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盼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明標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出示課件2:謎語]“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
2.[出示課件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么,愿望實現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自學探標
1.認讀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別;(2)“篷”與“蓬”字形區別,意義不同;(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嘩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交流研標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反饋驗標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好,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并簡單說說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ㄒ唬┑谝徊糠?/p>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說明什么?(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說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ǘ┑诙糠?/p>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每天都在想,盼著下雨。
?。ò鍟禾焯炫蜗掠辏氪┬掠暌拢?/p>
?。ㄈ┑谌糠?/p>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作者認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ㄏ掠晏欤┥闲掠暌碌酵饷嫒ァ#?/p>
?。?)“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我為什么這么興奮?
?。ㄍ饷嬖谙掠?,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體會作者的心情。
[出示課件5](學生完成后先提問,然后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蕚渎犛⒄Z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ㄐ菹⒁粫海?/p>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ㄋ呀涃I了)
我說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ㄋ龥]說要燉肉)
我說爸爸說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ú幌嘈牛?/p>
?。?)“我”把雨打玻璃窗說成“敲著鼓點”可以看出什么?
?。ㄓ陮?ldquo;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帶來難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么盼著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ㄋ模┑谒牟糠?/p>
1.“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么?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我”這次為什么會“理直氣壯”?
?。▼寢寷]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為什么?
(怕弄壞了新雨衣)
4.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ㄅd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出示課件6]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ǘW生匯報,教師指導
1.學生匯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我”每天盼著變天。
?。?)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著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學生匯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
?。?)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獲,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并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ò鍟簢@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讀通課文,并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教學難點:讀通課文,并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揭題:
1、談話:(板書:薺菜)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薺菜嗎?誰來說說它是怎樣的?(薺菜是一種野菜,嫩葉可吃,味略有點苦。)(注:教師在談話過程中指導“薺”字的寫法。)
2、揭題:既然薺菜味有點苦,不好吃,那么“我”為什么會盼春天的薺菜呢?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第13課《我盼春天的薺菜》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饋。
三、 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交流反饋:
?、俜秸n后讀讀寫寫,說說你認為難讀難寫的生字,并說說為什么?
?、谧x一段你最喜歡讀的段落。
五、作業:完成作業本第一、二、三題。
四、學習1、2大段
1、指名讀第一段,有什么疑問?
2、讀第2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話具體寫出了“我”小時候很饞?
3、薔薇枝、映山紅好吃嗎?為什么“我”會一把把塞進嘴里?
4、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齊讀。想一想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么樣,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句話來概括?
5、總結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4—10小節,了解舊社會窮苦人家孩子的苦,體會小女孩對薺菜特殊的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9、10小節。
教學重難點:了解舊社會窮苦人家孩子的苦,體會小女孩對薺菜特殊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導入新課
薺菜只是大自然中一種不起眼的野菜??墒俏?mdash;—一個生活在舊社會窮苦人家的孩子,卻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一種強烈的愿望!這背后,究竟藏著多少辛酸種快樂的故事呢?
二、整體入手,理清主線
1、默讀課文4—10小節,想一想:
填空:
我對薺菜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沒有薺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有薺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2、指名匯報。
3、總結:苦難享受
4、看課文插圖,應該是哪一種日子?另外一種日子,你能想象出來是什么畫面嗎?
三、學習4—8小節
1、自由讀4—8小節內容,思考:在那苦難的日子,我遭受到哪些痛苦?(邊讀邊劃出有關句子)
2、給第4自然段的畫面取一個主題(心情基調)。
[板:饑餓]
你從哪些詞句里體會出來?感情朗讀。
3、第5自然段的畫面取什么主題?([板:緊張]
應該怎么讀?(語速加快)
4、第6自然段?[板:冷酪或者悲慘]
怎么讀?評評同學哪里讀得好?
5、第7自然段?[喪氣、悲哀]
媽媽知道這件事為什么會哀愁呢?(討論)
讀出感情。(哀愁)
6、讀了第8自然段,你的心情如何?
