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3
這是北師大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知識的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演示動畫“圓柱體的體積1”)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1)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③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1)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2)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3)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2)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1)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
(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是75平方厘米,長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形罐頭盒的內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5.
1.出示例5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積: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8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公式的應用.
四、課堂練習
(一)填表
底面積S(平方米)15
高h(米)3
圓柱的體積V(立方米)6.4
(二)求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三)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五、課后作業
(一)求下列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圖中單位:厘米)
(二)兩個底面積相等的圓柱,一個圓柱的高為4。5分米,體積為81立方分米.另一個圓柱的高為3分米,體積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聽了劉老師上的《圓柱的體積》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的一開始,劉老師復習以前學習過的一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bh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ah,統一成一個計算公式v=sh。并向學生提問:這個統一的計算公式是否也能用來求圓柱的體積?通過設疑揭題從而引入新課。教者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銜接自然。新課引入“引”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思路, ,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新課教學,教者積極創設了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教者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者讓學生拿出課前布置的預習單作業,把自己預習的結果在四人小組討論,同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生學習小組活動中去,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圍繞預習單的問題去進行實踐、探索、發現。學生四人小組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把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學生在操作、比較中,緊緊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學生在逐題匯報預習單內容時,教師的"導"、"放"、"扶"層次分明,教師雖然沒有講太多東西,但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師與生、生與生間的交流評價,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使學生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本節課采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
(1)處理推導過程不夠到位,只講清了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高,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沒有進一步弄清圓柱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如:圓柱的半徑=長方體的寬,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長。
(2)本節課我覺得在練習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習題。總之,本節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靈活,體現了重在思,貴在導,導思結合的原則,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講課的題目是《圓柱的體積》,是北師大版第一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圓柱的體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本節課的我預設教學目標有三點:1.了解圓柱體積(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2.能夠通過“類比猜想—驗證說明”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3.能夠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圓柱的體積》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這節課的順利學習將為以后圓錐體積的學習鋪平道路。因此我一開始利用舊知先提出問題:什么是圓柱的體積,以此揭示課題。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學生不難發現兩個重要要素底面積和高。同時學生學生也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已經有了把圓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經驗,由此知識點我引導點拔學生大膽猜想把圓柱切拼成長方體,所以我給學生創設盡情展示自我的空間,通過自主的學習、合作探究、動手操作,讓學生推導出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本節課的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公式推導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猜想、類推、對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另外,通過猜想、驗證、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生體驗了探索數學奧秘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一、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大膽猜想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和應用等能力。這個過程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圓柱體積公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要用到等積變形、對應、以及邏輯推理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困難,所以我認為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應用公式時我采用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給出底面積和高兩個已知量,讓學生直接口算求出體積。第二個層次變形練習:分別給出底面半徑和高、直徑和高、周長和高,讓學生選擇簡便的方法求體積。這樣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同時也關注了學生思維的差異性。
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法、提問法等,在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方法有:觀察法、思考法、合作探究法等。
圓柱的體積
下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為什么?
(2)猜一猜,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
用什么辦法驗證呢?
圓可以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
計算面積,圓柱可以轉化成
近似的長方體計算體積嗎?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 份、64 份XXXXXXXXXX切開后拼成的物體會有什么變化?
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
物體就越接近長方體。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 份、64 份XXXXXXXXXX切開后拼成的物體會有什么變化?
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
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
長方體的高等于
圓柱的高。
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根據上面的實驗和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XXXXX高
如果用V 表示圓柱的體積,S 表示圓
柱的底面積, h 表示圓柱的高,圓柱的體
積公式可以寫成:
V = Sh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照下圖的樣子拼一拼。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XXXXX高
回顧圓柱體積公式的探索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
把圓柱轉化成長方
體,與探索圓面積的方法類似。
可以用長方體體
積公式推導出圓
柱體積公式。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半徑是5厘
米,高某某8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
少立方厘米?
3.14XXXXX52XXXXX8=628(立方厘米)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628立方厘米。
1. 計算圓柱的體積。(單位:cm)
3.14XXXXX(8XXXXX2)2XXXXX4=200.96(立方厘米)
3.14XXXXX32XXXXX6=169.56(立方厘米)
2. 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周長是 62.8 厘米,高某某50厘
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62.8XXXXX3.14XXXXX2=10(厘米)
3.14XXXXX102XXXXX50=15700(立方厘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