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7
這是電子類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概述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節,是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國際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和我國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迫切需要加強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每個人從小開始直到離開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環境教育。本節內容包括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涉及范圍廣,知識跨度大,生物圈中種群的數量非常之多,形態各異、結構復雜,生命現象表現豐富多彩,其使用價值也就更加多樣化了,學習這節課學生不僅需要擴散思維、概括、綜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學生的信息獲取、處理和表達能力。以往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課堂上無法呈現豐富資料、無法創設交互情境、更無法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存貯量大,處理迅速,方便的人機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個別化學習環境等優點,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發展水平,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實現因材施教。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制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口頭表達、與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學會處理在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問題及各種關系,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的活動,使學生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生命、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真正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付諸于行動上。
(2)健全法制觀念,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全球合作,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
(3)形成保護環境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人是生物圈的一員等知識,分析過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在本模塊中也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也接觸了生物多樣性在減少,需要樹立可持續性觀點等知識。因此在教學中盡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注生態倫理的道德問題,形成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本節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和結構化,強調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達到同化和順應,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使CAI更注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個別化教學選擇,強調教學的主體性,強調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本課可采用的最好學習方法便是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建立在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創造教育基礎之上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與目的。與傳統教學相比,師生關系發生了互位變化,同時教材變成了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多媒體則成了學生認知的工具。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多元化的軟、硬件學習環境,使學生方便地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去主動地發現、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高質高效地獲取知識,培養創造能力。
五、教具準備
1、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
2、《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網頁式課件。
六、教學及課件設計思路
依據本節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采取以下的教學流程:問題導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歸納小結→練習反饋。通過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談話組織整個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通過網頁瀏覽,自主、主動地參與探究,可以懂得知識是怎樣從對資料的解釋中產生的,可以把學生引向一個涉及到方法論且充滿了探究精神的研究過程,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對資料的分析研究,感受到環境和人們之間的密切關系,認識到破壞大自然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作業。產生向往美好家園的感情。
2、在活動中培養初步的生態環保意識和愛護家園的責任感,掌握一些簡單的保護生態環境和用自己行動美化家園的具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移情體驗,引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思考,樹立環保意識和愛護家園的責任感,能盡自己的力保護生態環境,美化家園。
教學難點:
做一個“環保小衛士”,讓自己的環保行為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教學準備:
師:相關課件、垃圾桶等。
生:環保棋、垃圾等。
教學流程:
活動一:環保大討論。
1、師:小朋友,你喜歡旅游嗎?說說去過哪里?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那里的風景嗎?
師:今天老師也帶大家去個地方,看看這天、這水,猜猜這是哪里?(國家AAAA級景區富春桃源景點——巖嶺湖)
2、師:“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其實這樣的美景在我們富陽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近它,規劃方案《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作業》。
4、你喜歡這樣的環境嗎?(揭示課題——美好的家園)
5、討論:怎樣的家園才是美好的家園?
6、然而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在我們身邊,并不是每一個角落都是這樣美好的,你瞧!
△關注被砍伐的森林。
1、這只小鳥飛來飛去在干什么?
2、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會說些什么?
3、有些地方的人們隨意砍伐森林,會導致什么樣的嚴重后果。
師:同學們,破壞動植物的家園,最終只會毀壞我們自己的家園啊!
△關注廢氣、廢水污染。
1、你又看到了什么?想住這兒嗎?為什么?
師:這樣的生活環境會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老師就在網上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
3、討論:同學們,看著剛才的一幕又一幕,想想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
4、你有什么要跟那些破壞環境的人或者我們大伙兒說說嗎?
活動二:環保小實踐。
師:保護美好家園,人人有責,就拿咱富陽來說,富陽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獲得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稱號,那我們小朋友做些什么呢?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丟垃圾做起。
1、了解學生平時是怎么做的。(及時評價和表揚學生。)
師:保護環境不能光憑一顆心,也要講學問,你瞧: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家,垃圾一般有三個家: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
2、你了解他們嗎?比如說什么樣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重點關注:
△電池
1)了解電池的作用、危害、回收。你身邊有這樣的有害垃圾嗎?趕快放到我們的回收箱里來吧。
△可回收垃圾
牛奶盒回收變廢為寶、廢紙的回收、塑料的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活動三:環保游戲常
1、師:你們平時喜歡下棋嗎?垃圾朋友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特意獎勵我們二(5)班的小朋友一副環保棋。我們一起來看看。
2、學生活動。
3、反饋采訪,你為什么能這么快走到終點?
