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2
這是從百草園到三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學情分析
學習生活是學生特別熟悉、感到親切的內容。即便是他人的學習經歷,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共鳴。七年級學生對學習生活可謂是十分熟悉的,但卻并未對學習生活有真切的體會。本文在鍛煉學生默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學習生活有所了解,并學習魯迅先生描寫學習生活的寫作方法。
二、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往事的敘事散文。作者選取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刻畫了一位嚴厲而可敬、可親、有趣的老師。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使學生通過魯迅先生的筆墨感受不同的學習經驗和體會。
三、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了解把握文章內容,品味語言魅力。
2、學會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分析散文與語段、語言的方法。
3、體會少年魯迅在游戲、學習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以及他對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相關知識;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難點: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方法,品味文章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
五、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法、講授法、課堂討論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播放歌曲《童年》)
導入語:童年是一首歡快的歌曲,大家現在欣賞到的歌曲名為《童年》,唱出了池塘邊榕樹上聲聲叫著的知了,唱出了操場邊秋千上駐足停留的蝴蝶,唱出了孩子貪玩等待游戲的.童年。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散文。下面讓我們伴隨著美妙的歌聲,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
(二)展示教學目標
(PPT展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詞。
2、初讀文章,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百草園”的內容。
(三)小組預習展示
1、作者(魯迅)簡介
學生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作者資料。
師補充并強調重點。
明確: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
2、作品(《朝花夕拾》)簡介
學生交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朝花夕拾》資料。
師補充并強調重點。
明確: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花”喻指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憶往事,寫成文章。
學生單獨讀并糾錯,班級齊讀。
(四)授新課
一、題解
(PPT展示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師:同學們可以從題目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明確:空間轉換,文章分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默讀課文
師:(PPT展示默讀要求)
(1)根據“百草園”“三味書屋”兩大部分的內容為文章劃分段落。
(2)找出描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起止段。
(3)思考:這兩部分是怎樣連接起來的?
明確:
(1)1—8自然段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9—24自然段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2)1和8自然段為百草園部分的起止段,10和24自然段為三味書屋部分的起止段。
(3)兩部分通過第9自然段這一過渡段連接起來。
三、小組合作,精讀文章
1、小組合作探討第一部分內容,思考:哪句話總領了第一部分的內容?文章從哪些方面表現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
明確:“但那時確實我的樂園”總領第一部分;從優美的景物(樂景)、美女蛇故事(樂聞)和雪地里捕鳥(樂事)三方面表現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2、小組合作研討第二自然段,思考:兩個“不必說”分別寫了什么景物?“單是……就有……”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及味覺描寫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PPT按描寫順序展示景物圖片)
3、小組研討“樂聞”部分,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確: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閱讀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并探討這一連串的動詞在表達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課堂小結
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填空
(PPT展示小結填空題)
文章第一部分寫了,通過描寫三方面表現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之情。
明確:文章第一部分寫了百草園的快樂生活,通過描寫樂景(優美的景物)、樂聞(美女蛇故事)和樂事(雪地里捕鳥)三方面表現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六)作業布置
1、請模仿魯迅先生描寫冬天捕鳥使用一系列動詞的方法,用五個以上的動詞來描寫一段你親自參加過的活動或游戲經歷。
2、預習文章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對比百草園帶給作者的“快樂”,思考三味書屋的生活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借魯迅先生之筆,穿越到其在百草園的快樂童年,欣賞了百草園的美景,同作者在冬天的雪地捕鳥,聽長媽媽講了美女蛇的故事。轉眼間,作者被家人送入了私塾。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一看魯迅先生在私塾中度過的童年。
(二)展示教學目標
(PPT展示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分析“三味書屋”的內容
2、探究文章兩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三)授新課
一、閱讀第九自然段(過渡段)
思考:
1、作者知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讀書的原因是什么?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明確:作者并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讀書的原因。可從“不知道”“也許”“無從知道”這幾個詞看出。
2、三個“也許是因為……”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意思?
明確:連用三個“也許是”,構成排比句式,猜測家人送“我”進私塾的原因,表現了“我”對以后不能常到百草園玩耍的無可奈何的心理。
二、閱讀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思考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紹“三味書屋”的環境及“我的先生”的?
明確:寫三味書屋環境:第十自然段“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寫我的先生:第十一自然段“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2、作者選取了哪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三味書屋”的生活?
