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1
這是汽修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了解球的彈跳高低與氣的關系,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
2、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樂意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幾個充好氣、完全沒氣的皮球各幾個。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球、引起積極探索的興趣。
1、幼兒玩排球游戲。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拍皮球,看看哪個小皮球跳得高。讓幼兒先去自己體會一下這個小皮球是什么與什么。而且為什么可以拍起來。
2、說說自己拍的小皮球。
教師:你的小皮球能拍起來嗎?為什么有的氣球拍不起來?
讓幼兒自己去想想為什么氣球有分拍的起來和拍不起來,為什么呢?這之間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和教師一起給沒氣的皮球打氣。(不要打得太足)。
幼兒拿皮球,教師給皮球打氣,鼓勵幼兒聽一聽充氣的聲音。
教師:剛剛我們往皮球里打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氣呢?
教師:讓幼兒在教師往皮球里打氣的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氣的存在,為什么有氣在里面就會鼓起來?而沒氣的就焉焉的。
三、幼兒再次拍球,驗證自己想出的辦法并再次發現問題。
1、教師:皮球拍起來了嗎?
(充好了氣的就可以拍起來,而沒有充好氣的就不能拍起來)
2、教師:我們剛才用的方法正確嗎?你們覺得皮球跳的高嗎?
(讓幼兒先觀看沒有充多少的氣的皮球體會一下跳的高嗎?而充的比較足的皮球跳的高,為什么呢?)
3、為什么會這樣呢?怎么辦?
教師:為什么有些氣球沒有跳起來?那么充了氣后又會跳起來?
四、幼兒和教師再次給皮球充氣,幼兒檢查是否給皮球充足氣。
教師:請你們檢查一下皮球有沒有充足氣。
五、幼兒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氣的皮球能夠彈跳的很高的現象。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設計意圖:《快樂的小氣球》教案課后反思
我們中班這周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我來幫助你》,讓幼兒認識并了解我們生活中幫助我們的人,學習他們樂于幫助人的可貴品質,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老師經常會鼓勵幼兒要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美德,在班上也常常看到幼兒之間會互幫互助,比如在午睡起床后,能力強的幼兒會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穿衣服、穿鞋子等現象。《快樂的小氣球》講述的是一只快樂的小氣球助人為樂的有趣故事,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懂得當別人碰到困難時應想辦法幫助,同時明白幫助別人也可給自己帶來快樂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誰有困難我來幫。”
2、初步嘗試表演故事,體驗參與表演的快樂。
3、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想辦法幫助,感受幫助別人很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 ;小鳥、小雞頭飾若干;實物氣球若干;創設表演情景(樹、草地、小河、荷葉、小鳥的'家)
活動過程:
一、ppt圖片導入。
1、今天天氣真好,天空飄著幾朵白云,你們看誰來了?打個招呼吧。
提問:小氣球是快樂的還是難過的?
2、聽小氣球唱兒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氣球到底幫助了誰呢?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小氣球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快樂的小氣球》
二、完整欣賞故事
1、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2、提問:故事里有誰?是誰遇到了困難?誰救了它們呢?
三、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故事第一段—小氣球幫助小鳥。
1、老師邊講邊播放課件:故事開頭講至小氣球連忙問:“小鳥,小鳥,你為什么哭呀?”
提問:a.小鳥為什么要哭?(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
b.小氣球看到了,會對小鳥說什么?(幼兒學說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c.小氣球會想什么好辦法幫助小鳥。
2、教師繼續把第一段故事講完。
提問:小氣球幫助小鳥后心里感受怎么樣?
小結: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這真只快樂的小氣球。
故事第二段--小汽球幫助小雞。
1、老師邊講邊播放課件:講到一不小心掉到河邊的荷葉上了,進行提問:這可怎么辦呀?
2、我們來看看小氣球師怎么做的。(幼兒學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3、 小氣球幫助了小鳥,現在又幫助了小雞,心里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小結:原來幫助別人會使我們變得很快樂。
四、故事表演
請三分之一幼兒扮演小氣球;三分之一幼兒扮演小雞;三分之一幼兒扮演小鳥,邊聽故事邊集體表演。
五、討論交流。
1、除了小鳥、小雞,生活中還有誰需要幫助?