這里為什么要寫羊兒回圈,烏鴉歸巢?(討論)
小結。讀出孤寂的感覺。
三、學習9—10節
1、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師)范讀第9、10節。
2、自由讀第9、10節,思考:在有薺菜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什么?(邊讀邊做上記號)
3、說說你最喜歡作者的哪些感受,為什么?(與前對比)
[板:好吃坦然]
4、小結:我不但解除了饑餓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同時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5、指導朗讀。
6、嘗試背誦。
7、在有薺菜的日子,我是這樣坦然,沒有薺菜的日子卻只有苦難!難怪我會對薺菜有著一種——難怪我會這么盼望——
8、春天帶給我多大的希望??!如果你是課文中的小女孩,你會有哪些希望?
[春天帶給我多大的希望??!
我多希望()!
我多希望()!]
四、總結課文,說說啟發。
五、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我盼春天的薺菜
苦難:饑餓、緊張、悲哀、孤寂……
特殊的感情
享受:好吃坦然希望……]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背誦9、10兩自然段。
2、給課文分段,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大意。
教學重點: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背誦9、10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學習提示”。
1、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有哪幾步?
?。?)寫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2)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都是主要的,就要進行歸并。
(3)明白、簡潔、完整。
二、讀課文,正確的給課文分段。
1、聯系單元學習提示和課后練習第三題,給課文分段。
2、交流匯報,并說說原因。
?。?第一段;2—3第二段;4—8第三段;9—10第四段)
3、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4、匯報討論。
(結合課后題3討論第3段大意。)
5、概括總結。
三、討論課后題1、2、4。
四、背誦9、10自然段。
怎么背容易記住,請大家出出高招?
自由背、指名背、小組背、齊背。
五、課堂作業本。
六、課堂總結。
一、課文理解:
課文寫了舊社會農村的一個窮苦的孩子以挖野菜為樂,表達了對薺菜的特殊
感情,含蓄地反映了舊社會貧苦農民的孩子對自由的向往,也從側面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小學語文第九冊課程輔導——16、我盼春天的薺菜。
課文開頭就點明了課題“我對薺菜有著特殊的感情”。接著寫“我”小時候饞是因為肚子餓,具體記敘了“我”因饑餓掰了財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財主家的人兇狠地追趕的事,既反映了舊社會財主欺壓窮苦人家孩子的罪惡,也是“我”對薺菜有著特殊感情的原因。課文最后寫出春天帶給“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很值得我們深思。
二、學習重點:
1、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當段落由多個自然段組成時,經常
用到自然段段意歸并法。閱讀時,先認真閱讀文章,理清每一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著聯系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哪幾個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歸納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薺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詳見課本第六單元單元學習提示)。“自然段段意歸并法”的難點在于對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據主次關系進行取舍。在概括時應反復閱讀體味才能確定,有時幾個自然段寫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去概括。如課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對各自然段段意串連起來時,對語句進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順。這段段落大意可這樣概括:“我”掰財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財主家人兇狠追趕而跳進河里,后來不敢回家,獨自游蕩在廣闊的田野上。
2、課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饑餓的冬天過去了……藍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第九冊課程輔導——16、我盼春天的薺菜》。讀這段話,要這樣去理解:1、勞苦的人家辛勤勞動了一年,秋天收起來的糧食大多被財主剝削去了,家里一點糧食,不夠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餓。2、窮人盼望春天的到來。因為春天一到,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可以挖野菜來充饑。3、“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多好吃了”。這樣的食物只有窮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為它比挨餓好受多了,所以對薺菜有一種特殊的感情。4、為什么“挖野菜時會有那種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種享受呢?這更是對薺菜有一種特殊感情的反映。因為如今去挖薺菜時,可無憂無慮,不必擔心財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兇狠地追趕,還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鳥、樹上的杏花、天上的白云。
三、難點分析:
【難句理解】“我并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在
那個社會里,要是媽媽知道這件事,怎么會不哀愁呢?因為擔憂自己的孩子遭到財主毒打,擔憂財主會借此向父母敲詐、逼債。我怎么忍心看著媽媽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為命的父母,所以說“我并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
四、參考資料:
薺菜,一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葉可以吃。
淺析教材:
《我盼春天的薺菜》共10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點明課題,“我”盼春天的薺菜是“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第2、3自然段中寫“我”小時候嘴饞,要吃野花野草,是因為肚子餓。第4----8自然中,寫了因饑餓掰了財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他家的人拿粗木棒兇狠地追趕而跳進河里,上岸后怕得不敢回家。9、10自然段寫“我”喜愛薺菜,不僅因為它好吃,更為重要的是挖薺菜時心情坦然無慮,不必擔心有誰兇狠地追趕,是一種享受。