明確:問“怪哉”蟲;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園里玩耍;師生朗讀;上課偷偷玩紙盔甲、畫畫。
三、對比探究
百草園中有許多趣事,如拔何首烏、捕鳥、美女蛇的故事等,對比三味書屋的生活,從“學習的環境、教書的先生、學習的內容”三方面作一個比較。
(四)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回憶“我”童年時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美好生活,表現了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潑、自由快樂的心理。
(五)作業布置
1、朗讀并背誦文章第二自然段。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任選一篇談談讀后感。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兒時游戲與學習生活的一段經歷。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與過渡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會課文表現出的童真與童趣。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
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準備錄音磁帶,制作教學投影儀。有條件的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掌握全文內容,把握結構,了解大意;重點研讀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入: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和莊重,但我們也深知,他曾因兒時阻止弟弟游戲,自認為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并為此抱恨終生。那么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渡過的呢?讓我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里,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吧。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2、范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可選取重點章節,播放錄音磁帶或由教師范讀。教師不必急于提出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認真聽讀,注意朗讀的節奏、速度與情感,從而提高聽受能力,感知內容。)
3、檢查預習,識記字詞。
4、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出示思考題:
A、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
C、對百草園的描寫,重點突出了哪些內容?
D、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注意圈點、標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讀能力。)
5、課堂討論,培養說話能力和合作意識。
(采用自由發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說什么,知道多少說多少。互相補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論,要盡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論的。)明確:
A、題目提示:文章內容表現一段經歷,(從……至……)兩個過程(百草園、三味書屋);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鳥。
D、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樂的(樂園)。
二、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大致了解了全文內容。對百草園,作者的感受也許會引起我們的共鳴。請大家進一步討論思考,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百草園生活的。出示思考題:
A、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認為描寫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情節,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3、集體討論、交流,課堂發言,明確。
(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現手法。學生的討論可能眾說紛紜,教師要給予恰當地指導,逐漸集中、歸納。)
A、第一部分突出了“樂園”,是百草園生活的總起。
B、最精彩的描寫當屬景物描寫。其特點是:一是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景物的概貌;“單是……”則抓住“短短的泥墻根一帶”,詳寫百草園的內容。二是動靜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說……”寫靜物,“也不必說……”寫動物,“單是……”亦動亦靜,且分別從形態、色彩、聲音、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生動,用詞準確。三是虛實結合、趣味橫生:多數景物是實寫,“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虛寫,通過聯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四是多角度觀察、感受:眼觀色,耳聞聲,手觸物,舌品味……
C、美女蛇的故事為百草園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鳥則抓住動作描寫,引人入勝,使平時無味的百草園也顯得生機盎然,令人歡快。
(其中同學們更喜歡哪個情節并不重要,關鍵是要說明白為什么喜歡,與大家共同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有關片斷多朗讀、多品味、多體會。景物描寫一段最好讓學生背過。)
三、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共同了解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時我們還領略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同學們也應熱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寫方面要觀察仔細,描寫具體、形象、生動。
四、作業
1、抄寫,積累字詞。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在上學途中,也許會有你喜歡的自然景物。請你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訓練。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第二部分。體會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
(教師可從讀、說、背、寫不同角度檢查上一節課的教學重點。)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領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同作者一同走進三味書屋。
三、整體感知
1、默讀理解:
A、課文兩部分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B、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C、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內容上是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搜索信息,客觀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2、討論明確:
A、兩部分內容是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去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愿。
B、介紹三味書屋的環境和入學時的禮節,著墨不多卻令人生畏;寫教書先生,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旁門左道”的問題。態度嚴厲,也不乏和藹,基本不體罰學生;寫教學內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寫學生,敬慕先生,好奇多問,又尋機玩耍取樂。
C、這部分與第一部分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形成對比。
二、問題探究
1、質疑:
(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產生疑惑。例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學生的貪玩逃學等。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不是重點,但卻是難點。教師要正確地加以引導,要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讓同學們提出質疑,然后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重點問題(教師備案):
A、怎樣理解學生的提問和先生的態度?
B、作者為什么要寫學生貪玩逃學的情節?
C、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么?
D、本文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學生提問說明好奇,有求知欲望,應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絕回答,這是因為學生在不合適的時間提出了不相干的問題,違犯了教學秩序和師道尊嚴。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應予否定。
B、游戲是孩子的本性,總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在課堂上貪玩甚至逃學,一般地說來是不允許的。但課文旨在從側面表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陳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C、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隨先生有板有眼地學習,并不抵觸,況且也有游戲的樂趣。
D、對比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突出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表現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也應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三、體驗與反思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1、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2、你喜歡什么樣老師?與“先生”相比,你更喜歡自己身邊的哪一位老師?
