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7
這是 鳥鳴澗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理念
積極創設情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讓學生自始至終堅持學習興趣和探求熱情,充沛激發學生的潛能;充沛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發明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戰略,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領悟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不時加強語言積累;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好地實現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二、設計特色
通過“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鼓勵學生復習平日積累的古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古詩內容時,采用“想怎樣讀就怎樣讀”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別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提出自身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學法指導;采用“閉上眼睛用心聽,想像古詩畫面”的方式,鼓勵學生暢談自身對古詩的理解。“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美讀”,背誦古詩自然水到渠成。與此同時,大膽采用“學一首古詩,放一首古詩”的教學方法,積極設計“學古詩挑戰賽”反饋形式,在由易到難的“三星題――四星題――五星題”設置中,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補充,體會合作學習和相互競爭的樂趣;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和“向你推薦一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拓展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懂得借月抒情的表達方式還有很多,更好地激發課下搜集查閱資料和了解明月詩句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流程
?。ㄒ唬┬蕾p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古詩的學習來自于平日知識的積累。“看圖猜、背古詩”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動身,拉近了語文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詠黃昏江邊的美景。
?。劢處煱鍟旁婎}目,進行“把每個字義連起來說題意”的學法指導。]
?。ǘW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地多讀幾遍。
?。坶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鼓勵學生采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不同體驗。]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
板書: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是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出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出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出現碧色。你們看!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譽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廴鄬W生交流討論,相互間協助解答,談談自身的理解。對學生能自身解決的問題,教師就不進行講解,主要引導、點撥學生的困惑處,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習和個體收獲。]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九年級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多么美的夜景啊!在這里“可憐”不只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學生暢所欲言)
[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展開的聯想和想像,用自身的語言描述古詩的畫面,充沛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像,誰能讀出它的美?
?。ㄈW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像――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依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賽”。
2.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伙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干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ㄈ碎e――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像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ldquo;學古詩星級挑戰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各自學習小組的學習方式。]
(四)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里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
李白《關山月》;蘇軾《中秋月》;李商隱《霜月》;白居易《江樓月》……
古詩文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著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常常是教師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云云,學生自讀感情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因此,我在教學古詩《鳥鳴澗》和《暮江吟》反思如下:
一、執著于個體感受
優秀的中國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并不將詩文“解剖”的支離破碎,并不“字求其訓,句索其旨”,而是堅持粗講。僅僅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這兩首古詩中的“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僅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僅僅抓住那些富于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夜靜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二、尊重個體的吟詠誦讀。
通過粗講,學生對詩句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是熟讀。而熟讀對小學生來說,最具效果的莫過于誦讀。這個過程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個人誦讀的過程。因此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這樣才不致于泯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使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三、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如教“月出驚山鳥”這詩句,我緊扣“驚”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似乎同詩人一同觀山中春夜的月出、鳥鳴,顯示出了春澗的極度靜謐和純凈之病美。如在《暮江吟》一詩中,我啟發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消然東升,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以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采用聯想和想象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欣賞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采用聯想和想象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課件出示:配樂風景圖
看這些圖有什么想法?
2、我們這節課就來欣賞一首描寫夜景的詩。
二、感悟詩的內容
1、我們說過,欣賞詩歌就要把握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它跳躍性大,言外之意豐,初讀,也許不那么好懂.如果我們在閱讀詩歌時,能充分調動我們的聯想和想象,就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意蘊,進而理解其主旨.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詩:《鳥鳴澗》.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學生自由背誦,教師課件出示:古詩《鳥鳴澗》)
2、這是一首寫景的詩.從字面上看,作者寫了天上和地上的哪幾種景物 請各小組討論(這些景物相約組合,把這個夜晚裝飾了一番,該多美啊,我們用讀,再來感受一下這夜景的`美)
3、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還有哪些景物作者雖然沒明寫,但應該是有的 。各小組繼續討論,每小組可以重點選擇詩中1-2句話為基礎,加以想象
4、有人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我們看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啊 能不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幅畫 請小組先討論,再發言.
(多美的畫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再次感受這美景)
5、請大家閉上眼睛1分鐘,好好想象一下這優美的景象,欣賞一下這優美的景象.
(課件出示:表現幽靜閑適環境的音樂)
(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用想象和聯想繪制的畫面,一定想把自己見到的景物抒發出來吧!請同學們將自己感受融于詩中頌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領悟詩歌主題
1、:剛才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握了詩歌的內容.現在我們就要分析一下詩歌所表達的主題了.詩歌大多抒發某種感情或表現某種心情,有時也揭示某種哲理或表現某種看法.請大家把這首詩再齊頌一遍,說說這首詩屬于哪種情況
2、找出一個最能表現作者心情的詞,并說說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閑"應該是這首詩的詩眼."閑"字,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的內心的閑適,平靜,這樣才能感受到周圍景物的美,才會產生欣賞到美景的愉悅.剛才提到了曹操的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它的下句是"繞樹三匝,無樹可依"曹詩,王詩都寫到了鳥的驚飛,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樹可依"這幾句詩,表現了建安時期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不安.而王維這首詩中的"時鳴春澗"中的鳥,并不飛離春澗,甚至也可能根本沒有起飛,就只在樹枝上偶爾鳴叫了幾聲.它的"驚"實際上只是一種好奇.如果把這兩首詩對照,我們就能感到王維的這種"閑",不僅是因為沒有人事的煩擾,而且也因為盛唐時代的和平安定.所以這首詩的主旨就是,表現作者閑靜愉悅的心情,并借此表現盛唐時代的和平安定.
――要準確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文章的主題,除了想象聯想,補充詩歌的言外之意外,還應了解作者的社會背景.有時可以與相關的詩歌進行對比.)
3、帶著作者這種閑適、愉悅的心情來誦讀這首詩
四、課后作業
收集王維的詩并用今天學到的方法進行賞析。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初讀——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
在學生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后,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將詩的意境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表達出來。10分鐘后,一個學生質疑:這首詩到底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執不休。有的說:“從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澗’中可看出描寫的是春天的季節。”有的說:“從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圖上畫的‘楓樹葉紅了’可看出是秋天。”我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還是有歧異。我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義。學生們情緒高漲。學生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詩的內容最后一致認為寫的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景色。有的同學說:“原來桂花有這么多種類。不過,我覺得書上最好畫出春天才有的景物會好些。”挺有道理的。
這就是新課程培養出來的敢想、敢問、敢說、敢挑戰的新一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