課文寫舊社會農村的一個窮苦孩子以野菜充饑,以挖野菜為樂,抒發了對薺菜的特殊感情,反映了對自由的向往,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財主的罪惡。
本課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學習第1、9、10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第2----8自然段,第三課時:練習分段,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結合教材特點,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學習字詞。
采用變序法學習課文1、9、10自然段,初步感受舊社會窮孩子的苦,生活在新社會的甜。
本節課的重點是:我對薺菜有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難點是:課文寫的是發生在舊社會,距當今兒童生活距離遠,這對學生理解、體會本課思想感情有一定難度。
對教材附件的理解:此文中有幅插圖,教學中,結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描述插圖,可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
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突出兩點:一是突出主體思想,以學生質疑,探索為主,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鼓勵學生提出設計富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二是突出以讀為主。這篇課文感情充沛,特別是最后兩自然段,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讀去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故此,可選擇講讀法、引讀法、觀察法,討論法,比較法等教學方法,啟發誘導,使教的過程變為教師導的過程,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以期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標。此外,適當采用電教手段,加大教學密度,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提高教學效率。
“教是為了不教”,“達到用不著教”的唯一辦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九義”小語教學大綱提出:“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可見,做好學法指導,對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尤為重要。本課的教學,著力從三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是繼續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能獨立應用標號法、筆記法;二是繼續交給閱讀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關鍵詞學懂句子,三是讓學生學會“讀、思、劃、議、寫”的讀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語感,本課時的教法設計和學法選擇遵循語思統一原則和以讀為主原則。
設計意圖。
本課時的設計的總的指導思想是求實、求活、求新、求效、,力求緊扣目標,圍繞重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第一步:揭題讀題,明確目標。
出示課題,讓學生自由地讀這個課題,指名讀,說說為什么這樣地讀。目的是課一開始使學生全情投入?!秾W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我設計的這一程序,讀好課題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第二步: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接著,我就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讓學生思考,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調,把握好課文內容,也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這一程序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步:學習字詞。
學習字詞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可采用各種方法。學字詞為下文學課文作了鋪墊。
第四步: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質疑,估計學生會提:A我對薺菜有著一種什么樣的特殊感情?從哪兒看出?B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特殊的感情?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善于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這是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手段之一,是實現素質教育核心的重要環節。通過質疑,達到這樣的目的:1、弄清這幾個問題,也就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2、從學生質疑入手,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利于促進主體性發展。
第五步;變序學習第9、10自然段。
學生產生了疑問,教師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馬上學習第9、10自然段。讓學生自由地讀,找把能看出這種特殊的感情的句子劃出來,討論。
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于書,入于耳,出于口,明于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本課的第九、十自然段寫得非常美,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讀,回味無窮,在這一段教學時,我設計了指名讀,范讀,齊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來讀,讀得認真,讀得生動。
這段教學中學生對文中的理解有一個難點,就“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別提有多好吃了。”現在的學生裝生活條件好了,會有這種體驗嗎?我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尋找與文中生活相似性體驗。“餓時會餓得……”教師的語言有效地強化了與學生原有體驗間的聯系,感悟不一定借助實景實物,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的遷移,是一種情感的體驗與共鳴。聯系生活,借助想象,學生可以體驗到未曾經歷過的事。
第六步:總結課文,留下懸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突出讀的訓練,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熏陶有機地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