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7
這是介紹一種事物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五年級語文上冊《介紹一種事物》教學設計
(1)要求學生細致觀察一種事物,并搜集相關資料。
(2)進一步了解事物特點,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點介紹清楚。
2.教材分析
本次單元習作的任務是寫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單元習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以拓寬選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確的習作任務。第二部分從寫之前、寫之時、寫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習作建議。結合說明性文章的特點,教材從內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
3.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習作內容是介紹一種事物,可提前布置預習作業,方便學生提前進行觀察或搜集資料。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可能存在打不開思路的現象,多選擇常見的動物、植物等作為介紹對象。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表格,說一說自己打算介紹什么事物。引導學生從興趣、生活等方面入手,確立說明對象,在小組內交流寫什么內容、怎么寫。引導學生針對所選事進行交流,說說從哪些方面介紹,再進行全班交流。
學習目標
1.明確習作內容和習作要求,教師指導習作,賞析范文,進一步了解將事物介紹清楚的方法。
2. 能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
3.學習搜集,處理和利用資料,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提高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介紹一種事物。
難點:學會寫說明文,將閱讀中學到的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恰當地運用到習作中。評價任務
1.通過師生談話、教師指導,進一步了解將事物介紹清楚的方法。(評價目標1)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擬寫作文提綱,能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評價目標2、3)
學習過程
活動環節學習活動評價要點活動一
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引事物。(出示圖片)
2.今天的習作內容就是介紹一種事物。以謎語的'形式引入課題,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動二作文選題,
出示表格
1.出示表格,提示學生可以從動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內容想開去。
2.說一說自己打算介紹什么事物。
3.師生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介紹動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內容。
4.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5.賞析范文,進一步了解將事物介紹清楚的方法。
通過師生談話、教師指導,進一步了解將事物介紹清楚的方法。
(實現目標一)活動三
小組合作,
擬寫提綱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習作內容,擬寫作文提綱,包括開頭、中間、結尾如何寫,分享精彩片段。
2.每個小組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盡可能把內容說具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擬寫作文提綱,能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實現目標二、三)活動四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寫什么,怎么寫,并且列出了提綱,為下一步的寫作做好了鋪墊,下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總結。
板書設計:
介紹一種事物
開頭點出對象
中間分段介紹
結尾抒發情感
教學目標:介紹一種物品教學設計
1.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學寫一篇說明文。
2.能生動形象地把物品特點、用途、好處、使用方法等介紹清楚。
3.按說明文的一定順序寫作,將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恰當運用到習作中去,使學生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學寫說明文。
教學難點:
按說明文的一定順序把特點、用途、好處、使用方法、生活習性等介紹清楚。
教具學具準備:
老師準備棒棒糖、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各種熟悉、喜歡的物品,并在習作之前,通過觀察、參觀、訪問、閱讀說明書等方式,了解所帶物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1、這一單元為我們介紹了鯨、松鼠、新型玻璃、灰塵這幾種事物,從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2、本單元課文是什么題材的文章,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通過這些說明方法,能讓我們對事物了解得更加具體,使說明的事物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你想用這些說明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物品嗎?那就快快看看第三單元要求我們寫什么吧!
二、理清內容,明確要求。
1、學生自由讀習作要求(課本p54)
2、明確本次習作內容(投影出示)
介紹一種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電器。
3、明確具體習作要求(投影出示)
1、確定介紹的物品
2、準備介紹物品的哪些方面
3、按照怎么樣的順序來介紹(先整體后局部)
4、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三、示范引領,創設情境
周圍的物品千千萬萬,怎樣才能寫好它呢?老師帶了一件物品----棒棒糖,介紹給大家(先整體介紹包裝、外形,再介紹氣味、味道及感受,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降低習作難度)
四、討論內容,交流總結
1、說說你介紹什么物品,應該從哪些方面介紹?