2、觀看一些需要幫助的圖片
小結:我們要像故事中的小氣球學習,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地去幫助他們,幫助別人過后我們也會得到快樂。
六、結束
聽了今天的故事,你們都很喜歡小氣球,現在我們一起學學小氣球飛,看看幼兒園哪里需要我們的幫助,結束活動。
課后反思:
1、課堂設計方面很多老師提出更好的想法,比如表演環節時采取老師和幼兒邊講邊演,不要播放故事錄音,這樣讓幼兒更好地練習對話;環節五可以采取故事創編,提問誰還需要幫助時,有一些幼兒大膽表達并創編,比如有幼兒回答小螞蟻需要幫助,它被關在房子里面出不來,老師可以鼓勵并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講下去。
2、活動目標三“有困難”在活動提問中沒有顯示出來,應該把重點放在上面,重點也沒得到提升。
3、教師沒有進行有效提問,一些提問不夠恰當。
4、在課件制作方面受到老師們的肯定和表揚,材料準備充分,我還需努力。
5、很多新教師很優秀,各有才藝,我自愧不如,我真的需要加倍努力,要強迫自己多學習,要大膽主動向老教師討教經驗。
6、一堂見面課讓很多新老師忙碌緊張不安,確實很考驗每個新老師,讓我發現我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同時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促進我們這些新教師的成長,這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同時感謝幫助我的各位老師,謝謝你們。
從事汽車發動機教學已接近半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最初的時候,我以為學汽車發動機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上課時,無非是老師演示,學生再照著“葫蘆畫瓢”。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效果卻不好。主要表現有:
1、漠視理論
學生覺得理論不重要,只要能動手拆裝和修理就行了。因此一講理論有些學生就漠不關心,甚至睡覺。
2、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還有一些學生,平時昨夜練習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3、雙向發展
這些同學既喜歡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所以出現了:一部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說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學生走神了,根本沒有聽見你在說什么這樣的情況。
為此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頂多把實訓當成一次汽車發動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為什么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通過學習,我感觸很深,在課堂上,雖然上課紀律好,
但我卻不能做到讓學生掌握主動權,整個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課堂效果比預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嘗試,在磕磕碰碰中進步。在汽車發動機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實際,探索適合汽車發動機課堂教學的思路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汽車發動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教學實踐中體會以下教學反思:
一、 理論教學:
1、講解。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解新知識,這時的講解如畫龍點睛,學生聽的仔細、認真,將會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識。例如在講解配氣機構作用及組成時可以進行精辟的講解,主要講一下如何拆裝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為以后的練習打好基礎,把握正確的方向。
2、演示。演示是汽車發動機課堂中的必備環節,它不僅是對本課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也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實際操作了解操作要領及時掌握操作要訣。
二、實作教學:
1、操作。主要指學生實際操作,實際操作是鞏固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關鍵過程。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操作要豐富多采,重點在舊知識的復習、新知識的應用。操作可以采用、創新操作、自主操作等形式。例如在拆裝氣缸蓋螺栓是我們講求順序、次數、以及力度。
2、適時開展技能大練兵。通過技能比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協調意識,規范他們的操作流程。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汽車發動機理論和操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作中培養良好的習慣,為以后工作打好技能基礎。
因此,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論教育,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了解球的彈跳高低與氣的關系,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
2、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樂意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皮球或者汽球,充氣筒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幼兒玩球、引起積極探索的興趣。)
1、幼兒玩拍球游戲。
老師:小朋友們好,前幾天啊老師看到一些小朋友在玩皮球,在玩的過程中呢他們就吵起來了,因為他們在比一比誰拍的氣球更高,那今天老師要請我們班上的兩個小朋友來拍皮球,大家看看誰拍的小皮球跳得高。
2、說說自己的小皮球。
老師:我們來說說誰的更高啊?你的小皮球能拍起來嗎?為什么你的氣球拍不起來? (幼兒思考并回答) 老師: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為什么有的氣球拍不起來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和老師一起給沒氣的皮球打氣。(不要打得太足)。
幼兒拿皮球,老師給皮球打氣,鼓勵幼兒聽一聽充氣的聲音。
老師:剛剛我們往皮球里打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氣呢?
2、幼兒再次拍球,驗證自己想出的辦法并再次發現問題。
老師:皮球拍起來了嗎? (充好了氣的就可以拍起來,而沒有充好氣的就不能拍起來)
老師:我們剛才用的方法正確嗎?你們覺得皮球跳的高嗎? (讓幼兒先觀看沒有充多少的氣的皮球體會一下跳的高嗎?而充的比較足的皮球跳的高,為什么呢?)
老師:為什么會這樣呢?怎么辦?
3、幼兒和老師再次給皮球充氣,幼兒檢查是否給皮球充足氣。
老師:請你們檢查一下皮球有沒有充足氣。
幼兒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氣的皮球能夠彈跳的很高的現象。
三、活動結束。
老師:好啦,那請剛剛那兩個小朋友再來拍拍小皮球吧,哇,他們拍的都很高了呢,原來啊,充滿了氣的皮球就能拍的更高,希望小朋友們在玩游戲的時候不要爭搶也不要生氣,大家都要動腦筋要相互交換玩具好嗎。
活動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幼兒積極探索,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并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