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著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總結。
(1)通假字“屬”、“憑”;
(2)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3)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2、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敘事、議論內容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過程與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過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通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信息素養
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識別和運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分析
四、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五、教學設計過程
略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一單元第一課《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節課的內容。這節課緊扣“個人禮儀”為中心,主要講了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以及怎樣養成良好的個人禮儀習慣等知識。這節課的內容是第一課的一個重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學好本課,有利于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提高禮儀素養,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理解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情感目標:尊重自己和他人,提高個人禮儀修養水準,做講文明、有禮儀的人。
能力目標:自覺踐行禮儀規范,維護自己的文明形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
個人禮儀習慣養成
教學難點: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
二、【學情分析及學法】
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應在學校做好就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那么,德育教育就應該放在首位。而中職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不強,注意力較難集中,不能被動接受枯燥理論說教;再加之受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現在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內容簡單灌輸給學生,必須從學生實際入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競賽,合作協同形式,組織學生討論并布置任務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使學生從感情上接受,并變成自覺行動,才能達到德育課的學習目的。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及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我在課前做好了多媒體課件,安排了情景劇的排練,并布置每小組派代表準備作自我介紹。學生預習課文并查閱有關個人禮儀的資料,搜集有關公共場所違背文明禮儀的圖片和常用文明用語等相應資源,發布到校園網上“德育之窗”。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激趣導入、探索新知、引思明理、學以致用、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2’
播放PPT課件,將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標準儀態的圖片展示出來,同時播放不雅姿態,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真切地了解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加深印象,激發求知欲,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舉止,為導入新課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30’
案例一多媒體展示老布什競選演講材料。(設計意圖:我校每月舉行一次演講比賽,讓學生觀看了解,對自己今后參加演講有幫助和提高。)
材料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看了這些材料,同學們有何想法?學生積極思考,發表個人意見。(設計意圖:利用經典案例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材料分析,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教材關于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并分析問題:為什么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并回答。
互動在線一分鐘專業演講比賽,將事先設計好的表格發放給每個同學評價打分。(設計意圖:既鍛煉了上臺同學膽量,又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個人禮儀問題進行分析、點評,強調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進行點評小結。)
榜樣力量展示彭女士出訪的部分新聞報道及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說說為什么彭女士會贏得好評如潮,這又說明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個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個人形象可以提升整體素質,同時讓學生明白個人禮儀的重要性。儀容之美包括儀容的自然美,修飾美和內在美三個層次,提高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并引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播放材料,引導探究問題,學生討論、分析、列舉,和老師一起歸納、概括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注意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他們思考與討論,讓學生明白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文明無大事,細節彰顯道德,從而落實到行動上,規范自己的言行。
播放課前學生收集的相關違背文明禮儀要求的圖片,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讓許多平時不以為然的小事和小節,放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中就被放大了,正確與錯誤產生強烈的對比,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教育學生,應學會自尊自愛、加強自律、約束自己的言行。并引發學生心靈震撼,升華感情。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小組競賽(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語,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檢查了課前作業。)
互動在線學生表演禮貌情景劇(設計意圖:通過表演既鍛煉了上臺同學,又加深了學生對禮儀知識的運用,對其儀容、儀表、儀態也是一個很好的檢驗和提升。并且懂得文明禮儀習慣應從小事做起,從日常行為開始,突出本課重點。)
(三)引思明理5’
提問:1、2、3、(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在無人監督之下,能自覺遵守行為準則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懂得尊重別人,才會自覺按社會公德行事。要提高個人禮儀修養水準,就要養成文明禮儀習慣,就必須自尊自愛、自律自強,鞏固重點和難點。)
(四)學以致用5’
播放周思敏《現代禮儀知識》視頻,讓學生邊看邊練,相互指出每位同學在儀容儀表上的優點和不足。(設計意圖: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找出自己在個人禮儀修養方面的不足,完成課后作業①。)
(五)課堂小結3’
1、運用“盤點收獲”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代表發言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又在知、信、行、三個方面進行了盤點,符合德育教育理念。)
2、課后作業
①行為訓練:儀態訓練、坐姿訓練,走姿訓練、站姿訓練。
②觀察學校演講選手的儀容儀表,分別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課后討論。(設計意圖: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規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六、【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應簡明扼要地將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方便他們理清知識結構。
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
七、【教學后記】
1、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本節內容通過讓學生表演和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學的東西和學生實際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了知、信、行的統一。
2、在課堂上,周思敏《現代禮儀知識》視頻不能全部觀看完,所以由班主任老師在課后組織觀看。德育教學工作應全體配合,常抓不懈,德育教師的工作任重道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