮小燈泡
師:大家觀察了小燈泡、電池,現在想不想點亮小燈泡呀?
幼:想。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先嘗試一下,好不好?
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幾組亮了?我們請接亮小燈泡的小組上來展示一下。
5、幼兒探究小燈泡電路的連接方式。
師:小燈泡亮了,說明有電流過小燈泡了。那你猜測一下,電是怎樣流過小燈泡的?
師:說得沒錯,通常我們是這樣認為的:電從電池的正極出發,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流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了回路。這條路一通,小燈泡馬上就亮了。
6、教師總結。
三、活動結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掌握家庭電路的組成.
2.懂得火線、零線的概念.
3.理解保險絲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電器的接地.
5. 了解測電筆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標
會解決有關家庭電路的簡單問題.
情感目標
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闡述家庭電路的組成,各個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們是怎樣連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紹了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運用學生已有的串、并聯電路的知識,根據家庭電路的特點.指出在家庭電路中,所有的用電器都是并聯接入電路的.然后給出家庭電路圖和各組成部分的實物圖,介紹了什么是零線和火線,使學生認識家庭電路.再分別介紹電能表、保險絲、插座的作用、連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關于電能表,說明了其作用和規格.保險絲與生活用電聯系很密切,對其原理教材作了說明.教材詳細說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腳插頭的作用,以及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教材最后介紹了用測電筆辨別火線與零線的方法,符合生活實際需要,也為第三節安全用電知識做了必要的知識準備.
本節的另一個難點是雖然學生對家庭電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電路與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應把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教授給學生.同時也由于現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觀,所以家庭電路中的許多線路都埋在墻內,講解起來可觀察性差,應努力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起來.
教學建議
本節課教學內容可以主要采取問答形式教授,通過提問引起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發學習興趣,講解時避免理論化,要求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確實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1.家庭電路的組成,教學時應先演示示教板,讓學生觀察任何一個家用電器的通斷都不影響其他用電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斷教室內的各盞電燈,看它對其他電燈有無影響.然后可提問學生: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是并聯的還是串聯的?這樣連接有什么好處?
2.在講述電能表時,應讓學生觀察表盤上的銘牌,從而計算出電能表允許安裝的家用電器的最大功率.并舉出數字實例讓學生分析許多大功率用電器同時使用,電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刻的印象.
3.保險絲的作用和原理在本節課里是重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
(1)保險絲的作用,在電路中的電流增大而超過線路設計的允許值前,能立即自動切斷電路,串聯在電路中的保險絲就可以起到這種自動切斷電路的作用.以保證電路的安全,避免發生事故.
(2)保險絲為什么能在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呢?這是因為選做保險絲的材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電阻率大.這樣電流通過保險絲時發熱多,溫度能迅速上升;②熔點低.電流過大,溫度上升到熔點時能及時熔斷,使電路切斷.
(3)保險絲的實際應用,這里可以簡要說明,保險絲越粗,熔斷的電流就越大;實際中應根據電路設計的安全電流,選擇合適的保險絲.
(4)保險絲熔斷實驗,為了使學生對保險絲的作用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險絲的作用.
4.插座的作用是本節的又一要點時,演示家用電器是怎樣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腳插頭的作用及家電的金屬外殼接地的問題,應該用實物、掛圖或幻燈投影片予以具體說明,使學生認識電冰箱、洗衣機等具有金屬外殼的電器,為什么其電源插頭必須使用三腳插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