3、你認為游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討論,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教師小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毫無疑問,這里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成長的足跡。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為之一變。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寫一段對自己的發展產生過影響的生活經歷。300字左右。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敘和生動、具體的描寫。引導學生記敘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實記敘的內容、增進記敘的興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重點】
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步驟及方法】
一、布置預習(不占課時)
1、看預習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學習重點。
2、,給下邊加線字注音:
確鑿 菜畦 蟋蟀 纏絡 竹篩 覓食 淵博 鼎沸 繡像 錫箔
3、參照文下注釋閱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詞義。
4、參考課后練習理解文章內容。自我了解:哪些問題基本清楚;哪些問題還不明白;除練習中的問題外,自己又發現什么問題。
二、課堂教學(第一課時)
1、檢查預習情況(不看課文):
⑴用詞語卡片或詞語小黑板檢查學生給加點詞注音的情況。
⑵簡要介紹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編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預習提示中的內容,知道本文選自《朝花夕拾》即可。)
2、導語引入新課: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在長高,隨著歲月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他四十六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這段往事,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純真、質樸的思想感情。
我們閱讀這篇課文,要細心體會作者在描繪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一幅幅畫面時,語句滲透著的感情色彩。
3、齊讀第一段:
要求: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
(訓練學生感受重點詞語能力,學習概括方法。)
引導:
⑴這段文字包含幾句話?
(兩句)
⑵第一句重點詞語是哪個?
(百草園)
⑶第二句重點詞語是什么?
(樂園或是我的樂園)
⑷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揣摩: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代漢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
(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
4、默讀第二段:
要求:畫線標出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欄覆盆子)
引導:
⑴不看書,按順序說出作者描寫夏秋的百草園寫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樣描繪的。
⑵指明哪些景物寫的是狀貌(包括動態),哪些寫的是聲音、色彩、味道。
⑶作者用了怎樣的句式把這么多景物有詳、有略、有序的描繪出來?
⑷這段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出來的?
揣摩:
⑴寫黃蜂的動作用伏,寫叫天子的動作用直竄,各和哪個詞語相照應?
⑵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低唱和彈琴能否互換?
運用: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達出喜愛、贊嘆的情感。
5、速讀3~6段(1分30秒之內讀完):
要求:讀后講述美女蛇的故事,情節完整,形象生動。
(不要求背課文)
引導:請大家推薦一位擅長講故事的同學到臺前給全班講。講完后,請同學們設想一下:自己站在靜悄悄的百草園里,想著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對百草園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神秘)
6、小聲朗讀7、8兩段:
要求:邊讀邊想象捕鳥的動作,畫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
(掃、支、撒、系、牽、拉)
引導:不看課本,復述捕鳥動作。同桌互相聽述,更正。
運用:每人想一種游戲,描寫連續動作,至少用五個表動作的詞。
教師小結:百草園那時之所以是我的樂園,因為有美好的景色,還有無限趣味的動植物,長媽媽講的故事那么神奇,閏土的父親教我捕鳥是那么好玩。百草園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課我們共同分析。
三、課堂教學(第二課時)
7、齊讀第9段:
要求:體會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
⑴用三個也許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詞語呼應?(不知道為什么、最嚴厲。)
⑵連家里人將我送進書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測反映了我怎樣的心情?
⑶最后一句Ade我的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依戀)
8、聽讀:(教師朗讀,學生看著課本聽。從出門向東到讀書!)
要求:體會三味書屋的環境與百草園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長媽媽、閏土對我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引導:就以上問題,先分小組討論(二人或四人一組),再組織全班討論。
9、制造情境,體會感情:
要求:同學隨意朗讀第9頁9~10行引號中的話,再現私塾上課情景,感受人聲鼎沸的含義。教師模擬先生讀書陶醉的樣子,學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興趣的事。
(短時間完成)
引導:
⑴你們剛才讀的和老師讀的內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為什么還要學生讀呢?
(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就是強迫學生死讀書。)
⑵應當怎樣恰當的評價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師呢?
(師生一起討論,教師和學生都談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統一認識。)
⑶當老師讀書入神的時候,少年魯迅在下面畫畫,這種做法可取不可取,為什么?
