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0
這是傳統節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名稱:
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2、能積極用語言描述過節時的特點。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很久以前,我們的爺爺的爺爺,他們小時候不能和我們現在一樣過兒童節、圣誕節,不過他們也會過節,那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2、出示PPT,展示傳統節日畫面。
(1)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2)師:春節我們會做些什么事情?
幼:貼春聯、掛燈籠、拜年、逛廟會……
出示PPT,幫助幼兒更直觀地感受節日的氛圍。
(3)依次出示其他節日。
3、總結。
這些傳統節日,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們每年都會過這些節日,我們回家到日歷本上去找找,不要錯過下一個節日哦。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們來認識、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義。
2、知道過了新年又長一歲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組織談話、觀看大人們的慶祝活動、學習歌曲和兒歌來了解認識元旦。
活動準備
新日歷一份,以及大人們通過各種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動過程
活動一:了解新年
(1)出示日歷討論:
一月一日是什么節日?有什么象征意義?
(2)觀察碟片:大人們怎樣迎接新年的到來?
(3)我又長大一歲了,應該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活動二;學習《新年好》歌曲
(1)看CD討論:人們是怎樣過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說什么?(鍛煉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欣賞歌曲《新年好》。
(3)學唱歌曲。
(4)為歌曲配上動作,隨音樂載歌載舞。
活動三:試一試
試著學習用英文唱《新年好》
教學反思
看著CD上熱鬧的場面,孩子們興趣很濃,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
學的也非常的快。對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活動設計
寒假將至,無意之中我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寒假到了,我們要過一個節日,小朋友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他們搖搖頭。我告訴他們是春節,對于春節現在的孩子知道的越來越少了,我想通過這節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以及一些風俗習慣,增強孩子的名族自豪感,從而加深對春節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識新年、喜歡新年、盼望新年,發展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體會新年的氣氛,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扮節日氛圍。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完整話表述春節的故事。
2、制作禮物。
活動準備
1、有關新年的圖片ppt。
2、橡皮泥、彩紙、剪刀、膠水若干。
3、以往過新年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將幼兒慢慢帶入活動室。
(活動室內的窗戶上貼滿窗花,棚頂上掛滿彩條,門上貼上春聯、福字、活動是前方掛幾掛鞭炮,放《過新年》的音樂)
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們平時的活動室有什么不一樣?
2、想想這些東西在什么時候會看得到?
3、看到這種場景,聽到這個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二、基本部分。
1、討論過年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樣過春節的?
2、出示ppt課件,幫助幼兒加深一步理解春節。
(1)春節的由來,知道我國人民善良與純樸。
(2)春節的習俗,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及文化傳統。
3、音樂游戲,放鞭炮。
(1)播放《恭喜發財》的音樂,教師將身體蜷縮并發出爆炸聲展開。
(2)指導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
4、春節趣事。
(1)教師出示自己過年時的一張照片向幼兒講述自己過年時的趣事。
(2)指導幼兒說己照片中的內容及趣事。
(3)引導幼兒用完整話敘述春節為什么會這么快樂(團圓)。
5、迎新年、送禮物。
新年快到了,我們要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動手做一做。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工具盒,讓小朋友們自己選擇。
(2)幼兒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問:你想做一件什么樣的禮物?
(4)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5)展評作品,幼兒將作品放置在展覽區,指導幼兒欣賞,并大膽說己的看法。
三、結束部分。
1、談話:春節快到了,那是我們就要放假了,老師也收不到你們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個動作祝福老師好嗎?
2、教師播放《恭喜恭喜年》的音樂,幼兒逐個做動作或表情向老師祝福出活動室。
一、課文簡析。
這首兒歌按照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順序,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人們的活動,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表達了人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與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鎮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處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輩以上的)。
祭掃:到墓前祭奠亡靈,并打掃墳墓。
乞巧: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稱為"乞巧"。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織女是天帝的孫女,與牛郎結合后,不再給天帝織云錦,天帝用天河將他們隔開,只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會時喜鵲在銀河上給他們搭橋,稱為鵲橋。現多比喻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
重陽節: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登高:重陽節登山的習俗。
團圓:團圓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義詞。
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先人——祖先、團圓——團聚、轉眼——瞬間。
六、反義詞。
先人——后人、熱鬧——冷清、歡笑——痛哭、團圓——分離。
七、多音字。
重:
[zhòng]重要、體重。
[chóng]重復、重陽。
傳:
[chuán]傳統、傳說。
[zhuàn]左傳、自傳。
八、練習。
1、給下列詞語注音。
2、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轉眼、團圓、熱鬧。
3、課內閱讀。(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節到,人歡笑,
貼(),放鞭炮。
元宵節,看花燈,
大街小巷人如潮。
過端午,賽(),
粽香艾()滿堂飄。
七()七,來乞巧,
牛郎()會鵲橋,
過(),吃月餅,
十五圓月()。
1、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人們通過()()()()等方式來歡度中國年。
2、端午節人們()()(),傳說為了()。
3、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下面的節日,再選一兩個說說你是怎樣過節的。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春節、重陽節、中秋節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4、選做:我國很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節日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