2、總結:介紹一種蔬菜、水果,重點可以介紹外形、顏色、滋味、種類和養營養價值。家用電器,文具和電器重點應從外形、特點、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介紹家用電器的來歷、用法,順便介紹一下電器、文具、玩具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方便或者使用過程中注意的問題等。(板書:按順序 抓特點)課件出示:
2、你覺得這些同學的介紹中那點讓你印象深刻? 3、把你帶的物品從不同的幾個方面介紹給大家,比比看誰介紹的最清楚?學生上臺介紹蘋果、西紅柿、柿子椒、文具盒、掃地機、手動榨汁機等,教師相機補充介紹。
3、相機進行寫法指導,總結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運用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生動、形象。
(板書:加方法)課件出示:
五、指導習作提綱
師生共同討論如何寫習作提綱?總結并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A、(蔬菜、水果)
開頭:介紹名稱
中間:具體描述形狀、顏色、味道、種類和營養價值。
B、(玩具)
開頭:介紹名稱和來歷
中間:具體描述玩具的特點。如,形狀、結構、玩法等等。
結尾:寫玩具帶來的樂趣。
C、(文具、電器)
開頭:簡單介紹物品名稱或來歷。
中間:具體描寫特點(外形、結構)和功能(具體事例)
結尾:抒發感情來贊美
六、學生練寫,自寫自改。
1、指導寫作,突出個性。
2、學生獨立寫作,注意內容要具體,說明物品要有一定條理。教師巡視,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個別輔導。
七、布置作業,完成習作。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說明方法的教授上。
為了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了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我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太陽“遠”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最簡單說明方法——“列數字”,讓學生肚子找出有關于數字的句子,并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句子的不同,再利用句子與句子間的差異,引入其他的幾種說明方法。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雖然對說明方法的解釋下的力度已經很大了,但由于明確說明方法之間的區別后,沒有及時然孩子們進行鞏固,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之外,并及時地進行鞏固尤為重要。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范,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并給予一定的實踐機會,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說明文即是客觀地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對這種類型的文章,大部分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但說明文歷來又是要求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因此,在教學時無疑成為了一個難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力尋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現將針對說明文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一、興趣培養法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成功大門的最為有效的一把鑰匙。”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比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的《核舟記》(這篇文章比三四單元的說明文先講授)時,我便提前一個星期找了兩位畫畫畫得比較好的同學和平時比較愛動手制作的同學,提前讓他們明確了文章的說明對象,并梳理了文章的大意,要求其在周六時畫一幅《蘇軾泛赤壁》的圖畫,并制作一個“核舟”的模型。這樣,在教授課文時,這幅圖畫和核舟模型對整個課堂教學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僅讓學生快速地了解了核舟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當堂背誦課文,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以后學習說明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與說明文的要點
在閱讀一篇說明文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朗讀文章的標題,從標題中猜想文章的寫作思路、說明對象、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等,對說明對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細讀文章,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然后將自己猜想的與細讀后的加以分析,這樣,學生對說明文的基本要點易于進行梳理與分析了。比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我先讓學生思考怎樣介紹我們的教室,比如可以采用哪些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可以抓住哪些特征進行介紹等。在學生對教室的介紹有了初步感知后,再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對“故宮”有總體的了解,這樣,學生在學起枯燥的說明文時,也會覺得很有興趣。
三、知識與技能結合法
學生在對說明文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后,在課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說明文知識進行理解與鞏固。遇到一個知識點時,教師適當進行闡釋,然后再找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析,教師便可了解學生對說明文的掌握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策略對學生還未充分掌握的知識加以復習鞏固。如在講到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時,我采取讓學生反復朗讀、然后再把那些用得準確的詞刪掉(換掉),重新組織成文,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的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樣,學生對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體會就深得多了。
此外,在教授說明文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我感覺我有些過于強調教師的中心作用。由于學生是第一次系統地接觸說明文,怕學生不能理解,所以,在課堂上,每當提問問題學生無動于衷時,我便代替了學生,枯燥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些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對每篇文章都滿堂灌。既想把說明文的知識點全部傳授給學生,又想讓學生準確全面的掌握說明文的知識,能夠自主地對一篇說明文進行分析,由于對學生要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