(鼓勵學生各抒已見)
⑷課后研討與練習3,選擇一種主題,并說明理由。
教師總結:童年是一個人的清晨,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視夕拾的朝花。可見感情的基調是緬懷從童年天真、幼稚的行為中,發現純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憶童年的感受,對三味書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滿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業:
背誦第2段。
四、寫作指導(第三課時)
1、指出下面幾段話各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并說明如何體現的:
⑴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喜愛)
⑵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依戀)
⑶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問題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
(不滿)
2、仿照下面的描寫,寫一個你喜愛的東西,在描寫中表達喜愛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頭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極薄,色明黃,形微扁,有的偶帶小蒂和一兩瓣的綠葉,瓤嫩筋細,水分極多,嘴有一種柔和清新的味兒。
3、續寫一種游戲,寫出玩時的心情,準確描述動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飯,聽見小朋友們在街上游戲的聲音,心里發癢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兩位老師。讀后,說說作者對這兩位老師的感情各是怎樣的。
⑴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也許我歪著頭正看窗外的小鳥吧,或者是給鄰居通報一件在當時看來是應當立刻通報的事情,總之,冷古丁地頭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學后,我兩手抱著頭哭著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饅頭那么大的一個血包。
⑵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請用記敘文字描繪一個人的行為動作,表達你對這個人的態度和感情。
【教學目標】
1、領會舊式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感悟作者關注兒童健康生長的情懷。
2、理解本文運用對比突出中心的寫法。
3、品味本文語言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豐富同學的詞匯。
【教學思路】
初步感知──理性認識──深入探究──品味積累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像一支動聽的歌,又似一幅美麗的畫,每個人都有屬于自身的童年樂園。魯迅先生也曾在他四十五歲時,回憶起他的童年往事,今天就讓我們隨先生一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解一下魯迅先生的童年。
二、簡介魯迅《朝花夕拾》,推薦課下閱讀
三、同學自主學習課文
要求: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通讀課文。
jia sui jia bo
莢 髓 頰 箔
纏絡:條狀物回旋地束縛在別的物體上。
無味:文中指沒有趣味。
同窗:文中指同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完成考慮題:
⑴作者寫了百草園的哪些事、物來突出“樂”的?
⑵作者寫三味書屋時,又選取了哪些片斷再現當時的學習生活?
⑶你認為作者通過這兩處生活的記敘,要表達怎樣的感情?
⑷文中第九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教師依據同學學習情況和發言,適當予以點撥
五、作業
1、讀熟課文,誦讀第2和第7自然段。
2、依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和想像,為百草園畫一幅畫。(不要拘泥于課本插圖,我個人認為彩圖應為現在修后的。)
第二課時
一、同學互看互評畫的《百草園》,比比誰畫的逼真、畫的富有想像力,這樣便于理解、背誦,對同學更好地理解運用精彩段有協助。
二、復述美女蛇的故事。
(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
三、這篇課文同學們念念不忘、津津樂道的是百草園,下面就請大家依照文中句式說說你感受到的百草園之樂。
句式:不必說……不必說……單是……
如:不必說泥墻根一帶的自由玩樂,也不必說夏夜納涼聽到的美女蛇的故事,單是冬天里雪地捕鳥,就有無限樂趣。
不必說色彩斑闌、明艷美麗的植物,也不必說體態可愛、生龍活虎的動物,單是神秘、奇異的美女蛇傳說,就有無限樂趣。
四、研讀課文,問題探究。
1、“我很想詳細地知道怪哉”寫出了“我”怎樣的心理?先生真的不知道嗎?
2、課文寫了小朋友們人聲鼎沸的讀書情形,你覺得小朋友們是讀懂了念嗎?為什么?
3、老師讀書入神的時候,小朋友們干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4、課文為何要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放在一起寫?
5、壽先生是怎樣一位教師?
(以上問題不必拘于教參,同學只要言之有理即予以肯定,教師應重點說說第四個考慮題,讓同學明白對比的寫法。)
五、品讀積累。
同學細讀課文,尋找佳詞好句,歸納整理。(同學落實到積累本上)
例:一組精彩的動詞:打 露 支 撒 系 牽 看 拉 罩
一組精彩的句式:也許是因為拔何鳥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六、作業。
1、課外閱讀語文課本《過年》《思,在百草園》。
2、日記本上完成:給少年魯迅的一封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